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么利用热能制冷
太阳能是公认的未来人类最合适、最安全、最绿色、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具有取用方便、能量巨大、无污染、安全性好等优点。据有关资料,我国是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三分之二的地区年辐射总量大于5020MJ/m2,开发利用太阳能具有很大潜力。利用太阳能驱动空调系统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不可再生能源及电力资源消耗,另一方面因较低的耗电减少了因燃烧煤等常规燃料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空调制冷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
驱动制冷的主要方式
根据不同的能量转换方式,太阳能驱动制冷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先实现光─电转换,再以电力制冷;二是进行光─热转换,再以热能制冷。
利用太阳能进行光─电转换实现制冷的研究
它是利用光伏转换装置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后,再用于驱动半导体制冷系统或常规压缩式制冷系统实现制冷的方法,即光电半导体制冷和光电压缩式制冷。这种制冷方式的前提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其关键是光电转换技术,必须采用光电转换接受器,即光电池,它的工作原理是光伏效应。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太阳能半导体制冷是利用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能来供给半导体制冷装置,实现热能传递的特殊制冷方式。半导体制冷的理论基础是固体的热电效应,即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导电材料构成的回路时,结点上将产生吸热或放热现象。如何改进材料的性能,寻找更为理想的材料,成为了太阳能半导体制冷的重要问题。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在国防、科研、医疗卫生等领域广泛地用作电子器件、仪表的冷却器,或用在低温测仪、器械中,或制作小型恒温器等。目前太阳能半导体制冷装置的效率还比较低,COP 一般约0.2~0.3,远低于压缩式制冷。
光电压缩式制冷。光电压缩式制冷过程首先利用光伏转换装置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制冷的过程是常规压缩式制冷。光电压缩式制冷的优点是可采用技术成熟且效率高的压缩式制冷技术便可以方便地获取冷量。光电压缩式制冷系统在日照好又缺少电力设施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得到应用,如非洲国家用于生活和药品冷藏。但其成本比常规制冷循环高约3~4 倍。随着光伏转换装置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光电式太阳能制冷产品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利用太阳能进行光─热转换实现制冷的研究
太阳能光热转换制冷,首先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再利用热能作为外界补偿来实现制冷目的。光─热转换实现制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即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太阳能除湿制冷、太阳能蒸汽压缩式制冷和太阳能蒸汽喷射式制冷。其中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已经进入了应用阶段,而太阳能吸附式制冷还处在试验研究阶段。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的研究。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的研究最接近于实用化,其最常规的配置是:采用集热器来收集太阳能,用来驱动单效、双效或双级吸收式制冷机,工质对主要采用溴化锂- 水,当太阳能不足时可采用燃油或燃煤锅炉来进行辅助加热。系统主要构成与普通的吸收式制冷系统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发生器处的热源是太阳能而不是通常的锅炉加热产生的高温蒸汽、热水或高温废气等热源。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制冷原理是利用吸附床中的固体吸附剂对制冷剂的周期性吸附、解吸附过程实现制冷循环。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主要由太阳能吸附集热器、冷凝器、储液器、蒸发器、阀门等组成。常用的吸附剂对制冷剂工质对 有活性炭- 甲醇、活性炭- 氨、氯化钙- 氨、硅胶- 水、金属氢化物- 氢等。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具有系统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噪声小、无须考虑腐蚀等优点,而且它的造价和运行费用都比较低。
⑵ 为什么夏季可以利用高温热水进行制冷
都知道室内机夏季制冷时空气中的水遇到冷气就变成水了 空调中的导流槽会把水导向室外 冬季制热是室外机就会吹冷气 当霜多时机器自动化霜 自然会产生滴水现象
⑶ 夏天太阳能热水器 热能利用
在地下挖个很大的空间,里面排列很多能蓄热的物质,如石块,蓄热砖等,夏天的热空气导入加热它,等到冬天来临时用循环空气把地下的蓄热量导出用作空调或热水洗澡
⑷ 60度高温制冷什么意思
60度高温制冷是指在60度高温环境中,空调是不能正常运转的。
高温制冷就是指的空调的制冷功能,对于不支持高温制冷功能的空调来讲,当室外温度超过43摄氏度的时候,这类空调就无法将室内的热量通过室外机传递给室外,因此就造成空调不制冷的情况。
空调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空调的时候,打开空调前先不要关闭门窗,待空调运行十五分钟左右再关闭门窗就可以了,这样更有利于空气流通。
⑸ 空调在高温天气能制热吗
1、夏天空调能制热。
2、空调能否制热、制冷,受室温限制,与季节无关。
3、也就是说,空调的制热、制冷,可以反季节进行。
4、空调调节室温的范围是16度~30度。
5、在夏季,只要室温低于30度,设置制热模式和30度,空调就可以制热。
6、在冬季,只要室温高于16度,设置制冷模式和16度,空调就可以制冷。
空调内部都有电脑板,工作时发出各种指令。当室内的温度没有达到设定温度,就命令压缩机工作,起到温度调节的作用。“我设定的温度是28度,室内温度是31度”当然就不会下令制热。
现在的天气都大于31度,如果你要试试制热,只有首先制冷到比如27度,然后调到制热模式并且设定的温度是28度以上。
注意,制热时,要等十几二十分钟才有热风出来。
一般不会工作,因为温度太高。要是开了起来,那系统压力过高,会让机组保护的。夏季如果环境温度底于三十度是可以制热的,当然你的空调得有这个功能才行。而你如果频繁转换模式的话它也不会起动,需要等待几分钟才能起动。如果你非要在夏季试空调的制热功能,那你可以把风口机的感温头放到一小杯冰水里,室内机的温度够高了风叶才会转起来.
