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空调制冷剂从毛细管到蒸发器为什么气化啊
撇开管路系统的漏热不谈,制冷剂从毛细管出来之后基本会是低温低压液态,在蒸发器铜管里走的过程中不断吸热,会出现液态-气液混合-气态的转变过程,也就是气化过程,或者叫
蒸发过程
。
② 为什么空调雪种用了一两年会变成气体呢
这个问题还真有点蛋疼,雪种有一点像打火机气体,压缩起来是液体,放出来就是气体了,比喻小空间转到了大空间,家里的煤气瓶里面的煤气也是液态,现在看到打火机里面的也是液态,但当你把它放出来后就转变了气态,这也是一个蒸发过程。.家用空调器所用的雪种在一大气压力下零下四十多度时才会变为液体.
在中学物理中学过:物体放热时由气体变为液体;物体吸热时由液体变为气体;而空调制冷是一个吸热过程,制热是一个放热过程。
空调制冷的工作原理:
压缩机压出高温高压的气体(75度、2.3MPa)——>外机热交换器放热出来中温中压的气液混合物(45度、1.5MPa)——>毛细管节流出来低温低压的液体(7度、0.5MPa)——>内机热交换器吸热出来低温低压的气体(15度、0.5MPa)——>压缩机;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制冷循环,制热时媒介就倒转流动。
具体过程:
首先,低压的气态氟里昂被吸入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氟里昂; 而后,气态氟里昂流到室外的冷凝器,在向室外散热过程中,逐渐冷凝成高压液体氟里昂; 接着,通过节流装置降压(同时也降温)又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氟里昂混合物。 此时,气液混合的氟里昂就可以发挥空调制冷的“威力”了:它进入室内的蒸发器,通过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而不断汽化,这样,房间的温度降低了,它也又变成了低压气体,重新进入了压缩机。如此循环往复,空调就可以连续不断的运转工作了,所以你所说空调用久后变气态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正常的。
③ 空调中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变小,为什么压力变小后,液态制冷剂就变成气态的了
所说的不全面。
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随着蒸发器吸收热量,且冷媒流动过程中产生阻力损失,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压力继续变低,制冷剂沸点变低,也就会持续蒸发成气态了。
这其中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冷媒压力持续降低,另外一个是从外界吸收热量。
④ 为什么少量的制冷剂可能以气态的形式离开冷凝器
在制冷系统管路中,有气态冷媒从冷凝器中出来,只能说明冷凝器制热分液头上的分液管存在异常节流或者是制冷剂的过冷度不足导致的。
可能的情况下,建议把室外机风机电机的转速提高,看是否还有气态冷媒出来冷凝器;如果还是有,则有必要考虑冷凝器上分液管存在异常的堵,导致部分冷媒出现了节流降压蒸发。
⑤ 空调中,经冷凝器后变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节流器后,压力减小,为什么液态会变为气态
空调分为单冷空调和冷暖两用空调,工作原理是一样的,空调以前大多一般使用的制冷剂是氟利昂。 氟利昂的特性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时,释放大量的热量。而由液态转变为气态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即先吸热气化再液化放热)空调就是据此原理而设计的。
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送到冷凝器(室外机)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所以室外机吹出来的是热风。
然后到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由于制冷剂从毛细管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制冷剂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制冷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就会变冷,室内机的风扇将室内的空气从蒸发器中吹过,所以室内机吹出来的就是冷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发器后就会凝结成水滴,顺着水管流出去,这就是空调会出水的原因。
⑥ 为什么空调压缩机吸入的是气态氟利昂,压缩后出来还是气态,氟利昂不是很容易加压液化吗
氟利昂很容易液化是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时候才会液化。
空调压缩机吸入气态冷媒经过压缩排出的冷媒是高温高压的冷媒,是气态的。因为虽然压力升高了,但同时冷媒温度也升高了,所以无法变成液态。
而当排出来的气态冷媒进入到冷凝器散热降温之后,理论上压力数值不变,温度降低,冷媒就会变成液态的。
⑦ 为什么空调压缩机出来的氟利昂是气态的
要气态制冷剂压缩成液态需要很大压强,而压缩机将制冷剂只是压缩到冷凝压强,并没有深度压缩,所以出来的还是气态而不是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