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问设备运行八定是什么啊
一、定区域
为切实推进车间TPM工作,增大外环卫生区域及设备维修区域管理的透明度,实现目视化管理,对外环卫生区域、设备检修维护区域采取定界方法。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工段班组负责区域,从而用八种颜色明确了区域之间的边界。即用红色代表甲班11#炉机台的设备承担区域和卫生承担区域;用蓝色代表乙班12#炉机台和南大沟的设备承担区域及卫生承担区域;用紫色代表丙班13#炉机台和转运站集中操作室等设备及卫生承担区域;用绿色代表丁班14#炉机台和北大沟的设备及卫生承担区域;用橙色代表机车班承担的设备、厂房及卫生承担区域;用黄色代表电工班承担的设备、变电所、厂房及卫生承担区域;用桔红色代表调瓦承担的设备、库房及卫生承担区域;用灰色代表焦筛班11-14号焦炉机台的设备、马路及卫生承担区域。
二、定设备
良好运行的设备是车间赖以维持生产的基础,为了提高设备综合效率,按照“台台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的管理思路,把各区域内的设备机台具体划分到工段、班组,落实到人头。
如图表7-1所示(略)。
三、定系统
车间TPM管理推进系统如图表7-2所示。(略)
四、定工作内容
所谓工作内容就是在岗人员对其所负责的设备机台每日必须进行的工作:
1、保持设备的基本状况,对设备机台进行清扫,把灰尘污秽、油迹污物清除掉,通过清扫达到熟悉掌握设备机台的自然情况,如机械构造外观造型。
2、保持设备的良好运行条件:通过每日点检,把设备机台暴露出来的磨损、瑕疵、漏油、松动、裂纹、变形等设备缺陷逐一清除,并做到对设备及时加油润滑以达到设备良好运行的条件。
3、保持标准化的操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岗位作业标准和设备机台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实现生产操作的标准化。
4、确保设备的检修时间: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在每隔2小时50分钟的操作时间后,实现2小时对设备机台的检修,调整各设备机台,修复操作过程中的劣化部分和操作过程中暴露出的缺陷,清理操作后的现场,保持区域的原有状况。
5、填写点检记录,坚持持续改进。
五、定点检人
建立设备机台的自主维修体系,严格从人的观点、技术、追求三个要素来把关,确定各设备机台的点检负责人,确定各区域的点检负责人,确立全系统的点检负责人,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方法和要求进行点检作业。如图表7-3所示。(略)
六、定标准
1、定区域卫生标准
·车间所有区域内卫生无杂物、无油污、无烟头。
·各区域内物品摆放有序、有类,道路畅通。
·大车道、炉上端台、间台要班班清扫,无焦粉、焦块。
·职工在区域内劳保品穿戴规范标准。
·垃圾箱内垃圾要及时装袋清运,无外溢现象。
·各区域内各种安全定位标识要规范整洁清晰。
·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严禁混放。
2、定设备机台标准
·各部减速机运转无异声,油位不低于油尺中线。
·各部螺栓无松动,轴承温度不高于50℃。
·各部电机运转无振动,温度不高于65℃。
·设备结构架无腐蚀现象,无开焊。
·岗位机台马达亮、机械光,各处无尘灰,着色清晰。
·各空压机声音正常,润滑良好,无油污泄漏。
·各处管道着色标准,保温整齐,无跑、冒、滴、漏。
七、定制度
1、设备点检管理制度是设备工作中的一项基本责任制度,正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实行有效的计划维修、维护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停机时间延长机件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正常生产。
2、日常点检制度
3、定期短周期点检制度。
4、定期长周期点检制度,其中包括在线解体检查和离线解体检查制度。
5、精密点检制度。
6、重点点检制度。
7、区域卫生管理制度。
八、定考核
三炼焦车间根据八色八定管理办法,制定《员工绩效考核细则》
1、考核原则:主要对职工在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2、考核方案:主要在工作目标、安全防火、生产操作,设备、能源、动力方面,材料管理,环保管理,劳动纪律,环境卫生。
⑵ 在企业产生中,如何理解tpm和标准化作业
TPM就是要打破生产和维护之间的壁垒,让一线员工参与到设备维护中来,成为设备的主人。在实际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很多设备的故障是由于操作的不当造成的。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对设备造成的伤害,采用标准化作业的方式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
TPM的自主保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支柱,然而在实际的推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大的麻烦。例如一线员工在没有得到培训,并且没有标准规范的情况下,盲目的参与设备维护,就会适得其反。一方面无法达到维护的目的,另一方面挫伤了员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采用“七定法”来规范我们的自主点检的规范。
1、定部位
确定我们要对那些部位进行点检,比如:动力系统,电器系统,控制系统,液压系统,启动系统等。
2、定项目
确定要点检的项目内容,比如:灰尘,杂物,跑冒滴漏;腐蚀,磨损,变形,裂纹,松动,震动,议程声音;温度,气压,液压,液位等。
3、定方法
确定如何点检,用那种工具点检。自主点检主要利用五感进行点检,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4、定标准
点检就是对设备部位的优劣进行判断,可以量化的尽可能量化,不可以量化的也要描述清楚规范要求。
5、定周期
一般的周期可以分为:每班,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等。
6、定人员
明确哪些项目该有谁来负责,谁来实施。一般分为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分别对应自主保养和专业保养。
7、定条件
点检的内容是否需要停机来实施,有些内容必须停机才可以实施,有些可以在开机状态实施,需要做明确的规定。
有了这样的规范和标准,就可以提升自主点检的效果,同时提高了点检的效率,为推进TPM活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⑶ tpm管理七个步骤和三个阶段是指什么
tpm管理七个步骤和三个阶段是指什么?