一般很少人会在夏天的时候使用空调的制热功能的,其实空调在夏天的时候也可以制热,因为空调制热只和室内温度有关,和季节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室内温度是低于30度的话,就可以使用空调的制热功能。希望大家都应该要掌握正确的使用空调的方法。
⑹ 夏天外面的空气那么热,空气能是怎么制冷的
空气能热泵制冷的原理
空气源热泵是通过热泵机组将回收来的低压冷媒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流经缠绕在水箱外面的铜管,热量经铜管传导到水箱内,这时可提供暖气或者地暖所需要的高温热水。随后冷却下来的冷媒在压力的持续作用下变成液态,经膨胀阀后进入蒸发器,由于蒸发器的压力骤然降低,因此液态的冷媒在此迅速蒸发变成气态,并吸收大量的热量。在风扇的作用下,大量的空气流过蒸发器外表面,空气中的能量被蒸发器所吸收,空气温度迅速降低,变成冷气排进风机盘管提供制冷服务。随后蒸发器所吸收一定能量的冷媒回流到压缩机,进入下一个循环工作。简单来说,在夏季空调降温时,按制冷工况运行,由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蒸汽,经换向阀进入冷凝器,制冷剂蒸汽被冷凝成液体,经节流装置进入蒸发器,并在蒸发器中吸热,将室内空气冷却,蒸发后的制冷剂蒸汽,经换向阀后被压缩机吸入,这样周而复始,实现制冷循环。
空气能热泵制冷的优点:
1、空气能热泵节能低耗,并且制冷效率高。
2、空气能热泵清洁无污染,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3.高效除湿,每天24小时最大除湿量6~8公斤,梅雨及阴雨天气效果明显;
4.使用时间长:空气能热泵精选世界名牌零配件,五重防锈技术,外壳采用耐腐蚀、超厚度的涂层钢板或不锈钢板,设备性能稳定,使用寿命达十五年。
⑺ 供暖知识和常识有哪些
1、供来暖是指向建筑物供给热量,自保持室内一定温度,它是解决我国北方居民冬季采暖的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服务。
2、集中供暖是热力集团把市政热力通过管线输送到用户家中,是清洁且有保证的一种供暖方式。
3、地板辐射供暖是由分户式燃气采暖炉、市政热力管网、小区锅炉房等各种不同方式提供热源。这种供暖方式温度均匀,较为节能,但对管材要求较高,时间长了还会使家具变形。
4、燃气供暖是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电为能源,可自行设定供暖时间,分户计量,但存在安全隐患。
5、以气、油、电位为供热能源的供热面积在逐年增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煤、气、油、电等构筑的供热能源结构渐趋合理,供热收费也日渐市场化,部分地区已出现了按热用量收费的试点小区。
暖气的供热方式:
1、水暖利用壁挂炉或者锅炉加热循环水,再通过管材链接到暖气片,最终通过暖气片将适宜的温度输出,形成室内温差,最后进行热循环使整个室内温度均匀上升。
2、气暖则是加热空气,冷空气一进来就被暖气片加热成热空气,热空气上升与屋子的冷空气形成对流, 冷空气又循环到暖气附近被加热成热空气,热空气在屋里循环,房间就暖和了。
⑻ 西汉时期,古人如何用热水制作“夏造冰”是困扰科学家的巨大难题
2014年12月22日,英国苏格兰地区的寒风呼啸。当地人民深受低温侵害,可是当地的渔夫在外出时却突然发现河面上漂浮着一系列像圆盘一样的浮冰。这是当地人第1次看到圆形的自然浮冰。消息一经被媒体宣传之后,也引起了很多国外网友的关注。
人们从小到大看到的冰块无数,即便是在饮食文化上,冰块出现的频率也很高。但是在自然现象中,人们却看到了像圆盘一样的冰块,这种案例还是非常少见的。
也就是说,人们对于冰块的了解其实并不是很全面。大家进而可以深入探讨另一个问题:在古代时,人们又是如何在夏天高温时期使用冰块呢?
