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减少甲基丙烯酸甲酯预聚合体的气味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苯乙烯,丁酮的危险等级怎样 甲基丙烯酸甲酯一苯乙版烯共聚物是甲基丙烯权酸甲酷和苯乙烯共聚制得的一兀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一苯乙烯共聚物 methyl rnethacrylatcstyrene copolymer 苯乙烯含
B. 防爆等级划分,如何确定某种材料属于什么防爆等级
防爆标志或防爆级别的划分,在电气防爆国家标准上有,是依据爆炸性气体的危害程度来划分的,有详细的参数可参考。
来自南阳中天防爆
C.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如何保存~
加入硫酸钠和盐酸混和体,灌入模型,并且保持模型无色透明
应该不需要证件啊
D. 谁知道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仓库管理制度啊
甲基丙烯酸来甲酯 CAS:80-62-6
操作注意事项自: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光保存。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卤素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E. 哪些化学品需要防爆冰箱进行低温婺
易挥发的、不稳定、低沸点的化合物、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须按要求放入所需的环境(低温冰箱)。
1.易燃类易燃类液体极易挥发成气体,遇明火即燃烧,通常把闪点在25℃以下的液体均列入易燃类.闪点在-4℃以下者有石油醚、氯乙烷、溴乙烷、乙醚、汽油、二硫化碳、缩醛、丙酮、苯、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等.闪点在25℃以下的有丁酮、甲苯、甲醇、乙醇、异丙醇、二甲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三聚甲醛、吡啶等. 这类试剂要求单独存放于阴凉通风处,理想存放温度为一4~4℃.,特别要注意远离火源。
2.低温存放类此类试剂需要低温存放才不至于聚合变质或发生其他事故.属于此类的有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乙烯基乙炔及其他可聚合的单体、过氧化氢、氢氧化铵等存放于温度10℃以下。
防爆冰箱的应用:
防爆冰箱属于特种冰箱,主要用于特殊的工业环境,用来保存较低温度下冷却储存药品试剂等常温难以保存、易挥发、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随着我国石油、化工、医药、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的不断发展,防爆冰箱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了。
由于电冰箱的温度采用自动控制,当箱内温度低于额定温度时,电源自行切断;箱内温度高于额定温度时,电源又自行接通,由于电冰箱内开关跳动频繁,双金属片时断时通,在电源接通或断开时,控制元件的触点上经常会迸发出电火花。电火花遇上易燃液体蒸气便会发生爆炸。同时,由于冰箱是处于近似密封状态的,减压条件差,因而一旦发生爆炸,它的威力比空间爆炸大得多。所以少量易燃液体挥发形成爆炸混合气体爆炸,就能造成严重的破坏。
由于一般需要低温存的危险物品,都是挥发性强,极易燃烧、爆炸的,所以在没有防爆装置的普通电冰箱内是严禁存放易燃爆等危险物品的。
为了保证电冰箱使用安全,必须把存放在冰箱内的易燃易爆物品容器高度密封起来,不能有任何缝隙。最好购置防爆冰箱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果一时买不到防爆型的电冰箱,也可以请专业人员将普通电冰箱内容易产生火花的器件移到冰箱外面。
F. 生产有机玻璃用到这三种物品:甲基丙烯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偶氨二异丁腈,请问使用仪表的防爆等级
建议: 三、文本框法
G.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苯乙烯,丁酮的危险等级怎样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苯乙烯,丁酮的危险等级怎样
