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超声波探伤机探伤表面粗糙度是否有要求
超声波探伤的表面粗糙度都有要求:
例如:
ASTM A388《大型钢锻件超声检测标准》7.2 除了在订货或签合同时另有规定,或锻件图纸另有标注,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不应超过250um。
JB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锻件探伤中规定,Ra小于6.3um
GB/T 1786《锻制圆饼超声波检验方法》,Ra小于6.3um
GB/T6402《钢锻件超声波检测方法》Ra小于3.2um
规定表面粗糙度主要是表面粗糙度会影响耦合效果,从而影响缺陷的检出和缺陷的当量评定。
但是如果我们经过适当的对比试验,采用同样的对比试块,高级人员制定合适的检测工艺,也可以在适当的粗糙度条件下进行检测以满足实际质量控制需要。
供参考,望采纳!
❷ 如何选择超声波探伤仪探头
各个标准对探头的选择都有些不同的,可根据设计要求指定的标准选择。但相同的是都是以被探工件的扫查区板厚来选择。薄板用大角度探头如70°或K2.5,厚板为大角度和小角度探头合用,如70°+45°。而且一般都要求不同角度的探头用于同一工件时要角度间相差10度以上。
❸ 我请教专家,超声波探伤是否对工件有尺寸限制
你好,小弟献丑了,超声波探伤探头有近场区,一般4mm左右,也就是说,4mm内检测不了,因为超声波属于内部检测,4mm可以使用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具体要看你是什么工件和材质。
❹ 超声波探伤为什么不能用于薄板
超声波探伤探头是有一个近场区的在近场区内定量不准确,所以对板厚有下限要求。有的是6,有的是8.
❺ 怎样选择超声波探头和试块,有什么标准,依据是什么
看一下网络的资料:
超声波探头
以构造分类
1.直探头: 单晶纵波直探头 双晶纵波直探头
2.斜探头: 单晶横波斜探头a1<aL<aⅡ , 双晶横波斜探头
单晶纵波斜探头 aL<a1为小角度纵波斜探头
aL在a1附近为爬波探头 爬波探头;沿工件表面传输的纵波,速度快、能量大、波长长探测深度较表面波深,对工件表面光洁度要求较表面波松。(频率2.5MHZ波长约2.4mm,讲义附件11、12、17题部分答案)。
3.带曲率探头: 周向曲率 径向曲率。
周向曲率探头适合---无缝钢管、直缝焊管、筒型锻件、轴类工件等轴向缺陷的检测。工件直径小于2000mm时为保证耦合良好探头都需磨周向曲率。
径向曲率探头适合---无缝钢管、钢管对接焊缝、筒型锻件、轴类工件等径向缺陷的检测。工件直径小于600mm时为保证耦合良好探头都需磨径向曲率。
4.聚焦探头: 点聚焦 线聚焦。
5.表面波探头:(当纵波入射角大于或等于第二临界角,既横波折射角度等于90形成表面波).
沿工件表面传输的横波,速度慢、能量低、波长短探测深度较爬波浅,对工件表面光洁度要求较爬波严格。
第一章“波的类型”中学到:表面波探伤只能发现距工件表面两倍波长深度内的缺陷。(频率2.5MHZ波长约1.3mm,讲义附件11、12题部分答案)。
压电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
1.压电应变常数d33:
d33=Dt/U在压电晶片上加U这么大的应力,压电晶片在厚度上发生了Dt的变化量,d33越大,发射灵敏度越高(82页最下一行错)。
2.压电电压常数g33:
g33=UP/P在压电晶片上加P这么大的应力.在压电晶片上产生UP这么大的电压,g33越大,接收灵敏度越高。
3.介电常数e:
e=Ct/A[C-电容、t-极板距离(晶片厚度)、A-极板面积(晶片面积)];
C小→e小→充、放电时间短.频率高。
4.机电偶合系数K:
表示压电材料机械能(声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效率。
对于正压电效应:K=转换的电能/输入的机械能。
对于逆压电效应:K=转换的机械能/输入的电能.
