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超声诊断的原理是什么
声波是一种机械能的表现形式。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一般用赫兹表示,符号为Hz。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波即为超声波。超声波本身有一定的方向性;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要发生反射、折射以及多普勒效应等;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发生声能衰减。因此超声通过一些实质性器官,会发生形态及强度各异的反射,声束通过肿瘤组织,声能的吸收和衰减现象也比较明显,由于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解剖情况的不同,对超声的反射、折射和吸收衰减各不相同,超声诊断就是根据这些反射信号的多少、强弱、分布规律来判断各种疾病。医用诊断超声波的发生与接收,均由特制的探头来完成,它能把电能和声能互相转换,声检查法(简称A超),B型超声诊断(简称B超),M型超声诊断以及用于检测人体心脏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超声多普勒诊断,也叫D型超声诊断,等等。所有这些诊断及其诊断仪对于疾病诊断无疑是带来很大方便和科学依据,但超声诊断也有一定限制。因之,在临床使用当中,要结合临床和其他诊断技术资料,综合判断,以期得出正确的诊断,求得正确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
❷ 目前临床使用的超声诊断仪主要利用超声的是什么物理原理
超声波就是频率大于20KHZ,人耳感觉不到的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具有的束射性、反射和折射、散射与衍射等性质,临床使用的超声诊断仪利用超声波的上述物理特性,采用计算机分析超声波的回波,从而得到人体内部组织的影像。
❸ 超声波传感器在医学方面有什么应用
超声波传感技术应用在生产实践的不同方面,而医学应用是其超声波传感器最主要的应用之一,下面以医学为例子说明超声波传感技术的应用。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是诊断疾病,它已经成为了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超声波诊断的优点是:对受检者无痛苦、无损害、方法简便、显像清晰、诊断的准确率高等。因而推广容易,受到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欢迎。超声波诊断可以基于不同的医学原理,我们来看看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所谓的A型方法。这个方法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当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遇到两层声阻抗不同的介质界面时,在该界面就产生反射回声。每遇到一个反射面时,回声在示波器的屏幕上显示出来,而两个界面的阻抗差值也决定了回声的振幅的高低。
❹ 超声波的原理是什么啊
1超声波简介
我们把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穿透能力,特别是在水中,传播距离更远。无论是在军事上、农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测速度、测距离、消毒杀菌、清洗、焊接等。
人耳能听到的超声波频率范围大概是20Hz-20KHz,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类听觉上限,因此叫做“超声波”。
超声波与普通声波一样,也具有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等特点,但是超声波的波长较短,有的是几厘米,低至千分之几毫米。波长越短,声波的衍射特性就越差,可以在介质中稳定地进行直线传播,因此波长较短的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直线传播能力。众所周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推动空气中的粒子振动做功,而声波功率的大小表示声波做功快慢,在相同环境下,声波的频率越高功率就越大。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KHz,因此超声波的功率较高。
超声波主要有两个参数:
频率:F≥20000Hz(通常把F≥15000Hz的声波也称为超声波);
功率密度:p=发射功率(W)/发射面积(cm2);通常p≥0.3w/cm。
超声波具有如下特性:
(1)超声波具有在气体、液体、固体等介质中进行效传播的能力。
(2)超声波具有很强的传递能量的能力。
(3)超声波具有反射特性,还会产生干涉、叠加和共振现象。
(4)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可在界面上产生空化现象和强烈的冲击。
