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控机床加工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有什么内容
数控机床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制作出来,从而实现机床高度的自动化和复合集中化。数控机床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但在过程中容易出现刀具磨损、加工余量过大等问题。下面简单介绍下数控机床加工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加工平面不平、不光
在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当中,对于面的精加工是一个重要的工序,也是经常要做的工序,对于表面的质量要求较高。但在实际的加工当中,有时候会得到不平和不光的平面,不符合要求。
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精加工的时候,进给速度过快,而刀具因为快速移动时造成的振动就容易给加工面留下不平的路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对面的精加工的时候,有时候两个相邻的刀路之间的刀痕会有一定的差异,是刀具切削的方向不一致造成的,要避免这个问题,应该采用全顺铣的加工方式。
二、精加工侧面的接刀痕过于明显
在数控机床的工件加工当中,几乎每一个工件都会要求精铣侧面,而很多时候会出现精铣侧面的接刀痕过于明显的问题,这个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会严重影响工件的外观。
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进、退刀的位置和参数的选择不当以及在深度分层下刀。加工软件有很多种,而不同的加工软件提供的铣削方式也会有差异,但是都会提供下刀的深度选择还有出入刀的参数选择。要想避免上面提高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的调整。第一是对进刀点的选取要正确,应该选在最边处,不能选在中间的地方,退刀点也不能再同一个侧边;第二是如果一定要再中间下刀的话,在进退刀的时候,增加一个重叠量;第三是在进行侧面的精加工时,最好采用全切深加工。
三、精铣时的换刀痕迹
在普通的加工和高速加工时,都需要进行刀具的更换,而如果在进行换刀操作的时候不注意对参数进行相关的调整,就会出现明显的痕迹,严重影响工件的外观。
在对底面或者侧面进行精铣时,出现接刀痕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认为这是不能避免的误差,其实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工件的加工中,对内凹的拐角处的精加工需要更换小刀具来进行,由于在加工过程中会受力而摆动,就会在拐角处很容易产生接刀的痕迹。
四、精加工后再表面或侧面留下毛刺或批锋
现代的工件加工对于表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毛刺或者批锋的出现也是不能够接受的,而如果用锉刀对工件进行修正的话也会影响到工件的精度以及尺寸等等,要做到铣削后直接使用,不再需要进行后期的打磨。但在实际的生产当中,仍然会有大量的毛刺以及批锋出现。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刀具上的使用一定要非常注意,要使用专用的刀具,保证锋利地进行切削。除此之外,也要做好刀路的规划工作,增加二次精光刀路,就是先加工表面,再加工侧面,然后再加工表面,这样就可以确保没有毛刺和批锋,对于不能够进行抛光的工件很有用。
五、对于特殊形状工件的精加工
对于一些特殊形状工件的精加工,软件通常会有拟合误差,有时候如果计算的误差过大的话,就会造成工件的变形,影响外观。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就要从软件里下手,对误差进行合理的控制,既不影响计算的速度,也不会对工件造成变形。
六、刀具磨损严重造成误差
刀具的精度直接影响了工件的质量,而在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过快会造成工件尺寸的偏差。刀具磨损快产生的原因包括自身材质、工件材质、切削工艺参数、切削油性能等几个方面,如果出现刀具磨损过快的情况应停机后找到根本原因加以排除后再进行加工。
以上就是数控机床设备使用上的一些注意事项,良好的工艺环境和严谨的工艺流程是提高工艺水平的关键。
2. 线切割机床的操作加工有什么技巧分析
为了力图营造人为环境和条件来满足导电要求,即当工作人员在操作电火花线切割机遇到指令MOO切割工件余留部位时,可采用在被切割部分和母体之间粘铜片和在切割间隙中塞铜片的处理方法来造成人为的定位条件和导电条件,使是火花加工得以继续进行,其具体做法与技巧如下:
一、在被切割部分与母体材料之间粘贴连接铜片。其目的是使工件余留部分在切割时与母体材料相连固定,保证线切割有良好的定位条件,从而保障工件有优异的加工质量,这可依照以下步骤进行。
①首先根据加工工件的大小把薄铜片(厚度根据线电极情况和加工部位形状而定)剪成长条形,然后折叠,井保证折叠部分一长一短。采用短铜片的目的是减少铜片的厚度,使上喷嘴更接近工件加工部位,以便于提高加工精度;
②然后把铜片折叠的弯曲部分用小手锤锤平,并用什锦锉进行修理;
③再把经以上处理的铜片塞到线电极加工所形成的缝隙里,同时在工件该部们的表面滴上502胶水(即环氧树脂瞬时快干胶)。由于切割时,电火花线切割机高压冲水使工件所受压力较大,若单纯用铜片塞紧来保证导电和固定,容易产生以下问题:(a)铜片塞得太松,担心固定不可靠、导电不稳定;(b)铜片塞得太紧,又担心损伤工件表面、破坏形位公差,所以采用502胶水来保证被切割部分与母体材料固定;
