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TPM的五大要素是什么
TPM的五大要素分别为:事后维修、预防维护、改善维护、维护预防、生产维护
1、事后维修
最早期的维修方式,即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
2、预防维护
以检查为基础的维修,利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对故障隐患加以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停机损失,分定期维修和预知维修两种方式。
3、改善维护
不断地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维护预防
可维修性设计,提倡在设计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 从设计、生产上提高设备品质,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避免维修。
5、生产维护
一种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它包含了以上四种维修方式的具体内容。对不重要的设备仍然实行事后维修,对重要设备则实行预防维修,同时在修理中对设备进行改善维修,设备选型或自行开发设备时则注重设备的维修性(维修预防)。
『贰』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作为设备人员该如何去做
在下认为:1.要制定一份正确的,规范的操作流程;2.要严格按照流程操作;3.如果您是设备维护人员那就要按照设备各部件的使用寿命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养计划;4.坚持按照预防保养计划进行保养,这样可以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减少设备的随机错误。建议您去阅读一些相关的ISO国际质量体系有关于设备维护的标准。
『叁』 车间降低成本措施
车间的工作要消耗很多物品,会花费很大的成本,企业要做好降低成本的 措施 ,减少物品浪费,重复利用资源,节约成本。以下是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车间降低成本措施一、合理的人员安排(根据业务量调整)
根据现有的生产订单情况(每月订单量在100万片左右),配备的人员可以进行优化;由原来配置的21人(裁切19人、品质2人)精简到17人(裁切15人、品质2人)。最少可节约费用7440元。
二、生产辅材及耗材
生产前根据产品所需的辅料提前领料,并根据每个产品的标准用量(实际用量、损耗)来发放物料,严格控制损耗,并对辅料的使用进行管控,从而有效的达到成本的控制。
消耗品一般都是采取以旧换新原则,**车间消耗品可以回收再利用就只有防静电手套和无尘布。防静电手套一般是把后端使用过状态良好的手套给前段机台人员使用。无尘布回收后用于擦拭机台和包裹治具,减少抹布的使用量。
三、设备及水电的节约
设备的成本节约主要来自设备损坏后,造成设备的维修和零部件的更换,对此,设备的保养就变的尤为重要。日常的设备保养、周保养、月保养都是对于设备成本节约的前提;严格按照设备保养制度进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使用性能,降低维修及零部件更换的费用。
水电节约遵循人走机停原则,减少机台空转频率,对于不使用的机台要及时关闭减少浪费。车间一切照明电源都必须在离开后关闭。倡导大家养成节约用电、用水的良好习惯。
四、提升品质
质量也是成本的基础。提高产品质量必须以预防为主,加强过程控制,减少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SOP作业,减少废品的产生。对于生产质量优秀员工进行奖励。通过此举提高操作者的品质思想认识和积极性,使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减少质量问题,降低过程质量成本。
车间存在的浪费现象1、 不良品返修的浪费是指在工厂内发生不良品,需要进行处置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上的浪费。如:产品报废;材料损失;人工设备资源损失等。
2、 非满负荷生产的浪费,在很多企业有的称为“工时利用率”,订单量变动很大,当工作量少时,便无所事事,主要原因是订单量缺少,造成车间流水线无法正常运作;时常因缺料而使人员,设备闲置现象。
3、 出货及时率的浪费。电池组,在生产完毕入库后,在十五日内如果不将其发货,会给车间造成重新检测的行为,以及人工、电费、设备折旧等相关的费用产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产量方面车间均未达到满负荷生产的状况,由于市场订单“不给力”造成车间无法发挥出最大的生产量,造成单组电池组加工成本过高,车间有富余产能,如车间工作量不是很饱和的情况下,管理员工同样造成管理成本浪费。
5、 对于车间“电老虎”空调的控制,PACK车间对于环境的温度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在上班过程中如果不是很冷,就没有必要开启空调为车间升温。如要开启得得设置专人管理,责任到人。
车间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1、 提高劳动生产率
①、进行技术改造、改进,引进新型设备,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②、加强生产管理,优化劳动组织,搞好定员定制,合理使用劳动力,合理安排作业计划达到均衡生产,全面完成生产计划。
