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冷库制冷系统—循环桶的作用
低压循环桶,气液分离的作用,储液作用,向冷库供制冷剂,制冷剂蒸发后回到循环桶,压缩机再从循环桶吸气压缩,要的话我这有冷库安装资料,
2. 格兰富预热循环系统怎么用
氟循环制冷系统桶用于低压泵为氟的氟液体到低压容器中的液体冷却系统,以及氟气进入压缩机的低压气 - 液分离之前,此外,该系统还可以装在冷热氟当红色奶油排出由低压液体蒸发网站。
3. 氟制冷系统中低压循环桶有什么作用
氟制冷系统中的低压循环桶用于氟泵供液制冷系统中,以贮存低压氟液,同时对进入压缩机前的低压氟气进行气液分离.另外,在冷库系统中还可容纳热氟冲霜时由蒸发部位排出的低压液体.
4. 制冷系统中的循环桶和油分离器冷却器蒸发器中的作用和构造
一、油分离器与集油器
(一)油分离器的作用
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经压缩后的氨蒸汽(或氟利昂蒸汽),是处于高压高温的过热状态。由于它排出时的流速快、温度高。汽缸壁上的部份润滑油,由于受高温的作用难免成油蒸汽及油滴微粒与制冷剂蒸汽一同排出。且排汽温度越高、流速越快,则排出的润滑油越多。对于氨制冷系统来说,由于氨与油不相互溶,所以当润滑油随制冷剂一起进入冷凝器和蒸发器时会在传热壁面上凝成一层油膜,使热阻增大,从而会使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效果降低,降低制冷效果。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蒸发表面上附有0.1mm油膜时,将使蒸发温度降低2.5℃,多耗电11~12%。所以必须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以便将混合在制冷剂蒸汽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
(二)油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大家都知道,汽流所能带动的液体微粒的尺寸是与汽流的速度有关。若把汽流垂直向上运动产生的升力与微粒的重量相平衡时的汽流速度称为平衡速度,并用符号ω表示。则显然当汽流速度等于平衡速度时,则微粒在汽流中保持不动;如果汽流速度大于平衡速度时则将微粒带走;而当汽流速度小于平衡速度,微粒就会跌落下来,从而使油滴微粒制冷剂汽流中分离出来。
油分离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就是利用润滑油和制冷剂蒸气的密度不同;以及通道截面突然扩大,气流速度骤降(油分离器的筒径比高压排气管的管径大3~15倍,使进入油分离器后蒸气的流速从原先的10~25m/s下降至0.8~1m/s); 同时改变流向,使密度较大的润滑油分离出来沉积在油分离器的底部。或利用离心力将油滴甩出去,或采用氨液洗涤,或用水进行冷却降低汽体温度,使油蒸汽凝结成油滴,或设置过滤层等措施来增强油的分离效果。
(三)油分离器的形式和结构 目前常见的油分离器有以下几种:洗涤式、离心式、过滤式、及填料式等四种结构型式,下面分述它们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洗涤式油分离器
洗涤式油分离器适用于氨系统,它的主体是钢板卷焊而成的圆筒,两端焊有钢板压制的筒盖和筒底。进汽管由筒盖中心处伸入至筒下部的氨液之内。进气管的下端焊有底板,管端四周开有出气孔,以免高压蒸气直接冲击筒底,使已沉淀的润滑油搅动浮起。筒内进气管的中部(位于液面之上)管壁上还开有平衡孔,其作用是当压缩机停车时平衡排气管路、油分离器、冷凝器三者之间的压力,特别是在压缩机发生事故时,可以防止因冷凝器的高压将油分离器中的氨液压回压缩机,造成更大事故。在进气管的外侧上部还装有多孔伞形挡板,作分离液滴之用。筒体下部侧面设有放油管接头,与集油器相连。伞形挡板之上的筒体侧面设有出气管接头,并使出汽管伸入筒内有一定的长度,且引出口是朝上开的,其目的是使氨汽在排出分离器以前再折流一次,有助于提高分离效果,如图7—1所示。
