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菇类的灭菌设备有哪些
根据生产规模,所用的灭菌设备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高压高温(1.5~2千克/厘米2,125℃以上)灭菌罐,适合正规的食用菌厂采用。这类设备的造价每台在2万~10万元之间,价格高低主要取决于型号大小与建造水平。此外,年生产能力20万~50万瓶(袋)菌种,加工300~500吨盐渍菇的食用菌企业,还必须安装1~2吨的高压蒸气锅炉。
第二类是不同造型的常压常温灭菌灶(炉),投资少,较安全,适用于农户小规模生产。
(一)高压灭菌设备 不同型号的高压灭菌设备及其适用范围参见表7-1。
表7-1 高压灭菌设备及其适用范围

使用蒸汽炉灭菌,在装瓶(袋)场所就近整理地面,铺一层竹竿或砖,目的是让菌瓶(袋)与地面隔离,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浸湿。若灭菌袋,可装铁筐或编织袋,垒成梯型堆,一般码6层。种瓶则可装筐灭菌。蒸汽炉灭菌一次可灭料2~3吨。码好袋堆后,盖上两层塑料布,为保温再盖苫布或草帘。用砖或重物沿四周将两层塑料布与苫布压严,以防止蒸汽压力把覆盖物掀起。准备好后,将蒸汽炉的输气管插入袋垛底层的竹竿或砖缝隙间。向蒸汽炉内加水达到标准水位。检查水位计及压力表是否正常。煤火旺烧10~20分钟,炉内蒸气压力可达0.5千克/厘米2,此时打开排气阀向料袋堆通放蒸汽,2小时后料温可达100℃以上。多功能蒸汽炉的使用气压为0.5千克/厘米2,超过此压力时自动放气,安全可靠。旺火耗煤量为20~26千克/小时,常火燃煤6~8千克/小时。旺火耗水90千克/小时,产气量为90~120米3/小时。当料堆中心温度升至95~100℃时,继续烧5~6小时后停火,再闷5~8小时揭覆盖物,灭菌效果较佳。一般灭菌1500~2000袋时,约烧煤60千克左右。
Ⅱ 蘑菇菌种生产时有哪些常用的接种设备、工具与场所
蘑菇菌种生产依据菌种的容器、培养基的基质、生产的场所的不同分为两个不同的生产环节:一是以试管为容器,以PDA或PSA为基质,通常在实验室生产的一级种,二是以菌瓶(菌袋)为容器,以木屑、麸皮为基质,通常在菌种生产车间生产的二级种(原种)、三级种(栽培种)。接种环节关系到菌瓶和菌袋的成品率,也直接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接种常用的场所和设备是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操作台。
(1)接种箱 又名无菌操作箱,主要用于菌种分离和菌种繁殖的无菌操作。箱体多采用木材框架,四周木板或五合板镶密,正面镶玻璃,形成具有密封性的梯形箱体,便于药物灭菌,防止接种时杂菌侵入。接种箱的左顶部和右底部对角线分别开两个直径4~5厘米的圆形洞口,用10~12层纱布过滤空气,接种时酒精灯能正常燃烧,正面开两个10~12厘米的圆形洞口,装上布袖套,便于双手伸入箱内进行操作。箱顶安装1盏紫外线灭菌灯,箱内可用空间消毒剂熏蒸消毒(接种箱结构如图5,接种工具如图6)。

图7 无菌室布局
(3)超净工作台 超净工作台又称净化操作台,是一种利用过滤除菌的原理将空气经过工作台内的预过滤器及高效过滤器除尘过滤,洁净后以层流状态(平行流或垂直流)通过操作区,形成高洁净度的局部区域环境。由上部或前面狭缝中喷送出的高速气流所形成的空气幕,保护操作区不受外界空气的影响,呈无菌状态。净化台要求装置在清洁的房间内,并安装紫外线灯。操作方法简单,只要接通电源,按下通风键钮,同时开启紫外线灯约30分钟后关闭紫外线灯即可接种。
Ⅲ 对食用菌加工需要哪些设备
(一)晒场 晒场是利用太阳能使新鲜灰树花脱水干燥的加工设施。晒场应选择地势平坦、干燥、无遮荫的地方建造,面积视生产规模而定。全场用水泥抹平,要有千分之一左右的坡度以便排水。四周筑10厘米高的场沿,排水的一面要留有排水口。
(二)烘干室 热风干燥室四周用砖砌成,全长8~10米,宽2米,分干燥室、散热管和送风设备三部分。干燥室长5~7米,可放5~7床筛架(由角钢或木制,宽180厘米,长90厘米,放8层菇筛,层距20厘米,每层放3个菇筛,以竹制为佳,长90厘米,宽60厘米,筛眼15~20毫米),墙上开有4个20厘米见方的玻璃窗,窗内各挂1支温度表,以便观测温度。散热管由两行竖立钢管组成,每行6根,每根粗16厘米,上端焊在两根粗20厘米的横钢管上,下端焊在10厘米厚、40厘米见方的钢板上。钢板下面是火坑,深60厘米,宽40厘米。火坑距干燥室1米,坑墙外是烧火口。对面砌80厘米见方、高4米的烟囱与火坑相连。送风设备是一台10千瓦电动机带动的大型电风扇,安装在距散热管30厘米处。电风扇后面墙上开50厘米见方鱼鳞片式吸气窗,以增加通风量。为了排除灶内水分,干燥室上部有1米高的排气层,一端上方开80厘米见方的通风天窗。
(三)烘干机 烘干机主要用于灰树花干品加工。该类机械有大、中、小型之分,烘干鲜菇的量分别为500千克以上、200~500千克、200千克。代表性的机型特点如下:
1.6XGH-500 内置式1次交换热风炉供热装置,以煤、柴为燃料。由4台轴流风机横向送风,强制热风平行穿过菇层流动循环,温、湿度由人工调节进风门和排湿窗的大小来控制。烘干室有3个分室,总铺放面积约58米2。
2.ZF-l 内置式电热供热装置。由1台轴流风机纵向送风,强制热风从下而上连续穿过菇层流动循环,温度自动控制,通过机械装置可调节排湿窗开度,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烘干室分两室。总铺放面积14米2。
3.FS-1400 外置式两次交换热风炉供热装置,以煤、柴为燃料。由2台轴流风机横向送风,热风的流动方式和温、湿度控制同6XGH-500机。烘干室有8个分室,总面积82米2。
4.MG-600 外置式1次交换热风炉供热装置,以煤或柴为燃料。由1台离心式风机强制热风自下而上连续穿过菇层,热风不能循环使用。单一烘干室,总铺放面积4.2米2。
5.5HB-10 外置式混合交换热风炉供热装置,以煤、柴或炭为燃料。热风靠自然对流,温度通过调节风门控制。单一烘干室,总铺放面积10平方米。
上述5种小型脱水机的主要技术性能综合如表7-2。
表7-2 小型脱水机的生产率和能耗量