晶片振动时,厚度和径向两个方向同时伸缩变形,厚度方向变形大,探测灵敏度高,径向方向变形大,杂波多,分辨力降低,盲区增大,发射脉冲变宽.(讲义附件16、19题部分答案)。
声 速: 324.0 M/S 工件厚度: 16.00MM 探头频率: 2.500MC
探头K值: 1.96 探头前沿: 7.00MM 坡口类型: X
坡口角度: 60.00 对焊宽度: 2.00MM 补 偿: -02 dB
判 废: +05dB 定 量: -03dB 评 定: -09 dB
焊口编号: 0000 缺陷编号: 1. 检测日期: 05.03.09
声 速: 324.0 M/S 工件厚度: 16.00 MM 探头频率: 5.00 MC
探头K值: 1.95 探头前沿: 7.00 MM 坡口类型: X
坡口角度: 60.00 对焊宽度: 2.00 MM 补 偿: -02 dB
判 废: +05 dB 定 量: -03 dB 评 定: -09 dB
焊口编号: 0000 缺陷编号: 1. 检测日期: 05.03.09
5.机械品质因子qm:
qm=E贮/E损,压电晶片谐振时,贮存的机械能与在一个周期内(变形、恢复)损耗的能量之比称……损耗主要是分子内摩擦引起的。
qm大,损耗小,振动时间长,脉冲宽度大,分辨力低。
qm小,损耗大,振动时间短,脉冲宽度小,分辨力高。
6.频率常数Nt:
Nt=tf0,压电晶片的厚度与固有频率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晶片材料一定,厚度越小,频率越高. (讲义附件16、19题部分答案)。
7.居里温度Tc:
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产生,超过一定的温度,压电效应就会消失,使压电效应消失的温度称居里温度(主要是高温影响)。
8.超声波探头的另一项重要指标:信噪比---有用信号与无用信号之比必须大于18 dB。(为什么?)
探头型号
(应注意的问题)
1.横波探头只报K值不报频率和晶片尺寸。
2.双晶探头只报频率和晶片尺寸不报F(菱形区对角线交点深度)值。
例:用双晶直探头检12mm厚的板材,翼板厚度12mm的T型角焊缝,怎样选F值?
讲义附件(2题答案)。
应用举例
1.斜探头近场N=a´b´COSb/plCOSa。 λ =CS/¦.
直探头近场N=D/4l。 λ=CL/¦.
2.横波探伤时声束应用范围:1.64N-3N。
纵波探伤时声束应用范围:³3N。
双晶直探头探伤时,被检工件厚度应在F菱形区内。
3.K值的确定应能保证一次声程的终点越过焊缝中心线,与焊缝中心
线的交点到被检工件内表面的距离应为被检工件厚度的三分之一。
4.检测16mm厚的工件用5P 9×9 K2、2.5P9X9K2、2.5P13X13K2那一种探头合适(聚峰斜楔).以5P9X9K2探头为例。
(1).判断一次声程的终点能否越过焊缝中心线?
(焊缝余高全宽+前沿)/工件厚度
(2).利用公式:
N?(工件内剩余近场长度)=N(探头形成的近场长度)—N?(探头内部占有的近场长度) =axbxcosβ/πxλxcosα–Ltgα/tgβ,计算被检工件内部占有的近场长度。讲义附件(14题答案)。
A. 查教材54页表:
材料 K值 1.0 1.5 2.0 2.5 3
有机玻璃 COSb/ COSa 0.88 0.78 0.68 0.6 0.52
聚砜 COSb/ COSa 0.83 0.704 0.6 0.51 0.44
有机玻璃 tga /tgb 0.75 0.66 0.58 0.5 0.44
聚砜 tga /tgb 0.62 0.52 0.44 0.38 0.33
COSb/COSa、tga/tgb与K值的关系
查表可知cosβ/cosα=0.6, tgα/tgβ=0.44, 计算可知α=41.35°.
B. λ=Cs/?=3.24/5=0.65mm
C. 参考图计算可知:
tgα=L1/4.5, L1=tg41.35°X4.5=0.88X4.5=3.96mm.
cosα=2.5/L2, L2=2.5/cos41.5°=2.5/0.751=3.33mm,
L=L1+L2=7.3mm, Ltgα/tgβ=7.3×0.44=3.21mm,(N?)
由(1)可知,IS=35.8mm, 2S=71.6mm
N=axbxcosβ/pxλxcosa=9×9×0.6/3.14×0.65=23.81mm,
1.64N=39.1mm, 3N=71.43mm.