③、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 教育 ,树立“主人翁”思想,搞好技术培训,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更好的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
④、进行专业化生产,合理调配人员,平衡生产能力,达到扩大产量,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2、降低材料消耗
产品成本中物料所占比重一般最大,原材料成本的节约或超支,对产品成本影响最大。因此:
①、健全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和动力等消耗用量定额,做好定额发料提高物料的利用率,加强对物料消耗的分析,实行物料和动力的节约奖励机
制。
②车间要积极配合设计部门进行产品设计改革,达到选材合理,产品功能与成本结构合理。
3、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废品损失
①车间要严格执行工艺规程,严格各道工序的质量检验,防止废品批量发生,减少报废损失。
②对废、次品的返修和回收进行有效的控制。
4、提高设备利用率
①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要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和运转率,以增加产量,降低单组产品的折旧费用。
②制订设备维修保养计划,降低维修费用。
5、节约车间费用
①精减非生产人员,降低管理成本,压缩非生产性开支。
②加强车间费用计划,制订一般消耗的费用定额,严格控制支出。
三、加强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公司的经营计划与经营目标,对生产中的主要因素既人、机、料、法、环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的组合。
现场管理的事项有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改进员工工作技能、提高质量、安全培训、降低成本等。
具体包括六项管理:
1、 人员管理 提升人员的团队精神,维持高昂的士气;
2、 生产管理 拟定完善的 工作计划 ,执行良好的工作 方法 ;
3、 质量管理 控制好工作质量,达到零缺点要求;
4、 设备管理 正确的操作设备,维持零故障的生产状态;
5、 安全管理 维护人员、产品的安全,做好必要措施;
『肆』 谁知道设备开机率什么意思
设备开机率:自助设备实际处于运行状态时间与应工作时间之间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开机率=实际开机时间÷应工作时间×100%。
综采工作面开机率又称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开动率,其含义是指在规定生产时间内采煤机纯采煤时间占规定生产时间的比例。开机率的高低对综采工作面产量以及经济效果起决定性影响。
开机率因季节、时间、地理区域和目标市场而异。这些变化反映了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条件。例如,早上,人们去上班,然后减少工作量;到了晚上,人们会回家增加收入;在晚上,人们会睡着并逐渐减少。因此,开机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4)设备开机率现状如何提高扩展阅读:
我国设备开机率的特点:
当前,我国综采工作面开机率与先进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而我国综采工作面开机率发展极不平衡,高低相当悬殊。年产百万吨以上的综采工作面开机率高达0.3以上,低的在0.15左右,平均水平不足0.2。
提高开机率的潜力大,可以通过保养设备,熟练操作的方法提高设备的开机率。
『伍』 什么是设备开动率,如何计算
设备的开动率是设备实际开动的时间,用设备开动时间除以正常上班时间可得到开动率。设备可动率是指不管你开不开机,只要设备能够动起来工作就行,一般是设备日历时间减去设备保养维修停机时间除以日历时间。
(5)设备开机率现状如何提高扩展阅读:
提高开动率的有效措施
1、作好设备监控工作
作好自助设备监控工作是提高开机率的有效保障。各二级行应落实专门岗位负责自助设备的监控工作,起到及早发现故障、及早解决故障的作用。
特别是近年来各行离行式设备开始大量布放,如不利用监控系统进行操作,其他渠道较难尽早发现设备故障。同时,通过监控,对设备的故障模块能够初步定位,从而缩短维护时间,起到促进开机率提高的作用。
2、作好设备日常检查工作
营业网点人员应作好对自助设备的日常检查,察看耗材的使用情况,避免出现缺少流水纸、客户凭条纸引起设备的停机,特别是下班前的检查要注意估算耗材使用量,如不更换耗材是否会引起下班后自助设备停机。
对于网点管理模式的自助设备,网点人员还必须每天察看自助设备现金使用量,做出合理的清机、加钞计划,避免设备出现缺钞的情况。
3、作好设备信息管理工作
自助设备的开动率等业务指标的考核数据主要来源于自助设备监控系统。如因网点撤并、设备更换等设备停止使用,在监控系统中要及时作相应信息变更,否则此部分设备仍会纳入开机率的考核数据中,会严重影响分行的开机率整体水平。
部分网点装修、人为破环原因确需阶段性暂停使用的设备,如未及时在监控系统中作停机处理,也会影响到分行的开机率。各行在出现上述情况时,应该及时申请在自助设备监控系统中作相应的信息处理,避免出现考核数据错误而影响开机率的情况出现。
4、重视自助设备工作环境建设
自助设备的运行状态与工作环境息息相关。自助设备所处的温度、湿度、电源环境、通讯质量、卫生环境等因数,会一定程度影响到自助设备的使用。各行在自助设备的环境建设和使用中,应作充分考虑,制定相应的措施,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