tpm管理七个步骤
第1步:初期清扫(清扫检查),以设备本体为中心的灰尘、脏污之清除、给油、锁紧、设备不正常部份的发现及复原。
第2步:发生源困难部位对策,灰尘、脏污的发生源、飞散的防止、清扫、给油、锁紧、改善难以检查的部份,变成容易检查,以期缩短点检时间。
第3步:制作自主保养暂定基准,要作成行动基准,使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清扫、给油、锁紧、检查(要明订出作上述各项事情的时间。
第4步:总点检,以点检手册进行点检技能教育,及实施总点检,找出设备的微缺陷并复原之。执行内容包括:依点检手册,研习点检技能。
第5步:自主点检,作成自主检查表并实施。执行内容包括:检讨清扫、给油、总点检基准,作综合性的体系化,以促进活动的效率化。制作自主点检查核表与实施。改善目视管理,设法提高操作性。
第6步:标准化,实施各种现场管理项目的标准化,谋求维持管理的完全制度化,清扫、给油点检基准;现场的物流基准;数据记录的标准化;模具、治工具管理基准等。
第7步:自主管理的彻底实施,公司方针、目标的展开及改善活动的定常化,MTBF分析记录确实实施,并加以分析以改善设备。
tpm管理三个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第一步骤至第三步骤的阶段,透过以设备的清扫点检为中心的活动,彻底地整备设备的基本条件,以建立其维持体制的阶段。
透过了解上述步骤,并且亲身体验其各种辛劳,及动脑筋加以思考为何要如此做,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并且要落实好清扫、给油、锁紧螺丝三要素,这是为防止劣化的最少必要条件,亦为所有TPM活动的基础。
第二阶段:第四步骤至第五步骤的阶段,实施设备总点检技能教育与点检,使其从防止劣化的活动,发展至测定劣化的活动,这个阶段主要是做到劣化的复原改善,也就是成果。如此工作有了成果,可使人的想法改变,对于不良、故障之发生,也将被视为现场的耻辱,此为使其建立自主管理体制的重要阶段。
第三阶段:第六步骤至第七步骤的阶段,亦为完成标准化与自主管理的阶段。对于操作员本身要求提升管理技术,扩大自主管理的范围,目标意识的高扬,落实保养成本等成本意识,学会设备小修理等保养技术。也经由此阶段,使得操作员与现场,有很大的改变,而成为自主管理的现场。
⑷ 设备点检管理办法及标准
设备点检管理办法及标准
设备点检制,是按照规定的人和时间周期,用确定的方法检查设备的指定部位,依照标准判断设备的技术状况并决定维护检修工作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为了适应我厂生产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设备点检的管理,搞好设备维护检修,不断提高设备的可靠度,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状况,确保“安、稳、长、满、优”生产,并结合我厂开展设备点检工作的实际,重新制定本规定。
XX公司XX项目部钳、电、仪专业每天安排专人巡检,严格执行一日四检制度,巡检时间分别为上午8:00,下午2:00和5:00各一次,夜间12:00。随着维护时间的增长,维护深度的加深,钳、电、仪设备档案已基本健全,设备档案(TPM设备履历)内容包括设备铭牌参数、备件规格型号、设备运行状态、设备维修记录、设备资料和维护总结等,设备档案的建立对设备维护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有利于下一步预知维修工作的开展。
一、设备《点检标准》要坚持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定部位。要明确指定设备的点检部位,按部位规定相应的检查项目和内容;
2. 定方法。对设备每项内容的检查都应有确定的方法和相应的器具;
3. 定标准。对设备每项内容的检查都要明确给定状态判定标准;
4. 定人员。对设备每项内容的检查都应有固定的人员负责;
5. 定周期。对设备每项内容的检查都要有规定的时间周期。
二、设备《点检标准》中对各项内容的划分应当遵循规范统一的规则。
1.设备运行期间的检查;
2.设备停机过程中的检查;
3.设备停运期间的检查;
4.设备开机过程中的检查。
三、检查类别的划分内容
