导航:首页 > 制冷设备 > 带刀尖跟随的五轴机床怎么对刀

带刀尖跟随的五轴机床怎么对刀

发布时间:2022-09-02 11:09:17

㈠ 五轴数控机床如何对刀,用刀尖跟随功能RTCP实现刀具补偿功能。

如果有RTCP功能的话,跟三轴一样对刀没有RTCP功能的,要加刀长

㈡ 五轴机床如何对刀呢

五轴机床,以5轴木材雕刻机为例,如果有rtcp功能的话,跟三轴一样对刀;

㈢ 数控机床对刀详细的过程

方法是多种的,而且互有联系,没办法只介绍一种。

1、对刀方法:数控加工的对刀,对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加工零件的精度,还会影响数控机床的操作。

所谓对刀,就是在工件坐标系中使刀具的刀位点位于起刀点(对刀点)上,使其在数控程序的控制下,由此刀具所切削出的加工表面相对于定位基准有正确的尺寸关系,从而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在数控加工中,对刀的基本方法有试切法、对刀仪对刀、ATC对刀和自动对刀等。

2、试切法:根据数控机床所用的位置检测装置不同,试切法分为相对式和绝对式两种。在相对式试切法对刀中,可采用三种方法:

一是用量具(如钢板尺等)直接测量,对准对刀尺寸,这种对刀方法简便但不精确;

二是通过刀位点与定位块的工作面对齐后,移开刀具至对刀尺寸,这种方法的对刀准确度取决于刀位点与定位块工作面对齐的精度;

三是将工件加工面先光一刀,测出工件尺寸,间接算出对刀尺寸,这种方法最为精确。在绝对式试切法对刀中,需采用基准刀,然后以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测出其他刀具的刀位点与基准刀之间的偏差,作为其他刀具的设定刀补值。以上试切法,采用“试切——测量——调整(补偿)”的对刀模式,故占用机床时间较多,效率较低,但由于方法简单,所需辅助设备少,因此广泛被用于经济型低档数控机床中。

3、对刀仪对刀:对刀仪对刀分为机内对刀仪对刀和机外对刀仪对刀两种。机内对刀仪对刀是将刀具直接安装在机床某一固定位置上(对车床,刀具直接安装在刀架上或通过刀夹再安装在刀架上),此方法比较多地用于车削类数控机床中。

而机外对刀仪对刀必须通过刀夹再安装在刀架上(车床),连同刀夹一起,预先在机床外面校正好,然后把刀装上机床就可以使用了,此方法目前主要用于镗铣类数控机床中,如加工中心等。

采用对刀仪对刀需添置对刀仪辅助设备,成本较高,装卸刀具费力,但可节省机床的对刀时间,提高了对刀精度,一般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数控机床中。

4、ATC对刀:AIC对刀是在机床上利用对刀显微镜自动计算出刀具长度的方法。由于操纵对刀镜以及对刀过程还是手动操作和目视,故仍有一定的对刀误差。

与对刀仪对刀相比,只是装卸刀具要方便轻松些。自动对刀是利用CNC装置的刀具检测功能,自动精确地测出刀具各个坐标方向的长度,自动修正刀具补偿值,并且不用停顿就直接加工工件。

与前面的对刀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减少了对刀误差,提高了对刀精度和对刀效率,但需由刀检传感器和刀位点检测系统组成的自动对刀系统,而且CNC系统必须具备刀具自动检测的辅助功能,系统较复杂,投入资金大,一般用于高档数控机床中。

5、自动对刀:自动对刀是利用CNC装置的刀具检测自动修正刀具补偿值功能,自动精确地测出刀具各个坐标方向的长度,并且不用停顿就直接加工工件。自动对刀亦称刀尖检口功能。

在加工中心上一次安装工件后,需用刀库中的多把刀具加工工件的多个表面。为提高对刀精度和对刀效率,一般采用机外对刀仪对刀、ATC对刀和自动对刀等方法,其中机外对仪对刀一般广泛用于中档铿铣类加工中心上。

