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濑粉的各地濑粉
濑粉在2004年佛山市高明美食节中入选名小吃,并且每年的10月13日将被定为“高明濑粉节”。每天不少食堂来批发濑粉,只因这里的濑粉好吃。还有这里便宜,每碗3元,还有多种搭配。逢年过节或喜庆的日了,高明人餐桌上少不了濑粉。品种以传统为主,用手工做的濑粉,加入猪骨汤,配上鹅汤、姜、榨菜、花生等。多少年来,高明濑粉作为传统食品成为高明人饮食习惯不可划缺的一部份。在高明区荷城街道有很多濑粉店,多是小店经营,以早餐为主。
品种以用工制作为主,加入猪骨汤,配料一般用葱、姜、蒜、花生、头菜丝、鸡蛋丝,再配以肉丝或煎香的鱼饼丝。卖相普通,但朴实有内涵。 日前,中山濑粉是广东出口米粉的五大皇牌之一,获得国家外贸部颁发的"品质优良荣誉证书",极受食客和中外客商的欢迎。
粉,是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一碗上好的濑粉,吃过后令人难忘。
上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的濑粉,算得上是粮食中的珍品。在粮食丰收后,许多农户会把部分口粮杵成粉,然后晒上七天,储藏好。等到喜庆的日子,将它取出来做“濑粉”。
据说在开平马冈镇,过去村民串门分别时,总会说:“等有濑粉吃的时候,我再来。”这自然让人想起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名句。马冈濑粉的外形很长,成为代表喜庆的食品,取其意为长长久久。当地人结婚、做寿,都会吃濑粉。时光流逝,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如今的开平,卖马冈濑粉的店铺随处可见。
马冈濑粉从选料到制作,工艺颇为复杂。先是选用质量较好的十月米,舂粉晒干备用。制作时,将水煮沸,放进米粉煮熟(米粉与水的比例因粉质不同而异,一般以使米粉湿透为宜),拌以生粉,面粉几经捶打,几经拌搅。再将拧成巨柱状,搓好的粉团,以手指按之,按处下陷而四周不现裂痕,放手后随即弹起复原为合格。
待水煮沸后,将粉槽架于锅上,两头垫以长凳。把搓好的粉团置于槽孔,塞上木塞,再将木杠一端穿入粉槽的榨孔中,一端数人汪手用力往下挤压,粉条便从粉槽底部的小孔“濑”出,下至锅里。煮熟后捞起,再用冷水冲洗干净备用。吃时再用开水烫过,兑进上汤,就成为别具风味的濑粉了。濑粉是大米制品,一定要有好汤搭配。开平人吃濑粉,首选的是鹅汤濑粉,次之是鸡汤濑粉。鹅汤中,又以驰名的马冈鹅汤为最佳,它以马冈鹅加上老鸡、排骨等慢火熬制十几个小时而成,再经调兑后,粉质松软且不易断,达到通透爽口、滑而不断的“境界” 口感极佳。其味之鲜美难以用言语形容。 在深圳人眼里,要说正宗的濑粉,还得属光明新区的公明濑粉。无论制作、配料还是口感,公明濑粉与桂林米粉、云南米线等同类知名小吃不相上下。
以前,公明人就有以濑粉为主食的习俗。一到晚上,主妇们就把干濑粉放到困模嫌水桶泡软,然后捞起备用。第二天一大早,各家各户就杀鸡宰鹅,再加上陈皮、枸杞、罗汉果等各种滋补的药材,做成美味的药材汤,想吃濑粉时,就舀起一碗滚热的药材汤,再把濑粉放进汤里就可以了。公明的这一习俗是怎么来的呢?据74岁的楼村老人陈冠华介绍,相传很早以前,公明有一对母子在山上开荒种地,由于路途遥远,加上天气炎热,待母亲把米饭送到儿子手中时,米饭已经变味。有一次,母亲把米做成粉,再做成细细的粉条送给儿子,米粉就再也不变味了,这就是最初的濑粉。母子俩还把濑粉分给一同开荒的穷人吃,濑粉的做法就这样传开了,吃濑粉也在公明代代相传。
