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什么东西可以制冷
小冰箱功率不算大吧,小型的只能冻个面膜放两瓶可乐那种,或者你现喝现去小卖部买。
Ⅱ 制冷剂是什么物质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是一种能在制冷系统中担当气化吸热和冷凝放热的热力循环以达到制冷或制热目的的物质。
制冷剂为液态,但在一定的温度下又可以变为气态,即能够在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内蒸发并从被冷却物体中吸取热量而气化,然后在冷凝器内将热量传递给周围介质(水或空气)而变为液体的媒介物。制冷剂的种类很多,空调常用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等。
Ⅲ 空调的制冷剂是什么
氟里昂是氟氯代甲烷和氟氯代乙烷的总称,因此又称“氟氯烷”或“氟氯烃”,可用符号“CFC”表示。氟里昂包括20多种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氟里昂-12(化学式CCl2F2),其次是氟里昂-11(化学式CCl3F)。氟里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冷冻剂,在家用电冰箱和空调机中广泛使用。
用氟里昂作冷冻剂,优点很多:
容易液化。如氟里昂-12,沸点-29.8℃;氟里昂-11,沸点-23.8℃;
没有气味,没有毒性。不像氨、二氧化硫那样,一旦管道漏气,就会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甚至造成事故;
不腐蚀金属,这一点也优于二氧化硫和氨;
跟大多数有机物不同,氟里昂不能燃烧,因而避免了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在南方一些地区俗称雪种,是一种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
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介质(水或空气等)的热量而汽化,在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冷凝。
Ⅳ 常用的制冷剂都有什么制冷原理是什么
制冷剂代号为
R
,目前最常用的有
R12
和
R22.
R12常用于冰箱,R22
、通常用于空调。这两种制冷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将逐渐被R407C、R410A等制冷剂替代,但是目前R12、R22仍然是最广泛使用的制冷剂。
一般制冷原理
一般制冷机的制冷原理压缩机的作用是把压力较低的蒸汽压缩成压力较高的蒸汽,使蒸汽的体积减小,压力升高。
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工质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再送入蒸发器的入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Ⅳ 常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是什么原因是_____
常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是(液氨),原因是(液氨气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Ⅵ 冰箱制冷剂是什么
答:
日常使用的电冰箱制冷剂氟利昂12(F12)及空调器制冷剂氟利昂22(F22)都是含氯卤化烃,对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
目前最佳的氟里昂12(F12)替代品是HFC-134a(分子式为CF3CH2F),其中的氟含量非但未减少,反有所增加,而氟里昂里面的氯则被取代了。所以“无氟冰箱”,准确地说应该叫“无氯冰箱”。
资料扩展:
发现者
小托马斯米奇利(Midgley,Thomas,Jr.)1889年5月18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比弗福尔斯,他本来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后来对化学的工业用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经为世界发明了性能卓越的汽油抗爆振剂四乙铅以及无毒性的制冷剂氟利昂(二氟二氯甲烷)。
这2种物质在各自的领域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这2种化合物辉煌的背后却隐藏着罪恶,美国于1986年开始停止销售和使用含铅(四乙铅)汽油,1974年开始禁止使用氟利昂。随后其他国家也纷纷颁布法律和条令限制或者禁止使用上述2种物质。四乙铅和氟利昂曾经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体现了米奇利的天才一面,但是这2种物质给现代社会带来的无穷无尽的危害和麻烦确实显示了他天才背后意料不到的对人类造成的负面作用。
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冰箱使用一些有毒且危险的气体(其中包括氨、二氧化硫和丙烷)作为制冷剂,因为时常泄漏,所以这些制冷剂非常危险。1929年,发生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某家医院的冰箱泄漏事故使超过100人丧生。于是,米奇利开始对研制一种稳定、不易燃、不腐蚀且无毒的新型制冷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是借助于门捷列夫的化学地图开始自己的工作,结果发现只有位于周期表右边的非金属元素能生成在室温下呈气态的化合物,同时他还注意到化合物的可燃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小。
