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问题回答 关于拿到检定和校准报告后如何进行检测仪器设备的确认
答:。CNAS-CL01:2006 5.6.2.1.1“当使用外部校准服务时,应使用能够证明资格、测量能力和溯源性的实验室的校准服务,以保证测量的溯源性。由这些实验室发布的校准证书应有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和/或符合确定的计量规范声明的测量结果(见5.10.4.2)。”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首先,实验室应选择具有资格的检定、校准实验室资格。检定实验室出具的检定证书应有政府授权的法定计量机构的授权证书号。校准实验室出具的校准证书应有实验室认可标识CNAS。5.6.2.1.1注1:满足本准则要求的校准实验室即被认为是有资格的。由依据本准则认可的校准实验室发布的带有认可机构标志的校准证书,对相关校准来说,是所报告校准数据溯源性的充分证明。其次,看检定、校准实验室的认可范围,帮你检定、校准的项目在不在检定、校准实验室的能力范围内,如果在没问题,如果不在就不能证明能溯源。其三,看检定、校准实验室的结果报告中用什么标准(器)为你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校准的,标准器的证书号和有效期。有没有给出测量不确定度。检定实验室给合格不合格,实验室可以从检定规程知道误差范围,然后可以算出测量不确定度。校准实验室只给出校准数据和测量不确定度。满足不满足实验室的需求由实验室自己作判断。因此,更需要实验室自己确认。
Ⅱ 检验检测新方法确认的内容包括哪些
方法确认具体来讲包括了标准方法的证实和非标方法的确认两个方面。
我们先来看看方法确认和方法证实的目的是什么:
非标准方法确认目的:
该非标准方法能否合理、合法使用;
标准方法证实目的:
实验室是否有能力按标准方法开展检测、校准活动。
接下来我们看看标准方法证实和非标方法的确认应该如何做:
标准方法证实:
从人、机、料、法、环、测几个方面去证实实验室有能力满足标准方法的要求,有能力开展检测、校准活动。
证实的内容要从七方面去做:
(1) 对执行新标准所需的人力资源的评价,即检测、校准人员是否具备所需的技能及能力;必要时应进行人员培训,经考核后上岗;
(2) 对现有设备适用性的评价,诸如是否具有所需的标准、参考物质,必要时应予补充。
(3) 对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评价,必要时进行验证。
(4) 对物品制备,包括前处理、存放、辅助试剂等各环节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的评价。
(5) 对作业指导书、原始记录、报告格式及其内容是否适应标准要求的评价。
(6) 对新旧标准进行比较,尤其是差异分析与比对的评价。
(7) 按标准要求进行完整模拟检测,出具完整结果报告。
标准方法证实应有相关的文件规定及其证实的记录,标准方法变更后应重新证实。
非标准方法确认:
一个非标方法的确认,在文件中要包括以下内容:
a) 方法适当的标识;
b) 方法所适用的范围;
c) 检测或校准样品是什么类型,以及对样品的描述;
d) 被测参数的范围;
e) 方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包括仪器设备关键技术性能的要求;
f) 需要用到的的标准物质;
g) 方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对环境稳定周期的要求;
h) 操作步骤,包括:
—样品的标志、处置、运输、存储和准备;
—检测、校准工作开始前需要进行的检查;
—检查设备工作是否正常,需要时,使用前之前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整;
—结果的记录方法;
—安全注意事项;
i) 结果接受(或拒绝)的准则、要求;
j) 需记录的分析数据;
k) 不确定度评定。
非标方法的技术确认,需要从五个方面确认:
(1)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进行比较;
(2)与其他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3)实验室间比对;
(4)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性评审;
(5)根据对方法的理论原理和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解,对所得结果不确定度进行的评定。
技术确认要尽可能全面,并需有确认记录。
Ⅲ 如何做好设备点检工作
点检的目的是防故障于未然,通过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可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消除故障的措施,保持设备性能的高度稳定,延长设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效率。2点检工作的十二个环节与四个要求点检制是在设备运行阶告耐段开展的一种以点检为核心的现代维修管理体系,它强调设备的动态管理,开展好点检工作,最重要的是搞好设备点检的十二个环节与六个要求。2.1点检的十二个环节定点——首先要确定一台设备有多少个维护点,确定维护点就是科学的分析这台设备,找准可能发生故障和老化的部位,应将设备的关键部位裂纳和薄弱环节列为检查点。一般包括6个部位:滑动部位、回转部位、传动部位、与原料接触部位、荷重支撑部位、受介质腐蚀部位,点检人员必须对上肆友没述6个部位的维护点有计划的进行检查。定项——确定检查项目,就是确定各检查点的作业内容,如温度、振动、噪声、泄漏、压力、磨损情况等。
Ⅳ 仪器设备验收工作需要注意什么
一、仪器设备验收前准备
