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乳化液泵站的作用是什么有哪几部分组成
乳化液泵站是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主要设备之一,它是一种把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的能量转换装置。今天小编给大家讲一下乳化液泵站的作用和组成。
【作用:】
乳化液泵站是用来向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或高档普采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等输送高压乳化液的设备。能实现推移刮板运输机、移架、调架、护壁、防倒、防滑等动作,原因是乳化液泵站供给的压力液使各种千斤顶动作的结果。所以说,乳化液泵站是液压支架的动力源,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液压支架的工作性能和使用效果。
【组成】
乳化液泵站是一般有两台乳化泵、防爆电动机、联轴器、乳化液箱、底架以及附属装置等组成,通常称“两泵一箱”。同时安装两台乳化泵的好处是,在正常情况下,一台泵运转,另一台泵作为备用或进行轮换检修,当工作面液压支架等液压设备需要增加供液时,也可让两台泵并联工作,从而满足生产的需要。
乳化液泵站操作规程
一般规定
第1条 未经专门培训,未持合格证的人员不准操作泵站。
第2条 按规定压力供液,不准随意更改。
第3条 各种液压、电气保护装置必须灵敏可靠,不准甩掉,特殊情况,应制定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但不允许长期无保护运行。
第4条 按规定配制乳化液,配比严格控制在3%~5%。
第5条 泵体和箱体应保持水平稳定,每次移动后要及时调整。
第6条 泵站司机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启动前的检查
第7条 各部件的连接螺栓是否齐全、牢固,特别要仔细检查泵柱塞盖的螺钉。
第8条 泵站至工作面的管路接头连接是否牢靠、漏夜。
第9条 各截止阀的手柄是否灵活可靠、吸液阀、手动卸载阀及工作面回液阀是否在开启位置,向工作面供液的截止阀是否在关闭位置,各压力表是否齐全、完整、动作灵敏。
第10条 乳化液有无析油、析皂、沉淀、变色、变味等现象;用折射仪检查乳化液配比浓度是否符合规定,液面是否在液箱的2/3高度位置以上,润滑油是否达到规定位置。
启动程序
第11条 确认无误后,把吸液腔空气放尽并出液,拧紧放气堵。
第12条 打开乳化液箱上的吸液管及回液管上的阀门。
第13条 点动电机,观察电机转向与箭头所示方向是否一致,否则应将开关换向。
第14条 启动电动机,慢慢关闭手动卸载阀,使泵压逐渐升到额定值,然后按要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否则不准工作。
第15条 接到工作面开车信号后,要向工作面喊话:“开泵了!”,然后启动电动机,慢慢打开向工作面供液管路上的截止阀,开始向工作面供液。
运转中的注意事项
第16条 运转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各种仪表显示情况。
(2)机器声音是否正常。
(3)机器温度是否超限。
(4)乳化液箱中的液位是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5)柱塞是否润滑,密封是否良好。
(6)乳化液箱内乳化油液面是否有污染物。
第17条 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泵:
(1)异声异味;
(2)温度超过规定;
(3)压力表指示不正常;
