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列举配电台区标准安装工艺中任意十个标准要求
分段及支线开关引线架安装
工艺规范:
1、 各层横担、支架应平行,左右扭斜、上下扭斜不得大于横担总长度的1%。
2、 三相引线应排列整齐,弧度应平行一致,引线固定点之间距离不应超过1.5m。
3、 各接点的电气连接应紧密,接线柱与引线的连接应采用设备线夹或接线端子,当引线为150mm2及以上导线时,设备线夹或接线端子与接线柱应有2个螺栓固定。当采用设备线夹时,进入设备线夹导线应先用铝包带包扎。
4、 杆上设备引线均应采用10KV的绝缘导线。
5、 开关与支撑的构架应至少有2个以上的固定点。
6、 开关应安装在人员易到达、易操作的一侧。
单回路单瓷横担三角排列杆
1. 配电线路“三架”安装工艺
1.1分段及支线开关引线架安装
工艺规范:
1、 各层横担、支架应平行,左右扭斜、上下扭斜不得大于横担总长度的1%。
2、 三相引线应排列整齐,弧度应平行一致,引线固定点之间距离不应超过1.5m。
3、 各接点的电气连接应紧密,接线柱与引线的连接应采用设备线夹或接线端子,当引线为150mm2及以上导线时,设备线夹或接线端子与接线柱应有2个螺栓固定。当采用设备线夹时,进入设备线夹导线应先用铝包带包扎。
4、 杆上设备引线均应采用10KV的绝缘导线。
5、 开关与支撑的构架应至少有2个以上的固定点。
6、 开关应安装在人员易到达、易操作的一侧。
1.2带刀闸电缆引线架安装
工艺规范:
1、各层横担、支架应平行,左右扭斜、上下扭斜不得大于横担总长度的1%。
2、三相引线应排列整齐,弧度应平行一致,引线固定点之间距离不应超过1.5m。
3、各接点的电气连接应紧密,接线柱与引线的连接应采用设备线夹或接线端子,当引线为150mm2及以上导线时,设备线夹或接线端子与接线柱应有2个螺栓固定。当采用设备线夹时,进入设备线夹导线应先用铝包带包扎。
4、杆上设备引线均应采用10KV的绝缘导线。
5、电缆保护管管口应用防火胶泥封堵。
6、电缆应悬挂标示牌。
7、电缆支架及保护管应与接地装置连接。
1.3直线杆T接分支线带隔离开关
工艺规范:
1、隔离开关与引线的连接应采用设备线夹或接线端子,当引线为150mm2及以上导线时,设备线夹或接线端子与接线柱应有2个螺栓固定。当采用设备线夹时,进入设备线夹导线应先用铝包带包扎。
2、T接横担应与线路方向平行,横担端部上下及左右歪斜不得超过20mm。
3、隔离开关安装牢固、排列整齐,倾斜30°为宜,相间距离应不小于500mm。
4、引线与电杆、拉线、横担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mm。
1.4公用变配变台架
工艺规范:
1、杆上杆上变压器台架底部距地面高度应不小于2.5m,在路边车辆可能碰撞的地方应不小于4.5m。水平倾斜不大于台架根开的1/100。
2、一、二次引线应排列整齐,绑扎牢固。
3、变压器高压侧应设防雷装置、高压刀闸、高压跌落式开关;避雷器应装设在高压刀闸下端,跌落式开关距变压器台面的高度不小于2.5m。变压器低压侧应装设低压刀闸或低压熔断器。
4、接地可靠,变压器中性点、外壳、避雷器引下线应相连接后接地。
5、变压器高压侧套管必须加装高压绝缘护罩。
6、配变台架上层高压刀闸动触头应朝向配变低压侧,隔离刀刃分闸时应使静触头带电,各相隔离刀闸之间相间距离不应小于0.5m。
7、跌落式熔断器安装时与杆塔保持10-15oC的倾斜度,公路边的配变台架高压侧跌落式开关应朝向公路一侧。
8、综合配电箱安装在配变台架下方,底部距离地面高度应大于1.8m。配电箱出线电缆排列应整齐一致。
2.10kV杆型安装工艺
2.1单回路单瓷横担三角排列杆
工艺规范:
1、瓷横担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当直立安装时,顶端顺线路歪斜不应大于10mm;当水平安装时,顶端宜向上翘起5°~15°;顶端顺线路歪斜不应大于20mm。
2、导线应固定在瓷横担第一瓷群内。
3、电杆应正直,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电杆的倾斜,杆梢的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的1/2。
4、线路单横担的安装,直线杆应装于受电侧。
5、绝缘线与绝缘子接触部分应用绝缘自粘带缠绕,缠绕长度应超出绑扎部位或与绝缘子接触部位两侧各30mm。
6、导线紧好后,弧垂的误差不应超过设计弧垂的±5%,同档内各相导线弧垂应一致。
参考:网络文库
2. 铜铝过度设备线夹 和全铝设备线夹 哪个更适合
1、先检查刀闸是否存在发热,其额定电流是否大于1100A,否则应更换,可用红外线测温仪检查最高温度点,确定发热原因及部位;
2、排除刀闸引起发热后,更换合适线夹,如果刀闸为铜材,则选铜铝过度设备线夹,如果刀闸为铝材,则可选全铝的设备线夹;
3、关键检查刀闸与线夹的接触面,若两孔,采用设备线夹 四孔,则接触面肯定不够,可采用两条80*8的铝母排过渡,接于刀闸与线夹之间,则问题可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