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煤矿探放水钻孔怎么布置
1、布置探放水钻孔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探放老空水、陷落柱水和钻孔水时,探水钻孔成组布设,并在巷道前方的水平面和竖直面内呈扇形。钻孔终孔位置以满足平距3
m为准,厚煤层内各孔终孔的垂距不得超过1.5
m;
(二)探放断裂构造水和岩溶水等时,探水钻孔沿掘进方向的前方及下方布置。底板方向的钻孔不得少于2个;
(三)煤层内,原则上禁液晌止探放水压高于1
MPa的充水断层水、含水层水及陷落柱水等。如确实需要的,可以先建筑防水闸墙,并在闸墙外向内探放水;
(四)上山圆闭探水时,一般进行双巷掘进,其中一条超前探水和汇水,另一条用来安全撤人。双巷间每隔30-50
m掘1个联络巷,并设挡水墙。
2、探放水钻孔布置,事实上就是要保证从平面到立面要全覆盖,呈扇形布置。为防止橘埋裂漏探位置,必须在终孔位置平面上平距不大于3米,垂直方向上不大于1.5米。依据巷道规格进行布置,分迎头方向和两帮方向,当然如果两帮都是实体煤柱确认不用探另当别论。
探放断裂构造水和岩溶水时候,探水钻孔沿巷道前方和下方进行布置,底板方向的钻孔不得少于两个。
探放水钻机终孔孔径一般不大于75毫米。
B. 煤矿井下机电硐室设备摆放要求
机电设备要统一摆放,同类型的开关集中摆放。所有开关要在下面制作高度一致的开关架子,防止受到水的浸泡,所有的开关要摆放成一条直线
C. 煤矿井下运输中使用绞车对拉方式是什么意思啊,设备是怎样布置的怎样操作
在新工作面中一般采用双绞车对李雀拉的方式来提重物或放销扰档重物 双绞车对拉可以确保在运输中的安全
方式为 上端头一部 下端头一亏乱部
D. 煤矿井下隔爆水袋应如何布置挂钩角度多少
1、主要隔爆水棚的棚区长度不小于30 m,辅助隔爆水棚的棚区长度不小于20米,隔爆水棚的排间距为1.2—3 m。zmjt02
2、隔爆水棚的用水量按巷道断面计算:主要隔爆水棚不得少于400L/m2,辅助隔爆水棚不得少于200L/m2。四零零零八六零五三七
3、水袋在井下巷道的安装方式采用吊挂式,并呈横向布置(即长边垂直于巷道轴线)。
4、水袋外边缘距巷道两帮和顶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0毫米,水袋底部至顶板的垂直距离不大于1 m,距巷道底板的高度不低于1.8 m。
5、同一排水棚内两个水袋之间的间隙不小于100毫米且不大于1.2 m。
6、水棚应设臵在巷道的直线段内;水棚与巷道的交叉口、转弯处、变坡处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 m。
7、悬挂隔爆水袋的挂钩,隔爆水袋挂钩其角度要大于75°(钩头长度为2厘米,另一头握一圆柄,圆柄头为固定点,用东西进行固定,钩头向里钩住水袋的金属套环)
,以便于受到冲击波时能够顺利脱钩,使水倾洒弥漫于巷道中。
8、在倾斜巷道中安设水袋棚时,棚子与棚子之间应固定牢固,以免棚子晃动;并应调整水袋架与金属支架的连接构件,使水袋面保持水平。
E. 车间设备应该如何布置
(一)车间设备布置的内容
车间设备布置是确定各个设备在车间平面与立面上位置,确定场地与建筑物、构筑物的尺寸、确定管道、电气仪表管线、采暖通通风管道的走向为止。
(二)车间设备布置的要求
一个优良的设备布置设计应做到:经济合理,节约投资,操作维修方便安全,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要做到上述各点必须充分地利用有关的国家标准与设计规范,特别是利用积累的敬仰和经过实践考验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正确地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可以提高设计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也能大大节约设计工时,设备布置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生产工艺对设备布置的要求
(1)在布置时一定要满足工艺流程顺序,保证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连续性。对于有压差的设备,应充分利用高位差布置,以节省动力设备即费用。在不影响流程顺序的原则下,将较高设备尽量集中布置,充分利用空间,简化厂房体形。这样既可利用位差进出物料,又可减少楼面的负荷、降低造价。但在保证垂直方向连续性的同时,应注意在多层厂房中要避免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过多地往返与楼层之间。