工件内部剩余的近场(N?)=N-N?=20.6mm(此范围以内均属近场探伤).
(1.64N-N?)与IS比较, (3N-N?)与2S比较,
使用2.5P13X13K2探头检测16mm厚工件,1.64N与3N和5P9X9K2探头基本相同,但使用中仍存在问题,2.5P9X9K2探头存在什么问题?
一.探伤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不同探头同一试块的测量结果
反射体深度 1#探头 2#探头
横波折射角 声程 横波折射角 声程
mm ( ) mm ( ) mm
20 21.7 21.7 32.8 24.3
40 24.4 45.0 32.5 49.8
60 25.8 70 30.9 75.6
80 28.9 101.8 29.1 102.0
注:1.晶片尺寸13´13 2.晶片尺寸10´20.
试验中发现:同一探头(入射角不变)在不同深度反射体上测得的横波折射角不同,进一步试验还发现,折射角的变化趋势与晶片的结构尺寸有关,对不同结构尺寸的晶片,折射角的变化趋势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而对同一
晶片,改变探头纵波入射角,其折射角变化趋势基本不变,上表是两个晶片尺寸不同的探头在同一试块上测量的结果.
1#探头声束中心轨迹 2#探头声束中心轨迹
1.纵波与横波探头概念不清.
第一临界角:由折射定律SinaL/CL1=SinbL/CL2,当CL2>CL1时,bL>aL,随着aL增加,bL也增加,当aL增加到一定程度时,bL=90,这时所对应的纵波入射角称为第一临界角aI,
aI=SinCL1/CL2=Sin2730/5900=27.6,当aL<aI时,第二介质中既有折射纵波L¢¢又有折射横波S¢¢.
第二临界角:由折射定律SinaL/CL1=SinbS/CS2, 当Cs2>CL1时,bS>aL,随着aL增加,bS也增加,当aL增加一定程度时,bS=90,这时所对应的纵波入射角称为第二临界角aⅡ.aⅡ
=SinCL1/CS2=Sin2730/3240=57.7.当aL=aI--aⅡ时,第二介质中只有折射横波S,没有折射纵波L,常用横波探头的制作原理。
利用折射定律判断1#探头是否为横波探头。
A. 存横波探伤的条件:Sin27.6/2730=Sinb/3240, Sinb=Sin27.6´3240/2730=0.55,b=33.36,K=0.66。
B.折射角为21.7时: Sina/2730=Sin21.7/3240,Sina=Sin21.7´2730/3240,a=18.15,
小于第一临界角27.6。
折射角为28.9时:
Sina/2730=Sin28.9/3240,Sina= Sin28.9´2730/3240,a=24,也小于第一临界角27.6。
C.如何解释1#探头随反射体深度增加,折射角逐渐增大的现象,由A、B
可知,1#探头实际为纵波斜探头,同样存在上半扩散角与下半扩散角,而且上半扩散角大于下半扩散角。(讲义附件9题答案)。
纵波入射角aL由0逐渐向第一临界角aI(27.6)增加时,第二介质中的纵波能量逐渐减弱,横波能量逐渐增强,在声束的一定范围内,q下区域内的纵波能量大于q上区域内的纵波能量,探测不同深度的孔,实际上是由q下区域内的纵波分量获得反射回波最高点。
由超声场横截面声压分布情况来看,A点声压在下半扩散角之内,B点声压在上半扩散角之内,且A点声压高于B点声压。再以近场长度N的概念来分析,2.5P 13´13 K1探头N=36.5mm,由此可知反射体深度20mm时,声程约21.7mm,b=21.7时N=40.07mm为近场探伤。
在近场内随着反射体深度增加声程增大,A点与B点的能量逐渐向C点增加,折射角度小的探头角度逐渐增大,折射角度大的探头角度逐渐减少。
2.盲目追求短前沿:
以2.5P 13´13 K2探头为例,b=15mm与b=11mm,斜楔为有机玻璃材料;
(1).检测20mm厚,X口对接焊缝,缺陷为焊缝层间未焊透.
(2).信噪比的关系:有用波与杂波幅度之比必须大于18dB.
(3).为什么一次标记点与二次标记点之间有固定波?