公明 濑粉从选料到制作,工序颇为复杂。过去,在农村必须合数户之力才能制作。过去制作濑粉的工具十分“落伍”,制成米粉末所码缺用的工具要有礁、筛子(俗称箩斗)和濑粉筒。传统的濑粉筒用木制做,筒底穿几十个小圆孔,用同样剪穿小圆孔的薄布封筒底,扎紧。先是选用质量较好的十月米用清水浸泡,待米浸软后捞出晾干,用少量大米、冷饭拌入浸泡的米中用礁把米舂成极细的粉末,放入筛子里筛,一人踏礁,一人筛粉。然后用一只大盆或砵,将粉末放进盆里,再将适量的热水倒进粉末,拌以生粉,用力搓匀,搓成团(不宜过硬、过软),然后把搓成团或条状的粉末团放进濑粉筒里(传统的方法要用薄布做成一只口布袋,把粉团放进布袋里,袋口向下),用手去扭拧挤压,按时下陷而四周不显裂痕,放手后随即弹起复原的即为合格。合格粉团做成的粉条,无断粉,入口软、韧、爽、滑。不合格的粉团入口则硬、涩、糊,失去濑粉的独特风味,故搓粉是工序的关键。搓好的粉团,用手指去按,待水煮沸后,再将粉槽架到锅上,两头垫上长凳,把搓好的粉团放到槽孔,塞上木塞,然后将木杠的一端穿入粉槽的榨孔中,一端数人往下挤逼,让濑粉条顺着濑筒的圆孔源源不断地从粉槽底部的小孔钻出来了,放到锅里煮沸。当把濑粉条放进锅里时,要加大火力让沸水滚开,这样粉条不会互相粘在一起。把粉团挤压完盖上锅盖,小煮一会,然后准备好一大盆冷开水,把濑粉条捞出来倒进冷水里泡。把濑粉条捞出来晾干,把濑粉条倒进配料汤礼搅拌均匀,这就成为了濑粉的成品了。吃濑粉必须与公明烧鹅搭配才美味可口,这也是公明濑粉与其他地方濑粉的不同之处。 属于蒸粉类,地处贵州省黔东南州的榕江县,人民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一向对菜肴味道、食材鲜美挑剔的榕江人民,于是在原有的米粉制作方法上略微调动,就形成了今日的榕江濑粉。因榕江方言将“烫”字说成“濑”所以故称为濑粉。
榕江濑粉原是制作米粉加工的米粉商店里流传出来,作为晚上宵夜而食之,但由于其味道香糯,极大力度的保留了榕江贡米的营养和甘甜,再加上蒸煮出来的绵软,使之成为今日榕江县城的夜宵主流。
由榕江特产的贡米加上一点糯米混合在石磨上碾压成米浆,再将米浆按量倒入大铁碗当中用大火蒸。2分钟后米浆在蒸汽的作用下由液体变成了固体,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米粉原形。将米粉原形按着大铁碗的轮廓,由上往下卷起来,再用筷子将其分割成3—5CM一小块一小块的濑粉。在碗内添加已烹饪好的榕江特色黄焖牛肉、狗肉、鸭肉……等等一些佐料,再将小块濑粉加入调味碗里,一碗地道的榕江濑粉就完成了。
2. 濑粉是什么粉
濑粉是一种以用稻米打磨之后的粘米粉拌和热水后而制成的长粉喊洞条。是广东省著名传统小吃。高明、开平、恩平等地还把濑粉作为中秋节传统小吃,在香港和澳门也是常见食品。广东濑粉有四个发源地—佛山高明、东莞厚街、江门恩平和广州西关。
高明濑粉:
高明人对濑粉情有独钟,高明濑粉在2004年佛山市高明美食节中入选名小吃,并且当地自2006年起将每年的10月13日定为“高明濑族渗圆粉节”。每天不少食堂来批发濑粉,只因这里的濑粉好吃。还有这里便宜,每碗3元,还有多种搭配。逢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高明人餐桌上少不了濑粉。
现在高明濑粉节成为高明的特色品牌之一。
品种以传统为主,用手工做的濑粉,加入猪骨汤,配上鹅汤、姜、榨菜、花兆塌生等多种鲜美食材。多少年来,高明濑粉作为传统食品成为高明人饮食习惯不可划缺的一部份。在高明区荷城街道有很多濑粉店,多是小店经营,以早餐为主。但是这些地方才是真正的美食制造地。
3. 广东人吃粉,全国第一
如果你问广东游子,思家的夜晚是什么味道。
我的回答无疑是: 干炒牛河 的味道!