甲基丙烯酸甲酯一苯专乙烯共聚物是甲基属丙烯酸甲酷和苯乙烯共聚制得的一兀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一苯乙烯共聚物 methyl rnethacrylatcstyrene copolymer 苯乙烯含
H. 防爆标志dmⅡbt是4什么意思
认真看看下面的内容,你就懂了
对“隔爆型”电气设备而言,气体和蒸气报导的分级是以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为基础,在一个间隙长度为25mm的试验容器内完成的,测定MESG的标准方法是用IEC 79-1A文件规定的试验容器;关于只在一个容积为8升的球形容器内,在间隙附近点火进行测定的方法,只有当有新规定时才予以修改。
极限值为:
A级 MESG大于0.9 mm;
B级 MESG 0.5~0.9mm;
C级 MESG 小于0.5mm
对于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气体和蒸气的分级是以它们的最小点燃电流(MIC)与实验室用甲烷的最小点燃电流之比为基础确定。测定MIC比值的标准方法,必须是采用IEC 79-3 规定的“本质安全电路的火花试验装置”,要用其他仪器测定,只有当有新的规定时才予以变更。
极限值为:
A级 MIC比值大于0.8;
B级 MIC 比0.45~0.8;
C级 MIC 比值小于0.45。
大多数气体和蒸气,在两种测定中只进行一种即可列人合适的级别,下列情况下只需进行一种测定就可以。
A级 MESG大于0.9mm或MIC比值大于0.9;
B级 MESG在0.55~0.9mm之间或MIC比值在0.5~0.8之间;
C级 MESG小于0.5mm或MIC比值小于0.45。
在下列情况下即要测定MESG,也要测定MIC比值。
1) 在只测定MIC比值时,其值在0.8~0.9之间。要做出分级,就有必要再测定MESG。
2) 在只测定MIC比值时,其值在0.45~0.5之间。要做出分级,就有必要再测定MESG。
3) 当测定MESG时,其值在0.5mm~0.55mm之间。要做出分级,就要必要再测定MIC比值。
同一系列的物质中某一气体或蒸气,可以从这系列分子量较小的另一物质的测定结果中,初步推算出这种气体或蒸气属于那一级。
下面表格中的气体和蒸气就是根据这个基本规则编制的。
各种气体或蒸气附带的字母意义如下:
a) MESG值分级;
b) MIC比值分级;
c) 既测定MESG,也测定MIC比值;
d) 化学结构相似性分级(初步分级)
注:
1 按体积计,含15%及以下氢气的所有甲烷混合物都应列入“工业用甲烷”。
2 为了使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物在标准环境下达到饱和,一氧化碳可以含有足够的湿度。未列入表中的气体可按照MIC和MESG分类,但须注意其特殊性能(例如按照MIC和MESG列入ⅡC类,但它的爆炸压力超大型过氢气和甲烷,应列在ⅡC之外)
GB 3836.1—2000
3.表中列出了温度组别的参考资料。
表B
气体、蒸气名称 分子式 分级方法 温度组别
A级
烃
烷类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己烷
庚烷
辛烷
壬烷
癸烷
环丁烷
环戊烷
环己烷
环庚烷
甲基环丁烷
甲基环戊烷
甲基环己烷
乙基环丁烷
乙基环戊烷
乙基环己烷
十氢化萘(萘烷)
烯类
丙烯
芳香烃类
苯乙烯
甲基苯乙烯
苯类
苯
CH4
C2H6
C3H8
C4H10
C5H12
C6H14
C7H16
C8H18
C9H20
C10H22
CH2(CH2)2CH2
CH2(CH2)3CH2
CH2(CH2)4CH2
CH2(CH2)5CH2
CH3CH(CH2)2CH2
|________|
CH3CH(CH2)3CH2
|________|
CH3CH(CH2)4CH2
|________|
C2H5CH(CH2)2CH2
|__________|
C2H5CH(CH2)3CH2
|_________|
C2H5CH(CH2)4CH2
|_________|
CH2(XH2)3CHCH(CH2)3CH2
|_____________|
CH3CH=CH2
C6C5CH=CH2
C6H5C(CH3) =C H2
C6H6
c
c
c
c
c
c
c
a
d
a
d
a
c
d
d
d
d
d
d
d
d
a
b
a
c
T1
T1
T2
T3
T3
T3
T3
T3
T3
—
T2
T3
—
—
T2
T3
T3
T3
T3
T3
T2
T1
T1
T1
GB 3836.1—2000
表B (续)
气体、蒸气名称 分子式 分级方法 温度组别
A级
甲苯
二甲烷
乙烷
三甲烷
萘
异丙基苯
甲基异丙基苯
烃混合物
甲烷(工业用)
松节油
石脑油
煤焦油石脑油
石油(包括汽油)
溶剂石油或洗净石油
燃料油
煤油
柴油
动力苯
2含氧化合物(包括醚)
一氧化碳
二丙醚
醇类和酚类
甲醇
乙醇
丙醇
丁醇
戊醇
己醇
庚醇
辛醇
壬醇
环己醇
甲基环乙烯
酚
甲酚
4-羟基-4-甲基戊酮(双丙酮醇)
醛类
乙醛 C6H5CH3
C6H4(CH3)2
C6H5 C2H5