在采用对刀仪对刀时,一般先选择基准芯棒对准好工件表面,以确定工件坐标原点,然后选择某一个方便对刀的面,采用动态(刀转)对刀方式。

(3)带刀尖跟随的五轴机床怎么对刀扩展阅读

例子如下:

例如,当加工零件时,如果按φ38㎜→φ36㎜→φ34㎜的次序安排车削,不仅会增加刀具返回对刀点所需的空行程时间,而且还可能使台阶的外直角处产生毛刺(飞边)。

对这类直径相差不大的台阶轴,当第一刀的切削深度(图中最大切削深度可为3㎜左右)未超限时,宜按φ34㎜→φ36㎜→φ38㎜的次序先近后远地安排车削。

㈣ 数控车床加工零件如何对刀

数控车床对刀方法

对刀的原理与方法

编程原点、加工原点的概念

编程原点地根据加工图样选定的编制零件程序的原点,即编程坐标系的原点。

数控机床运行程序进行自动加工时,刀具运动的轨迹是程序给定的坐标值控制的,这种坐标值的参照系称为加工坐标系,它的坐标原点称为加工坐标原点。

零件被定位装夹于机床后,相应的编程坐标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位置应与工件的加工原点重合,编程人员在编制程序时,需根据零件图样选定编程原点,建立编程坐标系,并在程序中用指令指定编程原点在机床中的位置,即工件的加工原点,建立起工件的加工坐标系。

对刀的原理

对于数控机床来说,加工前首先要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它是通过对刀点来实现的。对刀点是指通过对刀确定刀具与工件相对位置的基准点,对刀点往往就是零件的加工原点,它可以设在被加工零件上,也可以设在夹具与零件定位基准有一定尺寸联系的某一位置上。

对刀点的选择原则:(1)使程序编制简单;(2)容易找正,便于确定零件的加工原点的位置;(3)在加工时检查方便、可靠;(4)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

在使用对刀点确定加工原点时,就需要进行“对刀”。对刀是指“刀位点”与“对刀点”重合的操作,“刀位点”是指刀具的定位基准点,对于车刀来说,其刀位点是刀尖。对刀的目的是确定对刀点(或工件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绝对坐标值,测量刀具的刀位偏差值。

当加工同一工件要使用多把不同的刀具时,在换刀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刀具其刀位点到工件基准点的相对坐标值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不同的刀具在不同的起始位置开始加工时,都能保证程序正常运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机床数控系统配备了刀具补正的功能,利用刀具补正功能,只要事先把每把刀相对于某一预先选定的基准刀的位置偏差测量出来,输入到数控系统的刀具参数补正栏指定组号里,在加工程序中利用T指令,即可在刀具轨迹中自动补偿刀具位置偏差。刀具位置偏差的测量同样亦需通过对刀来进行。

对刀的方法

在数控加工中,对刀的基本方法有手动对刀、对刀仪对刀、ATC对刀和自动对刀等。

手动对刀的基础是通过试切零件来对刀,采用“试切—测量—调整”的对刀模式。手动对刀要较多地占用机床时间,但由于方法简单,所需辅助设备少,因此普遍应用于经济型数控机床中。采用对刀仪对刀需对刀仪辅助设备,成本较高,但可节省机床的对刀时间,提高对刀的精度,一般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数控机床中。ATC对刀由于操纵对刀镜以及对刀过程还是手动操作,故仍有一定的对刀误差。自动对刀与前面的对刀方法相比,减少了对刀误差,提高了对刀精度和对刀效率,但CNC系统必须具备刀具自动检测的辅助功能,系统较复杂,一般用于高档数控机床中。

经济型数控车床的手动对刀方法

GSK928CNC控制系统是广州数控设备厂开发的第二代数控系统,下面以GSK928系统数控车床为例,说明手动对刀的具体操作方法。

简单的对刀过程

手动(MANUAL)方式下,可按以下顺序进行对刀,得出刀具偏置量。 (1)进入主菜单,进入手动方式(MANUAL);

