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设备运转部位必须安装防护罩,防护网才能使用
是的,很多安全规定都有相应的要求。
但是只是为了安全起见,如果是自己临时使用,当然也无需强制安装,但是使用务必注意安全规程,注意操作安全!
『贰』 机械安全六项知识
1、机械伤害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做出强大的功能作用于人体的伤害。
(2)机械伤害事故有什么特点
机械伤害事故的形式惨重,如搅死、挤死、压死、碾死、被弹出物体打死、磨死等。当发现有人被茄首机械伤害的情况时,虽及时紧急停车,但因设备惯性作用,仍可将受害造成致使性伤害,乃至身亡。
(3)常见伤害人体的机械设备有哪些
有皮带运输机、球磨机、行车、卷扬机、干燥车、气锤、车床。辊筒机、混砂机、螺旋输送机、泵、压模机、灌肠机、破碎机、推焦机、榨油机、硫化机、卸车机、离心机、搅拌机、轮碾机、制毡撒料 机、滚筒筛等。
2、形成机械伤害的事故主要原因有哪些
形成机械伤害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有:
(1)检修、检查机械忽视安全措施。
如人进入设备(球磨机等)检修、检查作业,不切断电源,未挂不 准合问警示牌,未设专人监护等措施而造成严重后果。也有的因当时 受定时电源开关作用或发生临时停电等因素误判而造成事故。也有的虽然对设备断电,但因未等至设备惯性运转彻底停住就下手工作,同样造成严重后果。
(2)缺乏安全装置。
如有的机械传动带、齿机、接近地面的联轴节、皮带轮、飞轮等易伤害人体部位没有完好防护装置;还有的人孔、投料口绞笼井等部位缺护栏及盖板,无警示牌,人一疏忽误接触这些部位,就会造成事故。
(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有了紧急情况不立即停车;另一种是好几台机械开关设在一起,极易造成误开机械引发严重后果。
(4)自制或任意改造机械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
(5)在机械运行中进行清理、卡料、上皮带蜡等作业。
(6)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作业区(采样、干活、借道、拣物等L
(7)不具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或其他人员乱动机械。
3、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防范措迅慧施
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有:
(1)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人监护的制度。机械断电后,必须确认其惯性运转已彻底消除后才可进行工作。机械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部彻底撤离才可取牌合闸。检修试车时,严禁有人留在设备内进行点车。
(2)炼胶机等人手直接频繁接触的机械,必须有完好紧急制动装置,该制动钮位置必须使操作者在机械作业活动范围内随时可触及到;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防护装置;各人孔、投料口、螺旋输送机等部位必须有盖板、护栏和警示牌;作业环境保持整洁卫生。
(3)各机械开关布局必须合理,必须符合两条标准:一是便于操作者紧急停车;二是避免误开动其他设备。
(4)对机械进行清理积料、捅卡料、上皮带腊等作业,应遵守停机断电挂警示牌制度。
(5)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颤昌数因素大的机械作业现场,非本机械作业人员因事必须进人的,要先与当班机械作者取得联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进人。
(6)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掌握该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上岗作业中,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无证人员开动机械设备。
(7)供电的导线必须正确安装,不得有任何破损和漏电的地方。
(8)电机绝缘应良好,其接线板应有盖板防护。
(9)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无损,其带电部分不得裸漏在外。
(10)局部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禁止使用110伏或220伏的电压。
(11)操作前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先空车运转,确认正常后,再投入使用。
(12)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