因为在广东以外,没有一碟干炒牛河能炒出“ 镬气 ”,更不用说做到每条河粉 色味均匀 ,牛肉 香滑不柴 .....
在被誉为 广东四大发明 的“粥粉面饭”里,粉,排名第二。
虽不如桂林米粉、湖南米粉等名气大,但广东的粉,自成一派。看似家常简单,却有着 难以复制的在地性 。
潮汕的 普宁肠粉 、 牛肉粿条 ,广州的 干炒牛河、炒米粉 ,顺德的 陈村粉 ,东莞的 烧鹅濑磨岩粉 ,德庆的 竹篙粉 ,廉江的 安铺粉 ......
从早餐到夜宵,广东人的一日四餐,即使顿顿吃粉,也能吃足一周不重样。
广东,低调的吃粉王国 ,了解一下!
美好的一天,从一碟肠粉开始
肠粉,广东人的本命。
无论早餐午餐夜宵,有肠粉的地方就有广东人。
/广府肠粉/
在广州街头的肠粉,因制作方式不一样而拥有多个名字: 布拉肠 、 抽屉式拉肠 、 簸箕拉肠 、 竹窝拉肠 ....
传统肠粉用的是 石磨纯米浆 。这种顺滑软糯的口感,能伴随广府人开启精神爽朗的一天,也可成为深夜收工后的一份慰藉。
鲜虾红米肠,是早茶必点的特色新式点心
一张粉皮,保罗万物 。
从鸡蛋、青菜,到猪肉、牛肉、鲜虾......都是家常食材,但求“ 新鲜 ”二字。
其次,便是那一罐躲在桌子角落的 秘制酱油 ,咸中带甜, 是一碟肠粉的灵魂所在 。
/潮汕肠粉/
普宁肠粉 —— 潮汕肠粉中的杰出代表, 口感馅料更为丰富。
潮汕肠粉的出色之处,在于 因地制宜 、各显神通的馅料: 蚝仔 、 虾仔 、 蛤蜊 、 芽菜 、 腐皮 等等。
薄饥睁如蝉翼瞎肢御的粉皮,爽滑弹牙,上面再铺满一层嫩滑鲜美的 牛肉 。
不同于广府肠粉对咸甜酱油的执着,潮汕肠粉的蘸酱,有着明显的 地域特色 : 汕头葱油酱油、潮州的花生酱芝麻酱、普宁的特制卤汁 ....
一言以蔽之,在潮汕不同的区域,你都能吃到风味不一的肠粉。
/猪肠粉/
嗜甜的港人,善于运用各种酱料——酱油、甜酱、辣酱和炒芝麻。
在卷成“猪肠”形状的粉皮卷上,撒入经调和后的“混酱”,便成为了著名的港式小吃“ 混酱猪肠粉 ”。
如果你不爱甜口的混酱猪肠粉,还有咸口的 阳江猪肠碌 。
往猪肠粉淋上 蒜油酱 或 牛腩汁 ,再撒上白芝麻与葱花,就是阳江人的本命早餐, 煎着吃更香口 。
干炒牛河
广东食客的朱砂痣 粤菜厨师的试金石
在炎热潮湿的岭南夏日,想吃一顿老少咸宜、挽救食欲的清爽晚餐,广东妈妈便会选择炒沙河粉、煲海鲜粥,再灼一两碟青菜。
“干炒牛河”里的“河粉”,在前清末年的广州沙河镇生产,所以又叫 沙河粉 。
沙河粉,作为 米粉界的元老 ,还在漫长 历史 里演变出 越南米粉 、 廉江米粉 等。
上乘正宗的沙河粉,需用 白云山水磨米浆 ,蒸成米粉,再切成带状。厚薄恰到好处,韧而爽滑,炒、捞、汤、蒸各式俱全。
/干炒牛河/
毫不夸张地说,一碟“干炒牛河”,代表的是一位厨师,乃至一家饭店的高度。
电影《金玉满堂》里就曾说过:广东的厨房有两种克星,一个是 菠萝咕噜肉 ,另一个就是 干炒牛河 。
要炒好一碟干炒牛河,需要的是厨师对 手腕速度 与 火候力度 的掌握。
够不够“镬气 ”,是评判干炒牛河的第一道标准。
猛火快速翻炒下,加入散发焦糖香气的老抽生抽,爆发镬气。“ 生葱熟蒜, 半命 韭黄 ”,看准时机下入煎香的牛肉、韭黄和小葱。
牛河上桌时,一夹起来要“ 干身 ”,不能有多余的油和酱留在碟子上。每条河粉都要 色、味均匀 ;牛肉要“ 锁汁 ”的同时,还要保持香、滑、爽口。
实际上,广州本地厨师炒牛河不太爱撒白芝麻
吃干炒牛河,每个广州人都有自己心中的Top1。
如果要 江湖气息 ,就到街边大排档或“走鬼档”;
