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器材知识 >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设备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设备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5-18 10:29:24

㈠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包括哪些

1、组织制度管理落实。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对职业病危害设备和因素作警示说明。

(1)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说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2)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上述材料的场所应当在规定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示标识。

(3)用人单位在设备及材料放置及使用处设立警示标识。

3、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对劳动者建立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按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4、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用人闹漏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设备有哪些扩展阅读:

1、职业安全卫生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职业安全卫生针对的对象是人的防护,而不是环境的保护。

2、职业安全卫生特征

适用性

审核规范适用于任何规模和类型的用人单位,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因此,审核规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不同的用人单位可以审核规范为一般原则,根据其自身情况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的要求,使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更好地满足其安全健康管理的实际需要。

灵活性

希望实施OSHMS的用人单位范围广泛,他们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不同,因此灵活性是OSHMS审核规范的必然特点。实施OSHMS的目的是帮助用人单位改进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审核规范为用人单位提供了系统地进行要素管理和承诺兑现的方法,要求用人单位在建立OSHMS时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承诺。

系统性

职业安全健液禅烂康管理体系强调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管理手段。首先,它强调组织机构方面的系统性——要求在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不仅要有从基层岗位到最高管理层之间的运作系统,同时还要有一个监控系统。其次,它要求组织实行程序化管理,从而实现对管理过程的全面的系统控制。

绩效要求

审核规范中要求用人单位在其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中作出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持续改进、事故预防与保护员工安全健康的承诺,其他要素中没有提出用人单位职业安全健索绩效的绝对要求,不包含任何劳动条件、危害治理技术与水平的内容。

因此,用人单位的技术水平和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水平可根据用人单位的自身状况确袭厅定,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却具有不同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用人单位,都可能满足审核规范的要求。此外,用人单位实施OSHMS时,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OSHMS绩效的指标要求,提高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

审核规范本身主要着重于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手段,并未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与方法要求。用人单位根据审核规范建立OSHMS,并不意味着不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用人单位应以现状为绩效改进的基础,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所要求的持续改进机制来实现风险控制的完善,以求得最佳的安全健康管理效益。

自愿原则

不改变用人单位所承担的法律责任OSHMS是用人单位进行安全健康系统化管理的一种工具,OSHMS审核规范的目的在于规定并运用有效的管理机制,帮助用人单位实现其职业安全健康目标,不是强制性标准。

各类用人单位是否执行OSHMS审核规范,是否建立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否进行OSHMS认证都取决于用人单位自身的意愿,不能以行政或其他方式要求或迫使用人单位实施,实施过程中也不应改变用人单位原有的法律责任。

相反,用人单位在实施审核规范时应以我国的国家、地方、行业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为基础,从对法律法规的获取、识别、传达、评价等环节来实现对其遵守的承诺。

参考资料:网络-职业安全卫生

㈡ 煤矿职业病防护设施有那些

煤矿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有:
a. 防尘:集尘风罩、过滤设备(滤芯)、电除尘器、湿法除尘器、洒水器
b. 防毒:隔离栏杆、防护罩、集毒风罩、过滤设备、排风扇(送风通风排毒)、燃烧净化装置、吸收和吸附净化装置
c. 防噪声、振动:隔音罩、隔音墙、、减振器
d. 防暑降温、防寒、防潮:空调、风扇、暖炉、除湿机
e. 防非电离辐射(高频、微波、视频):屏蔽网、罩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措施。
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依法为职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职工获得相应的职业卫生保护,依法为职工交纳工伤社会保险。积极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矿安监科、矿办室设专人负责各职业病危害点的职业卫生、劳动保护情况监督,加强对职工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提高职工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科室车间和人员给予奖励。
加强职工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设置矿办室为我矿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全矿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职工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在各在建工程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情况。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配置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
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使用期间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一旦发现职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对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向施工人员提供相关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信息。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隐瞒或欺骗。
按“三级教育”的原则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职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职工,矿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位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㈢ 职业病危害因素如何进行检测

煤矿的日常监测与定期检测依照煤矿有关规定执行。(定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其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购买监测技术服务、或配备检测仪器以及安设实时监测设备等方式组织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的周期性监测。局颤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是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洞颂构对其所有工作场所的全部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的检测、评价。

(方案) 用人单位应将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纳入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监测周期、监测地点、监测岗位、监测时段以及定期检测委托单位、检测时间等内容。(投入) 用人单位应将职业病危害因素桐锋日常监测所需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以及监测人员的培训费用和定期检测所需的检测评价费用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予以保障。(档案) 用人单位应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档案,并纳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体系。(结果公布) 用人单位应将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结果及时在工作场所公告栏中进行公布。

㈣ 成立职业卫生评价机构实验室需哪些设备

附件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资质(甲级)审定标准

目 录

一、职业卫生考核项目及内容
二、放射防护考核项目及内容
三、职业卫生评价机构判定标准
四、放射防护评价机构判定标准

一、职业卫生考核项目及内容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与方法

1.




