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活中最常见的电气安全隐患有哪些
生活中,最不起眼的安全隐患就在我们每天都接触到的离不开的生活中:电和气。
首先是电气火灾
据统计:2020年全国火灾数据中,因违反电气安装使用规定引发的火灾8.5万起,占总火灾数的33.6%,相当于每天都有232起电气火灾发生。过载、短路、裂键历漏电、电弧导致温度过热等故障占电气火灾起火原因的近90%。单单是由短路引起的火灾就占电气火灾总数的约50%,具体到起火位置,电气线路引起的火灾又占比超50%。
究其原因,简单来说,电流通过导线是要产生热量的,而且热量随电流增大呈几何倍数增大,一旦发热量过大导致线路或设备高温,就会引起自燃或引燃导致火灾发生。具体来说,构成电气系统的各环节:电气线路、用电设备、供配电设备等,只要是有电流通过,都有可能引发电气火灾。
其次是触电隐患
触电对人体的损害主要包亮雹括电击和电伤两种,会导致轻微的肌肉收缩、组织损伤、呼吸麻痹、心房震颤甚至死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每年因触电造成死亡人数均超过8000人。有一些触电现象在电气场景中非常常见,比如电气设备陈旧、受潮,接头裸露会造成绝缘失效,又比如布线杂乱无章也会增加触电风险。在我国,高、低压电力系统中的触电死亡人数,低压占80%以上。但触电并非防不胜防,防触电,需多管齐下,绝缘保护通过提升电气系统“应激能力”,为人们筑起了一道抵御触电伤害的防线,安全的运维环境以及“健康”的电气系统运行状态,也可及时阻断危险的进一步扩散。施耐德电气开发了一系列软硬件解决方案,从消除隐患、物理阻隔、远程运维三大方面,针对漏电故障进行提前监测并对用电场所进行实时保护,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三是电气燃爆
电气燃爆通常与配电系统及设备有关,如系统短路、超负荷、接触电阻过大,或电气设备本身问题、设备附近可燃物着火,以及在有爆炸性气体或粉尘存在的环境中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等。超半数发生于工作场所的电气燃爆是由电弧闪光导致的。电弧是空气电离放电的一种形式,一般持续时间少于1秒,电弧弧柱核心温度可达20,000℃,具有极高的辐射能和爆炸性,在几毫秒的时间内,会给人体带来灼伤、内脏损伤甚至死亡威胁。开关接通或者断开的瞬间会产生电弧闪光,并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当大量热量和压力释放到环肆搜境中,电弧闪光就变成了电弧爆炸。虽然电弧燃爆的产生是一瞬间的事,但电弧本身从产生到形成潜在威胁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阻止此类电气事故的发生,需要通过全面消除隐患、优化产品及系统设计实现物理阻隔以及数字化赋能远程运维,将这三种手段紧密配合,才能更有把握杜绝电气燃爆发生的可能,确保电气环境的安全、健康以及可持续,为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驾护航。要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安全、智能的电气新世界,为每个人提供更可靠的人身安全保障。
Ⅱ 生活中用火用电,有哪些安全事项需要注意
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电器设备,在使用电器设备的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怎样安全用电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和注意的事情,为了家人和自身的安全请您安全用电、合理用电。
1
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随着电器的普及应用,正确掌握安全用电知识,确保用电安全至关重要。
不要购买“三无”的假冒伪劣产品电器产品。
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
使用电器时应有完整可靠的电源线插头。对金属外壳的电器都要采用接地保护。
不能在地线上和零线上装设开关和保险丝。禁止将接地线接到自来水、煤气管道上。
不要用湿手接触带电设备,不要用湿布擦抹带电设备。
不要私拉乱接电线,不要随便移动带电设备。
检查和修理电器时,必须先断开电源。
电器的电源线破损时,要立即更换或用绝缘胶布包。
4
发现有人触电怎么办?
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或剥掉电源插头。若无法及时找到或断开电源时,可用干燥的竹竿、木棒等绝缘物挑开电线,将脱离电源的触电者迅速移至通风干燥处仰卧,及时拨打电话呼叫救护车,并进行以下抢救工作:
解开妨碍触电者呼吸的紧身衣服。
检查触电者的口腔,清理口腔的粘液,如有假牙,则取下。
立即就地进行抢救,如呼吸停止,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抢救,若心脏停止跳动或不规则颤动,可进行人工胸外挤压法抢救,决不能无故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