如果有 老店情怀 ,就到老城的 同记鸡粥 和 三和 美食 。
如果想在喝早茶的时候来一份,就到 某点评广州干炒牛河排行榜的第一名 ——老字号茶楼 陶陶居 。
沙河粉村
但想在广州吃到 工序传统 的沙河粉,还是得去 白云山山脚下开了近20年的沙河粉村 ,以及它旗下的餐厅。
干炒牛河的最佳食用时间,是在 上桌2分钟内 ,能明显尝到河粉充盈的米香味。最推荐的,还是它家的 瑶柱鸡蛋炒五色粉 和 椰糖河粉卷 。
地址:广园中路云台花园首层
价格:¥28
吴系茶餐厅
作为广州的 老字号网红 , 吴系茶餐厅 是少数靠实力取胜的。不少年轻人都钟情它家的干炒牛河,除了价格贵点,要镬气有镬气,要味道有味道。
另一家网红茶餐厅—— 丽华食饭公司 ,干炒牛河也是每桌必点。
地址:天河东路75号汇坊B1楼
人均:¥59
/牛腩汤河粉/
牛三星河粉
沙河粉另一种常见的做法,就是 牛腩汤河粉 和 牛三星汤粉 。
最爱牛腩粉的,还数 湛江 、 茂名 。
就湛江廉江而言,为了做好一碗牛腩粉,他们甚至把沙河粉稍作改良, 更薄更细 ,使河粉充分吸收牛腩高汤。
一碗入口顺滑、牛腩软韧的牛腩汤粉,是 广东肉食者一年四季的午餐首选 。
/湿炒牛河/
作为 干炒牛河的前身 ,湿炒牛河则靠 湿润的芡汁 来满足味蕾。
湿炒牛河的做法就像是 叠叠乐 :河粉铺底、青菜伴碟,将炒好的牛肉连带芡汁均匀淋在上面,便叠出了一份湿炒牛河。
但如今在广州街头,却已 少见 广式湿炒牛河,更多的是潮汕的湿炒牛肉粿条。
潮汕粿条
春夏秋冬都得吃 这是潮汕人的命
广州河粉和潮汕粿条,虽外观相似,但口感依然有细微区别。
岭南人钟情于 筋道 的口感,在米浆的基础上添加了薯粉、淀粉等,因而河粉看起来而更 晶莹 、 有弹性 。
而 追求纯粹直接 的潮汕人,在制作粿条时,则使用了更 浓稠 的米浆,因而 口感厚实 、入口软滑鲜嫩, 韧性小 。
/湿炒牛肉粿条/
潮汕的 湿炒牛肉粿条 ,芡汁比广州的湿炒牛河更为 浓郁 ,有些厨师习惯性多加一勺 沙茶酱 ,使 潮汕风味 跃现其中。
潮汕的牛肉炒粿条还会加入 芥兰 ,荤素搭配,汁水充盈,爽口不腻。
/牛肉粿条汤/
在潮汕,就没有不好吃的牛肉。
一份经典的潮汕牛肉粿条汤,需有 熬制6小时以上 的灵魂汤底,柔软顺滑的细粿条,以及起升华作用的新鲜牛肉和牛肉丸。
牛肉片只需在牛骨高汤中 焯5秒 ,便可到达最佳口感。每一块牛肉色泽微粉,肉质细腻,带有些微 奶香味 , 蘸取少量沙茶酱 ,一秒入魂。
/海鲜粿条/
同属潮汕的 澄海 ,一碗料足量大的 海鲜粿条 ,便是澄海粿条中的王牌。
多用虾、鱿鱼、蚝仔为材料,汤鲜味美。
店铺推荐:
澄海鲁弟粿条面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大马路48号
/鼎溜粿/
潮汕的粿,除了条状的粿条,还可以千变万化。
将米浆沿着炒锅的边缘倒入,高温成型后一卷卷铲下来放入锅中,再加些汕尾特色的菜脯、虾脯,撒入胡椒粉,便是 汕尾 特色小吃—— 鼎溜粿。
店铺推荐:
新城路口鼎溜粿 :汕尾市城区新城二路与新城路交界处
/炸粿条/
潮汕人对粿的热爱,无处不在。
简单的一张粿皮,裹着 金针菇 、 苋菜 等蔬菜,然后放入油锅中炸制。
炸好的粿条,粿皮不会很焦,依然保留着粿条原有的口感。 秘制酱油 一涂,就是风靡20年当地的风味小吃。
店铺推荐:
向东炸小吃 :揭阳市榕树区篮兜寨内大树下
顺德陈村粉
广东米制品的最高境界
给顺德人一粒米,他们可以做出甜甜糯糯的 伦教糕 和薄如蝉翼的 陈村粉 。