洗涤式油分离器在工作时主要是利用混合气体在氨液中被洗涤和冷却来分离油,同时还利用降低气流速度与改变气流运动方向,油滴自然沉降的分离作用。其中洗涤和冷却作用对洗涤式油分离器的分油效率影响最大,因此筒体内必须保持一定高度的氨液。
洗涤式油分离器中的氨液一般是由冷凝器供给,为了保证油分离器内有足够高度的氨液,它的进液管应比冷凝器出液口位置低240~250mm,另外它一般装在机房外,紧靠冷凝器的地方,这样可以多台压缩机共同用一个油分离器。
2、填料式油分离器
填料式油分离器的结构如图7—2所示。在钢板卷焊而成的筒体内装设填料层,填料层上下用二块多孔钢板固定。填料可以是陶瓷杯,金属切屑或金属丝网,以金属丝网效果最佳。当带油的制冷剂蒸气进入筒体内降低流速后,先通过填料吸附油雾,沿伞形板扩展方向顺筒壁而下,然后改变流向从中心管返回顶腔排出。分离出的油沉积在它的底部,再经过浮球阀或手动阀排回压缩机曲轴箱。
由上述可见,这种油分离器的分油是依靠降低流速、填料吸附及改变气流方向来实现的,其中以填料层的吸附作用为主。与洗涤式油分离器相比,填料式油分离器的分油效率较高,可达95%(洗涤式为80~85%),安装位置较紧凑且对安装位置及安装高度没有严格的要求,可以多台压缩机共同用一台油分离器,故填料式油分离器现已广泛用于氨制冷系统中。但填料式油分离器对气流的阻力较大,要求筒内制冷剂蒸气的流速不大于0.5m/s。此外填料式油分离器的金属丝网一般采用不锈钢丝网,价格较贵。
3、离心式油分离器
离心式油分离器的油分离效果较好,适用于大型制冷系统,其结构如图7—3所示。压缩机的排气经油分离器进气管沿切线方向进入筒内,随即沿螺旋导向叶片高速旋转并自上而下流动。借离心力的作用将排气中密度较大的油滴抛在筒壁上分离出来,沿壁流下,沉积在筒底部。蒸气经筒体中心的出气管内多孔板引出。筒侧装有浮球阀,当油面上升到上限位时,润滑油通过浮球阀打开阀芯,自动向压缩机曲轴箱或集油器排油。有的在油分离器外部还设有冷却水套,使混合汽体在其中又受到冷却水的冷却并通过降低流速和改变流向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分离。
4、过滤式油分离器
过滤式油分离器用于氟利昂制冷系统,常称为氟利昂油分离器,其结构如图7—4所示。
当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分离器后,由于过流截面较大,气体流速突然降低并改变方向,加上进气时几层金属丝网的过滤作用,即将混入气体制冷剂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并下滴落聚集在容器底部。当聚集的润滑油量达一定高度后,则通过自动回油阀,回到压缩机曲轴箱。在正常运行时,由于浮球阀的断续工作,使得回油管时冷时热,回油时管子热,不回油时管子就冷。如果回油管一直冷或一直热,这说明浮球阀已经失灵,必须进行检修,检修时可使用手动回油阀进行回油。这种油分离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应用普遍,但分油效果不及填料式。 (四)油分离器的计算 油分离器的计算就是确定其筒体直径的大小。油分离器筒体直径的大小,是根据压缩机的排气量和油分离器的流量相同这一连续方程及油分离器中气流速度必须降为υ≤0.8~1m/s的工作条件推导出来。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d= 0.0188×(λ*V/u)0.5
式中:D——油分离器筒体直径,[m]。
V——压缩机的理论排汽量,[m3/h]。
λ——压缩机的输气系数,无因次。