(13)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14)工作结束后,应关闭开关,反刀具和工件从工作位置。
4、机械对人体伤害最多的部位
机械对人体伤害最多的部位是手。因为手在劳动中与机械接触最为频繁。
5、机械伤害的急救
(1)机械手外伤的急救原则
发生断手、断指等严重情况时,对伤者伤口要进行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对断手、断指应用消毒或清洁敷料包好,忌将断指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细胞变质。将包好的断手、断指放在无泄漏的塑料袋内,扎紧好袋口,在袋周围放在冰块,或用冰棍代替,速随伤者送医院抢救。
(2)发生头皮撕裂伤如何急救
发生头皮撕裂伤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①必须及时对伤者进行抢救,采取止痛及其他对症措施;
②用生理盐水冲洗有伤部位,涂红汞后用消毒大纱布块、消毒棉花紧紧包扎,压迫止血; ③使用抗菌素,注射抗破伤风血清,预防感染;
④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6、流动式起重机作业安全
(1)流动式起重机起吊重物作业时应注意的事项
流动式起重机起吊重物作业时应注意:
①严格按起重机的额定重量表和起升高度曲线作业。起吊物品不能超过规定的工作幅度和相应的额定重量,严禁超载作业。
②不允许用起重机吊拔起重量和拉力不清的埋置物体,冬季不能吊拔冻住的物体。
③不要斜拉和斜吊,否则容易造成起重机倾翻。
④不要随便增加平衡重或减少变幅钢丝绳。
⑤避免上车突然起动或制动,起吊机重量大、尺寸大、起升高度大时更应注意。
(2)流动式起重机起升和行走时应注意的事项
流动式起重机起升和行走时应注意:
①汽车起重机不允许吊起载荷行走。履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一定要在允许的起重量范围内吊重行走,路面要严整坚实,行走速度要缓慢均匀,按道路情况及时换档,不要急刹车和急转向,吊重物避免摆动,吊臂应在行驶前方方向。
②起重臂长度大的履起重水平起臂,一定要在履带的纵方向,并在前进方向进行。行走时,起重臂角度过大会产生摇摆,有后倾翻危险。所以,起重臂仰角应限于300~700
(3)起重机作业环境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起重机作业环境的安全事项是:
①工作场地光线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情况和指挥信号不能作业。
②起重机不允许在暗沟、地下管道和防空洞上作业。
③其重机作业时,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及重物等与输电线最小距离,不应小于规定距离。
④起重机作业区附近不应有人做其他工作。有人走近时,利用警音或喇叭警告。
⑤起重机作业场所的建筑物、障碍物,是否符合起重机的行走、回转、转盘、变幅等的安全距离,应测量后再安排作业程序。
『叁』 为防止机械伤害事故,对操作人员的着装有何要求
一、机械伤害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有:
1
.检修、检查机械忽视安全措施。如人进入设备(球磨机等)检修、检查作业,不切断电源,
未挂不准合闸警示牌,
未设专人监护等措施而造成严重后果。
也有的因当时受定时电源开关作用或发
生临时停电等因素误判而造成事故。
也有的虽然对设备断电,
但因未等至设备惯性运转彻底停住就下
手工作,同样造成严重后果;
2
.缺乏安全装置。如有的机械传动带、齿机、接近地面的联轴节、皮带轮、飞轮等易伤害人体
部位没有完好防护装置;还有的人孔、投料口绞笼井等部位缺护栏及盖板,无警示牌,人一疏忽误接
触这些部位,就会造成事故;
3
.
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
一种是有了紧急情况不立即停车;
另一种是好几台机械开关设在一起,
极易造成误开机械引发严重后果;
4
.机械设备带病运行,不符合安全要求;
5
.在机械运行中进行清理、卡料、上皮带蜡等作业;
6
.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作业区(采样、干活、借道、拣物等)
;
7
.不具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或作业人员操作失误。
1
.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人监护的制度。机械断电后,必须确认
其惯性运转已彻底消除后才可进行工作。机械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
机械部位人员全部彻底撤离才可取牌合闸。检修试车时,严禁有人留在设备内进行点车;
2
.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各人孔、投料口、螺旋输送机等部位必须
有盖板、护栏和警示牌;作业环境保持整洁卫生;炼胶机等人手直接频繁接触的机械,必须有完好紧
急制动装置,该制动钮位置必须使操作者在机械作业活动范围内随时可触及到;