由54页表可知:COSb/COSa=0.68,K2探头b=63.44°,
COS63.44°=0.447,COSa=0.447/0.68=0.66,
COSa=6.5/LX,前沿LX=6.5/0.66=9.85mm。(讲义附件6题答案)。
3.如何正确选择双晶直探头:
(1).构造、声场形状、菱形区的选择;
(2).用途:为避开近场区,主要检测薄板工件中面积形缺陷.
(3).发射晶片联接仪器R口,接收晶片联接T口(匹配线圈的作用).
4.探头应用举例:
二.超声波探头的工作原理:
1.通过压电效应发射、接收超声波。
2.640V的交变电压加至压电晶片银层,使面积相同间隔一定距离的两块金属极板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电场,有电场就存在电场力,压电晶片处在电场中,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在交变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的效应,称为逆压电效应,也是发射超声波的过程。
3.超声波是机械波,机械波是由振动产生的,超声波发现缺陷引起缺陷振动,其中一部分沿原路返回,由于超声波具有一定的能量,再作用到压电晶体上,使压电晶体在交变拉、压力作用下产生交变电场,这种效应称为正压电效应,是接收超声波的过程。正、逆压电效应统称为压电效应。
※以仪器的电路来说,只能放大电压或电流信号,不能放大声信号。
试块
※强调等效试块的作用。
1.常用试块的结构尺寸、各部位的用途,存在问题;(讲义附件8、10、13、18题答案)。
2.三角槽与线切割裂纹的区别;
3.立孔与工件中缺陷的比较:
4.几种自制试块的使用方法;
A.奥氏体试块:
B.双孔法校准(主要用于纵波斜探头探伤,如螺栓)(讲义附件5、7题答案)。
计算公式:令h2/h1=n;
a=[n(t1+f/2)-(t2+f/2)]/(n-1) …… 1式
t1与t2为一次声程分别发现h1与h2孔时的声程(包含a);
COSb=h1/(t1+f/2-a),b=COSh1/(t1+f/2-a);
tgb=K,K=tgCOSh1/(t1+f/2-a) …… 2式
b=(L2-nL1)/(n-1) …… 3式
C.外圆双孔法校准原理(外径f>100mm的工件周向探伤用):
计算公式:q=( - )180/Rp …… 1式
…… 2式
j=Sin[Sinq(R-h2)/A¢B] …… 3式
b=Sin(R-h1)Sinj/R …… 4式
tgb=K=tgSin(R-h1)Sinj/R …… 5式
=ÐeR/57.3- …… 6式
Ðe=Ðj-Ðb.
D.双弧单孔法校准(外径Φ<100mm的工件周向探伤用):
(1)距离校准同CSK-ⅠA校圆弧;
(2).K值校准 b=COS[R2+(S+f/2)-(R-h)]/2R2(S+f/2) tgb=K
(讲义附件3、15题答案)。
常用的两种探伤方法
1.曲线法;
2.幅值法.
❻ 超声波探伤标准
标准规定:对于图纸要求焊缝焊接质量等级为一级时评定等级为Ⅱ级时规范规定要求做100%超声波探伤;
对于图纸要求焊缝焊接质量等级为二级时评定等级为Ⅲ级时规范规定要求做20%超声波探伤;
对于图纸要求焊缝焊接质量等级为三级时不做超声波内部缺陷检查。
探伤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图纸对焊接质量的技术要求。钢结构的验收标准是依据GB50205- 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来执行的。
(6)超声波探薄板有什么要求扩展阅读
在每次探伤操作前都必须利用标准试块(CSK- IA、CSK- ⅢA)校准仪器的综合性能,校准面板曲线,以保证探伤结果的准确性。
(1)探测面的修整:应清除焊接工作表面飞溅物、氧化皮、凹坑及锈蚀等,光洁度一般低于▽4。焊缝两侧探伤面的修整宽度一般为大于等于2KT+50mm, (K:探头K值,T:工件厚度);
一般的根据焊件母材选择K值为2.5 探头。例如:待测工件母材厚度为10mm,那么就应在焊缝两侧各修磨100mm。
(2)耦合剂的选择应考虑到粘度、流动性、附着力、对工件表面无腐蚀、易清洗,而且经济,综合以上因素选择浆糊作为耦合剂。
(3)由于母材厚度较薄因此探测方向采用单面双侧进行
(4)由于板厚小于20mm所以采用水平定位法来调节仪器的扫描速度。
(5)在探伤操作过程中采用粗探伤和精探伤。为了大概了解缺陷的有无和分布状态、定量、定位就是精探伤。使用锯齿形扫查、左右扫查、前后扫查、转角扫查、环绕扫查等几种扫查方式以便于发现各种不同的缺陷并且判断缺陷性质。
❼ 薄板的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检测声场的距离决定了探测出的准确度,近场区内的声压是不规律的,另外还有盲区的存在,。一般对于薄板使用的是双晶直探头。详细信息可以咨询[email protected]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❽ 超声波探伤对材料的厚度有要求吗