(4)乳化液温度超过规定,浓度达不到规定,或乳化液箱中液面低于规定位置而自动配液装置仍未起动;
(5)控制阀失效、失控;
(6)过滤器损坏或被堵不能过滤;
(7)供液管路破裂、脱开,大量泄液。
第18条 事故停泵或收工停泵都应按下列顺序操作:
(1)打开手动卸载阀,使泵空载运行;
(2)关闭高压供液阀和吸液阀;
(3)按泵的停止按钮,并将控制开关手把扳到断电位置。
第19条 注意工作面停泵呼叫,停泵动作迅速,停泵期间,司机不准脱离岗位。
第20条 工作面呼收停泵后,必须得到工作面呼叫人员的开泵信号可再次开泵,无论是本机故障停泵,还是工作面呼叫停泵,再次开泵前必须向工作面发出开泵信号。
第21条 泵正常运转中安全阀不应动作。
检修时的操作
第22条 泵站检修必须停泵,切断电源并进行可靠的闭锁。
第23条 供液系统检修必须用正确方法,将系统余压完全释放后方可进行。
第24条 泵站系统各种压力控制元件,如安全阀、卸载阀等不准在井下拆检,定期清洗各种过滤器。
第25条 部件检修更换,注油配液应采取有效防尘防污措施,保持设备、油质部件清洁。
乳化液配制
第26条 坚持正常使用自动配液装置,不准搁置不用。
第27条 液箱清洗后或第一次配制应边检测浓度,边调整供水压力及吸油节流孔,直达到配比浓度要求,一旦调定合适,不准随意改动。
第28条 定期检查清洗水箱、液箱、油箱、分离设施,至少每周清洗液箱一次,以保证乳化液质量。
第29条 每周检测乳化液混溶状况和使用的水质变化情况,如发现乳化液有分油、析皂、沉淀现象,应立即分析检查,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第30条 每班至少检查2次乳化液浓度配比并做好记录,如发现浓度升高或降低应及时分析处理。
收尾工作
(1)接到停泵信号后立即停泵,并把各控制阀打到非工作位置。
(2)清擦开关、电动机、泵体和乳化液箱上的粉尘。
(3)向接班司机交清情况后,填写运转和交接班记录。
② 纺织机械哪些会用到空压机
润滑油
不挥发的油状润滑剂。按其来源分动、植物油,石油润滑油和合成润滑油三大类。石油润滑油的用量占总用量97%以上,因此润滑油常指石油润滑油。主要用于减少运动部件表面间的摩擦,同时对机器设备具有冷却、密封、防腐、防锈、绝缘、功率传送、清洗杂质等作用。主要以来自原油蒸馏装置的润滑油馏分和渣油馏分为原料,通过溶剂脱沥青 、溶剂脱蜡、溶剂精制、加氢精制或酸碱精制、白土精制等工艺,除去或降低形成游离碳的物质、低粘度指数的物质、氧化安定性差的物质、石蜡以及影响成品油颜色的化学物质等组分,得到合格的润滑油基础油,经过调合并加入添加剂后即成为润滑油产品。润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它们与润滑油馏分的组成密切相关。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 。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环境中,由于温度、空气中氧以及金属催化作用所表现的抗氧化能力。油品氧化后,根据使用条件会生成细小的沥青质为主的碳状物质,呈粘滞的漆状物质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质,从而降低或丧失其使用性能。润滑性表示润滑油的减磨性能。
润滑油作用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占全部润滑材料的85%,种类牌号繁多,现在世界年用量约3800万吨。对润滑油总的要求是:
(1) 减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节约能源,减少磨损以延长机械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2) 冷却,要求随时将摩擦热排出机外;
(3) 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尘、防串气;