3
.各机械开关布局必须合理,必须符合两条标准:一是便于操作者紧急停车;二是避免误开动
其他设备;
4
.加强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和检查,建立完善安全巡检制度,及时消除设备安全隐患,
严禁设备带病运行。
对机械进行清理积料、
捅卡料、
上皮带腊等作业,
应遵守停机断电挂警示牌制度;
5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因素大的机械作业现场,非本机械作业人员因事必须进入的,要先与
当班机械作者取得联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进入;
6
.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掌握该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经考试合格,持证上
岗。作业中,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无证人员开动机
械设备。
『肆』 机械安全操作基础知
①机械事故伤害的主要原因和种类有哪些?机械事故造成的伤害主要有以下几种:1.机械设备零、部件作旋转运动时氇成的伤害。例如机械、设备中的齿轮、支带轮、滑轮、卡盘、轴、光杠、丝杠、供轴节等零、部件都是作旋转运动的。旋转运动造成人员伤害的主要形式是绞隽和物体打击伤。2.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作直线运动时造成的伤害。例如锻锤、冲床、切钣.几的施压部件、牛头刨床的床头、龙门刊床的床面及桥式吊车大、小车和升降-几构等,都是作直线运动的。作直线运力的零、部件造成的伤害事故主要有压伤、砸伤、挤伤。3.刀具造成的伤害。例如车床上的车刀、铣床上的铣刀、钻床上的钻头、磨床上的磨轮、锯床上的锯条等等都是加工零件用的刀具。刀具在加工零件时造成的伤害主要有烫伤、刺伤、割伤。4.被加工的零件造成的伤害。机械设备在对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有可能对人身造成伤害。这类伤害事故主要有:①被加工零件固定不牢被甩出打伤人,例如车床卡盘夹不牢,在旋转时就会将工件甩出伤人。②被加工的零件在吊运和装卸过程中,可能造成砸伤。5.电气系统造成的伤害。工厂里使用的机械设备,其动力绝大多数是电能,因此每台机械设备都有自己的电气系统。主要包括电动机、配电箱、开关、按钮、局部照明灯以及接零(地)和馈电导线等。电气系统对人的伤害主要是电击。6.手用工具造成的伤害。7.其他的伤害。机械设备除去能造成上述各种伤害外,还可能造成其他一些伤害。例如有的机械设备在使用时伴随着发生强光、高温,还有的放出化学能、辐射能,以及尘毒危害物质等等,这些对人体都可能造成伤害。②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是什么?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主要是:1.机械设备的布局要合理,应便于操作人员装卸工件、加工观察和清除杂物;同时也应便于维修人员的检查和维修。2.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的强度、刚度应符合安全要求,安装应牢固,不得经常发生故障。3.机械设备根据有关安全要求,必须装设合理、可靠、不影响操作的安全装置。例如:(1)对于作旋转运动的零、部件应装设防护罩或防护挡板、防护栏杆等安全防护装置,以防发生绞伤。(2)对于超压、超载、超温度、超时间、超行程等能发生危险事故的零、部件,应装设保险装置,如超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安全阀、温度继电器、时间断电器等等,以便当危险情况发生时,由于保险装置的作用而排除险情,防止事故的发生。(3)对于某些动作需要对人们进行警告或提醒注意时,应安设信号装置或警告牌等。如电铃、喇叭、蜂鸣器等声音信号,还有各种灯光信号、各种警告标志牌等都属于这类安全装置。(4)对于某些动作顺序不能搞颠倒的零、部件应装设联锁装置。即某一动作,必须在前一个动作完成之后,才能进行,否则就不可能动作。这样就保证了不致因动作顺序搞错而发生事故。4.机械设备的电气装置必须符合电气安全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 供电的导线必须正确安装,不得有任何破损或露铜的地方。(2)电机绝缘应良好,其接线板应有盖板防护,以防直接接触。(3)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无损,其带电部分不得裸露在外。(4)应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装置,连接的导线要牢固,不得有断开的地方。(5)局部照明灯应使用36V的电压,禁止使用1lOV或220V电压。5.机械设备的操纵手柄以及脚踏开关等应符合如下要求:(1) 重要的手柄应有可靠的定位及锁紧装置。同轴手柄应有明显的长短差别。(2)手轮在机动时能与转轴脱开,以防随轴转动打伤人员。