拥有90多年 历史 的顺德陈村粉,被誉为“ 米制品里的最高境界 ”。
青石石磨出来的米浆,尤为均匀细腻。蒸制两分钟后取出,厚度 不过0.7厘米 ,用筷子夹起,可见纯白如雪、薄若蝉翼。
把一张又大又薄的粉皮切条,倒入酱汁,撒入白芝麻和 酸姜丝 ,这份其貌不扬的“ 顺德凉皮 ”,却最能体现陈村粉的米香。
传言中 陈村粉有70多种做法 ,我估计有60种都在黄但记。
实话说,我认为最经典的还是 豉汁排骨蒸陈村粉 ,喝早茶的时候都会点一份。
黄但记
以陈村粉发明者黄但命名的顺德名店 “黄但记” ,最让人惊艳的是对陈村粉的创新:
咖喱蟹捞陈村粉 、煎酿陈村粉、 五彩捞起陈村粉 、 花开富贵陈村粉 、椰汁红豆陈村粉....
花开富贵陈村粉 ,裹有软绵红豆馅的陈村粉。据说不少人为了这道菜光临黄但记,但这并不是每天都有哦, 最好提前电话咨询 。
地址: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顺联广场锦龙商业楼18号
黄均粉店
比起针对游客和宴请的黄但记,隐藏于街边 质朴 的 黄均粉店 ,才是顺德 本地食客的聚集地 。小店保留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风韵,墙上还挂着和 美食 家 蔡澜 的合照。
如果说黄但记是陈村粉对外的顺德名片,那么黄均记就是 保留传统手艺 的邻里小店, 只有简单的6种陈村粉: 牛腩粉、排骨粉、清拌陈村粉等。
捞起陈村粉 ,顺德名菜 捞起鱼生 的兄弟版。
粉皮极薄,可见老板刀上功夫。用这种方式品味陈村粉,另有风情, 强烈推荐 。
地址: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旧圩中岸路丽花豪庭5号
人均:¥21
烧鹅濑粉
《寻味东莞》压轴 美食
没有一个广东人,可以抵挡皮脆肉嫩的 荔枝柴烧鹅 ;
没有一个东莞人,可以抵挡香气四溢的 烧鹅手工濑粉 。
在东莞,无鹅不成宴。
一碟来自 大岭山 的 荔枝柴烧鹅 ,更是广东老饕的心头好。
烤炉的高温使荔枝柴散发微妙 清香 ,油脂缠绕渗透于 金黄表皮 ,顺着鹅身滴下.......光是这烧鹅的画面,已让人垂涎三尺。
东莞的 手工濑粉 ,是当地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其口感柔软似米糕,与机器做的濑粉口感大相径庭,因而已被列入 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 。
当手工濑粉浸泡于烧鹅香气与浓郁高汤里,仿佛重新赋予了生命。
中山餐馆
位于莞城老街的 中山餐馆 (又叫凌舍好烧鹅),是一家有着三十多年 历史 的老字号, 只营业到下午两点 。
怀旧复古的店面不算大,一直络绎不绝的食客基本都是本地人。
如果是两个女生吃的话,推荐点一份 烧鹅下庄 + 两碗斋濑 ,可以过足吃烧鹅的瘾。(吃下庄要趁早)
烧鹅皮脆油亮、肉质结实、腌制入味,不用蘸汁也可以。 牛腩 和 炖汤 也可以尝试一下。
地址:东莞市莞城区中山路39号
人均:15元
永利饭店
始于1993年的永利饭店,据说是 东莞厚街最出名的 濑粉店。每到饭点,店外就停满了豪车。
它家是东莞至今 所剩不多、能坚持做手工濑粉的店 。但客人没有特别要求要手工粉的话,还是会上机制濑粉,毕竟人工成本高,数量有限。
比起烧鹅,永利的 叉烧 做得更为惊艳。虽看着肥多瘦少,但入口即化,偏甜且带有焦香,越嚼越有味, 推荐叉鹅濑 (叉烧烧鹅濑粉)!