(4) 抗腐蚀防锈,要求保护摩擦表面不受油变质或外来侵蚀;
(5) 清净冲洗,要求把摩擦面积垢清洗排除;
(6) 应力分散缓冲,分散负荷和缓和冲击及减震;
(7) 动能传递,液压系统和遥控马达及摩擦无级变速等。
机械油
N5号油主要用于超高速纺织机械和高速轻负荷机械的润滑。还可以用作金属加工工艺中的热处理油和调配高速切削油的基础油等。
N7号油用于润滑纺织工业中15000r/m以上的细纱锭子,细纺机和捻线机的推力轴承,在机械制造业中润滑8000-12000r/m高速轻负荷机械,如高速车床、内圆磨床的主轴承、各种小型风动工具,以及润滑0.5kW以下的小型电机,还可以作缝纫机油用,也可作金工切削乳化液及有色金属轧制油的基础油等。
N10号油相当于旧的7号机械油,主要用于润滑纺织工业中10000~13000r/m的细纱锭子及轻型针织机,在机械制造业中用于润滑5000~8000r/m以上的小型电机,还可以作为皮革工业鞣制皮革的柔和剂、橡胶工业的软化剂,也可以润滑控制仪器和测量仪器等,此外,还可用于润滑缝纫机,或用作有色金属冷轧工艺润滑油的基础油。
N15号油相当于旧的10号机械油(2号锭子油),用于润滑纺织工业中10000r/m以下的轻负荷机械,如粗纱锭子、滚纱和锭子主轴,细纹机锭子、走锭精纺机锭子主轴,以及络经机、浆纱机、穿扣机和织布机等,机械制造工业中用来润滑1500~5000r/m的轻负荷机械,如普通车床的床头箱、仪表车床的主轴箱、单轴自动车床的主轴箱、变压箱、以及各种磨床的砂轮主轴承,还可用来润滑小型电机、鼓风机和风动工具。此外,还可用作金属加工热处理的淬火油、切削用乳化油和防锈油的基础油,并可代替软麻油使用。
N15号油还可以作为液压油,用于普通低压液压设备中。如普通机床的液压系统、液压千斤顶、液压打包机、液压榨油机和登陆艇大门机的液压系统。
N22号和N32号油相当于旧的机械油(3号锭子油),用于润滑转速为1500r/m以上的机床主轴、中小型高速切削机床、钻床、磨床、铣床和螺纹加工机等齿轮箱;滑动速度为0.5m/s,负荷在0.1MPa以下的机床水平导轨;小型木材加工机械的齿轮箱;可作液压油用于铸造设备、木材加工机械、启动打包机等机械的液压装置,在纺织工业中用来润滑粗纺机、梳棉机、滚纱机、织布机及拼条机等。此外,还可润滑转速在1000r/m以上,功率在100kW以下的电动机、小型空压机和风动工具,并可作金属加工的淬火油、切削油等原料油和医药、化妆品、工业用白油的原料油。
N46号油相当于旧的30号机械油。广泛用于各式中型机床,如普通机床、六角机床、平铣、立铣、万能铣和龙门铣的主轴箱,齿轮加工机床、滚齿机、插齿机、锯床、插床、牛头刨床的齿轮箱。并可用于下述行业各种机械的润滑:纺织工业的织布机、拼条机、梳棉机、滚纱机、粗纺机和精纺机;造纸工业的纸浆机、抄纸机、滚筒机;各种中型的木材加工机械、铸造机械、锻压机械、农副业机械如播种机、粉碎机、磨粉机、磨浆机、榨糖机、风力机和揉捻机;一般通风的机械如鼓风机、中型回转泵、离心泵。小型水轮机、1000r/m以下功率在100-400KW之间的中型电机等。也还用作淬火油或作生产润滑脂的原料以及调制齿轮油、织布机油、船用机油等用的基础油。
N68号油相当于旧的40号机械油,使用于润滑下述各种机械:低速重型机床,如立式车床、1660普通车床、龙门铣床、龙门刨床的中央箱;落地镗床、深孔钻床立轴箱;吊车和铸造设备的减速箱,传动带齿轮箱;各种大型木材加工机械;锻压设备的风动锻锤、弹簧锤、杠杆锤、冲床及剪床;起重设备中30t以下的电动桥式吊车、5t以下的电葫芦;各种蒸汽往复泵、蒸汽机的常温机械;煤气机、空压机;一些中型矿山机械卷扬机;纺织机械的清棉机、拼条机、粗纺机、精纺机、浆纱机、织布机和打包机的滑动轴承;750r/m以下,100-1000KW的电动机;农副业机械中的收割机、榨糖机等。未加入添加剂的N68号油可用作加工润滑脂的原料油中。
