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产异常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1.人为因素导致的异常处理 进行岗位操作培训是预防人为因素导致生产异常的内最基本解决方法
2.生产设备容异常处理 建立生产设备每日点检制度,加强生产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3.生产原材料异常处理 加强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和使用前核对工作,确保每道工序使用物料的数量及质量过关。
4.生产工艺方法异常处理 避免操作方法异常的发生,最首要的任务便是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制定
5.产品品质异常处理 对生产难度大、不良品较多以及特殊要求的产品,应在生产前做好重点规划
②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频技术员如果发现产品有质量问题和设备异常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理比较合适
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折痕
原因:
1、缝合时钢带没有对齐:
解决方法:严格遵守缝合作业规程,钢带要对中放齐。当出现操作失误时应及时通知班长、操作长,注意各纠偏辊及时调整,防止钢板跑偏造成折痕。
2、换规格时纠偏辊调整不合理造成的折痕:
解决办法:当换规格时,一号台操作长要提前通知班长和机修人员,做好调整准备。在探测开关安装架上进行标注,画出刻度,根据钢板的宽度合理的规范的调整,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除外。
3、纠偏机失灵造成的折痕(纠偏机未启动或报警):
解决办法:各个工序上的工作人员要时刻观察钢带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电气机修人员要不间断的来回巡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4、张力设置不当造成的折痕:
解决方法:上卷之前要确认钢带的规格,设定相应的张力。可参考张力设定表。
5、生产线辊子安装不正确或发生位移造成钢带跑偏,产生折痕:
解决方法:机修人员要时刻观察生产线各设备的运转情况,各操作台操作员要对工作区域内的设备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挤干辊、钝化辊更换后要进行调整,并有专人负责,观察运行情况必须保证满足生产的要求。
6、四号台在收卷时操作不当,钢带没有放到合适位置造成折痕:
解决方法:在收卷时操作人员要配合得当,合理分工,按照规定完成工作。需要加纸筒或铁筒的要对其进行检测,是否符合上机标准,不符合标准的退给保管部要求退货,当不得不用时则要在内圈加塞钢片或其他辅助材料,满足生产要求。
7、原材料问题:本身有折痕、有松边严重的、板型不好的等一些原因造成折痕:
解决方法:本身有折痕的看是在什么位置,带头带尾的在一号台剪掉,在中间部分的要通知各个台的操作员,在四号台可以分卷的要分卷(达到客户重量的最低要求)。松边、板型不好的要及时通知班长、各台操作长,时刻观察钢带的运行情况,尽量避免因此造成跑偏,致使钢带产生折痕(特别注意初涂炉、精涂炉水冷的位置)。
以上都是尽量避免产生折痕,当已经出现折痕,首先看卷取机上钢卷重量是否达到最低重量,达到要求则在折痕处剪下。如果折痕不大需要添加垫纸对钢带进行保护。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需要停机时要果断停机不可盲目操作,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
二、硌伤或压坑
原因:
1、基板上有锌渣或其他杂质颗粒造成的。
解决方法:通知客户,作好记录,客户有要求不能满足客户时应停止生产。
2、钢卷在存放过程中产生的压坑:
解决方法:存放钢卷的区域要放置胶皮或鞍座,当没有这些条件的应把区域内的卫生清扫干净,禁止有颗粒。
3、辊子上有杂质导致的硌伤或压坑:
解决方法:用尺子测量缺陷的距离,然后用长度除以3.14得出辊子的直径,再根据是凸面还是凹面来判定是哪个辊子(可以参考生产线辊子一览表)。同时为了快速的解决问题可以通知各台操作长看所在负责区域内有无硌伤,来判定区域。危险区域如张紧机、活套辊等处切勿在运转过程中清除杂质,安全第一。在方便操作的地方要两人以上具体由班长和各段负责人负责,并带有话筒。
③ 使用电气设备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的处理办法是什么
电气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断电,停止使用,查明原因处理好后在使用。
④ 点巡检过程中发现其他点检负责的设备出现缺陷如何处理
在你点检过程中,发现他人点检的设备出现了缺陷,最好的方法就是赶紧通知这台设备的点检人,让他赶紧到现场进行确认,然后按程序进行上报,这么做这台设备的点检人会从心里感激你的。如果这台设备的点检人不在,那你也要及时地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第一时间排除这个设备隐患,这样才能杜绝设备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这么做有可能会得罪这台设备的边检人,但是安全责任大于天,为了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你只能这么做了。
⑤ 当发现设备运行异常可能危机人身安全时应该如何处理
当发现设备运行异常,可能危机人身安全时,首先要切断电源,打电话报告设备科来人处理,操作人员才能离开岗位,保证人身安全。供你参考。
⑥ 在使用设备时,如果发现设备工作异常,怎么办
1、停机。
2、报告相关负责人。
3、进行设备检修。
设备在性能方面的故障征兆:
1、功能内异常
设备突然容自动停机。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功率不足、速率降低、生产效率降低。设备运转过程中突然紧急制动失灵、失效等。这种故障的征兆比较明显,所以容易察觉。
2、过热高温
一种原因是冷却系统有问题,是缺冷却液或冷却泵不工作。如果是齿轮、轴承等部位过热,多半是因为缺润滑油所导致。油、水温度过高或过低。设备过热现象有时可以通过仪表板、警示灯直接反映出来,但有时需要进行温度点检才能检查出来。