地址:东莞市新塘村新塘一路26号
人均:¥24
低调藏于粤西小县城的“岭南第一粉”
拥有500多年 历史 ,享有“ 岭南第一粉 ”美誉,这些头衔,居然是属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调 粤西 小吃—— 竹篙粉 。
不久前,我在茶楼偶然看到竹篙粉的制作过程,才真正认识到它。
竹篙粉,来自于一个 连广东人都感到陌生 的小县城——肇庆市 德庆县 。当你以为肠粉、陈村粉遍布广东的时候,在德庆县却几乎只能看到竹篙粉的身影。
竹篙粉最特别的一道工序,就是把刚蒸熟的粉皮,晾在碗口粗的 长竹篙 上。据说, 竹子性凉 ,把粉皮晾凉的同时,可以让它 吸收竹香 和 甜味 ,增加口感和 韧性 。
三张粉拼合在一起,才算是一份完整的竹篙粉。
/牛腩竹篙粉/
竹篙粉的传统吃法, 一碟斋粉 + 一碗白粥 。
加上浇头的竹篙粉, 更具风味 ,薄如蝉翼的粉皮,蘸取些许汤汁,爽口弹牙,滑而不腻。
恰到好处的牛腩,与 秘制酱汁 焖煮入味,嚼劲十足。
/猪杂竹篙粉/
一碟猪杂竹篙粉,足够 多料 :瘦肉、猪肝、粉肠、猪心.....
下面再铺一层 吸收了蚝油香气 的清爽豆芽,吃起来口感丰富,相得益彰。
安铺粉
口感可与陈村粉、沙河粉并列“广东三甲”
到了粤西,你会发现,这里才是 真正的吃粉天堂 。
泉水清冽,稻米品质优良, 论制粉,粤西占尽天时地利 ,只是制作工艺的复杂,使其难以走出小县城。
廉江市安铺镇 的 安铺粉 ,也是这样的存在。
虽知名度不高,但安铺粉在口感和质地上,可以和 陈村粉 、 沙河粉 在广东 并列三甲 。
雪白的粉皮平平无奇,廉江人用“ 蒜 ”赋予了安铺粉绝妙的吃法:在一盘刚整好的热气腾腾的粉上,依次撒上 芝麻 、 蒜米 、 韭菜油 和 酱油 ,口感爆棚。
爱吃蒜的廉江人,甚至能在一碟粉上,撒入用 30颗蒜 拍成的蒜米.....裹上特制的酱料之后的安铺粉,让人欲罢不能!
店铺推荐:
琼姐鱼生粥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塘山路46号
湛江牛腩魔王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东圃二马路61-6号
上次去湛江,在当地人介绍下吃了一碗 鸭粉 (白切鸭+汤米粉),味道不算惊艳,但比想象中好吃,有兴趣的可以去尝一下。
还有还有,我的最爱, 广东夜宵界灵魂选手,夜市小吃摊之王——炒米粉 !
出了广东,根本吃不到这个味道!
今日讨论
你还知道广东的哪种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