构 法人资格 *法定代表人资格或法定代表人授权资格证明材料
部门(科室)设置 相关部门设置文件
*评价部门
*质量管理部门
检验部门
仪器设备管理部门
后勤保障部门
负责人任命文件
岗位职责 *技术负责人(评价、检测)
质量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档案管理人、校核人
*质量监督员
评价、检测人员岗位职责
授权签发人
经费保障 台帐及经费保障措施

2.


员 技术负责人(评价、检测、质量控制) *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
*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以上
不得外聘、有上岗资质
职称证书、相关工作经芹旅历野首岁证明材料、在职证明
评价、检测技术负责人必须经过培训
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不少于5人
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不得少于专业人员颂睁总数的40%
*检测人员不得少于5人(具有2年以上相关专业的经历,高级技术职称1人以上)
卫生工程人员不少于2人(高级技术职称1人以上)
*公共卫生人员不少于5人(具有2年以上相关专业的经历。高级技术职称2人以上)。
*外聘(含返聘)技术人员不得超过专业技术工作总人数的20%(具有2年以上相关专业的经历,经培训考核合格)
专业技术人员资质
*申报单位必须具有10名以上经卫生部指定单位组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评价、检测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证明,资格证书
技术人员年度培训计划
组织实施及相关证明材料
现场笔试考核 管理人员4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必须参加)以上
评价人员4人以上
检测人员4人以上
*参加考试人员不得少于申请人数的80% (外聘含返聘技术人员必须参加)总人数不得少于12人
*现场考试人员合格率达到90%

3.






仪器设备配备 见附录1
计量检定 计量检定证书和标识
自行编制校验和检验的资料
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检定期间运行核查
使用维修保养记录
仪器设备档案
仪器设备放置
精密仪器和加热设备隔离放置
4.




所 工作场所 评价
检测
质量管理
档案管理
评价和检测工作场所的管理制度或规定
安全卫生设施管理 评价和检测工作场所的水、电布局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尘、毒分析室具备有效的防护设施
5.














力 检测方法依据
*国家标准方法
行业或地方规定的标准方法
国际标准方法
非标方法确认
检测能力 申报材料中提供的项目检测能力
*计量认证项目
抽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或相应证明资料(10-20份)
物理因素检测项目见附录2,重点检测项目应达到75%
*化学因素检测项目见附录2,重点检测项目应达到60%
操作规程及运行 物理因素操作规程
有毒化学物(化合物、粉尘)操作规程
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的规范性
*采样记录
*可溯源性
数据处理
原始记录归档情况
检测与评价
报告 *报告的规范性
评价依据
引用标准
现场操作考核 *现场检测操作
采样操作
采样记录规范性
*检测评价报告
考核样测试 *6个考核样定量检测(有机化合物样品2个、非金属化合物1个、金属元素样品2个和农药样品1个)。考核样应当全部合格。

6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评价能力 *抽查5份不同行业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其中至少应有2份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评价目的、依据、范围、程序、方法
评价内容
工程分析
*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危害程度评价
健康影响评价(健康监护、生物检测)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评价
职业病危害管理措施评价
评价结论
评价过程管理 委托协议书
评价方案的制定与审核
现场调查与实施
评价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评价报告书的审核
原始资料 *可溯源性
准确性
完整性
现场模拟考核 卫生工程口试
卫生工程测试及测试报告
*评价报告书质量
评价过程管理
原始记录

7.