(2)凡属相同的几层几套设备或同类型的设备或操作性质相似的有关设备,应尽可能布置在一起,这样可统一管理,集中操作,还可减少备用设备,即互为备用。
(3)设备布置时,除了要考虑设备本身所占位置外,还必需有足够的操作,、通行及检修需要的位置。
(4)要考虑相同设备或相似设备互换食用的可能性,设备排列要整齐,避免过松,过紧。
(5)要尽可能地缩短设备间管线。
(6)车间内要留有堆放原料、成品和包装材料的空地,以及必要的运输通道切尽可能避免固体物料的交叉运输。
(7)传动设备要考虑安装安全防护装置的位置。
(8)要考虑物料特性对防火、防爆、防毒及控制噪声的要求。对噪声大的设备宜采用封闭式隔间等。
(9)适当留有扩建余地
(10)设备之间或设备与墙之间的净距离大小虽无统一规定,但设计者应结合布置要求及设备大小、设备上连接管线的多少、管径的细粗、检修的频繁程度等因素,再根据生产经验决定安全距离。
F. 煤矿硐室如何布置及技术参数的确定
躲避硐室
(一)新建矿井、生产矿井新掘运输巷的一侧,从巷道道碴面起1.6m的高度内,必须留有宽0.8m(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为1m)以上的人行道,管道吊挂高度不得低于1.8m;巷道另一侧的宽度不得小于0.3m(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为0.5m)。巷道内安设输送机时,输送机与巷帮支护的距离不得小于0.5m;输送机机头和机尾处与巷帮支护的距离应满足设备检查和维修的需要,并不得小于0.7m。巷道内移动变电站或平板车上综采设备的最突出部分,与巷帮支护的距离不得小于0.3m。
(二)生产矿井已有巷道人行道的宽度不符合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要求时,必须在巷道的一侧设置躲避硐,2个躲避硐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40m。躲避硐宽度不得小于1.2m,深度不得小于0.7m,高度不得小于1.8m,躲避硐内严禁堆积物料。
井下机电设备硐室
第四百六十条 永久性井下中央变电所和井底车场内的其他机电设备硐室,应砌碹或用其他可靠的方式支护。采区变电所应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硐室必须装设向外开的防火铁门。铁门全部敞开时,不得妨碍运输。铁门上应装设便于关严的通风孔。装有铁门时,门内可加设向外开的铁栅栏门,但不得妨碍铁门的开闭。
从硐室出口防火铁门起5m内的巷道,应砌碹或用其他不燃性材料支护。硐室内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
井下中央变电所和主要排水泵房的地面标高,应分别比其出口与井底车场或大巷连接处的底板标高高出0.5m。
第四百六十一条 采掘工作面配电点的位置和空间必须能满足设备检修和巷道运输、矿车通过及其他设备安装的要求,并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第四百六十二条 变电硐室长度超过6m时,必须在硐室的两端各设1个出口。
第四百六十三条 硐室内各种设备与墙壁之间应留出0.5m以上的通道,各种设备相互之间,应留出0.8m以上的通道。对不需从两侧或后面进行检修的设备,可不留通道。
第四百六十四条 带油的电气设备必须设在机电设备硐室内。严禁设集油坑。
硐室不应有滴水。硐室的过道应保持畅通,严禁存放无关的设备和物件。带油的电气设备溢油或漏油时,必须立即处理。
第四百六十五条 硐室入口处必须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字样的警示牌。硐室内必须悬挂与实际相符的供电系统图。硐室内有高压电气设备时,入口处和硐室内必须在明显地点悬挂“高压危险”字样的警示牌。
采区变电所应设专人值班。无人值班的变电硐室必须关门加锁,并有值班人员巡回检查。
硐室内的设备,必须分别编号,标明用途,并有停送电的标志。
G. 采煤工作面如何布置
采煤工作面布置:一是单工作面和双工作面两种布置形式。
单工作面布置形式:在区段上部和下部各布置一条平巷,准备出一个采煤工作面。
双工作面布置形式:也叫对拉工作面,就是利用三条区段平巷准备出两个采煤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