3、油、气消耗过量
润滑油、冷却水消耗过多,表明设备有些部位技术状况恶化,有出现故障的可能。压缩气体的压力不正常等。
4、润滑油出现异常
润滑油变质较正常时间要快,可能与温度过高等有关系。润滑油中金属颗粒较多,一般与轴承等摩擦量有关,可能需要更换轴承等磨损件。
5、电学效应
电阻、导电性、绝缘强度和电位等变化。
⑦ 设备点检管理办法及标准
设备点检管理办法及标准
设备点检制,是按照规定的人和时间周期,用确定的方法检查设备的指定部位,依照标准判断设备的技术状况并决定维护检修工作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为了适应我厂生产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设备点检的管理,搞好设备维护检修,不断提高设备的可靠度,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状况,确保“安、稳、长、满、优”生产,并结合我厂开展设备点检工作的实际,重新制定本规定。
XX公司XX项目部钳、电、仪专业每天安排专人巡检,严格执行一日四检制度,巡检时间分别为上午8:00,下午2:00和5:00各一次,夜间12:00。随着维护时间的增长,维护深度的加深,钳、电、仪设备档案已基本健全,设备档案(TPM设备履历)内容包括设备铭牌参数、备件规格型号、设备运行状态、设备维修记录、设备资料和维护总结等,设备档案的建立对设备维护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有利于下一步预知维修工作的开展。
一、设备《点检标准》要坚持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定部位。要明确指定设备的点检部位,按部位规定相应的检查项目和内容;
2. 定方法。对设备每项内容的检查都应有确定的方法和相应的器具;
3. 定标准。对设备每项内容的检查都要明确给定状态判定标准;
4. 定人员。对设备每项内容的检查都应有固定的人员负责;
5. 定周期。对设备每项内容的检查都要有规定的时间周期。
二、设备《点检标准》中对各项内容的划分应当遵循规范统一的规则。
1.设备运行期间的检查;
2.设备停机过程中的检查;
3.设备停运期间的检查;
4.设备开机过程中的检查。
三、检查类别的划分内容
1.日常点检,是指执行周期在24小时内(包括24小时)的设备检查;
2.定期点检,是指执行周期超过24小时,设备在线运行期间的检查;
3.定期检查,是指执行周期超过24小时,设备停机或离线状态下的检查。
四、检查人员的划定
全厂各生产装置的重点设备全面实行由钳、电、仪、操作人员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特护包机制”,一般设备要落实“定机定人”。各类人员对分管设备的各项检查要严格执行标准,及时检查到位,并按规范的要求填写《点检检查记录》。
1.钳工,是指雁翔机电动设备维护人员;
2.电气,是指雁翔机电电气维护人员;
3.仪表,是指雁翔机电仪表维护人员;
五、设备状况分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点检执行的结果。设备状况分析评价的信息流程:
六、关键机泵设备(A、B类) “点检”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关键机泵设备的管理,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保证设备安全长期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1.钳、电、仪及专业管理人员要依据《石油化工公司重点机械设备点检专用标准》及《设备点检管理规定》要求严格进行点检,不得遗漏,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处理。
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维护保养制。
3.按照《状态监测管理规定》要求对关键设备定期进行状态监测记录,发现故障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分析原因,及时处理,确保安全运行。
七、设备维护人员职责
1.严格按照设备的完好标准,对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和点检。
2.点检时认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参数并做好记录,对已处理的设备问题要反映在点检记录里。
3.发现设备运行异常应及时向技术人员或主管汇报并记录情况。
4.及时清理设备卫生,保持良好的设备面貌,如看窗、油标看不清,台板积油等。
5.携带必要的工具,对简单的设备故障及缺陷进行处理。
6.在巡检过程中,对职责内的工作要及时处理,并开好安全作业票。发现紧急情况应及时向生产操作人员汇报。
7.空冷风机每周巡检一次,并建立检查台帐做好记录。
8.叠片联轴器每月要检查一次,并建立检查台帐做好记录。
9.对刚检修完的设备,巡检中未发现问题的,需在2天内在作业票上签字确认。
10.严格按安全规章制度执行,巡检时劳保穿戴要齐全。
11.进装置前应先到主控室了解装置安全状况及设备情况。
12.熟知设备完好标准及运行参数,了解设备故障诊断常识,正确判断设备运行状况,严格执行《A.B类设备点检标准》。
13.熟练使用检测仪器及多种工具、器具。
14.每天不少于两次巡检,除运行的设备外,对备用的设备也要进行检查。特护设备应增加巡检次数。
15.巡检应携带必须的工具及检测仪器。
16.每月将巡检记录交项目部存档。
17.对刚切换运行的设备,如错过巡检时间,需额外对其进行巡检并做好记录。
18.检查运行及备用的柱塞泵时,着重注意它的油位、油质、运行声音及阀门开度。
19.对刚检修过的设备,在运行之后的1~2天内进行检查确认,无任何问题的在标准化作业单上签字(签字者为维护装置责任人)。
八、巡检质量保证措施
1.设备运转正常,效能良好,结构完整,主体整洁,零附件齐全好用。
2.变压器运行声音正常,油浸、油位正常,绝缘良好,电压表,电流表,温度表主要表计齐全无损,指示正确。
3.认真执行“三票”制度,杜绝误操作事故发生。
4.搞好文明施工,把住检修施工质量关。
5.建立健全各种设备档案、台帐,做好各种记录,为每份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最完善资料。
6.保证设备环境卫生清洁,杜绝跑冒、滴、漏,搞好文明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