1.日常点检,是指执行周期在24小时内(包括24小时)的设备检查;
2.定期点检,是指执行周期超过24小时,设备在线运行期间的检查;
3.定期检查,是指执行周期超过24小时,设备停机或离线状态下的检查。
四、检查人员的划定
全厂各生产装置的重点设备全面实行由钳、电、仪、操作人员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特护包机制”,一般设备要落实“定机定人”。各类人员对分管设备的各项检查要严格执行标准,及时检查到位,并按规范的要求填写《点检检查记录》。
1.钳工,是指雁翔机电动设备维护人员;
2.电气,是指雁翔机电电气维护人员;
3.仪表,是指雁翔机电仪表维护人员;
五、设备状况分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点检执行的结果。设备状况分析评价的信息流程:
六、关键机泵设备(A、B类) “点检”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关键机泵设备的管理,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保证设备安全长期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1.钳、电、仪及专业管理人员要依据《石油化工公司重点机械设备点检专用标准》及《设备点检管理规定》要求严格进行点检,不得遗漏,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处理。
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维护保养制。
3.按照《状态监测管理规定》要求对关键设备定期进行状态监测记录,发现故障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分析原因,及时处理,确保安全运行。
七、设备维护人员职责
1.严格按照设备的完好标准,对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和点检。
2.点检时认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参数并做好记录,对已处理的设备问题要反映在点检记录里。
3.发现设备运行异常应及时向技术人员或主管汇报并记录情况。
4.及时清理设备卫生,保持良好的设备面貌,如看窗、油标看不清,台板积油等。
5.携带必要的工具,对简单的设备故障及缺陷进行处理。
6.在巡检过程中,对职责内的工作要及时处理,并开好安全作业票。发现紧急情况应及时向生产操作人员汇报。
7.空冷风机每周巡检一次,并建立检查台帐做好记录。
8.叠片联轴器每月要检查一次,并建立检查台帐做好记录。
9.对刚检修完的设备,巡检中未发现问题的,需在2天内在作业票上签字确认。
10.严格按安全规章制度执行,巡检时劳保穿戴要齐全。
11.进装置前应先到主控室了解装置安全状况及设备情况。
12.熟知设备完好标准及运行参数,了解设备故障诊断常识,正确判断设备运行状况,严格执行《A.B类设备点检标准》。
13.熟练使用检测仪器及多种工具、器具。
14.每天不少于两次巡检,除运行的设备外,对备用的设备也要进行检查。特护设备应增加巡检次数。
15.巡检应携带必须的工具及检测仪器。
16.每月将巡检记录交项目部存档。
17.对刚切换运行的设备,如错过巡检时间,需额外对其进行巡检并做好记录。
18.检查运行及备用的柱塞泵时,着重注意它的油位、油质、运行声音及阀门开度。
19.对刚检修过的设备,在运行之后的1~2天内进行检查确认,无任何问题的在标准化作业单上签字(签字者为维护装置责任人)。
八、巡检质量保证措施
1.设备运转正常,效能良好,结构完整,主体整洁,零附件齐全好用。
2.变压器运行声音正常,油浸、油位正常,绝缘良好,电压表,电流表,温度表主要表计齐全无损,指示正确。
3.认真执行“三票”制度,杜绝误操作事故发生。
4.搞好文明施工,把住检修施工质量关。
5.建立健全各种设备档案、台帐,做好各种记录,为每份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最完善资料。
6.保证设备环境卫生清洁,杜绝跑冒、滴、漏,搞好文明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