(3)脚踏开关应有防护罩或藏入床身的凹入部分内,以免掉下的零、部件落到开关上,启动机械设备而伤人。(6)机械设备的作业现场要有良好的环境,即照度要适宜,湿度与温度要适中,噪声和振动要小,零件、工夹具等要摆放整齐。因为这样能促使操作者心情舒畅,专心无误地工作。(7)每台机械设备应根据其性能、操作顺序等制定出安全操作规程和检查、润滑、维护等制度,以便操作者遵守。③机械加工车间常见的防护装置有哪些?主要作用是什么?机械加工车间常见的防护装置有防护罩、防护挡板、防护栏杆和防护网等。在机械设备的传动带、明齿轮接近于地面的联轴节、转动轴、皮带轮、飞轮、砂轮和电锯等危险部分,都要装设防护装置。对压力机、碾压机、压延机、电刨、剪板机等压力机械的旋压部分都要有安全装置。防护罩用于隔离外露的旋转部分,如皮带轮、齿轮、链轮、旋转轴等。防护挡板、防护网有固定和活动两种形式,起隔离、遮挡金属切屑飞溅的作用。防护栏杆用于防止高空作业人员坠落或划定安全区域。总体来说,防护装置的形式主要有固定防护装置、联锁防护装置和自动防护装置.④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规定有哪些?要保证机械设备不发生工伤事故,不仅机械设备本身要符合安全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操作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当然,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因其种类不同而内容各异,但其基本安全守则为:1.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该穿戴的必须穿戴,不该穿戴的就一定不要穿戴。例如机械加工时要求女工戴护帽,如果不戴就可能将头发绞进去。同时要求不得戴手套,如果戴了,机械的旋转部分就可能将手套绞进去,将手绞伤。2.操作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而且要空车运转一下,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 运行。3.机械设备在运行中也要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对紧固的物件看看是否 由于振动而松动,以便重新紧固。4.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千万不能凑合使用,以防出事故。5.机械安全装置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绝不能将其拆掉不使用。6.机械设备使用的刀具、工夹具以及加工的零件等一定要装卡牢固,不得松动。7.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也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清扫 杂物等。如必须进行时,则应首先关停机械设备。8.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以防发生问题时无人处置。9.工作结束后,应关闭开关,把刀具和工件从工作位置退出,并清理好工作场地, 将零件、工夹具等摆放整齐,打扫好机械设备的卫生。⑤金属冷加工车间如何防止工伤事故?金属冷加工车间各种机床很多,只要妥善布置工作场所,设置必要的防护装置、保险装置,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工伤事故。机床平面布置要求:1. 不使零件或切屑甩出伤人。2.操作者不受日光直射而产生目眩。3.搬运成品、半成品及清理金属切屑方便。4.车间应设安全通道,使人员及车辆行驶畅通无阻。防护装置要求:1.防护罩:隔离外露的旋转部件。2. 防护栏杆.在运转时容易伤害人的机床部位,以及不在地面上操作的机床,均应设置高度不低于1m的防护栏杆。3. 防护挡板:防止磨屑、切屑和冷却液飞溅。保险装置要求:1.超负荷保险装置:超载时自动脱开或停车。2.行程保险装置:运动部件到预定位置能自动停车或返回。3.顺序动作联锁装置:在一个动作未完成之前,下一个动作不能进行。4.意外事故联锁装置:在突然断电时,补偿机构能立即动作或机床停车。5.制动装置:避免在机床旋转时装卸工件;发生突然事故时,能及时停止机床运转。⑥车工应注意 哪些安全事项?车工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1.穿紧身防护服,袖口不要敞开;长发要戴防护帽;在操作时,不能戴手套。2.在机床主轴上装卸卡盘要停机后进行,不可用电动机的力量来取卡盘。3.夹持工件的卡盘、拨盘、鸡心夹的凸出部分最好使用防护罩,以免绞住衣服或身体的其他部分,如无防护罩,操作时就注意离开,不要靠得太近。4.用顶尖装夹工件时,要注意顶尖与中心孑L应完全一致,不能用破损或歪斜的顶尖,使用前应将顶尖、中心孔擦干净,后尾座顶尖要顶牢。5.车削细长工件时,为保证安全应采用中心架或跟刀架,长出车床部分应有标志。6。车削形状不规则的工件时,应装平衡块,并试转平衡后再切削。7.刀具装夹要牢靠,刀头伸出部分不要超出刀体高度的1.5倍,刀下垫片的形状、尺寸应与刀体形状、尺寸相一致,垫片应尽可能少而平。8.