υ——油分离器内蒸气的流速,[m/s)。对于填料式油分离器取υ=0.3~0.5m/s,其它形式油分离器取υ≤0.8m/s。
例:某冷库分三个系统,设双级和单级机排汽合用一台油分离器,已知 —15℃系统输气系数λ=0.66,Vh=285m3/s,—28℃系统输气系数λ=0.77,低压级Vh=142.5m3/s,—33℃系统输气系数λ=0.72,低压级Vh=285m3/s,若采用洗涤式油分离器,试求所需的油分离器直径。 解: 则应选用直径D≥363mm的油分离器一台。
(五)集油器
所谓集油器就是将系统中的油集中起来的容器(也称放油器)。在氨制冷系统中,如果从油分离器、高压贮液器、冷凝器等压力较高的容器中直接放油,对操作人员是很不安全的。另外,在这些容器中氨液也较多,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并减少氨液的损失,应将系统中各有关容器的油先排至集油器,再在低压下将油从集油器排出。
对于氟利昂系统,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一般都通过它下部的手动或浮球自动放油阀直接送回压缩机曲轴箱,其它设备中的润滑油靠流速带回压缩机。因此氟利昂制冷系统一般不单独设置集油器。
1、集油器结构 集油器的构造如图7—5所示。它是用钢板焊制的立式圆柱形容器,其顶部设有回汽管接头,用作回收氨汽的出口和降低筒内的压力。筒体上侧部设有进油管接头,它与其它容器的放油管相连接,各容器中的油由此进入集油器。筒体的下侧设有放油管,以便在氨回收后将油从筒内放出。此外,为了便于操作管理,在壳体上还装有压力表和玻璃液面指示器,通常集油器的进油量不易超过其容积的70%。在放油前,为了加速油中氨液的蒸发,更好地回收制冷剂,常采取在集油器顶部用水淋浇加热的措施。放油时只允许各设备逐一进行,避免压力不同的设备互相串通。
2、集油器的选择 当压缩机总制冷量小于或等于233KW时,采用筒径为159mm的JY—150集油器一台,总制冷量在233~1163KW时,采用筒径为325mm的JY—300集油器1—2台,总制冷量在1163KW以上时,采用筒径为325mm的JY—300集油器二台。
5. 低压循环桶工作原理
低压循环桶全称是低压循环储液桶,主要用于强制供液系统,用泵循环低压制冷剂,同时起到气液分离作用。主要构成是回气接口(接蒸发器回气口),出气接口(接压缩机回气口),出液口(接冷冻泵进口),放油口,供液口(接高压供液管),旁通接口,安全阀接口,液位控制接口(上下各一接口)。气体旁通接口(接冷冻泵气体排出口。根据冷量不同选择不同容量的低压桶。有1-3.5立方米不等。
低压循环桶装在氨泵供液制冷系统中,其功能是保证充分向氨泵供应低压氨液,同时也起了氨液分离器的作用,使向压缩机吸气腔流去的是气态制冷工质。
6. 冷库制冷压缩机是通过压缩机什么部位将压缩的气体进入低压循环桶的
低压循环桶是用于强制供液冷库制冷设备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它设置在蒸发器通往压缩机的回气管路上,主要作用有:
①将从蒸发器来的回气中所含的氨液分离掉,防止压缩机液击;
②分离掉氨液经节流产生的闪发性气体,避免气体进入蒸发器;
③维持液面保证氨泵向蒸发器供液。
④分离供入其内制冷剂液体中的润滑油。
⑤对于小型冷库还可以起到冲霜排液的作用。
低压循环桶的结构
低压循环桶一般有氨用和氟用两类。其结构又可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
低压循环桶是用钢板焊接而成的密闭压力容器。在筒的上部有开口向上的出气管和开口向下的进气管。中部有向下弯曲的供液管和排液管。另外筒体上还有压力表、安全阀、放油管及液面指示计等接头。
低压循环桶的工作原理
来自蒸发器的湿饱和蒸汽由进气管进入低压循环桶后,由于蒸汽流速下降,流向改变,加上伞形挡板的作用,使夹带的制冷剂液体分离。干饱和蒸汽汇同高压液体节流后产生的闪发性气体经出气口被压缩机吸入。液体落下,继续循环。