系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手册
*程序性文件
*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记录表格、报告
文件控制
文件受控制度
*受控文件保管措施
质控措施
质量管理措施
监督记录 设置专职质量监督员和专职质量监督员的任命文件及职责
校核
*质控监督记录
抱怨记录
注:有*为关键项,无*者为一般项

二、放射防护考核项目及内容

考核项目 序号
考核内容

组织机构
及办公场所 1* 法定代表人资格或法定代表人授权资格证明材料
2 独立开展相应的技术服务工作
3* 固定的办公场所
4 相应的技术服务设施及环境
5 机构和岗位设置
6 人员职责
人员
7 有与其申请项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8 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开展所申请的技术服务项目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9* 技术负责人必须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以上
10 申请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的,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不得少于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0%
11* 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甲级,放射防护),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不得少于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0%
12 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甲级,放射防护),放射防护评价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不得少于5人
13* 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甲级,放射防护),放射防护评价人员总人数不得少于10人
14*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考核
15 现场考试人员比例
16* 现场考试人员合格率达到90%
17 管理人员口试成绩
18* 专业技术人员口试成绩
仪器设备
19 申请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资质的,应具有申请检测项目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见附录3)
20 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甲级)的,应具有开展项目需要的仪器设备(见附录3);共享仪器应提供合作协议或合同书
21 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性能、量程、精度应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并能良好运行。
22 用于计量的检测仪器设备应按要求在投入使用前经过检定、校准或校验,并贴有相应的状态标志。对于自校的仪器设备,应有自行编制的校验方法并进行定期校验
23 主要仪器设备应建有档案,收集有购置、验收、检定校准、使用和维修等有关资料。进口仪器设备说明书的使用方法部分应当有中文译文
检测工作
24 检测方法应尽可能采用国际、国家、行业或地方规定的方法或标准。必要时应备有检测方法细则、仪器操作规程、样品管理程序和数据处理规则等作业指导文件
25 应为检验样品建立唯一识别系统和状态标识管理。应编制有关样品采集、接收、流转、保存和安全处置的书面程序
26 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规范,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应按规定书写、更改、审核、签章、分发或保存
27 积极采取包括使用放射性标准源、有证标准物质在内的各种质量控制措施。有参与技术比对等能力验证活动的证明或记录
28* 考核样品检测结果在规定误差范围内
29 检测操作规范、熟练
工作场所
30 工作场所符合放射卫生有关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并制订有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31 放射性样品应与其他样品分开存放,专人保管。处理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室应当有通风设备,地面、实验台应便于去除放射性污染
32 检测实验室应当有良好的内务管理,以保证实验室整洁有序。检测仪器放置合理,便于操作。并配有必要的防污染、防火、控制进入等安全措施
33 凡是检测方法或检测仪器有要求的,应按要求对检测场所的温度、湿度和放射性本底等环境条件进行有效、准确的测量并记录
建设项目评价
34* 抽查4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其中预评价报告书与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各两份
35 评价报告书的委托协议书或合同
36 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的检测原始记录
37 评价报告书编制过程管理证明文件
38 评价报告书格式与内容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39* 提供国家级检测机构对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40 现场模拟评价报告书中源项分析、防护措施等部分,要求分析全面、准确,防护措施符合放射防护原则
质量管理
41* 质量手册
42 程序性文件
43 作业指导书
44 技术负责人任命文件
45 授权签字人任命文件
46 设置有专职质量管理人员
47 质量控制记录
48 抱怨记录
注:序号有*者为关键项,无*者为一般项。

三、职业卫生判定标准

评估结论 关键项 一般项
通过 全部符合 不得有不符合,基本符合1-5项(含5项)
整改后通过 全部符合 不符合1-2项(含2项)或者基本符合6-8项(含8项)
整改后复审 不符合1-2项 不符合3-5项
不通过 不符合超过2项或者基本符合超过5项 不符合超过5项或者基本符合超过10项

四、放射防护判定标准
评估结论 关键项 一般项
通过 全部符合 不符合1-3项
整改后通过 全部符合 不符合4-5项
整改后复审 基本符合与不符合之和为1-2项 不符合不多于9项
不通过 基本符合与不符合之和超过2项

附录1:
实验室检验及现场检测设备目录

一、 采样设备:

名 称 数量(台/件)

粉尘采样器(包括防爆) 10
空气采样器(包括防爆) 10
个体采样器 15
各种空气样品收集器 15(每种)
压力计 2
温、湿度计 2
流量计 1
二、 现场检测设备:

名 称 数量(台/件)