事实上,卤化物可以用来阻燃,可是他发现比较重的元素化合物通常毒性很大。通过上述观察,他认为氟和其他较轻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以制成性能优良的制冷剂。经过2年的艰苦实验,他合成出二氟二氯甲烷(也称氟利昂),这种化合物具有理想的制冷效果,从而在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投入大批量生产,而且还用处多多,从家用冰箱、空调到除臭喷雾剂都离不开它。
Ⅶ 制冷剂主要是什么成分
制冷剂主要是氨、氟里昂类、水和少数碳氢化合物等。
氨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氨的凝固温度为-77.7℃,标准蒸发温度为-33.3℃,在常温下冷凝压力一般为1.1~1.3MPa,即使当夏季冷却水温高达30℃时也绝不可能超过1.5MPa。氨的单位标准容积制冷量大约为520kcal/m3。
氨有很好的吸水性,即使在低温下水也不会从氨液中析出而冻结,故系统内不会发生“冰塞”现象。氨对钢铁不起腐蚀作用,但氨液中含有水分后,对铜及铜合金有腐蚀作用,且使蒸发温度稍许提高。因此,氨制冷装置中不能使用铜及铜合金材料,并规定氨中含水量不应超过0.2%。
氨的临界温度较高(tkr=132℃),汽化潜热大,在大气压力下为1164KJ/Kg,标准工况下的单位容积制冷量也大,氨压缩机尺寸可以较小。
(7)可以制冷的物质是什么扩展阅读
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中,制冷剂选择除了要有较好的热力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外,更应具有优良的环境特性。具体要求如下:
(1)对人类生态环境无破坏作用。不破坏大气臭氧层,不产生温室效应。
(2)临界温度较高。在常温或普通低温下能够液化。希望临界温度比环境温度高的多,才能减少制冷剂节流损失,提高循环经济性。
(3)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具有适当的饱和蒸汽压力,最起码蒸发压力不得低于大气压力,以免外部空气渗入系统中;冷凝压力不宜过高,否则会引起压缩机耗功增加,并要求系统具有较高的承压能力,增加设备成本。
(4)单位容积制冷量大。可以减少压缩机输气量。
(5)粘度和密度小。减少系统中流动阻力损失。
(6)热导率高。可以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减少换热设备的传热面积降低材料消耗。
(7)不燃烧,不爆炸,无毒。对金属材料不腐蚀,对润滑油不发生化学作用,高温下不分解。
(8)等熵指数小。可降低排气温度,减少压缩过程耗功,有利安全运行和提高使用寿命。
(9)凝固温度低。避免在蒸发温度下出现凝固。
Ⅷ 常用的制冷剂有哪些种类
1、氨。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氨的凝固温度为-77.7℃,标准蒸发温度为-33.3℃,在常温下冷凝压力一般为1.1~1.3MPa,即使当夏季冷却水温高达30℃时也绝不可能超过1.5MPa。
2、氟利昂-12。R12为烷烃的卤代物,学名二氟二氯甲烷,分子式为CF2Cl2。它是我国中小型制冷装置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中压中温制冷剂。
3、氟利昂-22。R22也是烷烃的卤代物,学名二氟一氯甲烷,分子式为CHClF2,标准蒸发温度约为-41℃,凝固温度约为-160℃,冷凝压力同氨相似,单位容积标准制冷量约为454kcal/m3。
4、碳氢制冷剂。主要是节能和环保这两大优点;节能方面:用R433b的空调要比用R134,R22的空调节省能耗15%至35%左右。
常用制冷剂的相关介绍
1、高温制冷剂又称低压制冷剂。其蒸发温度高于0℃,冷凝压力低于0.3MPa,如R21等,适用于离心式压缩机的空调系统。
2、中温制冷剂又称为中压制冷剂。其蒸发温度为-50~0℃,冷凝压力为1.5~2.0MPa,如R22等。其适用范围较广,适用于活塞式压缩机的电冰箱、食堂小冷库、空调用制冷系统、大型冷藏库等制冷装置中。
3、低温制冷剂又称高压制冷剂。其蒸发温度低于-50℃,冷凝压力为2.0~4.0MPa,如R13、R14等,主要用于低温的制冷设备中,如复叠式低温制冷装置。
Ⅸ 常用的制冷剂有哪些
常用的制冷剂有无机化合物、氟利昂、共沸溶液、碳氢化合物、R-404A制冷剂等。
1、无机化合物:这类制冷剂很早就被应用了,氨和水仍然是当前常用的制冷剂,而有狴因工作压力高、临界温度低以及制冷量小而被淘汰,如二氧化碳等。
2、氟利昂:这类制冷剂在本世纪30年代出现并逐渐被开始使用,其种类较多,热力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它们都是甲烷和乙烷的衍生物。这些衍生物中是用氟、氯和溴的原子代替原来化合物中的全部或一部分氢原子。若氟原子数愈多,氟利昂的毒性愈小,化学稳定性愈高;氢原子数愈少,则燃烧和爆炸的可能性愈小;而氯原子愈多,其蒸发温度愈高。其热力
3、共沸溶液:共沸溶液制冷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制冷剂按一定比例相互溶解而成的混合物。它们和单一的化合物一样,在一定的压力下其蒸发温度也是一定的。
4、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制冷剂有甲烷、乙烷、丙烷、乙烯和丙烯等,其热力性质。这类制冷剂主要使用于石油化工工业,其优点是易于获得,价格低廉,凝固温度低等。但安全性差、易燃烧和爆炸。
5、R-404A制冷剂:物化特性R404A是一种不含氯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贮存在钢瓶内是被压缩的液化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