④在将铜片塞进加工部位时,应按图4把BC段都塞进缝隙里,并把AD段掰平,使上喷嘴更接近工件以保证加工精度。加工完毕后再将其掰直即可把铜片从缝隙中取出。在此尤应注意是:用502胶水粘贴连接铜片时应远离工件余留部件处,以免502胶水渗到正好位于其下方的导丝嘴的穿丝孔里,造成穿丝孔堵塞。此外粘贴连接铜片的位置应考虑对称分布,且应保证同时塞紧,避免工件发生偏移,以致影响工件加工质量。
二、在被切割部分与母体材料之间填充导电铜片。把经折叠、剪齐、锤平和修锉的薄铜片填充在线电极加工形成的缝隙里,并使铜片和缝隙壁紧密贴合。填充此铜片的目的是为了导电,因为前面粘贴连接铜片时用了502胶水,而502胶水是不导电的。为了实现导电要求,故采用填充导电铜片的方法,填充导电铜片时同样应注意铜片的对称布置以及铜片应同时加紧,并且不能塞得过紧以免划伤工件的表面。
根据笔者的经验,不管是粘贴连接铜片还是填充导电铜缝隙的形状。若以图5为例,即应该把小铜片制成圆弧形,而且还应该用金相砂布打磨被锤过的铜片表面,以保证铜片表面光滑以避免划伤工件已加工过的表面。
注:线切割工件余留部位切割的多次加工中,首先必须解决被加工工件的导电问题,因为在高精度线切割加工中,线电极的行走路线可能需要沿加工轨迹往复行走多次,才能保证被加工工件具有较高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精度,这时线切割加工是靠工件余留部位起到导电作用以保障电加工正常进行。但在进行工件余留部位的切割加工时,若第一次切割即切下工件余留部位,将会导致被切割部分与母体分离,以致导电回路中断,无法进行继续加工,所以从线切割加工的条件性和延续性考虑,必须使工件余留部位即便在多次切割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与母体之间正常导电的要求。
3. 数控车床车到一半后 按了复位,想接着加工怎么办
数控车床是不能随便在哪一行循环启动的,因为,工件在机床位置的坐标值是存在T指令下面的。也就是你对刀的坐标值,机床是按你给的坐标值建立工件坐标系,从而进行加工的,如果你不给它坐标值,它也不知道工件在机床的什么地方,就无法加工。
如果你随便找一行程序按循环启动,那肯定是会撞刀的,除非你的程序段上面有T指令(也就是T0X0X选刀的那个)
如果你当时没有保存断点,那就无法在从那个地方加工。
你可以在按复位的哪行程序的前面加一行T指令(看你是那把刀,比如一号刀,就是T0101),然后打开主轴,手动摇到那个地方,再从T指令程序哪一行循环启动,那样是可以加工的,不过它是从你复位的那一刀的起刀点开始的,不会在你复位时车了一半的那个位置开始,也就是说,你复位的那一刀走完的那一半还是会走的,但前面好多刀是不会走的。
但如果用的是复合指令,在复合指令的中间可能就不行!
4. 数控机床的加工方法有哪些
加工工序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 刀具集中分序法 该法是按所用刀具划分工序,用同一把刀完成零件上所有可以完成的部位。再用第二把刀、第三把刀完成它们可以完成的部位。这样可以减少换刀次数,压缩空行程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定位误差。
② 粗、精加工分序法 对单个零件要先粗加工、半精加工,而后精加工。对于一批零件,先全部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最后进行精加工。粗、精加工之间,最好隔一段时间,以使粗加工后零件的变形得到充分的恢复,再进行精加工,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③ 按加工部位分序法 一般先加工平面、定位面,后加工孔;先加工简单的几何形状,再加工复杂的几何形状;先加工精度较低的部位,再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部位。
总之,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加工工序的划分要根据零件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许多工序的安排是按上述分序法综合安排的。
5. 机械车床加工的详细步骤
车床加工步骤
1、打开电源,启动机器开关,按正常转速空转3—5分钟;
2、夹紧工件,在夹工件时车床必须在空档状态;
3、确认工件夹紧后,把车床由空档变换成正常档位,启动车床加工;
4、车加工完成后,关闭车床,待车床运转完全停止状态下,将档位换到空档后方可取拿工件;
5、车件完成后对设备、场地进行清理。
注意事项:
1、严禁非工作人员操作机床。
2、严禁运行中手摸刀具,机床的转动部分或转动工件。
3、不准使用紧急停车,如遇紧急情况用该按钮停车后,应按机床的启动前规定,重新检查一遍。
4、不许脚踏车床的导轨面,丝杆、光杆等,除规定外不准用脚代替手操作手柄。
5、内壁具有砂眼,缩孔或有键槽的零件、不准用三角刮刮削内孔。
6、气动后液压卡盘的压缩空气或液体的压力必须达到规定值,方可使用。
7、车削细长工件,在床头前两面伸出长度超过直径4倍以上时,应按工艺规定用顶尖。中心架或跟力架支扶。在床头后面伸出时,应加防护装置和警告标志。
8、切削脆性金属或切削易飞溅时(包括磨削),应加防护挡板,操作人要戴防护眼镜。
6. 数控铣床特点是什么
1、零件加工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好。能加工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以控制尺寸的零件,如模具类零件、壳体类零件等。
2、能加工普通机床无法加工或很难加工的零件。如用数学模型描述的复杂曲线零件以及三维空间曲面类零件。
3、能加工一次装夹定位后,需进行多道工序加工的零件。