(2)选定对刀用的基准点(刀尖容易到达又方便观察的位置);

(3)选一把刀作为基准刀,例如1号刀,在可以换刀的位置键入T10命令(选1号刀,无刀偏);

(4)移动刀架,将基准刀的刀尖移到对刀基准点,按“命令COMM”键,显示命令菜单,执行NEWXZ命令(设置新系统坐标),将系统的坐标设置为(0,0);

(5)按“命令COMM”键,执行T.SIZE命令(用系统坐标设置刀具偏置),可将基准刀对应的刀偏值置为(0,0);

(6)移动刀架到可以换刀的位置,用T20命令换2号刀; (7)移动刀架让刀尖对准对刀基准点; (8)按“命令COMM”,执行T.SIZE命令,可将刀具对应的刀偏值置为当前系统坐标值(正好是刀偏值); (9)重复(6)至(8)步骤,可得到所有刀具的刀偏值。

若使用光学对刀仪,可将对刀仪的中心线作为对刀基本点,从而得到较为精确的刀偏值。 试切对刀过程

(1)用“命令COMM”、T.TEST功能设置刀偏

手动方式下,按以下顺序进行试切对刀可得出较为精确的刀具偏置。 ①装夹好工件和刀具;

②进入手动(MANUAL)方式;

③选择好基准刀(如1号刀),用T10命令换刀;

④移动刀架使刀靠近工件端面,开启主轴车端面,将新端面作为Z轴方向基准位置;

⑤车外圆长度为5~10mm,不退刀,主轴停,测量该位置X方向直径值和Z方向离基准点距离,如图1所示;

(4)用前述方法将系统X坐标设为“0”,然后退刀使刀具离开工件;

(5)停车并测量工件外径D1,计算100-D1值。

(6)将刀架移到坐标X=100-D1,Z=5,如图4(c),此点即为刀具起始点位置。

确定刀具起始位置后,就可调入程序进行自动加工了。当执行完G92X100Z5程序段后,数控系统便将工件端面中心确定为工件加工原点。

㈤ 五轴刀尖跟随功能怎么用

开启RTCP功能后,控制器会由原本控制刀座端面改成控制刀尖点,此时下达的指令皆会以刀尖点所在坐标来作控制,此为五轴加工中心特有之功能。

过去还没有RTCP功能时,若要使用五轴加工中心来加工,需使用CAM4软件,配合当前刀长来转出加工程序,但一个加工程序只能对应一个长,此时若有刀长磨耗等误差需进行补偿,必须重新产出新的加工程序,非常没有效率。

五轴加工中心有了RTCP功能后,CAM软件只需计算出工件外型轮廓坐标,控制器会自动将刀长以及磨耗值考虑进去,这时候不着刀长如何变化,刀尖点永远在工件轮廓上加工,图十七中有两条加工轨迹,橘色轨迹是未开启RTCP时,控制器控制刀座端面的轨迹。

蓝线即是RTOCP开启时,控制器控制刀尖点的的迹,正常来说,两条轨迹的偏青距离为刀长,但是刀长不可能永远不变,不管是因磨耗变短或者是因受热变长,控制刀座端面的加工方式都不会将这些变化考虑进去,这样加工出来的工件其精度必定不佳。

因此,若要使用五轴加工中心进行加工,建议配合RTCP功能,不仅提高工件精度以及加工效率,也能让五轴加工中心发挥其最大功效。

㈥ 数控车床车刀怎么对刀

数控车床因控制系统的不同,在坐标系建立和参考点设定方面,操作步骤有所不同,

但数控车床对刀方法基本相同,首先,将工件在三爪卡盘上装夹好之后,用手动方法操作机床,具体步骤如下:

1)回参考点操作采用ZERO(回参考点)方式进行回参考点的操作,建立机床坐标系。此时CRT上将显示刀架中心(对刀参考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当前位置的坐标值。