N100号油的粘度级在旧的50号和70号机械油之间,主要用于负荷大、转速低、时开时停的重型机械及大型工作母机上,如落地车床、立式车床、龙门刨床、龙门铣床和切管机等。还可以用于转速在250r/m以下,功率在1000KW以上的大型电机上;纺织工业的拼条机、粗纺机和精纺机的皮辊;造纸工业的磨碎机、回转机、蒸解机、脱水机、湿式抄纸机;干燥机的切纸机;3000t以下的水压机及锻压机、电梯的减速箱;剪冲机、剪板机、压榨机;各种蒸汽机的常温机械。
N150号油相当于旧的90号机械油,适用于巨型矿山机械的制管拔丝和小型轧钢机的润滑。
③ 乳化油配制方法
乳化油是由基础油、乳化剂、防锈剂、油性极压剂、稳定剂、防腐剂、消泡剂等组成。其中前三者是主要成分。而其他的添加剂则根据乳化油的成分和使用情况而定。乳化油的组成比较复杂,因此对其配制工艺要求也很严格。
实验证明,乳化油的稳定性、乳化能力、乳化液的稳定性、防锈性及其切削性能等,除与乳化油配方有关外,还与配制工艺也有很大的关系。
配制乳化油工艺应考虑的因素1)乳化剂(复合乳化剂更好)的化学结构与油相的化学组成相适应,并确定适当的剂量;2)两种液相的密度要小;3)两种液相界面张力要小;4)连续相(外相)的粘度宜高;5)油-水界面间的吸附层具有某种程度的机械强韧性,并带有同性电荷;6)选用硬度小于100ppm的软水;7)严格控制配制工艺和操作技术;8)注意配方中其他添加剂对乳化性能的影响。
在具体操作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加料顺序,一般先将油溶于基础油中,对油溶的添加剂应由较难溶到易溶的顺序加入,并适当加温和充分搅拌,直至全部溶完混匀,但温度不得过高,以免引起添加剂分解。
2)在选择皂类作乳化剂时,应注意皂化条件(温度、反应时间与搅拌速度等)。其中脂肪酸、高碳酸与三乙醇胺的皂化温度一般控制在60~70℃,反应时间为30min左右,而钾、钠皂略高一些,如油酸钾皂为80℃,30min;蓖麻油钠皂为90℃,3h;松香钠皂为100℃,6~8h。其次,由于乳化油的水分对油基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所以乳油中的水分也应严格控制。
3)在乳化油按照使用要求的浓度稀释成乳化液时,同样存在一个乳化技术问题,就是如何将油相均匀地分散于水相中。乳化过程是油水界面增加的过程,也是表面能增加的过程,为此通常对其做一定的功。这时搅拌和温度都很重要。最简单的乳化设备就是搅拌装置,如乳化液经过均化处理,其稳定性就提高了。实践证明将乳化油乳化时,在乳化的初始阶段缓慢地加入软水,使其先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在不断搅拌下继续加入其余水分,使其发生变形所得的乳状液颗粒均匀细致,乳液稳定性高,质量好。其次,也可以用少量热水或蒸汽将乳化油充分乳化,然后再用冷水稀释,这是因为热水的表面张力小,溶解能力强,粘度小,有利于乳化剂的分散,因而容易乳化,而冷水则相反引起乳化剂的凝聚。
4)为了提高乳化液的防锈性,还需加入水溶性缓蚀剂。以前通常在配制的乳液中加入0.25%碳酸钠和0.25%亚硝酸钠,现在常加0.2%~0.4%的三乙醇胺。
5)按使用浓度配成的乳化液后,需调整乳液的PH值,一般PH值在8~9左右。PH值过高,对铝及有色金属引起腐蚀,并刺激操作者皮肤;PH值过低会引起钢铁锈蚀。为此常用碳酸钠或三乙醇胺提高PH值,而用油酸降低PH值。
6)不能用硬水稀释乳化油。因为硬水中通常含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镁、硫酸钙、硫酸镁等盐类,故用硬水配制乳化液时,其中盐类就与钠皂、钾皂等乳化剂起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皂类,改变乳化液的性能。因此配制时硬水应加入0.2%~0.3%的碳酸钠进行软化,或者采用煮沸的方法,以防止硬水破乳,并提高乳化液的清洗性和防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