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气设备接地有何要求
标准接地电阻规范要求:
1、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欧;
2、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3、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4、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5、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00欧
6、共用接地体(联合接地)应不大于接地电阻1欧。
电气设备接地属于安全接地,如果是独立设备,应该不大于4Ω,如果是公共接地应不大于1Ω。
1、应当接地的部分
① 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照明器具、移动式电气设备、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或构架。
② 电气传动装置。
③ 电动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继电保护另有要求时除外)。
④ 室内外配电装置、控制台等金属构件以及靠近带电部位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⑤ 电缆终端盒外壳、电缆金属外皮和金属支架。
⑥ 安装在配电线路杆塔上的电气设备,如避雷器、保护间隙、熔断器、电容器等金属外壳和钢筋混凝土杆塔等。
2、不需接地的部分
① 在不良导电地面 (木质、沥青等) 的干燥房间内,当交流电压为 380V 及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 400V 及以下时,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不需接地。但当维护人员因某种原因同时可触及到其他电气设备中已接地的其他物体时,则应当接地。
② 在干燥地方,当交流额定电压为 36V 及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为 110V 及以下时,电气设备外壳不需接地,但遇有爆炸性危险的除外。
③ 电压为 220V 及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金属框架。
④ 如电气设备与机床的机座间能可靠地接地,可只将机床的机座接地。
⑤ 在已接地的金属构架上和配电装置上可以拆下的电器。
接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人身遭受电击、设备和线路遭受损坏、预防火灾和防止雷击、防止静电损害和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接地是为保证电工设备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用电安全措施,通过金属导线与接地装置连接来实现,常用的有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
接地装置将电工设备和其他生产设备上可能产生的漏电流、静电荷以及雷电电流等引入地下,从而避免人身触电和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
Ⅱ 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地区怎样降低接地电阻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
一唯孝、采用多支仔山漏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有效长度应符合本规范附三的规定。
二、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念烂阻率土壤中。
三、采用降阻剂。
四、换土。
Ⅲ 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场地,降低防雷击冲击接地电阻宜采用哪些方法
1 降低接地电阻的具体方法
决定接地电阻的因素很多,接地电阻的大小不仅与土壤电阻率有关,还与接地网的尺寸、形状、接地体金属的材料、横截面大小等因素密切相关。《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了一、二、三类建筑物建筑物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分别不大于10欧、30欧,防雷电电磁脉冲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20欧,由于工程实践中,防雷通常与建筑物内的电子信息系统一起考虑,于是就规定了共用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值取各接地电阻的最小值,即在设计中常取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或1欧的要求。正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下垫面地质条件很差,接地电阻一时达不到规定的电阻值,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大部分精力放到了如何降低接地电阻的问题上。
1.1 更换土壤
土壤电阻率主要受温度和湿度以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温度引起土壤电阻率变化的比率,从20℃~-15℃变化的范围,同一土地中电阻率随温度可增加459倍,这主要是因为水的电阻率会因温度的变化而引起敏锐的变化,因此接地点的选择应在土壤湿度大的地方,如办公楼的背影面,地下水的出口等,其次再考虑温度对它的影响。