对切削下来的带状切屑、螺旋状长切屑,应用钩子及时清除,切忌用手拉。9.为防止崩碎切屑伤人,应在合适的位置上安装透明挡板。10.除车床上装有在运转中自动测量的量具外,均应停车测量工件,并将刀架移到安全位置。 11.用砂布打磨工件表面时,要把刀具移到安全位置,并注意不要让手和衣服接触工件表面。 12.磨内孔时,不可用手指支持砂布,应用木棍代替,同时车速不宜太快。13.禁止把工具、夹具或工件放在车床床身上和主轴变速箱上。⑦铣工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铣工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1.在开始切削时,铣刀必须缓慢地向工件进给,切不可有冲击现象,以免影响机床精度或损坏刀具刃口。2.加工工件要垫平、卡紧,以免工作过程中,发生松脱造成事故。3.调整速度和变向,以及校正工件、工具时均需停车后进行。4.工作时不应戴手套。5.随时用毛刷清除床面上的切屑,清除铣刀上的切屑要停车进行。6.铣刀用钝后,应停车磨刃或换刀,停车前先退刀,当刀具未全部离开工件时,切勿停车。⑧刨床工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刨床工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1.刨刀要夹紧,工作前刀锋与工件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隙,首次吃刀不要太深,以防碰坏刀刃或伤人。2.操作时不准站在牛头刨床的正前方,更不得在牛头刨床前面低头检查工作。3.调整好机床行程,拧紧控制行程的螺栓。4.在刨床台面的周围,装设一个直立的可以翻起的圆筒形防护挡板。5.将切屑打扫集中在特设的切屑器内.以免切削刺伤脚部.⑨磨床工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磨床工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1.开车前必须检查工件的装置是否正确,紧固是否可靠,磁性吸盘是否正常,否 则,不允许开车。2.开车时应用手调方式使砂轮和工件之间留有适当的间隙,开始进刀量小,以防 砂轮崩裂。3.测量工件或调整机床及清洁工作都应停车后再进行。4.为防止砂轮破损时碎片伤人,磨床须装有防护罩,禁止用没有防护罩的砂轮进行摩削。⑩钻床工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钻床工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1. 不准戴手套操作,严禁用手清除铁屑。2. 头部不可离钻床太近,工作时必须戴帽子。3. 钻孔前要先定紧工作台,摇臂钻床还应定紧摇臂,然后才可开钻。4. 在开始钻孔和工件快要钻通时,切不可用力过猛。11、冲压安全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冲压设备上进行操作时,操作人员应遵守以下安全操作规程:1.开始操作前,必须认真检查防护装置是否完好,离合器制动装置是否灵活和安全可靠。应把工作台上的一切不必要的物件清理干净,以防工作时振落到脚踏开关上,造成冲床突然启动而发生事故。2.冲小工件时,不得用手,应该有专用工具,最好安装自动送料装置。3.操作者对脚踏开关的控制必须小心谨慎,装卸工件时,脚应离开脚踏开关。严禁外人在脚踏开关的周围停留。4.如果工件卡在模子里,应用专用工具取出,不准用手拿,并应将脚从脚踏板上移开。12、钳工应注意 哪些安全事项?钳工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1. 钳工所用的工具,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2. 钳工工作台上应设置铁丝防护网,在錾凿时要注意对面工作人员的安全,严禁使用高速钢做錾子。3. 用手锯锯割工件时,锯条应适当拉紧,以免锯条折断伤人。4.使用大锤时,必须注意前后、左右、上下的环境情况,在大锤运动范围内严禁站人,不允许使用大锤打小锤,也不允许使用小锤打大锤。5.在多层或交叉作业时,应注意戴安全帽,并注意听从统一指挥。6.检修设备完毕,要使所有的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阀及各种声光信号均恢复到其正常状态。13、金属热加工车间如何防止工伤事故?金属热加工车间的生产特点是生产工序多,起重运输量大,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高温、有毒气体和粉尘,使劳动环境恶化,因此容易发生工伤事故。所以,金属热加工车间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安全措施:1.精选炉料,防止混入,投入的物料必须充分干燥;添加的合金要进行预热。2.金属熔液出炉时,应采用电动、气动或液压式堵眼机构或旋转式前炉。3.地坑要采取严格措施,严防地下水及地上水渗入。4.熔融金属的容器,必须符合制造质量标准;浇包内金属液不能过满。5.锻锤应采用操作机或机械手操纵,防止热锻件氧化皮等飞出伤人;操作人员与气锤司机座前应设置隔离防护罩,防止烫伤并隔热。6.