有要求 ,材料太厚了探测不到。 超声波探伤特别适用于揭示被检物内部的面积型缺陷。如能发现锻件中与超声波束基本垂直的裂纹、白点、分层、大片或密集的夹渣等缺陷;能发现焊缝(包括熔焊的对接焊缝和角焊缝)中的裂纹、未焊透、未熔合、夹渣和气孔等缺陷;能发现型材(包括金属板材、管材、棒朝及其它型材)内部及表面的裂纹、折叠、分层、片状夹渣等缺陷:能发现铸件中的热裂、冷裂、疏松、夹渣、缩孔等缺陷。但它不适用于奥氏体钢的铸件和焊缝等粗晶材料,不适用于形状复杂或表面粗糙的工作。
❾ 不锈钢板超声波探伤有哪些执行标准分别是哪些
超声波检测国家标准总汇
GB 3947-83 声学名词术语
GB/T1786-1990 锻制园并的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 2108-1980 薄钢板兰姆波探伤方法 GB/T2970-2004 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3310-1999
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3389.2-1999 压电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纵向压电应变常数d33的静态测试 GB/T4162-1991 锻轧钢棒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 4163-1984 不锈钢管超声波探伤方法(NDT,86-10)
GB/T5193-1985 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横截面厚度≥13mm)超声波探伤方法(NDT,89-11)(eqv AMS 2631)
GB/T5777-1996 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eqv ISO9303:1989) GB/T6402-1991 钢锻件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6427-1999 压电陶瓷振子频率温度稳定性的测试方法 GB/T6519-2000 变形铝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7233-1987 铸钢件超声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NDT,89-9) GB/T7734-2004 复合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7736-2001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超声波检验法(取代YB898-77) GB/T8361-2001 冷拉园钢表面超声波探伤方法(NDT,91-1) GB/T8651-2002 金属板材超声板波探伤方法
GB/T8652-1988 变形高强度钢超声波检验方法(NDT,90-2)
GB/T11259-1999 超声波检验用钢制对比试块的制作与校验方法(eqv ASTME428-92) GB/T11343-1989 接触式超声斜射探伤方法(WSTS,91-4) GB/T11344-1989 接触式超声波脉冲回波法测厚
GB/T11345-198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WSTS,91-2~3) GB/T 12604.1-2005 无损检测术语 超声检测 代替JB3111-82 GB/T12604.1-1990
GB/T 12604.4-2005
无损检测术语 声发射检测 代替JB3111-82 GB/T12604.4-1990
GB/T12969.1-1991 钛及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13315-1991 锻钢冷轧工作辊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13316-1991 铸钢轧辊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15830-1995
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结果分级
GB/T18182-2000 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
GB/T18256-2000 焊接钢管(埋弧焊除外)—用于确认水压密实性的超声波检测方法(eqv
ISO 10332:1994)
GB/T18329.1-2001 滑动轴承多层金属滑动轴承结合强度的超声波无损检验 GB/T18604-2001 用气体超声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
GB/T18694-2002 无损检测 超声检验 探头及其声场的表征(eqv ISO10375:1997) GB/T 18696.1-2004 声学 阻抗管中吸声系数和声阻抗的测量第1部分:驻波比法 GB/T18852-2002 无损检测 超声检验 测量接触探头声束特性的参考试块和方法(ISO12715:1999, IDT)
