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器材知识 > 我国设备管理有哪些模式

我国设备管理有哪些模式

发布时间:2023-09-14 08:03:06

㈠ 浅谈一下如何做好企业设备管理的工作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生产制造企业的设备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生产设备运行状况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严重的话会直接影响企业大型设备的损坏程度。所以,企业做好设备管理的工作是势在必行的;但是根据目前企业发展速度来讲,设备管理水平还是相对滞后一些;加强对于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企业才能长远发展,下面和我一起浅谈一下如何做好企业设备管理的工作吧!

第一,明确规定管理层的工作内容

从企业到工厂,从工厂到车间、班组等划分,都应该设备设备管理人员,明确规定各管理层的具体工作内容;按照职责要求认真展开工作内容,这是设备管理明确责任制分工。建立完整的职责明确的分工设备管理小组,自上而下的分级负责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管理方法。

第二,保证每台设备都有人管理

设备要想管理好,没有负责任是不行的 ,有部分经理主管,小组人员分管;因此,工厂设备按照管理关系和职责划分,具体负责设备的日常巡视检查和维护维修任务,并承担设备管理目标考核奖惩和事故处罚,保证台台设备有人管、每个故障责任有人承担,构成基本的设备管理模式。

第三,设备管理制度完善

设备管理就像是汽车需要定期做保养一样,既需要驾驶操作员谨慎驾驶,也需要运维人员精心维护。设备运行的正常与否,不仅需要检修人员的日常巡检,也需要操作使用人员规范操作、专心监护。所以设备管理制度要完善,符合设备管理的客观要求,也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工明确。

第四,明确车间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人员

为确保设备管理制度和措施能够很好地落实,严格执行设备管理考核制度,进行事后奖惩很重要,但对设备管理进行事中控制,随时现场监督检查就显得更为必要。有效地保证设备操作和巡视维护等制度的落实,保证了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以上就是我对于如何做好企业设备管理的一些想法,如果你想了解企业精益管理行业内容或者对做好企业设备管理有什么疑问,可以私信我,有问必答

㈡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是怎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是为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制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3年6月29日发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内容解读

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阚珂解读特种设备安全法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阚珂表示,最近,我国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部旨在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法律的及时出台,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生动诠释。

一、以人为本立法为民

阚珂:特种设备听似陌生,但一提电梯、游乐设施,大家就熟悉了。特种设备包括锅炉、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八大类,通常在高压、高温、高空、高速条件下运行,若管理不善,易导致爆炸、坠落等生产和公共事故,严重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种设备数量迅猛增长。2012年底,全国特种设备总数达822万台。以电梯为例,全国电梯数量由2002年35万台激增至2012年245万台。2013年,我国电梯的生产、安装和保有量均居全球第一。

数量猛增的同时,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更加复杂。仍以电梯为例,近年来我国电梯事故率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但由于保有量激增,一些在用电梯老化严重,维护保养不及时不规范,电梯非正常停运、“困人”甚至“吞人”情况时有发生。

以人为本、立法为民,是我国立法工作始终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立法就是要解决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法是第一部对各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做统一、全面规范的法律。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向科学化、法制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二、安全责任企业为先

阚珂:本法确立了“企业承担安全主体责任、政府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和社会发挥监督作用”三位一体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新模式,进一步突出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是安全责任主体。

生产环节,法律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等活动规定了行政许可制度;经营环节,法律禁止销售、出租未取得许可生产、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使用环节。

法律要求所有特种设备必须向监管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方可使用,使用单位要落实安全责任,对设备安全运行情况定期开展安全检查,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一旦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当立即停止运行,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这些条文都是从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以前事故发生后,有的责任不明确,由政府对事故损害“买单”。本法就是要通过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督促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其负责人树立安全意识,切实承担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

三、细化条款强化执行

阚珂: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切实增强法律的可执行性。这部法律从一审时的65条增至2013年的101条,补充细化了不少针对性强的条款。

近来连续发生的多起电梯安全事故表明,维护保养是重要环节。据了解,5月深圳罗湖某大厦电梯事故是由于维护保养人员违规使用液体润滑油对制动器进行润滑,导致电梯制动能力降低。

针对类似问题,法律明确要求电梯维护保养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承担,承担维护保养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作业人员资格;维护保养过程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并落实现场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又如,针对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问题,法律作了专门规定,如果业主委托物业服务单位管理小区的电梯,物业服务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管理义务。一旦发生事故,物业服务单位如果没有尽到安全管理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政府监管依法尽责