热球式风速仪 2
辐射热计 2
通风干湿球温度计 2
黑球、湿球温度计 2
个体噪声剂量计 5
倍频程声级计 2
振动测定仪 1
微波漏能测试仪 1
照度计 2
高频电场测定仪 1
紫外线测定仪 1
烟尘浓度测试仪 2
皮托管 2
倾斜式微压计 1

三、实验室检测设备:

名 称 数量(台/件)

分析天平(1/1000) 1
分析天平(1/10000) 1
分析天平(1/100000) 1
去湿机 1
普通冰箱 3
低温冰箱(-20℃) 1
静态配气装置 1
样品消化装置 1
磁力搅拌器 1
超声波清洗器 1
恒温水浴箱 1
离心机 1
高温炉 1
干燥箱 1
红外线干燥箱 1
白金坩埚 1
玛瑙研钵 1
生物显微镜 1
相差显微镜 1
分散度测定器 1
酸度计 1
分光光度计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1
高效液相色谱仪 1
气相色谱仪(FID、ECD、NPD或PFPD) 2

附录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
(*为重点检测项目)
一、有害化学因素
(金属类)
1、锑及其化合物
2、*钡及其化合物
3、铍及其化合物
4、铋及其化合物
5、*镉及其化合物
6、钙及其化合物
7、*铬及其化合物
8、钴及其化合物
9、*铜及其化合物
10、*铅及其化合物
11、锂及其化合物
12、镁及其化合物
13、*锰及其化合物
14、*汞及其化合物
15、*钼及其化合物
16、*镍及其化合物
17、钾及其化合物
18、钠及其化合物
19、锶及其化合物
20、钽及其化合物
21、*铊及其化合物
22、*锡及其化合物
23、钨及其化合物
24、钒及其化合物
25、*锌及其化合物
26、锆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类)
27、硼及其化合物
28、*碳化物
29、*氮化物
30、*磷化物
31、*砷及其化合物
32、*氧化物
33、*硫化物
34、硒及其化合物
35、碲及其化合物
36、*氟及其化合物
37、*氯及其化合物

(有机类)
38、烷烃类化合物
39、烯烃类化合物
40、混合烃类化合物
41、脂环烃类化合物
42、*芳香烃类化合物
44、*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45、*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
46、*卤代烷烃类化合物
47、*卤代烯烃类化合物
48、*卤代芳烃类化合物
49、醇类
50、*硫醇类
51、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
52、酚类
53、脂肪族醚类化合物
54、苯基醚类化合物
55、脂肪族醛类化合物
56、脂肪族酮类化合物
57、酯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
58、*环氧化合物
59、羧酸类化合物
60、酸酐类化合物
61、*酰基卤类化合物
62、*酰胺类化合物
63、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
64、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
65、*卤代脂肪族酯类化合物
66、*芳香族酯类化合物
67、*异氰酸酯类化合物
68、*腈类化合物
69、脂肪族胺类化合物
70、乙醇胺类化合物
71、*肼类化合物
72、*芳香族胺类化合物
73、硝基烷烃类化合物
74、*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75、杂环化合物

(农药类)
76、*有机磷农药
77、*有机氯农药
78、*有机氮农药

(其他化合物)
79、药物类化合物
80、炸药类化合物
81、粉尘
*总粉尘
*呼吸性粉尘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
*粉尘分散度
*石棉纤维
二、有害物理因素
1、*高温
2、高气压
3、低气压
4、*振动
5、*噪声
6、照度
7、紫外线
8、*电磁辐射(高频、超高频、微波)
9、工频

