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冷风机制冷效果怎么样
冷风机虽然是专门制冷的,但它的效果远远达不到空调的效果,所以除非客观条件无法安装空调否则不建议使用冷风机。
一、冷风机的工作原理冷风机在家用时,可以和空调搭配使用,可以达到快速给室内降温的目的,但冷风机最大的应用范围还是在工业上。
冷风机可以在下面的范围使用:
1、工业制造业,例如:纺织厂、机械厂、陶瓷厂、冶金厂、玻璃厂、五金厂、皮革厂等制造业行业;
2、加工行业,例如:电镀厂、电子厂、制鞋厂、印染厂、塑料厂、制衣厂等加工业厂;
3、大型公共场所,例如:医院、候诊室、学校、候车室、超级商场。
2. 电子厂除了使用中央空调,首选什么空调(厂房内粉尘较大)。
地温水帘空调,使用地下水制冷,节电80%,还除尘。
3. 电子制冷的原理
是半导体制冷原理吗?
帕尔帖效应:
电荷载体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由于电荷载体在不同的材料中处于不同的能级,当它从高能级想低能级运动时,就会释放出多余的热量。反之,就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即表现为制冷)
所以,半导体电子制冷的效果就主要取决于电荷载体运动的两种材料的能级差,即热电势差。纯金属的导电导热性能好,但制冷效率极低(不到1%)。半导体材料具有极高的热电势,可以成功的用来做小型的热电制冷器。
经过多次实验,科学家发现:P型半导体(Bi2Te3-Sb2Te3)和N型半导体 (Bi2Te3-Bi2Se3)的热电势差最大,应用中能够在冷接点处表现出明显制冷效果。
电子冰箱简单结构为:将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以及铜板,铜导线连成一个回路,铜板和导线只起导电作用,回路由 12V直流电供电,接通电流后,一个接点变冷(冰箱内部),另一个接头散热(冰箱后面散热器)。
参考地址:
http://tyjs.dgzx.net/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340
4. 什么是电子制冷,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
电子制冷是半导体PN节制冷,压缩式制冷是采用压缩机为动力的系统制冷。吸收式制冷是采用溴化锂通过燃烧加热与冷却过程的制冷(吸收与放热吸热)。
5. 电极制冷的原理是什么
电极制冷也叫半导体电子制冷又称热电制冷,或者温差电制冷,它是利用"帕尔帖效应"的一种制冷方法,与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并称为世界三大制冷方式。
1843年,法国物理学家帕尔帖在铜丝的两头各接一根铋丝,再将两根铋丝分别接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上,通电后,他惊奇的发现一个接头变热,另一个接头变冷;这个现象后来就被称为"帕尔帖效应"。
"帕尔帖效应"的物理原理为:电荷载体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由于电荷载体在不同的材料中处于不同的能级,当它从高能级想低能级运动时,就会释放出多余的热量。反之,就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即表现为制冷)
所以,"半导体电子制冷"的效果就主要取决于电荷载体运动的两种材料的能级差,即热电势差。纯金属的导电导热性能好,但制冷效率极低(不到1%)。半导体材料具有极高的热电势,可以成功的用来做小型的热电制冷器。
经过多次实验,科学家发现:P型半导体(Bi2Te3-Sb2Te3)和N型半导体 (Bi2Te3-Bi2Se3)的热电势差最大,应用中能够在冷接点处表现出明显制冷效果。
电子冰箱简单结构为:将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以及铜板,铜导线连成一个回路,铜板和导线只起导电作用,回路由 12V直流电供电,接通电流后,一个接点变冷(冰箱内部),另一个接头散热(冰箱后面散热器)。
半导体电子制冷的优点为:
1.结构简单,部件少,维修方便
2.无机械传动部件,无磨损,无噪音,寿命长
3.无需制冷剂制冷(压缩式和吸收式都需要),绝对环保
4, 效率高,耗电量低(在100W以下,耗电量只有压缩式和吸收式的一半)
半导体电子制冷的缺点为:
1.制冷温度与环境温度有关(一般低于环境温度20度),不能制冰
2.冰箱容积不能超过100升(高于100升,其制冷效果下降,耗电量增加
6. 集成电路块制冷的原理是什么~
半导体制冷器件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帕尔帖原理,该效应是在1834年由J.A.C帕尔帖首先发现的,即利用当两种不同的导体A和B组成的电路且通有直流电时,在接头处除焦耳热以外还会释放出某种其它的热量,而另一个接头处则吸收热量,且帕尔帖效应所引起的这种现象是可逆的,改变电流方向时,放热和吸热的接头也随之改变,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与电流强度I[A]成正比,且与两种导体的性质及热端的温度有关,即: Qab=Iπabπab称做导体A和B之间的相对帕尔帖系数 ,单位为[V], πab为正值时,表示吸热,反之为放热,由于吸放热是可逆的,所以πab=-πab帕尔帖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构成闭合回路的材料的性质和接点温度,其数值可以由赛贝克系数αab[V.K-1]和接头处的绝对温度T[K]得出πab=αabT与塞贝克效应相,帕尔帖系也具有加和性,即:Qac=Qab+Qbc=(πab+πbc)I因此绝对帕尔帖系数有πab=πa- πb金属材料的帕尔帖效应比较微弱,而半导体材料则要强得多,因而得到实际应用的温差电制冷器件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制冷材料AVIoffe和AFIoffe指出,在同族元素或同种类型的化合物质间,晶格热导率Kp随着平均原子量A的增长呈下降趋势。