超声波的特性及工作原理
2超声波用途
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医学方面
在医学方面,超声波主要应用为医学诊断与临床治疗。医学诊断中,超声波的主要应用为B超。由于超声波具有反射、折射等特点,如果将超声波发射到人体内,它就会在人体内部发生反射,人体内部各个形状大小都不一样,因此反射回来的声波方向、强度等信息也不同,医生通过对反射回来的声波进行分析,再结合一些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就可以知道人体内部的某些部位是否产生病变。
在临床治疗中,超声波主要被用来杀死肿瘤细胞和超声针灸,我们知道超声波的功率很大,利用医学影像技术,将多束超声波聚焦在病变的细胞上,控制好照射的强度和时间,短时间的温度将达到70~100℃,在保护周围组织的同时杀死了病变细胞。
超声针灸就是利用超声波技术来刺激穴位,这种疗法对组织没有损伤,而且具有无痛、无不适应等优点,在治疗小孩子或者一些害怕针灸的患者时有很好的效果。此外,超声波在体外碎石,理疗、牙科等方面也经常使用。
2)超声清洗
超声清洗主要基于空化作用,空化作用总体上就是在有压力和无压力作用时,每一秒都进行着几万次这样的变换,超声波在液体内部不断地进行透射作用,在没有压力作用时,液体内部就会出现真空核泡群,在有压力作用时,真空核泡群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因此可以带走物体表面的污垢,完成清洗工作。一些表面凹凸不平的器件,或者特别小难以清洗的部件,例如钟表、电子元器件、电路板等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清洗效果。而且随着超声波频率的升高,空化作用的效果会减弱,因此超声波清理的效果很好却不会伤害到器件表面。
3)超声测距
由于超声波的波长相对较短,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穿透能力,能量消耗的比较慢,在介质中传播距离较远。而且超声测距的原理简单,比其他的测距方式都方便容易操作,计算也比较简便,测量精度也能满足要求,因此在一些移动式机器人或者导盲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
❺ 医院里的A超,B超,C超,D超,E超,G超,T超,S超有什么区别吗
医学超声波的工作原理与声纳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将超声波发射到人体内,当它在体内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及折射,并且在人体组织中可能被吸收而衰减。因为人体各种组织的形态与结构是不相同的,因此其反射与折射以及吸收超声波的程度也就不同,医生们正是通过仪器所反映出的波形、曲线,或影像的特征来辨别它们。
1、A型:以波形来显示组织特征的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器官的径线,以判定其大小。可用来鉴别病变组织的一些物理特性。
2、B型:用平面图形的形式来显示被探查组织的具体情况。广泛用于妇产科、泌尿、消化及心血管等系统疾病的诊断。医院里做B超,用的声波,是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赫兹。
3、M型:是用于观察活动界面时间变化的一种方法。最适用于检查心脏的活动情况,多用于辅助心脏及大血管疫病的诊断。
4、D型:是专门用来检测血液流动和器官活动的一种超声诊断方法,又称为多普勒超声诊断法。可确定血管是否通畅、管腔是否狭窄、闭塞以及病变部位。
5、目前没有C型超声波。
(5)超声波医学诊断技术是基于什么扩展阅读:
1、医学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超声诊断学)是一种基于超声波(超声)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使肌肉和内脏器官——包括其大小、结构和病理学病灶——可视化。产科超声检查在妊娠时的产前诊断广泛使用。 超声频率的选择是对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患者探查深度的折中。典型的诊断超声扫描操作采用的频率范围为2至13兆赫。
2、超声诊断在对腹部脏器疾病的诊断中,因为它的快速、价廉而在腹部疾病的检查中常作为首选。另外,近年来在心脏超声、妇产科超声和腔内超声等领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随着介入超声和超声治疗的加盟,肝肾的穿刺、癌症的治疗、震波碎石、造瘘等检查和治疗迅速发展起来,超声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
资料来源:网络-医学超声检查
❻ 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医学中用什么来诊断病情在生产实践中检测技术应用很广
医学上利用超声来检查、诊断病情,是因为声能传递信息;
医学上利用超声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能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信息;能量.