阚珂:政府部门对特种设备的监管,不应是“保姆式”越俎代庖包揽企业责任,而应是“警察式”的监管,依法督促产、销、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落实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和要求,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法律规定,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对学校、幼儿园以及车站码头、商场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实施重点安全监督检查。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法律规定,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同时,要求监管部门对依法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建立完整的监督管理档案和信息查询系统,便于公众查询。

五、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阚珂: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条生命的陨落都会给家庭带来巨大损失和痛苦。

使用电梯时、在游乐园玩耍时,要注意安全提示并听从工作人员的管理指挥;儿童乘坐扶梯,要有成年人陪同看护;饭馆、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要来源于正规渠道……徒法不足以自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然而法律的有效实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每个人自觉增强安全意识。

(2)我国设备管理有哪些模式扩展阅读

操作安全

(1)检修前的准备工作,设备停车步骤及注意事项

①锅炉检修前的准备首先,锅炉按正常停炉程序停炉,缓慢冷却。打开各门孔,此时防止被蒸汽、热水或烟气烫伤。然后,把被检验锅炉上的蒸汽、给水、排污等管道与其他运行中锅炉的相应管道用盲板隔断,将被检验锅炉的烟道与总烟道或其他运行锅炉相通的烟道隔断。隔断位置要明确指示出来。

②压力容器检修前的准备 用盲板彻底切断容器与外部设备的连接管道,特别是切断与可燃或有毒介质设备的通路。容器内部的介质要全部排净,对于可燃、有毒或窒息性介质,还应进行清洗、置换、消毒等技术处理,并经取样分析合格。切断所有与容器有关的电源。

③检修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a)注意通风和监护进入设备前,打开锅筒、容器上的人孔和集箱上的手孔,充分通风;进入设备内检修时,应保持通风,且设备外必须有人监护。

(b)注意用电安全 狭窄、潮湿的设备内检修时,照明应使用电压不超过12V或24V的低压防爆灯,严禁采用明火照明。

(c)不得带压拆装连接部件检验时,如需要卸下或上紧承压部件的紧固件,必须将压力全部泄放以后才能进行,以防发生意外。

(2)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及人身安全监护

应按照每种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规范使用。在使用时,必须在整个接触时间内认真充分佩戴。劳动者应充分利用个人防护用品做的自我保护,以减少检修过程中带来的危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特种设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㈢ 如何进行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
企业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1)设备前期管理办法或制度 (2)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或制度 (3)设备润滑管理办法或制度 (4)设备检修管理办法或制度 (5)设备备件管理办法或制度 (6)设备技术改造管理办法或制度 (7)设备事故管理办法或制度 (8)设备资产处置管理办法或制度 (9)设备档案管理办法或制度 (10)设备统计管理办法或制度 (11)设备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办法或制度 (12)设备工作考核与奖惩办法或制度。
设备的管理:
一、要注意高温天气对设备的影响,持续高温,设备高效运转,需要注意温度过高的问题,防止设备燃烧和毁坏; 二、要注意雨水对设备的影响,进入雨季,空气潮湿,雨水多而勤,设备的防雨、防潮要提上日程; 三、要注意连续工作对设备的影响。野外工程项目,都在抢时间,争速度、连续作战,设备也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但设备保养、维护一定要跟上。 四、要注意设备状况,设备高效运转,难免因“疲劳”出现损坏或不在正常状态工作,切不可“萝卜快了不洗泥”。带病作业,必然造成大的损失。 五、要注意对“新手”的培训。生产大忙季节,难免招用一些临时工。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也陆续前来报到,对他们的工作热情应当鼓励,但是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使用的的防护措施,一定要向他们交代清楚,经考核他们确定掌握这些技术后,方可上岗,否则,决不能开绿灯。 六、要注意加强对设备管理制度的学习,设备使用是有严格规定的,必须经常学习,否则就是老职工也会淡忘,而不按制度规定领用设备,就难以落实设备管理制度,就有可能造成对设备的损害和对使用者本人的伤害。因此,要经常学习设备管理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开展工作。 七、要注意整改设备隐患。“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已知的各种设备隐患,如钻机防护设备不全、机器漏油漏电、开关不灵活、仪表刻度不准等等,要逐一检查核实,校正完善,确保设备完好率。 总之,工作越忙越要注意安全,设备使用率越高,越要加强检修,任何疏忽、侥幸都会酿出不安全的祸端

㈣ 自助设备管理分为哪些模式a集中管理b网点管理

按自助设备日常运营管理模式分为网点管理模式和集中管理模式。
自助设备管理的优势
更快的部署
自动化设备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从中央控制台在大量设备上部署应用程序或配置网络设置。这反过来又为管理员节省了很多时间。
提高生产力
自动化日常任务使IT管理员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关键的事情上,而不是做重复的任务,这反过来又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并提高了产品质量(在节省的时间内,IT管理员可以对改进产品进行更多的研究。
迅速采取补救行动
设备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当设备行为可疑时设置自动警报,管理员可以快速采取行动并处理此类事件。