2)试切对刀先用已选好的刀具将工件外圆表面车一刀,保持X向尺寸不变,Z向退刀,按设置编程零点键,CRT屏幕上显示X、Z坐标值都清成零(即X0,Z0);然后,停止主轴,测量工件外圆直径D。如图2所示。再将工件端面车一刀,当CRT上显示的X坐标值为-(D/2)时,按设置编程零点键,CRT屏幕上显示X、Z坐标值都清成零(即X0,Z0),系统内部完成了编程零点的设置功能。

3)建立工件坐标系刀尖(车刀的刀位点)当前位置就在编程零点(即工件原点)上。

㈦ 数控机床有几种对刀方法详细步骤

数控机床对刀方法 车床分有对刀器和没有对刀器,但是对刀原理都一样,先说没有对刀器的吧. 车床本身有个机械原点,你对刀时一般要试切的啊,比如车外径一刀后Z向退出,测量车件的外径是多少,然后在G画面里找到你所用刀号把光标移到X输入X...按测量机床就知道这个刀位上的刀尖位置了,内径一样,Z向就简单了,把每把刀都在Z向碰一个地方然后测量Z0就可以了. 这样所有刀都有了记录,确定加工零点在工件移里面(offshift),可以任意一把刀决定工件原点. 这样对刀要记住对刀前要先读刀. 有个比较方便的方法,就是用夹头对刀,我们知道夹头外径,刀具去碰了输入外径就可以,对内径时可以拿一量块用手压在夹头上对,同样输入夹头外径就可以了. 如果有对刀器就方便多了,对刀器就相当于一个固定的对刀试切工件,刀具碰了就记录进去位置了. 所以如果是多种类小批量加工最好买带对刀器的.节约时间. 1. 试切法对刀 试切法对刀是实际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对刀方法。下面以采用MITSUBISHI 50L数控系统的RFCZ12车床为例,来介绍具体操作方法。 工件和刀具装夹完毕,驱动主轴旋转,移动刀架至工件试切一段外圆。然后保持X坐标不变移动Z轴刀具离开工件,测量出该段外圆的直径。将其输入到相应的刀具参数中的刀长中,系统会自动用刀具当前X坐标减去试切出的那段外圆直径,即得到工件坐标系X原点的位置。再移动刀具试切工件一端端面,在相应刀具参数中的刀宽中输入Z0,系统会自动将此时刀具的Z坐标减去刚才输入的数值,即得工件坐标系Z原点的位置。 例如,2#刀刀架在X为150.0车出的外圆直径为25.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X值为150.0-25.0=125.0;刀架在Z为180.0时切的端面为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Z值为180.0-0=180.0。分别将(125.0,180.0)存入到2#刀具参数刀长中的X与Z中,在程序中使用T0202就可以成功建立出工件坐标系。 事实上,找工件原点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并不是求该点的实际位置,而是找刀尖点到达(0,0)时刀架的位置。采用这种方法对刀一般不使用标准刀,在加工之前需要将所要用刀的刀具全部都对好。 2. 对刀仪自动对刀 现在很多车床上都装备了对刀仪,使用对刀仪对刀可免去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大大提高对刀精度。由于使用对刀仪可以自动计算各把刀的刀长与刀宽的差值,并将其存入系统中,在加工另外的零件的时候就只需要对标准刀,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对刀仪对刀一般都设有标准刀具,在对刀的时候先对标准刀。 下面以采用FANUC 0T系统的日本WASINO LJ-10MC车削中心为例介绍对刀仪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对刀仪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刀尖随刀架向已设定好位置的对刀仪位置检测点移动并与之接触,直到内部电路接通发出电信号(通常我们可以听到嘀嘀声并且有指示灯显示)。在2#刀尖接触到a点时将刀具所在点的X坐标存入到图2所示G02的X中,将刀尖接触到b点时刀具所在点的Z坐标存入到G02的Z中。其他刀具的对刀按照相同的方法操作。 事实上,在上一步的操作中只对好了X的零点以及该刀具相对于标准刀在X方向与Z方向的差值,在更换工件加工时再对Z零点即可。由于对刀仪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总是一定的,所以在更换工件后,只需要用标准刀对Z坐标原点就可以了。操作时提起Z轴功能测量按钮“Z-axis shift measure”,CRT出现如图4所示的界面。 不好意思啦,知道上不能发图