GB/T 19799.1-2005 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1号校准试块
GB/T 19799.2-2005
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2号校准试块
GB/T 19800-2005 无损检测 声发射检测 换能器的一级校准 GB/T 19801-2005 无损检测 声发射检测声发射传感器的二级校准 GJB593.1-1988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规范超声纵波和横波检验 GJB1038.1-1990 纤维增强塑料无损检验方法--超声波检验 GJB1076-1991 穿甲弹用钨基高密度合金棒超声波探伤方法 GJB1580-1993 变形金属超声波检验方法 GJB2044-1994 钛合金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方法 GJB1538-1992 飞机结构件用TC4 钛合金棒材规范 GJB3384-1998 金属薄板兰姆波检验方法 GJB3538-1999 变形铝合金棒材超声波检验方法
ZBY 230-84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NDT,87-4/84版)(已被JB/T10061-1999代替)
ZBY 231-84
超声探伤仪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NDT,87-5/84版)(已被JB/T10062-1999代替)
ZBY 232-84 超声探伤用1号标准试块技术条件(NDT,87-6/84版)(已被JB/T10063-1999代替)
ZBY 344-85 超声探伤用探头型号命名方法(NDT,87-6) ZBY 345-85 超声探伤仪用刻度板(NDT,87-6)
ZB G93 004-87 尿素高压设备制造检验方法--不锈钢带极自动堆焊层超声波检验 ZB J04 001-87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NDT,88-6)(已被
B/T9214-1999代替)
ZB J74 003-88 压力容器用钢板超声波探伤(已废止) ZB J26 002-89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超声波探伤方法
ZB J32 004-88 大型锻造曲轴超声波检验(已被JB/T9020-1999代替) ZB U05 008-90 船用锻钢件超声波探伤
ZB K54 010-89 汽轮机铸钢件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方法 ZB N77 001-90 超声测厚仪通用技术条件 ZB N71 009-89 超声硬度计技术条件
ZB E98 001-88 常压钢质油罐焊缝超声波探伤(NDT,90-1)(已被JB/T9212-1999代替) SDJ 67-83 水电部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焊缝超声波检验篇 QJ 912-1985 复合固体推进剂药条燃速的水下声发射测定方法 QJ 1269-87 金属薄板兰姆波探伤方法 QJ1274-1987 玻璃钢层压板超声波检测方法 QJ 1629-1989 钛合金气瓶声发射检测方法
QJ 1657-1989 固体火箭发动机玻璃纤维缠绕燃烧室壳体超声波探伤方法 QJ 1707-1989 金属及其制品的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测厚方法 QJ2252-1992 高温合金锻件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标准 QJ 2914-1997 复合材料结构声发射检测方法 CB 827-1975 船体焊缝超声波探伤
CB 3178-1983 民用船舶钢焊缝超声波探伤评级标准 CB/Z211-1984 船用金属复合材料超声波探伤工艺规程 CB1134-1985 BFe30-1-1管材的超声波探伤方法 CB/T 3907-1999 船用锻钢件超声波探伤
CB/T3559-1994 船舶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工艺和质量分级 CB/T 3177-1994 船舶钢焊缝射线照相和超声波检查规则 TB 1989-87 机车车辆厂,段修车轴超声波探伤方法 TB 1558-84 对焊焊缝超声波探伤 TB 1606-1985 球墨铸铁曲轴超声波探伤 TB 2046-1989 机车新制轮箍超声波探伤方法
TB 2049-1989 机车车辆车轴厂、段修超声波探伤标准试块 TB/T1618-2001 机车车辆车轴超声波检验
TB/T 1659-1985 内燃机车柴油机钢背铝基合金双金属轴瓦超声波探伤 TB/T2327-1992
高锰钢辙叉超声波探伤方法