C6H3(CH3)3
C10H8
C6H5CH(CH3)2
(CH3)2CHC6H4CH3
(见注1)
CO(见注2)
(C2H7)2O
CH3OH
C2H3OH
C3H7OH
C4H9OH
C5H11OH
C6H13OH
C7H15OH
C8H17OH
C9H19OH
CH2(CH2)4CHOH
|________|
CH3CH(CH2)4CHOH
|________|
C6H5OH
CH3C6H4OH
(CH3)2C(OH)CH2COCH3
CH3CHO d
a
d
d
d
d
d
a(推算)
d
d
d
d
d
d
d
d
a
c
a
c
c
c
a
a
a
d
d
d
d
d
d
d
a T1
T1
T2
T1
T1
T2
T2
T1
T3
T3
T3
T3
T3
T3
T3
T3
T1
T1
—
T2
T2
T2
T2
T3
T3
—
—
—
T3
T3
T1
T1
T1
T1
GB 3836.1—2000
表B (续)
气体、蒸气名称 分子式 分级方法 温度组别
A级
聚乙醛
酮类
丙酮
丁酮(乙基甲基酮)
戊-2-酮(甲基丙基甲酮)
乙-2-酮(甲基丙基甲酮)
戊基甲基酮
戊-2、4二酮(戊间二酮)
环己酮
酯类
甲酸甲酯
甲酸乙酯
醋酸甲酯
醋酸乙酯
醋酸丙酯
醋酸丁酯
醋酸戊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乙酯
醋酸乙烯酯
乙酰基乙酸乙酯
酸类
醋酸
3含卤化合物
无氧化合物
氯甲烷
氯乙烷
溴乙烷
1-氯丙烷
氯丁烷
溴丁烷
二氯乙烷
二氯丙烷
氯苯
苄基氯
二氯苯
烯丙基氯
二氯乙烯 (CH3CHO)n
(CH3)2CO
C2H5COCH3
C3H7COCH3
C4H9COCH3
C5H11COCH3
CH3COCH2COCH3
CH2(CH2)4CO
|__________|
HCOOCH3
HCOOCH2H5
CH3COOCH3
CH3COOC3H5
CH3COOC3H7
CH3COOC4H9
CH3COOC5H11
CH2=C(CH3)COOH3
CH2=C(CH3)COOC2H5
CH3COOCH=CH2
CH3COCH2COOC2H5
CH3COOH
CH3CI
C2H5CI
C2H5Br
C3H7CI
C4H9CI
C4H8Br
C2H4CI2
C3H6CI2
C6H5CI
C6H5CH2CI
C6H4CI2
CH2=CHCH2CI
CHCI=CHCI d
c
c
a
a
d
a
a
a
a
c
a
a
c
d
a
d
a
a
b
a
d
d
a
a
d
a
d
d
b
d
d
a —
T1
T1
T1
T1
—
T2
T2
T2
T2
T1
T2
T2
T2
T2
T2
—
T2
T2
T1
T1
T1
T1
T1
T3
T3
T2
T1
T1
T1
T1
T2
T1
GB 3836.1—2000
表B (续)
气体、蒸气名称 分子式 分级方法 温度组别
A级
氯乙烯
d.d.d.-三氟甲苯
二氯甲烷
含氧化合物
乙酰氯
氯乙醇
4含硫化合物
乙硫醇
丙硫醇-1
噻吩
四氢噻吩
5含氮化合物
氮甲烷
亚硝酸乙酯
硝基甲烷
硝基乙烷
胺类
甲胺
二甲胺
三甲胺
二乙胺
三乙胺
正丙胺
正丁胺
环己胺
2-氨基乙醇(乙醇胺)
2-二乙胺基乙醇
二氨基乙烷
苯胺
NN-二甲基苯胺
苯胺基丙烷
甲苯胺
氮(杂)苯 CH2=CHCI
C6H5CF3
CH2CI2
CH3COCI
CH2CICH2OH
C2H5SH
C3H7SH
CH=CHCH=CHS
|____________|
CH2(CH2)2CH2S
|____________|
NH3
CH3CN
CH3CH2ONO
CH3NO2
C2H5NO2
CH3NH2
(CH3)2NH
(CH3)3N
(C2H5)2NH
(C2H5)3N
C3H7NH2
C4H9NH2
CH2(CH2)4CHNH2
|_________|
NH2CH2CH2OH
(C2H5)2NCH2CH2OH
NH2CH2CH2NH2
C6H5NH2
C6H5N(CH3)2
C6H5CH2CH(NH2)CH3
CH3C6H4NH2
C5H5N c
a
d
d
d
c
a(推算)
a
a
a
a
a
d
d
a
a
a
d
d
d
c
d
d
d
a
d
d
d
d T2
T1
T1
T3
T2
T3
—
T2
T3
T1
T1
T6
T2
T2
T2
T2
T4
T2
T1
T2
T2
T3
—
—
T2
T1
T2
—
T1
T1
GB 3836.1—2000
气体、蒸气名称 分子式 分级方法 温度组别
A级
1 烃类
丙炔(甲基乙炔)
乙烯
环丙烷
丁二烯-1,3
2 含氮化合物
丙烯腈
异丙基硝酸盐
氰化氢
3 含氧化合物
二甲醚
乙基甲基醚
二乙醚
二丁醚
环氧乙烷
1,2-环氧丙烷
1, 3二恶戊烷
1,4-二氧杂环己烷
1,3,5-三氧杂环己烷
羟基醋酸丁酯
甲氢化呋喃甲醇
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乙酯
呋喃
丁烯醛
丙乙烯
四氢呋喃
4 混合物
焦炉煤氯
5 含卤化合物
四氟乙烯
1-2,3环氧丙烷
6 含硫化合物