低压循环筒对液面要求比较严格,一方面应保证氨泵工作必须的最低吸入压头,另一方面还需防止因液面过高引起压缩机湿冲程。其液面一般控制在1/3处。
由高压贮液器的高压液体经节流后由进液管供入低压循环桶,其供液系统一般采用浮球阀和电磁阀来控制。形成一定的液面,并由氨泵将其打倒各组蒸发器中。闪发性气体又被抽回,液体中夹带的润滑油因密度大而沉积容器底部,可由放油管接集油器放出。
立式低压循环桶高度较高,气液分离效果较好,对安全运行有利,而且占地面积小,但设备间需要一定的高度。卧式低压循环桶气液分离效果差,占地面积大,钢材消耗量大,但设备间的高度较低。氟用低压循环桶结构与氨用类似,但氟用低压循环桶的回油管是在桶的2/3高度。
7. 低压循环桶与低压循环储液器相同吗,有什么作用
低压循环桶全称是低压循环储液桶,主要用于强制供液系统,用泵循环低压制冷剂,同时起到气液分离作用。主要构成是回气接口(接蒸发器回气口),出气接口(接压缩机回气口),出液口(接冷冻泵进口),放油口,供液口(接高压供液管),旁通接口,安全阀接口,液位控制接口(上下各一接口)。气体旁通接口(接冷冻泵气体排出口。根据冷量不同选择不同容量的低压桶。有1-3.5立方米不等。
运行时,先开启供液阀,待桶内液面达到预定的高度是,打开低压循环桶的出液阀,启动氨泵向系统供液。
低压循环桶的液位应控制在容器的30%之内,超过时应进行排液,以避免造成湿行程。
8. 制冷剂罐子有什么用途
由发动机驱动压缩机,从蒸发器低压回路吸入气态制冷剂,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从高压阀出来经高压管路进入冷凝器6冷却,被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从冷凝器6底部流向贮液罐,经过滤、脱水后经高压软管流至膨胀阀,由于膨胀阀具有节流膨胀,控制流量的作用; 所以,被节流后的制冷剂减压成低温、低压的雾状液态进入蒸发器。先解制冷程制冷系统闭合路压缩机(吐)--冷凝器---(节流)----蒸发器---压缩机(吸入)概程 节流自冷凝器制冷剂进入毛细管毛细管另端流制冷剂蒸发@_@冰箱面毛细管节流作用压缩机制冷剂压高温高压液态通散热器散热经滤器毛细管毛细管孔径比较能通定量高压液体制冷剂毛细管管口马膨胀气体膨胀程吸收热量所谓制冷制冷系统定度定孔径毛细管制冷质量非重要所修理制冷系统更换毛细管技术性比较高工作@_@保持冷凝器制冷剂和蒸发器制冷剂之间有一定的压力差,以保证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内有较高的压力,从而使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内散热冷凝成液体;保证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有较低的压力,佛山方圆三川愿意为你解答@_@它主要起着节流降压和调节流量的作用。同时它还有防止湿压缩和液击及异常过热的功能。内径一般为0.5~1mm,长度为2~4m不等。经济器般螺杆压缩机组用至于虹吸器没听说种吸收扩散室式冰箱用虹吸原理知虹吸器@_@目前型螺杆制冷机采用热虹吸式制冷循环种用于冷却冷冻机油节能型制冷装置装置液态制冷剂冷凝压力吸热沸腾(蒸发)所应蒸发温度般32-35摄氏度冷冻机油冷却所产高压蒸汽再流入虹吸器或冷凝器。经济器是个换热器,通过制冷剂自身节流蒸发吸收热量从而使另一部分制冷剂得到过冷。
9. 冷冻设备的低温循环桶的作用是什么
首先制冷系统中的所有容器都可以贮存一定量的制冷剂。
对于低压循环桶一般是最少贮存30%~70%容积的氨
贮氨器一般可以贮存≤80%容积的氨,在系统中贮氨器应该算液氨贮罐。
10. 氟利昂低压循桶怎么保养
摘要 1.正常工作时,放油阀、排液阀应关闭,其他各阀均应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