❿ 不锈钢板超声波探伤有哪些执行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锅炉压力容器、桥梁、建筑等特殊用途的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对比试块、检验仪器和设备、检验条件与程序、缺陷的测试与评定、钢板的质量分级、检验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厚度6-200mm锅炉与压力容器、桥梁、建筑等特殊用途的钢板(奥氏体不锈钢板除外)的超声波检验。
2引用标准
ZBY 230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
GB 8651 金属板材超声波板材探伤方法
3一般规定
3.1从事钢板超声波检验职员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由国家各部委颁发的超声检验职员资格证书。签发报告者,必须持有Ⅱ级或Ⅱ级以上超声波检验资格证书。
3.2检验方式可采用手工的接触法、液浸法(包括局部液浸法和压电探头或电磁超声探头的自动检验法)。
3.3 所采用的超声波波型可为纵波、横波和板波。
3.4在采用3.2所述前两种方法中以直声束探头检验为主,斜探头检验为辅,可以水、机油等作为耦合剂。
4对比试块
4.1对比试块和试板材质应与被检验钢板声学性能相同或相似。并要保证内部不存在ф2mm平底孔当量以上的缺陷。
4.2用双晶直探头检验板厚不大于20mm的钢板时,所用灵敏度试块如图1所示,双晶直探头的性能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4.3 用单直探头检验钢板时,灵敏度应符合图2和表1的规定。
图1 板厚≤20mm双晶探头检验用试块
图2 单直探头检验用对比试块
注:垂直度a随试块厚度变化见表2。
表1 mm
试块编号 被检验钢板厚度 检验面到平底孔的间隔S 试块厚度T
1 ≥13~20 7 ≥15
2 >20~40 15 ≥20
3 >40~60 30 ≥40
4 >60~100 50 ≥65
5 >100~160 90 ≥110
6 >160~200 140 ≥170
表2
试块厚度 ≥13~20 >20~40 >40~60 >60~100 >100~160 >160~200
a 0.10 0.15 0.20 0.25 0.30 4.0
4.4用压电探头或电磁声探头自动超声检验方法时,试块应在成品板材上切取、其长边要平行于轧制方向,端面要平直,厚度公差应小于板厚的2%。人工缺陷的位置如图3所示。根据自动检验设备的实际情况,人工缺陷的位置及个数可作适当调整。
图3 自动超声用动态试板
注:①人工缺陷为人工平底槽,加云母焊合,深度为板厚的1/2。
②间隔S1-S3根据需要而定。
③缺陷1--4规格50mm x10mm.,缺陷5规格40mm x22mm,缺陷6规格100mmx15mm,
缺陷7规格120mm x20mm。
5检验仪器和设备
5.1 探伤仪
所用探伤仪的有关性能应满足ZBY230或GB8651的要求。
5.2 换能器
5.2.1 压电探头的选用见表3。
5.2.2 当采用板波法进行检验时,波型、波模的选择应符合GB 8651的要求。
表3
板厚, mm 所 用 探头 探头标称频率,MHz
6~13 双晶直探头 5
>13~20 双晶直探头或单晶直探头 ≥2.0
>20 单晶直探头 ≥2.0
6检验条件和方法
6.1 检验时间
原则上在钢板加工完毕后进行,也可在轧制后进行。
6.2 检验面
被检验钢板的表面应平整,应清除影响检验的氧化皮、锈蚀、油污等。
6.3 检验灵敏度
6.3.1用压电探头时,检验灵敏度应计进灵敏度试块与被检验钢板之间的表面耦合声能损失(dB)。
6.3.2板厚不大于20mm时,若利用双晶探头检验,用图1试块或在同厚度钢板上将第一次底波高度调整到满刻度的50%,再进步灵敏度10dB作为检验灵敏度。
6.3.3若使用单晶直探头时,检验灵敏度按图2试块平底孔第一次反射波高即是满刻度的50%来校准。
6.3.4板厚大于20mm时,检验灵敏度按图2试块平底孔第一次反射波高即是满刻度的50%来校准。
6.3.5在动态状况下,利用4.4所述的动态试板中的5#伤,在无杂波的情况下,使第一次人工缺陷反射波高不低于仪器荧光屏满刻度的80%,再进步6dB作为检验灵敏度。
6.4 检验部位
从钢板的任一轧制平面进行检验。
6.5 探头扫查形式
6.5.1利用压电探头时,探头沿垂直于钢板轧制方向,间距不大于100mm的平行线进行扫查。在钢板周边50mm及剖口预定线两侧各25mm内沿其周边进行扫查。同时为了缩小检验,盲区可毛边交货。
6.5.2 利用双晶探头时,探头隔声层应与轧制方向平行。
6.5.3 根据合同或技术协议书或图纸要求,也可以作其他形式的扫查或100%扫查。
6.6 检验速度
用直接接触法时,扫查速度不得大于200mm/s,用液浸法且仪器又有自动报警装置时,速度不大于1000mm/s。自动超声方法不受此限制。
7缺陷的测定与评定
7.1 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下列三种情况之一即作为缺陷:
7.1.1 缺陷第一次反射波(F1)波高大于或即是满刻度的50%。