附录3:
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的仪器设备
项目名称 主要设备名称
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 X、γ射线测量仪
环境X、γ剂量率仪
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
医用辐射设备的卫生防护 诊断X射线机(不包括CT机、DSA) X射线剂量仪
数字式X射线曝光时间测量仪
千伏(kVp)测量仪
X射线质控检测工具
X射线CT机 CT剂量仪/专用电离室
性能检测模体
头部剂量模体
体部剂量模体
X射线数字剪影装置(DSA) X射线剂量仪
数字式X射线曝光时间测量仪
kVp测量仪
DSA性能检测模体
X射线质控检测工具
放射治疗装置(钴-60治疗机、后装治疗机等,不包括大型医用设备) 放疗剂量仪/电离室
标准充水模体
热释光测量装置
医用加速器 放疗剂量仪/电离室
扫描水箱
热释光测量装置
中子测量装置
γ刀与X刀 放疗剂量仪
0.03cm3电离室
专用模体
低感光度胶片
核医学设备(SPECT 、PET、γ照相机) SPECT性能测试模体
PET性能测试模体
活度计
非医用辐射设备的卫生防护检测 非医用加速器(不包括中(高)能加速器) X、γ剂量率仪
热释光测量装置
中子测量装置
放射源、含源装置及射线装置工业射线探伤机、核子计、中子发生器、密封型放射源、非密封型放射源、X射线衍射仪 X、γ剂量率议
环境X、γ剂量率议
中子测量装置
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
职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 X、γ射线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事故受照或其他受照人员) 热释光剂量元件
热释光测读装置
退火装置
胶片剂量元件
胶片元件测读装置
中子射线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事故受照或其他受照人员) 中子测量用径迹片
蚀刻装置
显微镜或其他测读装置
β射线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事故受照或其他受照人员) β射线个人剂量计
β射线个人剂量测读装置
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和其他受检者) 光学显微镜
培养箱
超净工作台
淋巴细胞微核实验(放射工作人员和其他受检者) 光学显微镜
培养箱
超净工作台
环境与生物样品的放射性测量 环境样品(大气、水、土壤及其他固体,疑被污染的各类场所) 空气取样装置
低本底α、β测量仪
低本底α能谱议
γ能谱议
环境X、γ剂量率议
灰化装置
生物样品(粮食、蔬菜、水果等食品,动物、人体组织和器官,毛发等) 低本底α、β测量仪
低本底α能谱议
γ能谱议
环境X、γ剂量率议
灰化装置
氡(室内、外,矿山、水、土壤) 固体径迹探测元件
元件测读装置
氡测量仪
核设施与辐照装置等大型设施(核电站、核反应堆、辐照加工装置、中(高)能加速器)
说明:带*号者允许与其他单位共享 X、γ剂量率仪
放疗剂量仪
γ能谱仪
低本底α、β测量仪
低本底α能谱仪*
环境X、γ剂量率仪
低本底液闪测量仪*
中子测量仪

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的仪器设备
项目名称 主要设备名称
放射防护器材检测与防护效果评价(铅胶衣等个人防护用品;铅玻璃、铅板、复合防护材料等射线屏蔽材料;放射源屏蔽罐、换源器、运输容器及其他放射防护器械、装置、部件、制品;放射防护设施) 专用X射线机
X射线剂量仪
标准铅片
分光光度计
铅玻璃检测箱
测厚仪
硬度计
拉力计
X、γ剂量率仪
环境X、γ剂量率仪
中子测量装置
含放射性产品检测 建筑及装饰材料的放射性测量(各类建筑、建材及装饰材料) 环境X、γ剂量率仪
γ能谱仪
含放射性产品和伴生X射线电器产品(含放射性消费品、磷肥、含放射性物料、伴生X射线电器产品) 环境X、γ剂量率仪
γ能谱仪
低本底α、β测量仪

㈤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有哪些

您好!
职业病防护设施有各种各样的,根据需要防护的职业危害来确定设置哪专些防护设属施。
给您举几个例子:
1、比如噪音,针对噪音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可以是隔音墙,吸声墙,隔声间等;
2、对于粉尘,有袋式除尘器、机械通风设施等;
3、对于化学品,机械通风设施、洗眼器、淋浴装置等。
当我们考虑控制现场的职业危害时,就会想增加一些设施设备来降低或控制职业危害,那么这些设施就是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㈥ 职业病防护设施有哪些