工具与工件在放进热处理盐炉前,必须经过预热,淬火油池周围应设栏杆或防护罩。7.电焊作业地点应予隔离或设置适当的屏蔽,屏蔽材料不宜采用金属表面。另外,车间应有安全通道,地面要平坦而不滑,并保证畅通。车间应有足够的采光照度,厂房设计要适合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在不影响生产与运输的前提下,各工序各岗位尽可能做到相互隔离,对易产生不安全因素的设备,必要时也应隔离,设置安全栏杆或护网。金属热加工车间的工人必须配备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鞋等必要的防护用具.14、炼钢工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炼钢工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1.禁止把潮湿原料、报废武器等作为废钢加入炉内,以免引起爆炸。钢液、红渣也不得倒入潮湿的盛钢桶、钢渣包或潮湿的地上。2.为防止熔炼中引起喷溅爆炸事故,注意不要加入过量的氧化剂,不要剧烈搅庭钢液。3.钢液包不要盛装太满,行车吊运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防发生翻包事故t4.发现漏炉、漏包、循环水中断或炉内漏水,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5.枋抑常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不戴劳动防护用具者不得上岗操作。15、浇铸工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浇铸工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1.浇铸场所及地坑必须保持干燥,不得有水,以免铁液飞溅伤人。2.所使用的工具如火钳、火棒、钩子等均应预热。3.包里的铁液不应盛装太满,在抬包时,不要抬偏或突然停止,要协调配合。4.浇铸前砂型上、下箱的压铁应压牢,或用螺钉卡紧,并检查冒口,开好气道5.浇铸时不准正面看冒口,及时引气,防止型内瓦斯爆炸。6.浇铸时,无关人员不得靠近。看刚浇铸的火口时要戴防护镜。16、锻工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锻工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1.在砧子上取送模具、冲头、垫铁等,必须使用夹钳,严禁用手。2.手工操作时,打大锤要互相配合好,严禁在打大锤者背后2~5m内行走或工作。3.切断金属坯料时,要注意轻击,防止切断的料头飞出伤人。掌钳者的钳柄不可正对腹部。4.汽锤开动时,不准打空锤,不准测量工作物的尺寸,不准人体的任何部位进入锤头行程之内。检查或修理时,必须将锤头固定。注意加热炉附近不允许存放易燃物品。17、焊接生产中可能发生哪些伤害?在焊接过程中,焊工要经常接触易燃、易爆气体,有时要在高空、水下、狭小空间进行工作;焊接时产生有毒气体、有害粉尘、弧光辐射、噪声、高频电磁场等都对人体浩成毹害。焊接现场有可能发生爆炸、火灾、烫伤、中毒、触电和高空坠落等工伤事故。焊工在作业中也可能受到各种伤害,引起血液、眼、皮肤、肺等职业病。焊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允许独立上岗操作。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伍』 机械加工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机械加工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答:(1)安全防护装置应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不得有锐利的边缘和突缘;
(2)安全防护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在规定的寿命期限内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以确保安全;
(3)安全防护装置应与设备运转联锁,保证安全防护装置未起作用之前,设备不能运转;
(4)安全防护罩、屏、栏的材料,及至运转部件的距离,按GB8196、GB8197执行;
(5)光电式、感应式等安全防护装置应设置自身出现故障的报警装置。
安全警示和安全距离、螺旋传动等都应该加设防护装置和防护隔离网,并有安全操作规程、齿轮传动、皮带轮,加以防护、链轮机械设备外露的旋转和传动部位如、联轴节:旋转传动轴
安全要求不会作废,只会加强。
重型机械加工设备分为热加工和冷加工,你问的可能是冷加工方面的,大致有镗铣床主轴直径160mm以上;5m以上的龙门铣、刨床;3.4m以上的立车;1.6m以上的卧车、磨床;9m以上的深孔钻镗床;等等,简单的说工件在30吨以上的机加工设备可列为重型机械加工设备。
《安全生产法》
第三十三条
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第三十五条