7.1.2当底面(或板端部)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未达到满刻度,此时,缺陷第一次反射波(F1)波高与底面(或板端部)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之比大于或即是50%。
7.1.3 当底面(或板端部)第一次反射波(B1)消失或波高低于满刻度的50%。
7.2 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的测定方法:
7.2.1 检验有缺陷后,在其四周继续进行检验,以确定缺陷的延伸。
7.2.2用双晶直探头确定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时,探头移动方向应与探头的声波分割面相垂直。
7.2.3 利用半波高度法确定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
7.2.4确定7.1.3中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时,移动探头,使底面(或板端部)第一次反射波高升到检验灵敏度条件下荧光屏满刻度的50%。此时,探头中心移动间隔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即为缺陷的边界点。
7.2.5 采用自动超声方法检验后,缺陷的指示长度及边界的精确丈量亦用上述方法。
7.3 缺陷指示长度的评定规则:
7.3.1 单个缺陷按其表观的最大长度作为该缺陷的指示长度。
7.3.2 对于单个缺陷,若指示长度小于40mm时,则其长度可不作记录。
7.4 单个缺陷指示面积的评定规则:
7.4.1 单个缺陷按其表观的面积作为该缺陷的单个指示面积。
7.4.2多个缺陷其相邻间距小于100mm或间距小于相邻小缺陷(以指示长度来比较)的指示长度(取其较大值),其各块缺陷面积之和也作为单个缺陷指示面积。
7.5 缺陷密集度的评定规则:
在任一1mx1m检验面积内,按其面积占的百分比来确定。
8钢板的质量分级
8.1 钢板质量分级见表4。
表4
级别 不答应存在的单个
缺陷的指示长度
mm 不答应存在的单个
缺陷的指示面积
平方厘米 在任一1mx1m检验面积内不答应存在的缺陷面积,% 以下单个缺陷指示
面积不计
平方厘米
Ⅰ ≥100 ≥25 >3 <9
Ⅱ ≥100 ≥100 >5 <15
Ⅲ ≥120 ≥100 >10 <25
8.2在钢板周边50mm可检验区域内及剖口预定线两侧各25mm内,单个缺陷的指示长度不得大于或即是50mm。
9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应具备下列内容:
9.1 工件情况:材料牌号、材料厚度等。
9.2 检验条件:探伤仪型号、探头型式、探头标称频率、晶片尺寸、耦合剂、对比试块等。
9.3 检验结果:包括缺陷位置、缺陷分布示意图、缺陷等级及其他。
9.4 检验职员、报告签发人的姓名及资格级别、检验日期、报告签发日期等。
附 录A
双晶直探头性能要求
(补充件)
A1 探头性能
A1.1 间隔-振幅特性曲线
用图1所示试块测定每一厚度的回波高度,作出如图A1所示的特性曲线,其必须满足下述条件:
A1.1.1 厚度19mm处的回波高度,与最大回波高度差应在-3~ -6dB范围内。
A1.1.2 厚度3mm处的回波高度,与最大回波高度差应在-3~ -6dB范围内。
A1.2 表面回波高度
用直接接触法测得的表面回波高度,必须比最大回波高度低40dB以上。
A1.3 检出灵敏度
图A2试块ф5.6mm平底孔回波高度与最大回波高度差必须在-10±2dB范围内。
A1.4 有效波束宽度
对淮图A2试块ф5.6mm平底孔,使探头平行于声场分割面移动,测定最大回波高度两侧下降6dB的范围。其波束宽度必须大于15mm。
图A1 间隔--振幅特性曲线
图A2 测定仪器和探头组合性能试块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产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冶金产业部钢铁研究总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广纯、张伟代。
本标准水同等级标记 GB/T2970-91 Ⅰ
国家技术监视局1991-11-06批准 1992-07-01实施
相关文章
·钛及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
·无损检测术语 超声检测(超声波探伤)
·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
·接触式超声斜射探伤方法
·不锈钢和高强度结构钢棒材超声波检验说明书
·航空铝锻件超声波探伤说明
·航空用小直径薄壁无缝钢管超声波检验说明
·超声波检验用钢质对比试块的制作和控制
·内燃机摩擦焊气门超声波探伤技术
·汽轮发电机用钢质环的超声波检验方法
·汽轮发电机用钢质环的超声波探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