法律分析:(1)眼(面)防护设备保护作业人员的眼(面)部,防止异物、紫外光、电磁辐射、酸碱溶液的损伤。主要产品有焊接护目镜和口罩、炉窑护目镜和口罩、防冲击眼罩、防微波眼镜、防x射线眼镜、防化学(酸碱)眼罩、防尘眼镜等。(2)头部防护设备是保护头部、防撞、挤压伤害的护具。主要产品有塑料头盔、橡胶矿工头盔、玻璃钢头盔、胶纸头盔、防寒头盔、竹编头盔等。(3)呼吸防护设备根据防护用途分为防尘、防毒和供氧3种,根据作用原理分为净化式、隔离式2种。呼吸防护用品是预防肺尘沉着病和职业中毒等职业病的重要产品,主要产品有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口罩、氧气呼吸器、自助器、空气呼吸器、微粒体口罩等。(4)听力保护设备是降低噪音保护听力的有效措施。主要产品有耳塞、耳罩、噪声防护帽等品种。(5)手套保护设备保护手臂。主要产品有耐酸碱手套、电工绝缘手套、焊工手套、x射线手套、耐温防火手套、各种手套等。(6)防护鞋保护脚免受各种伤害。目前我国防护鞋的产品有耐高温鞋、绝缘鞋、防静电鞋、导电鞋、耐酸碱鞋、耐油鞋、工矿防水鞋、防刺鞋等品种,用于保护脚部免受各种伤害。(7)防护服是保护生产者免受作业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伤害防护服分为特殊防护服和一般作业服。特殊防护服产品有阻燃防护服、防静电工作服、防酸工作服、带电工作屏蔽服、防x射线工作服、防寒服、防水服、防微波服、潜水服、防尘服等。(8)护肤品保护工人裸露皮肤。这类产品分为护肤霜和清洁剂,前者在劳动全过程中运用,后者在皮肤受到污染后运用。(9)防坠落护具保护高处作业人员,防止坠落事故。这种护具分为安全带和安全网。安全带产品分为围栏作业安全带、悬挂安全带和攀登安全带三种。安全网产品分为平网、立网两种。(10)其他防护设备,这里有一些产品不能由防护部分设置,如水上救生圈、救生服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㈦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具体包括哪些

一般常见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有:

1、 防尘:集尘风罩、过滤设备(滤芯)、电除尘器、湿法除尘器、洒水器

2、防毒:隔离栏杆、防护罩、集毒风罩、过滤设备、排风扇(送风通风排毒)、燃烧净化装置、吸收和吸附净化装置

3、防噪声、振动:隔音罩、隔音墙、、减振器d. 防暑降温、防寒、防潮:空调、风扇、暖炉、除湿机

4、防非电离辐射(高频、微波、视频):屏蔽网、罩。

5、防电离辐射:屏蔽网、罩。

6、防生物危害:防护网、杀虫设备。

7、人机工效学:如通过技术设备改造,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源;生产过程的中密闭、机械化、连续化措施、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等。

(7)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设备有哪些扩展阅读: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指应用工程技术手段控制工作场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防止发生职业危害的一切技术措施。

包括:a. 防尘、b. 防毒、c. 防噪声、振动、d. 防暑降温、防寒、防潮、e. 防非电离辐射(高频、微波、视频)、f. 防电离辐射、g. 防生物危害、h. 人机工效学

㈧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问题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需要每年都做吗 是的。每年都要向安监局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年度监测。

问题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应怎么做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1.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制度,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工作。
2.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人员应接受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确保能够胜任日常监测工作。
3.用人单位应根据其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情况,特别是存在高危粉尘、高毒物质的,应通过购买监测技术服务、或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deh *** ,检测仪器(含直读式仪器),或安设实时监测设备等方式,组织开展周期性监测。
4.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更新,确保其性能可靠,能够正常使用。工作场所存在爆炸风险的,用人单位日常监测仪器、设备应满足防爆要求。
5.用人单位每月至少应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一次监测(实时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除外)。工作场所劳动者人数较多、化学有害因素浓度或物理危害因素强度较高的,用人单位应加大监测频次,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置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6.用人单位应参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要求,制定日常监测工作方案,明确监测地点、监测岗位、监测时段等具体内容。
7.监测结果判定参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
8.用人单位应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结果及时报告主要负责人签字。发现强度或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标准的,主要负责人应立即组织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指定相关部门或责任人负责落实。
涉及高毒作业超标场所,应立即停止相关作业,撤离有关人员,经整改符合要求后,方可恢复作业。对超标情况的处理,应有明确的处理记录并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备查。

问题三:多久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一次,有哪条纯拍法规或标准可找到?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
第二十二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问题四: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周期是多长时间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总局令第23号
第二十二条:
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问题五: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是强制的吗 第七十三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没州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矗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 ***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四)未按照规定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的;