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具体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法律、行政法规对目录的制定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 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布具体目录,对前款规定以外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予以淘汰。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1、防坠安全器
2、上下限位
3、极限限位
4、缓冲弹簧
5、上下行门限位开关
6、单行门限位开关
7、顶门限位开关
8、围栏门锁
9、单行门锁
10、上下行门锁
通用设计要求
4.1 结构设计要求
4.1.1 机床的外形布局应确保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使用机床时,不应存在意外翻倒、跌落或移动的危险。由于机床的原因不能确保足够稳定时,应采取固定措施。
4.1.2 应通过将维护、润滑和调整点设置在危险区外面,最大程度地减少进入危险区的需要。
4.1.3 除某些必须位于危险区的,如急停装置或示教盒等,手动控制装置应配置于危险区区域之外。
4.1.4 可接触的外露部分不应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的锐边、尖角和开口。不可消除的,低于1.8米的设备尖锐易磕碰部分要加软防护。
4.1.5 易坠落的部件要有防坠落保护装置。
4.1.6 作业环境导致容易滑倒的作业地点,地面或脚踏板应采取防滑倒措施。
4.1.7 脚踏操作件应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误操作。
4.1.8 机床的限位装置应尽量安装到无振动、不受影响的合适位置上,动作应可靠。
4.1.9 出现危害将造成不可承受影响的结构,应考虑设计双重保护。
4.1.10 运动中有可能松脱的零件、部件应设置防松装置。
4.2 控制设计要求
4.2.1 自动生产线、输送线等安全隐患不容易监控的设备,应采用安全继电器、安全PLC等专用安全器件进行安全防护设计。
4.2.2 除主电柜上主电源以外的区域电源必须使用钥匙电源开关锁,且带有挂牌后防止送电的连锁机构。
4.2.3 被保护装置触发功能引起停机后,机器的工作循环应该只有通过主控制柜启动方能再启动,而不应在危险消失后自动启动或在危险源附近就地启动。
4.2.4 所有具有相反动作不允许同时执行的,应具备互锁控制,逻辑上不允许同时发生动作。
4.2.5 不同的结构动作一旦同时发生,将造成设备或人员伤害的,应具备互锁控制,逻辑上不允许同时发生。
4.2.6 不同的结构动作必须遵循固定顺序,一旦紊乱将造成设备或人员伤害的,应具备连锁控制,逻辑上不允许紊乱发生。
4.2.7 所有涉及安全的连锁、互锁控制点,应保留硬件触点连锁、互锁控制,而不应只使用软件实现。
4.2.8 出现过载、欠电压、欠电流、过压力、欠压力、过流量等情况,将导致设备或人身安全隐患的结构,应利用敏感元件进行检测,并在接近危害时进行工作保护。
4.2.9 保护系统动作时,应具备可以同步启动的声光报警装置,提示作业人员采取措施。
4.2.10 安全保护电路引发的停止和报警应通过复位操作才能恢复。
4.2.11 220VAC电源的零线必须取自电力系统火线和中性线,或隔离变压器副边,不应利用有接零保护的机床外壳做零线。
4.2.12 设备停电、停气等能源供应中断时,应不发生任何可以预测的危险动作。如设备下沉、滑行、动作紊乱等,必要时应采取保护性设计,防止危险发生。
4.2.13 恢复供电、供气等动能供应时时,设备不能产生自行起动等非操作才发生的动作。
4.3 其它
4.3.1 设备必须考虑可预见的误用、误操作造成的危险,并设计防护措施。
4.3.2 安全装置设计采用的零部件、材料必须充分考虑其可靠性和寿命不低于设备主结构的可靠性和寿命,以保证其在设备寿命周期内一直有效。
4.3.3 电气控制系统元件必须考虑防火、防爆、防潮等特殊环境的要求,并按相关国家法规进行设计和制造。
4.3.4 有焊接、切削飞溅的场所 *** 电缆要求使用防飞溅、阻燃铜芯软电缆。
4.3.5所有用做临时电源的插座,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
应有护手安全装置,传动部位防护罩。
1.起升限位开关:重锤式限位、旋转限位,防止起升行程过极限。 2.起重量限制器或者电子秤,防止起吊重物过载。 3.行程限位开关:单限位、双限位(带有预减速限位),防止大、小车运行超过行程。 4.防撞装置:激光检测防撞,通过激光反射检测距离、缓冲器,吸收碰撞动能。 5.电气连锁开关:门开关、登机请求开关。 6.超速开关:检测起升电机转速,电机失速时起作用。 7.特殊起升机构有速度反馈、安全制动器(如行星减速器的铸造起重机)。安全制动器直接抱死卷筒。 8.钢结构防护设计:栏杆、防护罩等。必要处设置检修平台。 9.钢丝绳防脱槽装置。 10.特殊用途起重机设置防热辐射板、防火焰板、绝缘防酸等保护装置。 11.司机室讯响警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