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机器的功能与性能指什么
任何一种产品的出现总是以社会需要为前提。无需要就无市场,产品也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所谓需要即是功能的需要,1947年美国工程师lD.麦尔斯(Miles)在他的《价值工程》一书中首先明确指出:“顾客购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具有的功能”。说明了“功能”是产品的核心和本质。这句话在美国技术界经过了足足30多年才被人们完全理解和接受。尽管如此,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各国先后开展的设计学研究中,仍把“功能”这一概念明确地作为设计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人们开始意识到,设计的最主要工作并不只是选用某种机械或设计某种结构,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功能原理的构思。
功能的分类大致如下:
图3-3搅拌反应器1—电动机;2—带轮;3—传动带;4—搅拌轴;5—叶轮;6—反应罐
❷ 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是指什么
技术性能指标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
1、技术参数包括:尺寸参数、运动参数与动力参数。
2、技术参数是其中的一部分,还包括结构、工艺适应性、精度、使用可靠性和宜人性等方面。
通俗地说:性能指标就是硬件参数是衡量这个硬件好坏的指标。
(2)设备基准性能是指什么扩展阅读:
外存储器的容量
外存储器容量通常是指硬盘容量(包括内置硬盘和移动硬盘)。外存储器容量越大,可存储的信息就越多,可安装的应用软件就越丰富。硬盘容量一般为10G至60G,有的甚至已达到120G[2]。
I/O的速度
主机I/O的速度,取决于I/O总线的设计。这对于慢速设备(例如键盘、打印机)关系不大,但对于高速设备则效果十分明显。例如对于当前的硬盘,它的外部传输率已可达20MB/S、4OMB/S以上。
❸ 到底什么是机械加工的装配基准
装配基准是指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测量基准是指测量工件加工表面的尺寸及位置精度所采用的基准。 定位基准是指加工中用作定位的基准。包括用于找正的基准和在夹具中定位的基准。 工序基准是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准。
(1)、为了保证加工精度,粗、精加工最好分开进行。因为粗加工时,切削量大,工件所受切削力、夹紧力大,发热量多,以及加工表面有较显著的加工硬化现象,工件内部存在着较大的内应力,如果粗、粗加工连续进行,则精加工后的零件精度会因为应力的重新分布而很快丧失。对于某些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在粗加工之后和精加工之前,还应安排低温退火或时效处理工序来消除内应力。
(2)、合理地选用设备。粗加工主要是切掉大部分加工余量,并不要求有较高的加工精度,所以粗加工应在功率较大、精度不太高的机床上进行,精加工工序则要求用较高精度的机床加工。粗、精加工分别在不同的机床上加工,既能充分发挥设备能力,又能延长精密机床的使用寿命。
(3)、在机械加工工艺路线中,常安排有热处理工序。热处理工序位置的安排如下:为改善金属的切削加工性能,如退火、正火、调质等,一般安排在机械加工前进行。为消除内应力,如时效处理、调质处理等,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为了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如渗碳、淬火、回火等,一般安排在机械加工之后进行。如热处理后有较大的变形,还须安排最终加工工序。
❹ 作为一个设备所谓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到底指的是什么。
电气性能是指其所有的电气设施的可控性、灵敏度等指标。而说机械性能是指其所有机械部件的可控性、精确度、操作灵敏度等,是两个系统,但是最终同时作用到一个设备上
❺ 什么叫设备的生产性能
设备性能劣化 degradaion (of equipment performance)
设备性能劣化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磨损、疲劳或环境造成的变形、腐蚀、老化等原因,使原有性能逐渐降低的现象。通常这是正常磨损到急剧磨损的临界过程。
设备性能劣化分析
对于具备维修条件和维修技术较高的企业,可以在设备更新期到来时通过维修恢复设备性能,或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设备性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这样,企业可以在较高技术经济约束的情况下,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据调查,大、中型机械加工企业大都规定设备在其使用期内要进行三次大修:第一次大修其技术性能接近出厂的要求,第二次大修满足企业生产工艺的要求,第三次大修满足降级使用的要求。在考虑大修的情况下,设备运行的性能劣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AB1、BC1、CD1线分别是第一、二、三次维修前继续使用的设备性能劣化线;ABCD线为维修后的设备性能劣化线;BB1、CC1、DD1线分别是第一、二、三次维修后的设备性能恢复线;A1B、A2C、A3D线分别是第一、二、三次维修不可修复的设备性能线;OM1、M1M2、M2M3线分别是第一、二、三次维修周期;OR线是设备完全更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