乙硫醇 CH3C=CH
C2H4
CH2CH2CH2
|_______|
CH2=CH—CH=CH2
CH2=CHCN
(CH3)2CHONO2
HCN
(CH3)2O
CH3OC2H5
(C2H5)2O
(C2H9)2O
CH2CH2O
|______|
CH3CHCH2O
|______|
CH2CH2OCH2O
|___________|
CH2CH2OCH2CH2O
|_______________|
CH2OCH2OCH2O
|___________|
HOCH2COOC4H9
CH2CH2CH2OCHCH2OH
|___________|
CH2=CHCOOCH3
CH2=CHCOOC2H5
CH=CHCH=CHO
|_____________|
CH3CH=CHCHO
CH2=CHCHO
CH2(CH2)2CH2O
C2F4
OCH2CHCH2CI
|_____|
C2H5SH
b
c
b
c
c
b
c
d
c
c
c
c
d
a
b
a
d
a
a
a
a
a(推算)
a
d
a
a
a
T1
T2
T1
T2
T1
—
T1
T3
T4
T4
T4
T2
T2
—
T2
T2
—
T3
T2
T2
T2
T3
T3
T3
T1
T4
T2
T3
表B(完)
C级
氢
乙炔
二硫化碳 H2
C2H2
CS2 c
c
c T1
T2
T5
表格有点乱,你最好上来源网站看一下 http://www.tormin.com/html/126/1077.html
I. 膜分离技术的技术特点
废水进入蒸发器复之间,与即将排除制系统的蒸馏水进行热交换,提高废水温度,回收热量,保证系统出水带走的热量降低。
机械蒸汽再压缩时,通过机械驱动的压缩机将蒸发器产生的二次蒸汽压缩至较高压力,通过提高二次蒸汽的品质(温度、压力、焓值、)进入蒸发器循环使用。用机械蒸汽再压缩方式加热的蒸发装置操作仅需很少的热量。机械蒸汽再压缩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热泵,几乎全部的蒸汽都通过电能进行压缩和再循环,只需很少的生蒸汽用于开车和系统的平衡。
废水零排放之MVPC蒸发器的特点:
(1)低能耗、低运行费用;
(2)占地面积小;
(3)公用工程配套少,工程总投资少;
(4)运行平稳;
(5)无需原生蒸汽。
J.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使用注意事项
S24:避免皮肤接触。(Avoid contact with skin.)
S37:戴适当手套。(Wear suitable gloves.)
S46If:若不慎吞食,立即求医并出示其容器或标签。(swallowed,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and show this container or label. )
S45: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
S36/37: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and gloves.)
S16:远离火源。(Keep away from sources of ignition.)
S7:保持容器密封。(Keep container tightly closed.)
R11:高度易燃。(Highly flammable.)
R37/38:刺激呼吸系统和皮肤。(Irritating to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R43:与皮肤接触可能致敏。(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skin contact.)
R39:有极严重的不可逆后果的危险品。(Danger of very serious irreversible effects.)
R23/24/25: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毒。(Toxic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粘度逐渐增加,严重时整个容器的单体可全部发生不规则爆发性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TLVTN:ACGIH 100ppm,410mg/m3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应对径流水给予特别注意。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光保存。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卤素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