根据史书记载,西汉时期古人就已经可以用热水去制作冰块了,这是人们在收集冬天的冰块进行储存之后,另一种得到冰块的方式。而关于热水制冰,也许人们第一眼看上去不容易理解。但在现代生活中,热水制冰的方式也非常常见。
一些酒店会专门订购一些用热水制造的冰块,但是这种热水是指用沸腾的环境,把液体里面的杂质清除干净。然后再进行降温,最后冷藏得到冰块。
西汉时期有一个学派叫做淮南学派,他们就留下了一本著作,名字叫《淮南完毕术》。书中就提到了用热水制作冰块的方法:取沸汤置瓮中,密以新缣,沈 (井)中三日成冰。
21世纪初,中国科学技术专家李志超先生就对于西汉人民这种用热水制造冰块的方式进行了实践。他在自己的论文中表示,这种制冰方式主要依赖的原则是通过气体绝对膨胀,然后急速降温,最后再达到焦耳和汤姆逊效应,得到少量冰块。
李志超通过实验认为,西汉人用热水制作冰块的方式符合物理效益。但是在李志超亲自实验了之后,依然也没有成功制成冰块。这也就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著名物理学士按照古人留下来的方法去如法炮制,效果却不是很理想,这又是为什么呢?
李志超表示,夏造冰的原理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先找一个极其讲究的瓶子。这个瓶子的腹部一定要更加庞大,口径和底盘一定要相对而言更小。然后再将煮沸的水赶紧倒入瓶罐中,用热水的高温将瓶子里多余的空气用气体排除法全部排除于体外。再等到液体的温度快下降时,人们用丝织品将瓶子的口部堵住。
最后再进行一次密封,然后将瓶子丢入到深井里面。等到瓶子内的液体全部完成了降温,那么水汽就会凝结,这就会让瓶子里面的水蒸气一时之间受气压的影响处在真空的环境下。在隔一段时间后,人们把瓶子从井里面捞出来,就可以得到少量的冰块。
同时学者李志超还认为,夏造冰的制造过程及其复杂,不仅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而且制造出来的冰块数量也不容乐观。所以现代人在进行夏造冰实验时,很容易失去耐性,也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对于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古代人而言,夏造冰已经是西汉时期人们眼中的一种高 科技 了。
除了李志超学者之外,国内还有另一位物理学家名字叫做洪震寰。他也对夏造冰实验抱有很大期望,但是在他自己亲自进行了下实验之后,依然是失望而归。
他在论文中提到夏造冰实验时所涉及的气压,最大程度上只是给瓶子里的液体降温0.008 ,那么微小的数据需要反复实验才能够叠加出效果。古代人即便是耐心满满,但也不可能会大费周章的去花很长时间得到少量冰块。也就是说,洪震寰认为古代人在制造夏造冰时,很有可能会额外再运用到一些仪器。比如说球形玻璃瓶,另外再佩戴上可以调松紧的夹子,而这些仪器最常出现在现代人的化学实验室中。
所以,这时人们可能会产生一种新的疑惑:既然夏造冰真实存在于 历史 记录中,进一步证明了古代人可以用热水制造冰块。但是这种原理哪怕被现代科学家验证了可以实施,但其可实施性依然是困扰科学家的巨大难题。
不过这种问题也比较常见。比如说古代人可以手工抽金丝,可是现代人在使用高 科技 仪器的时候,也很难达到古代人手工抽金丝的那种精确水准,这也没办法被人们解释。
还有像金字塔的砖头和万里长城的砖头,是如何帮助人找到或者制作而成?古代人又是如何将这些砖头进行建筑的?这都是现代科学所没办法解释的难题。也许只有等到人类文明更进一步时,才能对这些疑问进一步解答了。
⑼ 高温热泵可以应用于夏天给室内制冷吗
可以,制冷设备都是一样的,只是应用于制热的习惯上叫热泵。
制冷制热转换有内转换、外转换之分,内转换是机组内部加四通阀这个方便简单,
外转换是通过转换阀门转换水路,制冷量大的热泵一般是外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