更换土壤是采用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土壤(如黏土、黑土及砂质粘土等)替换原有电阻率较高的土壤,置换范围在接地体周围0.5m以内和接地体的1/3处。这种换土方法降低接地电阻的效果较好,但缺点是人力、物力消耗较笑衡大。
1.2 人工处理土壤
在接地体周围土壤中加入食盐、电石渣、石灰等,对土壤进行化学处理。采用食盐,对于不同的土壤效果也不同,如砂质粘土用食盐处理后,土壤电阻率可减小1/3~1/2,沙土电阻率减少3/5~~3/4,砂的电阻率减少7/9~7/8;对于多岩土壤,用1%食盐溶液浸渍后,其导电率可增加70%。这种方法虽然工程造价较低且效果明显,但此种方法在土壤经过人工处理后,会降低接地的热稳定性、加速接地体的腐蚀、减少接地体的使用年限。
1.3 深埋接地极
当地下深处的土壤或水的电阻率碰皮做较低时,可采取深埋接地极来降低接地电阻值。这种方法对含沙土壤最有效果。据有关资料记载,在3m深处的土壤电阻系数为100%,4m深处为75%,5m深处为60%,6.5深处为50%,9m深处为20%,这种方法可以不考虑土壤冻结和干枯所增加的电阻系数,但施工困难,土方量大,造价高,在岩石地带困难更大。
1.4 多支外引式接地装置或扩大地网面积
如接握闭地装置附近有导电及不冻的河流湖泊,可采用此法。但设计、安装时,必须考虑到连接接地极干线自身电阻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外引式接地极长度不宜超过100m。
合理采用接地装置形式,扩大地网面积。以水平接地为主的环形接地网,当地网的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时,应扩大其面积,具体做法是:在地网外围增设1圈或2圈环形接地装置。环形接地装置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组成。水平接地体的长度一般不应大于100m,如水平接地体过长,由于电感的影响,对降低冲击接地电阻无效。对于水平接地体应根据现场的地势、地形、沿建筑物四周向外放射水平射线为主,水平接地体与地网宜在同一水平面上,环形接地装置与地网之间以及环形接地装置之间均应每间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也可在建筑物四角设置辐射式延伸接地体。
1.5 添加相应降阻剂
利用接地电阻降阻剂后,可以起到增大接地极外形尺寸,降低与周围大地介质之间的接触电阻的作用,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接地极的接地电阻。降阻剂用于小面积的集中接地、小型接地网时,其降阻效果较为显著。
降阻剂是由几种物质配制而成的化学降阻剂,是具有导电性能良好的弱电解质和水分。这些强电解质和水分被网状胶体所包围,网状胶体的空格又被部分水解的胶体所填充,使它不至于随地下水和雨水而流失,因而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导电作用。降阻剂这是目前采用的一种较新的和积极推广普及的方法。
1.6 利用不和水接触的钢筋混凝土体作为流散介质
充分利用水工建筑物(水井、水池等)以及其它与水接触的混凝土内的金属体作为自然接地体,可在水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内绑扎成的许多钢筋网中,选择一些纵横交叉点加以焊接,与接地网连接起来。当利用水工建筑物作为自然接地体仍不能满足要求,或者利用水工建筑物作为自然接地体有困难时,应优先在就近的水中(河水、池水等)外引接地装置,接地装置应敷设在水的流速不大之处或静水中,并回填一些大石块加以固定。
1.7 采取伸长水平接地体
结合工程实际运用,经过分析,结果表明,当水平接地长度增大时,电感的影响随之增大,从而使冲击系数增大,当接地体达到一定长度后,再增加其长度,冲击接地电阻也不再下降。
1.8 采取污水引入
为了降低接地体周围土壤的电阻率,可将污水引到埋设接地体处。接地体采用钢管,在钢管上每隔20cm钻一个直径5mm的小孔,使水渗入土壤中。
1.9 采取深井接地
有条件时,还可以采用深井接地。用钻机钻孔,把钢管接地极打入井孔内,并向钢管内和井内灌注泥浆。
2 小结
接地的主要目的是防雷,所以接地装置的形式,设备接地的方式都应以防雷为目的,在降阻措施的采用上也应以降低冲击接地电阻为主。不宜采用特长的外延接地和较深的深井接地。可以结合现场地形采用放射形接地,深埋接地体和采用适当的降阻剂的方法进行降阻。
在确定降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地区接地电阻的具体措施时,应根据当地原有运行经验、气候状况、地形地貌的特点和土壤电阻率的高低等条件进行全面、综合分析,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来确定,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方法。这样,既可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又可避免接地装置工程投资过高情况的发生,收到理想的防雷效果。
Ⅳ 当土壤电阻率过高时为降低接地电阻可采取什么办法
土壤电阻率过高时为降低接地电阻采取办法
换土,将土壤换成腐陆歼殖质较高的熟土
换土;将土壤换成导电率较高的稀土降阻剂组成;稀土降阻剂具有使金属接地体防腐蚀功能和具有很高导电性和吸水性
扩大地网;将地极向水沟、河沟水井方向延伸或者直接敏芦将地极种在河沟里。
等电位,将地下金属管道等电位连接作为地网桥悉带的一部分
将建筑物的地桩和地梁立柱的主筋焊接出接地端子构成等电位降低地阻。
Ⅳ 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有 ( )
A,C
答案解析:
高土壤电阻率地区谈扮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有:(1)换土;(2)对土壤进行处理,常用的材料有炉渣、木炭、电石渣、石灰、食盐等含李灶;(3)利用扰消长效降阻剂;(4)深埋接地体,岩石以下5m;(5)污水引入;(6)深井埋地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