㈧ 操作数控车床怎样对刀

用外圆车刀先试车一外圆,记住当前X坐标,测量外圆直径。

用外圆车刀先试车一外圆,记住当前X坐标,测量外圆直径后,用X坐标减外圆直径,所的值输入offset界面的几何形状X值里。用外圆车刀先试车一外圆端面,记住当前Z坐标,输入offset界面的几何形状Z值里。

通过对刀将刀偏值写入参数从而获得工件坐标系。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性好,他通过刀偏与机械坐标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要不断电、不改变刀偏值,工件坐标系就会存在且不会变,即使断电,重启后回参考点,工件坐标系还在原来的位置。

(8)带刀尖跟随的五轴机床怎么对刀扩展阅读:

操作数控车床的相关要求规定:

1、在对刀时,将显示的与参考点偏差值个加上100后写入其对应刀补,每一把刀都如此,这样每一把刀的刀补就都是相对于参考点的。

2、G92起点设为X100 Z100,试验后可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每一次加工的起点都是参考点,刀具移动距离较长,但由于这是G00 快速移动,还可以接受。

3、在对基准刀时将显示的与参考点偏差及对刀直径都记录下来,系统一旦重启,可以手动的将刀具移动到G92 起点位置。

㈨ 数控车床对刀的操作过程

数控车床对刀的操作有试切对刀和机外对刀仪这两种对刀方法。

1、试切对刀的操作步骤:

(1)选择机床的手动操作模式;

(2)启动主轴,试切工件外圆,保持X方向不移动;

(3)停主轴,测量出工件的外径值;

(4)选择机床的MDI操作模式;

(5)按下“off set sitting”按钮;

(6)按下屏幕下方的“坐标系”软键;

(7)光标移至“G54”;

(8)输入X及测量的直径值;

(9)按下屏幕下方的“测量”软键;

(10)启动主轴, 试切工件端面, 保持Z方向不移动;

(9)带刀尖跟随的五轴机床怎么对刀扩展阅读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

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参考链接:数控工作室-数控机床网络-数控机床(自动化机床)

㈩ 数控车床对刀诀窍是什么

1、试切对刀法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会在工件表面留下切削痕迹,且对刀精度较低。以对刀点(此处与工件坐标系原点重合)在工件表面中心位置为例采用双边对刀方式。

(1)x,y向对刀。

①将工件通过夹具装在工作台上,装夹时,工件的四个侧面都应留出对刀的位置。

②启动主轴中速旋转,快速移动工作台和主轴,让刀具快速移动到靠近工件左侧有一定安全距离的位置,然后降低速度移动至接近工件左侧。

③靠近工件时改用微调操作(一般用0.01mm)来靠近,让刀具慢慢接近工件左侧,使刀具恰好接触到工件左侧表面(观察,听切削声音、看切痕、看切屑,只要出现一种情况即表示刀具接触到工件),再回退0.01mm。记下此时机床坐标系中显示的坐标值,如-240.500。

④沿z正方向退刀,至工件表面以上,用同样方法接近工件右侧,记下此时机床坐标系中显示的坐标值,如-340.500。

⑤据此可得工件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坐标值为{-240.500+(-340.500)}/2=-290.500。