❼ 超声波被用于医学检查是根据什么原理
科学家们想: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密度不同,如果用超声波来检查,一定能帮助观察有些病变,因为它们的反射界面不同。如果某个器官发生了病变,比如长了血管瘤、肿瘤,有了积水,它的密度和声阻就发生了变化,与正常组织的反射就不同了,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到了20世纪50年代,超声波被用于医学检查了。
❽ 超声检查是什么意思
医学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超声诊断学)是一种基于超声波(超声)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使肌肉和内脏器官——包括其大小、结构和病理学病灶——可视化。产科超声检查在妊娠时的产前诊断广泛使用。
超声检查就是通过超声仪器产生人类听不到的高频声波作为一个媒介。这些声波穿过人体的时候,碰到不同的器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或者叫做回声。
超声仪器把这些回声收集起来进行分析。就可以根据每个器官回来的回声时间的不同,来定位某一个器官在空间上的位置,而这个定位是非常的准确的。同时可以根据回声的强弱来判断这个器官的特征是什么,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
所以通过超声,可以判断人体里面,平常肉眼看不到的结构,它的大小、位置跟它的形态是正常还有问题的。
(8)超声波医学诊断技术是基于什么扩展阅读
对于某些部位的彩超检查,例如腹部彩超一定要空腹,女性子宫附件彩超一定要憋尿。
这主要是因为在腹部彩超前如果进食就会在消化道内产生一些气体,干扰到超声波的检查,出现错误的检查结果。
B超检查盆腔器官前需要大量饮水,因为盆腔内的器官包括膀胱、前列腺、子宫、附件等,必须依赖充盈的膀胱作为透声的“窗口”,而且充盈的膀胱可以推开被检查器官前的管回声,达到良好的检查效果。
❾ 超声成像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声束扫描人体,通过对反射信号的接收、处理,以获得体内器官的图象。常用的超声仪器有多种:A型(幅度调制型)是以波幅的高低表示反射信号的强弱,显示的是一种“回声图”。
B型超声是发射超声波给物体,将回声信号显示为光点,回声的强弱以点的灰(亮)度显示,记录物体的回波,根据回波的变化,判断物体的存在变化情况。
它将从人体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以光点形式组成切面图像。此种图像与人体的解剖结构极其相似,故能直观地显示脏器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并可将实质性、液性或含气性组织区分开来。
声波的频率
声源振动产生声波,声波有纵波、横波和表面波三种形式。而纵波是一种疏密波,就像一根弹簧上产生的波。用于人体诊断的超声波是声源振动在弹性介质中产生的纵波。声波在介质中传播,介质中质点在平衡位置来回振动一次,就完成一次全振动,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称振动周期(T)。
在单位时间内全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f),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f=1/T,声波在介质中以一定速度传播,质点振动一周,波动就前进一个波长(λ)。波速(C)=λ/T或C=f·λ。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超声成像
❿ 超声诊断原理是什么
人耳能听到的是2000~20000Hz的声波,超过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诊断是利用回声原理,由超声诊断仪向人体发射一束超声进入体内,遇到不同声阻抗的两种组织(介质)的交界面(界面),即有超声反射回来,由仪器接收后显示于屏幕上,形成图像,供临床诊断用。界面的深浅不同,使其回声被接收到的时间有先有后,以此测知该界面的深度。脏器的厚度也用此法测得。
回声反射的强弱由界面两侧介质的声阻抗差决定。声阻抗相差甚大的两种介质相邻构成的界面,反射率甚大,几乎可把超声的能量全部反射回来,不再向深部穿透。例如空气—软组织界面和骨骼—软组织界面,可阻挡超声向深层穿透。反之,声阻抗相差较小的两种介质相邻构成的界面,反射率较小,超声可穿透到人体的深层,并在每一层界面上有一定能量的超声反射回来,供仪器接收、显示。均匀的介质中不存在界面,没有超声反射,仪器接收不到该处的回声,例如胆汁和尿液中就没有回声。声像图上出现无回声的区域,就应认为是液性区。
界面两侧介质的声阻抗相差01%,即有超声反射。声阻抗为密度和声速的乘积,所以在病理状态下,只要组织的密度或声速有微小改变,就会导致超声反射规律的异常,从而有可能为超声检查所发现,是一种极为灵敏的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