4、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可靠。数控装置的脉冲当量一般为0.001mm,高精度的数控系统可达0.1μm,另外,数控加工还避免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
5、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有利于生产管理自动化。
数控铣床的工作原理:
在铣床上,把被加工零件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以及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移,用数控语言编写成加工程序单,然后将程序输入到数控装置,数控装置便根据数控指令控制机床的各种操作和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移。当零件加工程序结束时,机床就会自动停止,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其过程可以分为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生产过程是把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工艺过程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数控铣床加工零件时,除了手工装卸工件外,全部加工过程都是机床自动完成的,在柔性制造系统上,上下料、检测、诊断、对刀、传输、调度、管理等也都是由机床自动完成的。
7. 加工中心第四轴怎么对刀
如工件起始加工角度无要求则第四轴无需对刀;如角度与已加工不部位有位置关系则以已加工部位对刀完成后偏移图纸要求角度后,将当前的机械坐标输入G54的A轴,以此作为工件坐标系第四轴的编程零点。
数控铣床是在一般铣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加工设备,两者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结构也有些相似。数控铣床有分为不带刀库和带刀库两大类。其中带刀库的数控铣床又称为加工中心。
数控铣削加工除了具有普通铣床加工的特点外,还有如下特点:
1、零件加工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好,能加工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以控制尺寸的零件,如模具类零件、壳体类零件等;
2、能加工普通机床无法加工或很难加工的零件,如用数学模型描述的复杂曲线零件以及三维空间曲面类零件;
3、能加工一次装夹定位后需进行多道工序加工的零件;
4、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可靠,数控装置的脉冲当量一般为0.001mm,高精度的数控系统可达0.1μm,数控加工还避免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
5、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有利于生产管理自动化;
6、生产效率高,数控铣床一般不需要使用专用夹具等专用工艺设备,在更换工件时只需调用存储于数控装置中的加工程序、装夹工具和调整刀具数据即可,因而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数控铣床具有铣床、镗床、钻床的功能,使工序高度集中,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数控铣床的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都是无级变速的,因此有利于选择最佳切削用量。
8. 加工中心新代系统主轴定位位置不对怎么调整
1、确认机械结构没问题,刀库、主轴、拉刀机构等.
2、确认主轴的定位形式,编码器或者接近开关
3、编码器定位,可以找到主轴原点偏移的参数,然后修改,或者直接更改编码器原点.
4、接近开关式定位,需要检查接近开关位置及感应块的位置并调整
5、更改完成后,换刀的时候尽量最低倍率或者改用手动,否则容易损坏刀库上的刀座或者机械手!
三轴加工中心的的作用及优点:
立式加工中心(三轴)最有效的加工面仅为工件的顶面,卧式加工中心借助回转工作台,也只能完成工件的四面加工。目前高档的加工中心正朝着五轴控制的方向发展,工件一次装夹就可完成五面体的加工。如配置上五轴联动的高档数控系统,还可以对复杂的空间曲面进行高精度加工。
四轴联动加工
所谓四轴联动加工 一般是加了一个旋转轴, 通常称为第四轴。一般的机床只有三轴也就是工件平台能左右( 1 轴)前后( 2 轴)主轴刀头( 3 轴)移动,用于切削工件,第四轴就是在移动的平台上加装一个可以 360 度旋转的电动分度头!这样可以自动分度打斜孔,铣斜边等等,而不用二次装夹流失精度。
四轴联动加工特点:
(1).三轴联动加工机床无法加工到的或需要装夹过长
(2).提高自由空间曲面的精度、质量和效率
(3).四轴与三轴的区别 ; 四轴区别与三轴多一个旋转轴四轴坐标的确立及
其代码的表示:
Z 轴的确定:机床主轴轴线方向或者装夹工件的工作台垂直方向为 Z 轴 X 轴的确定:与工件安装面平行的水平面或者在水平面内选择垂直与工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为 X 轴,远离主轴轴线的方向为正方向。
9. 在普通车床上怎样加工超过车床长度的轴
如果轴的转速不是很高,轴的两头同心度要求不是很高的话可以试试,去掉尾座,上中心架支撑,在卡盘这边加工,轴的毛坯长度留长一点,因为要装夹到卡盘里,加工好一头再调头车另一头,车好后把夹在卡盘里多余的一断锯掉就好了。可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