⑥同理可测得工件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2)z向对刀。

①将刀具快速移至工件上方。

②启动主轴中速旋转,快速移动工作台和主轴,让刀具快速移动到靠近工件上表面有一定安全距离的位置,然后降低速度移动让刀具端面接近工件上表面。

③靠近工件时改用微调操作(一般用0.01mm)来靠近,让刀具端面慢慢接近工件表面(注意刀具特别是立铣刀时最好在工件边缘下刀,刀的端面接触工件表面的面积小于半圆,尽量不要使立铣刀的中心孔在工件表面下刀),使刀具端面恰好碰到工件上表面,再将轴再抬高,记下此时机床坐标系中的z值,-140.400,则工件坐标系原点W在机床坐标系中的坐标值为-140.400。

(3)将测得的x,y,z值输入到机床工件坐标系存储地址G5*中(一般使用G54~G59代码存储对刀参数)。

(4)进入面板输入模式(MDI),输入“G5*”,按启动键(在自动模式下),运行G5*使其生效。

(5)检验对刀是否正确。

2、塞尺、标准芯棒、块规对刀法

此法与试切对刀法相似,只是对刀时主轴不转动,在刀具和工件之间加人塞尺(或标准芯棒、块规),以塞尺恰好不能自由抽动为准,注意计算坐标时这样应将塞尺的厚度减去。因为主轴不需要转动切削,这种方法不会在工件表面留下痕迹,但对刀精度也不够高。

3、采用寻边器、偏心棒和轴设定器等工具对刀法

操作步骤与采用试切对刀法相似,只是将刀具换成寻边器或偏心棒。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效率高,能保证对刀精度。想学数控编程,在群192-96-35-72可以帮助你。使用寻边器时必须小心,让其钢球部位与工件轻微接触,同时被加工工件必须是良导体,定位基准面有较好的表面粗糙度。z轴设定器一般用于转移(间接)对刀法。

4、转移(间接)对刀法

加工一个工件常常需要用到不止一把刀,第二把刀的长度与第一把刀的装刀长度不一样,需要重新对零,但有时零点被加工掉,无法直接找回零点,或不容许破坏已加工好的表面,还有某些刀具或场合不好直接对刀,这时候可采用间接找零的方法。

(1)对第一把刀

①对第一把刀的时仍然先用试切法、塞尺法等。记下此时工件原点的机床坐标z1。第一把刀加工完后,停转主轴。

②把对刀器放在机床工作台平整台面上(如虎钳大表面)。

③在手轮模式下,利用手摇移动工作台至适合位置,向下移动主轴,用刀的底端压对刀器的顶部,表盘指针转动,最好在一圈以内,记下此时轴设定器的示数并将相对坐标轴清零。

④确抬高主轴,取下第一把刀。

(2)对第二把刀。

①装上第二把刀。

②在手轮模式下,向下移动主轴,用刀的底端压对刀器的顶部,表盘指针转动,指针指向与第一把刀相同的示数A位置。

③记录此时轴相对坐标对应的数值z0(带正负号)。

④抬高主轴,移走对刀器。

⑤将原来第一把刀的G5*里的z1坐标数据加上z0 (带正负号),得到一个新的坐标。

⑥这个新的坐标就是要找的第二把刀对应的工件原点的机床实际坐标,将它输人到第二把刀的G5*工作坐标中,这样,就设定好第二把刀的零点。其余刀与第二把刀的对刀方法相同。

注:如果几把刀使用同一G5*,则步骤⑤,⑥改为把z0存进二号刀的长度参数里,使用第二把刀加工时调用刀长补正G43H02即可。

5、顶尖对刀法

(1)x,y向对刀。

①将工件通过夹具装在机床工作台上,换上顶尖。

②快速移动工作台和主轴,让顶尖移动到近工件的上方,寻找工件画线的中心点,降低速度移动让顶尖接近它。

③改用微调操作,让顶尖慢慢接近工件画线的中心点,直到顶尖尖点对准工件画线的中心点,记下此时机床坐标系中的x, y坐标值。

(2)卸下顶尖,装上铣刀,用其他对刀方法如试切法、塞尺法等得到z轴坐标值。

6、百分表(或千分表)对刀法

百分表(或千分表)对刀法(一般用于圆形工件的对刀)