RWKeyes通过实验推断出,KpT近似于Tm3/2ρ2/3A-7/6成比例,即近似与原子量A成正比,因此通常应选取由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作为半导体制冷材料。半导体制冷材料的另一个巨大发展是1956年由AFIoffe等提出的固溶体理论,即利用同晶化合物形成类质同晶的固溶体。固溶体中掺入同晶化合物引入的等价置换原子产生的短程畸变,使得声子散射增加,从而降低了晶格导热率,而对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却很小,因此使得优值系数增大。例如50%Bi2Te3-50%Bi2Se3固溶体与Bi2Te3相比较,其热导率降低33%,而迁移率仅稍有增加,因而优值系数将提高50%到一倍。Ag(1-x)Cu(x)Ti Te、Bi-Sb合金和YBaCuO超导材料等曾经成为半导体制冷学者的研究对象,并通过实验证明可以成为较好的低温制冷材料。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热电性能较好的半导体制冷材料。二元固溶体,无论是P型还是N型,晶格热导率均比Bi2Te3有较大降低,但N型材料的优值系数却提高很小,这可能是因为在Bi2Te3中引入Bi2Se3时,随着Bi2Se3摩尔含量的不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导电特性,势必会使两种特性都不会很强,通过合适的掺杂虽可以增强材料的导电特性,提高材料的优值系数,但归根结底还是应该在本题物质上有所突破。
7. 电子制冷的工作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运转是用直流电流,它既可制冷又可加热,通过改变直流电流的极性来决定在同一制冷片上实现制冷或加热,这个效果的产生就是通过热电的原理,上图就是一个单片的制冷片,它由两片陶瓷片组成,其中间有N型和P型的半导体材料(碲化铋),这个半导体元件在电路上是用串联形式连接组成. 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原理是:当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电偶对时,在这个电路中接通直流电流后,就能产生能量的转移,电流由N型元件流向P型元件的接头吸收热量,成为冷端由P型元件流向N型元件的接头释放热量,成为热端。吸热和放热的大小是通过电流的大小以及半导体材料N、P的元件对数来决定。制冷片内部是由上百对电偶联成的热电堆(如右图),以达到增强制冷(制热)的效果。以下三点是热电制冷的温差电效应。
8. 求电子制冷的原理
1843年,法国物理学家帕尔帖在铜丝的两头各接一根铋丝,再将两根铋丝分别接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上,通电后,他惊奇的发现一个接头变热,另一个接头变冷;这个现象后来就被称为"帕尔帖效应"。 "帕尔帖效应"的物理原理为:电荷载体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由于电荷载体在不同的材料中处于不同的能级,当它从高能级想低能级运动时,就会释放出多余的热量。反之,就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即表现为制冷)。
9. 电制冷原理
电制冷原理:、
热电制冷的机理完全不同于蒸汽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它是以温差电现象为基础的制冷方法。
用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闭合电路,把两个连接点分别放在温度不同的两处,就会在两个连接点之间产生一个电势差——接触电动势。同时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反过来,将两种不同的金属线相互连接形成的闭合线路已通直流电,会产生两个不同温度的连接点。只要通以直流电,就会是其中一个连接点变热,另一个连接点变冷。这就是帕尔帖效应,亦称温差电现象。生产冷端就是我们需要的制冷。
10. 电子制冷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制冷片会散发出大量的热,而且还需要辅助散热
.电子制冷的原理是:把一个N型和P型半导体的粒子用金属连接片焊接而成一个电偶对。当直流电流从N极流向P极时产生吸热现象,而由P极流向N极时产生放热现象。由于一个电偶所能产生热效应比较小,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是将几十或上百对电偶联成的热电堆。这样,一块制冷片通电后一边是冷的,而另一边是热的,如果要取得较佳的制冷效果则要在热端加上散热片甚至要加装通风风扇强制散热。若热端散热不好热量越聚越多的话,那制冷片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制冷效果的,甚至还会有烧毁的危险。另外,电子制冷的效率也不高,大约只有50-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