问题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由谁去检测??? 1.3 职业病危害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包括检测)应当由依法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评价的方法和要求应当符合职业病防治法及本规范的规定。
过去是疾控中心检测和出具评价报告,现在归属安监部门管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问题七: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的范围应当是用人单位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什么 这是一项强制性的义务,每年至少一次。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1、第三条: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是指用人单位定期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进行的检测。 2、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每年至少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做察羡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3、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在工作场所公告栏向劳动者公布定期检测结果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问题八: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必须的吗 您好!
企业必须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基本至少是每年一次,如果危害严重的,可以增加频次。
有这个要求的法律文件很多,最基本的《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包括去年出的《八条规定》第六条:必须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严禁弄虚作假或少检漏检。

问题九: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就是在科学的职业卫生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分辨、识别、分析、预测建设项目与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并用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也可参照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一是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化学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金属与类金属、 *** 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等)。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高低气压等)、噪声与振动、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 *** 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阳辐射导致中暑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还有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二是按照2006年卫生部令第49号颁布施行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划分。该办法规定,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包括下列内容:①《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②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③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④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该办法还规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可分为以下10大类:①粉尘类。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其他粉尘等。②放射性物质类。包括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与其他放射性损伤等。③化学物质类。包括铅、汞、锰、镉、钒、磷、砷、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苯、二氯乙烷、硝基苯、丙烯酰胺等。④物理因素。包括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等。⑤生物因素。包括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等。⑥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导致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等的危害因素。⑦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等的危害因素。⑧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导致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等的危害因素。⑨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包括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醚、砷、氯乙烯、焦炉烟气和铬酸盐等。⑩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棉尘和不良作业条件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主要有对照经验法与检测检验法等。对照经验法由评价人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对照职业卫生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拟评价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检测检验法由评价人员依据国家相关技......>>

㈨ 职业病检验检测设备更新前景如何

职业病检验检测设备的更新和升级对于维护劳动者健康至关重要,因此这一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随着人们对于职业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府和企业也开始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来改善和提高职业病检验检测设备的性能和质量。

当前,职业病防治有着越来陆余越高的社会关注度,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应用也为职业病检验检测设备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可能。例如,尺悉州一些自动化、精准化的检测设备,能够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在潜在职业病危害的早期发现和预防陵蔽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总之,随着职业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病检验检测设备的前景仍然非常乐观,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和潜力。

㈩ 职业病防护设施有哪些

(1)眼(面)防护设备保护作业人员的眼(面)部,防止异物、紫外光、电磁辐射、酸碱溶液的损伤。(2)头部防护设备是保护头部、防撞、挤压伤害的护具。(3)呼吸防护设备根据防护用途分为防尘、防毒和供氧3种,根据作用原理分为净化式、隔离式2种。呼吸防护用品是预防肺尘沉着病和职业中毒等职业病的重要产品
一般常见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有:
1、 防尘:集尘碰清风罩、过滤设备(滤芯)、电除尘器、湿法除尘器、洒水器
2、防毒:隔离栏杆、防护罩、集毒风罩、过滤设备、排风扇(送风通风排毒)、燃烧净化装置、吸收和吸附净化装置
3、防噪声、振动:隔音罩、隔音墙、、减振器d. 防暑降温、防寒、防潮:空调、风扇、暖炉、除湿机
4、防非电离辐射(高频、微波、视频):屏蔽网、罩。
5、防电离辐射:屏蔽网、罩。
6、防生物危害:防护网、杀虫设备。
7、人机工效学:如通过技术设备改造,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源;生产过程的中密闭、机械化、连续化措施、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肆毕
第四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裂吵芹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阅读全文

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设备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杭州博世电动工具公司 浏览:7
山西尼龙塑料水处理设备哪里有卖 浏览:349
交流电自动切换装置切换时间 浏览:524
轴承型号有多少种几万种 浏览:643
福克斯前轴承轴怎么拆 浏览:375
青岛设备维修点在哪里 浏览:760
上海冲击波仪器有什么效果 浏览:534
高中化学实验装置及作用 浏览:919
健身器材哪里最好用 浏览:734
铁碳微电解装置设计 浏览:682
深圳市鹏成精密五金制品厂 浏览:599
买房赠送设备哪个平台好 浏览:305
后轮轴承的油污怎么清洗 浏览:754
济南高品质轴承怎么样 浏览:319
天梭库图机械表多少钱 浏览:205
液氨阀门用什么材质密封 浏览:404
怎样考取防雷装置检测资格证 浏览:591
仪表盘黄色胎压监测灯亮怎么回事 浏览:594
如何在运行中清扫及润滑设备 浏览:393
仪表潮湿什么原因 浏览: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