(1)x,y向对刀。

将百分表的安装杆装在刀柄上,或将百分表的磁性座吸在主轴套筒上,移动工作台使主轴中心线(即刀具中心)大约移到工件中心,调节磁性座上伸缩杆的长度和角度,使百分表的触头接触工件的圆周面,(指针转动约0.1mm)用手慢慢转动主轴,使百分表的触头沿着工件的圆周面转动,观察百分表指针的便移情况。

慢慢移动工作台的轴和轴,多次反复后,待转动主轴时百分表的指针基本在同一位置(表头转动一周时,其指针的跳动量在允许的对刀误差内,如0.02mm),这时可认为主轴的中心就是轴和轴的原点。

(2)卸下百分表装上铣刀,用其他对刀方法如试切法、塞尺法等得到z轴坐标值。

7、专用对刀器对刀法

传统对刀方法有安全性差(如塞尺对刀,硬碰硬刀尖易撞坏)占用机时多(如试切需反复切量几次),人为带来的随机性误差大等缺点,已经适应不了数控加工的节奏,更不利于发挥数控机床的功能。

用专用对刀器对刀有对刀精度高、效率高、安全性好等优点,把繁琐的靠经验保证的对刀工作简单化了,保证了数控机床的高效高精度特点的发挥,已成为数控加工机上解决刀具对刀不可或缺的一种专用工具。

(10)带刀尖跟随的五轴机床怎么对刀扩展阅读

对刀原理

对刀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工件坐标系,直观的说法是,对刀是确立工件在机床工作台中的位置,实际上就是求对刀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坐标。

对于数控车床来说,在加工前首先要选择对刀点,对刀点是指用数控机床加工工件时,刀具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起点。对刀点既可以设在工件上(如工件上的设计基准或定位基准),也可以设在夹具或机床上,若设在夹具或机床上的某一点,则该点必须与工件的定位基准保持一定精度的尺寸关系。

对刀时,应使指刀位点与对刀点重合,所谓刀位点是指刀具的定位基准点,对于车刀来说,其刀位点是刀尖。对刀的目的是确定对刀点(或工件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绝对坐标值,测量刀具的刀位偏差值。对刀点找正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在实际加工工件时,使用一把刀具一般不能满足工件的加工要求,通常要使用多把刀具进行加工。在使用多把车刀加工时,在换刀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换刀后刀尖点的几何位置将出现差异,这就要求不同的刀具在不同的起始位置开始加工时,都能保证程序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机床数控系统配备了刀具几何位置补偿的功能,利用刀具几何位置补偿功能,只要事先把每把刀相对于某一预先选定的基准刀的位置偏差测量出来,输入到数控系统的刀具参数补正栏指定组号里,在加工程序中利用T指令,即可在刀具轨迹中自动补偿刀具位置偏差。刀具位置偏差的测量同样也需通过对刀操作来实现。

阅读全文

与带刀尖跟随的五轴机床怎么对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属于什么费 浏览:917
乐山有哪些五金建材市场 浏览:406
息斜坡是一种什么机械 浏览:167
能检测疾病的仪器叫什么 浏览:113
什么叫弹跳力器材 浏览:396
实验室防爆器材有哪些 浏览:957
轴承如何判断压紧和放松 浏览:879
吸盘和五金件是什么 浏览:866
690v的绝缘检测装置 浏览:769
变速器防止自动脱档的装置 浏览:706
阀门厂工资待遇累不累 浏览:28
下水道阀门怎么安 浏览:369
自动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图 浏览:869
轴承杠杆百分表如何看加减 浏览:864
铸铁散热器上用什么阀门 浏览:33
深圳耐普罗塑料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923
印刷滚筒的自动清洗装置 浏览:750
北京凯阀门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6
剩余电流动作脱扣保护装置作用 浏览:386
轴承中间那个东西叫什么 浏览: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