(一)签订仪器设备购置合同后,使用单位应预先安排或培训验收技术人员,熟悉厂商提供的技术资料。
(二)验收小组应按照所购仪器设备的要求,做好验收的准备工作。如验收厂所、电源、水源、工作台等。
(三)对贵重仪器设备,验收小组应制定验收方案。如果安装、验收有困难,应邀请有关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协助安装、验收。
二、验收要求 (一)外观检查:
1、检查仪器设备内外包装是否完好,是否标明:仪器编号、执行标准、出厂日期、生产厂、接收单位,是否是生产厂原厂包装、有无拆封、破损、碰伤、浸湿、受潮、变形等情况。
2、检查仪器设备及附什外表有无残损、锈蚀、碰伤等。 3、根据合同,看标识是否有合同外生产厂家的产品。 4、如发现上述问题,应做详细记录,并拍照留据。 (二)数量验收:
l、以供货合同和装箱单为依据,检查主机、附件的规格、型号、配置及数革,并逐件清查核对。
2、认真检查随机资料是否齐全,如仪器说明书、操作规程、检修手册、产品检验合格证书、保修单等。
3、对照合同看商标,是否有三无产品、贴牌产品、非合同定购品牌产品。
4、做好数量验收记录,写明验收地点、时间、参加人员、箱号、品名、应到和实到数量。
(三)质量验收:
1、质量验收采取全面验收测试,不得抽检和漏检。
2、要严格按照合同条款、仪器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的规定和程序进行安装、试机。
3、对照仪器说明,认真进行各种技术参数测试,检查仪器的技术指标和性能是否达到要求。
4、对照货物的技术指标和教学需要,按《中华人民共利国教育行业标准》[(《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0386—2006)、(《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0388—2006)]及《山东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试行)》执行验收,只允许向上偏离,不能向下偏离。
5、质量验收时要认真做好记录。若仪器出现质量问题,应将详细情况作出书面记录。视情况决定是否退货、更换或要求厂商派员检修。
三、验收程序
(一)仪器设备到县区后,由配送公司和厂方代表进行外观检查和数量验收。有问题的仪器设备,不得配送学校。
(二)由配送公司分配到学校后,学校当场进行数量验收和外观检查。并签发货物收到凭据。数量不符、拆封、破损、碰伤、浸湿、受潮、变形等情况的不予接收
(三)按批量由县区验收小组会同学校验收小组开箱按厂商诸件诸项验收,并详细填写《仪器设备验收单》。
(四)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项目单位须在规定验收期限内,持《仪器设备验收单》办理固定资产登记入帐手续,及时上架。
(五)经验收不合格的仪器设备,必须在规定验收期限内持《仪器设备验收单》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供应商提出,应在一周内作出反应,15天内予以调换合格产品。
Ⅳ 仪器设备检定后怎样确认
根据你的语言环境,我判断您的确认可能是以下的三种情况
是对于设备内的计量性能的确认,这些仪容表在检定校准完成后是否符合相关说明书上面的参数要求?您需要把那些报告上面的数据进行进行符合性审核。
在这些仪器到达你们公司。
a.送检之前,贵公司需要根据用户要求定义(我们称为工艺范围,工艺精度)出设备的校准范围和校准最大允许误差(检定只能根据国家规程分类精度,无法自行定义)。
b.送至计量机构和对方沟通需要校准的参数以及精度。
c.拿到设备和报告后,对照报告和自行定义的校准范围和最大允差是否相符,或者检定结果是否符合事先根据检定规程定义的级别。如果不符合,则按照企业定义的不符流程走下去。
更专业的确认Qualification分为计划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这个你应该用不到吧。
Ⅵ 设备点检工作实施细则的点检项目的确定
第二条 点检就是对机器设备以及场所进行的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5S 、加油、维护等工作。
第三条 设备的点检通常可分为开机前点检、运行中点检、周期性点检三种情况。
1 、开机前点检就是要确认设备是否具备开机的条件。
2 、运行中点检就是要确认设备运行的状态、参数是否良好。
3 、周期性点检是指停机后定期对设备进行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第四条 确定点检项目就是要确定设备在开机前、运行中和停机后周期性需要检查和维护的具体项目。
1 、点检项目的确定可以根据设备的有关技术资料、设备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操作人员的经验完成。一开始确定的点检项目可能很烦琐,不是很精练、准确,但是,以且可以逐渐对其进行简化和优化。
2 、自主保全的点检项目应注意根据技术能力、维修备用品、维修工具等实际情况确定,并且要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专业保全加以区别。在操作人员的能力范围内,要做到自主促使点检项目尽可能完善,保障设备的日常运行安全可靠。
3 、在确定点检项目的同时,要相应地制定每项点检项目的点检方法、判定基准和点检周期,以便点检工作的实施。点检方法、判定基准和点检周期的定义如下:
( 1 )点检方法是指完成一个点检项目的手段,如目视、电流表测量、温度计测量等。
( 2 )点检基准是指一个点检项目测量值的允许范围,它是判定一个点检项目是否符合要求的依据,如电机的运行电流范围、液压油油压范围等。判定基准不是很清楚时,可以咨询设备制造商或根据技术人员(专家)的经验值进行假定,以后逐渐提高管理精度。
( 3 )点检周期是指一个点检项目两次点检作业之间的时间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