㈤ 说说中国近五年的设备管理模式与方法都有哪些变化

21世纪的经济被称为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环境经济、注意力经济……,有人把它统称为新经济。这个世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速变"。如果说任何时代都会有变革,但任何世纪都不会像当今的变化来得快。这个世纪又被称为"经验贬值"的时代。时代的"速变"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速变,必然引起设备管理和维修的更新和"速变"。21世纪的设备管理与维修将会呈现以下明显的特色:
1)设备维修管理的战略与战术契合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企业更注重内外维修资源的整合。
2)维修成本战略管理成为企业成本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将由管理者心目中的"费用中心",转变成"利润中心"。
3)维修和管理模式的研究更加活跃,将会有更多的先进维修方法和管理模式涌现,创新是最大的赢家。
4)计算机辅助、网络化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将在企业普遍应用,比如使用日事清的计划管理功能可以增强管理的效率。
5)计算机集成状态维修信息系统将在不少先进企业应用。
6)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设备、备件与维修技术资源的社会化共享将日益明显,社会资源的浪费将大大减少。
7)设备工程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全球一体化,将成为世界级企业维修的显著特征。

㈥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什么是设备管理:以设备为研究对象,应用一系列理论和方法,通过技术、经济的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设备管理的特点:

1、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

2、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

3、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4、是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

5、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6、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生产力改变的一个飞跃。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⑴前期管理:设备在投入正常生产运行前的设备管理工作;

⑵计划检修管理:根据设备的检修周期制定的按计划检修的制度。

⑶维护保养管理:在使用中根据设备性能、要求制定的维护、保养、润滑措施的管理。

⑷备品、备件管理:对备件进行技术管理,计划管理,库房管理和经济管理。

⑸图纸资料管理:对设计资料、图纸和随机资料图纸的管理。

⑹统计管理:对企业的设备状况实行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的手段,如设备“五率”(开工率、完好率、运转率、出力率、泄漏率),仪表“三率”(完好率、开表率、泄漏率)等,设备大修基金和折旧费的提取。

⑺检查评级管理:根据检查评级的标准、范围、完好设备标准等进行管理。

⑻更新管理:对老化、高耗能、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⑼固定资产管理:企业资产中单价较高,使用期限较长,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上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工具、劳动设施等。

⑽防腐保温管理:对防腐保温工作的要求管理分工、执行措施进行管理。

⑾技术档案管理:对主要设备运行全过程中的技术资料档案的管理。

⑿设备事故管理:对非正常原因造成设备严重损坏和经济损失过大的为设备事故管理。

⒀润滑管理:把日常润滑技术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保证搞好润滑工作的有效方法。

⒁电气设备管理:对电气、仪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验等管理。

⒂基础资料管理:建立建全设备的验收、交接、档案、台帐考核等资料,以及管理分工、完好标准。

⒃密封管理;对设备的动、静密封点和“跑、冒、滴、漏”的管理。

⒄工程预决算管理:在施工工作开始和结束时根据定额进行预决算的管理。

⒅工程施工管理:在施工期间根据图纸规范、标准对施工质量和进度的管理。

⒆锅炉压力容器管理:对锅炉和压力容器的设计、制安、操作、维护、检修、改造和定期检验的管理。

⒇起重机械管理;对起重设备特定管理措施执行和要求进行的管理。

阅读全文

与我国设备管理有哪些模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超声波赶鼠器对儿童有什么影响吗 浏览:688
股票轴承板是什么意思 浏览:498
滚动轴承径向力怎么产生 浏览:310
轴承动静负荷什么意思 浏览:990
颈椎病做什么仪器查得最准 浏览:949
机械加工检验岗位有哪些污染源 浏览:50
multi多功能测量工具箱 浏览:491
机床护板脱节怎么安装 浏览:732
西亚尼机械手表什么档次 浏览:563
生活中自动化装置有哪些 浏览:310
r417a制冷剂用什么代替 浏览:889
苹果手机删除设备管理怎么办 浏览:11
重庆五金机电微信群 浏览:998
控制器和仪表怎么接 浏览:117
液体混合装置顺控实验报告 浏览:724
检测装置及自动化 浏览:806
四种常见的电力系统自动装置 浏览:102
液压泵轴承什么材质好 浏览:372
铁与水反应试验装置设计 浏览:300
适佳散热器阀门怎么算打开 浏览: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