要选购到满意的机型,除事先了解各类机型的结构特点外,还应对各生产厂家的产品的适用性、可靠性、温湿度自控力和价格作较全面的比较,特别是对一些老用户的拜访更为重要,了解到的问题会更真实。
(四)热泵干燥机 热泵是一种能从低温热源吸取热量,在较高温度下释热的热能装置。它能够有效地利用环境热源,因而能耗比最低。美国农业部的统计资料表明,农副产品干燥消耗的能源要比农业机械作业消耗的能源多得多。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加工品质,美、日、德等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把热泵用到农副产品干燥作业中。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干燥作业中应用热泵的尝试,一些企业引进国外热泵装置干燥鱼、青菜、水果、茶叶、粮食种子。近年来,热泵装置开始用于干燥灰树花、香菇、美味牛肝菌等,取得了节约能源和提高质量的双重效益。
以RG-110型热泵干燥机为例,介绍闭式结构热泵的主要特点,以及在灰树花加工中的突出优点。
1.热泵干燥省能源 灰树花富含水分(一般含水率在80%以上)、糖、蛋白质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及芳香类特殊物质,在储藏、运输及加工成食品之前、之中,都必须进行干燥而消耗大量能源。热泵干燥机不需要加热装置,省去了锅炉,热风炉和电加热器等发热设备,箱体不需要加保温层材料,节省了建设投资和生产费用。
2.热泵干燥技术特点 热泵干燥机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开式结构,用调节配气比例实现温度自动控制,应用于连续干燥作业;第二类是闭式结构,是在开式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调节冷凝器实现温度自动控制,气流在干燥箱内循环,无废气排放,热能利用有效系数更高。
RG-110型热泵干燥机,是一种应用闭式热泵装置的箱式干燥机。近年来应用于灰树花、蔬菜种子、中药材、蔬菜等的干燥加工生产及试验。此机结构简单,热泵装置安装在箱体的一侧,除去必要的风道,余下的地方用来安放分层托盘,待干燥的物料均匀地摊放在托盘上。其工作原理和特点如下:
循环风机驱动空气按风道引导的走向在箱体内循环往返。热泵装置先是通过其蒸发器从空气中吸取热量,使空气的温度迅速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凝露析出(析出的露水被排出箱体外)。接着把从空气中吸取的热量用来加热被脱了水的干燥冷空气,使空气升温而相对湿度大幅度降低,成为载湿能力很强的干燥热空气。随后,干燥热空气被引导均匀地通过待干燥物料,在流经待干燥物料时,和物料中的水分发生着热交换和相平衡作用,物料中的水分子吸收了空气中的热能,迅速地从物料中逸出而被气流带走,物料因而得到干燥。从待干燥物料中带走水分的空气重新进入热泵装置被脱水和加热,开始了又一个循环。空气不断地循环,物料则被不停地干燥,直到符合生产要求为止。
在热泵干燥中,物料水分蒸发所需的热量来自水蒸气凝结时发出的热量,整个干燥过程,无须对物料进行额外加热。因而不必附加任何形式的发热装置,这使得热泵干燥方法比别的干燥方法能够降低能源消耗。这是热泵干燥的主要特点。
和其他气流干燥不同,热泵干燥的另一个特点是它通过对气流进行脱水来获得介质的强载湿能力,所以能够在常温以下获得强载湿能力的干燥空气。这就使得干燥作业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一般干燥温度选择在15~30℃的范围内。在这样低的干燥温度下,可以有效地抑制待干燥物料中的细菌的滋生,防止了蛋白质受热变性,含糖物质受热结焦,易熔物质受热溶融,有生命的种子受热失效以及物料个体的变形、变色和芳香类物质的逃逸等等,这对于灰树花如灰树花、香菇、美味牛肝菌、羊肚菌的干燥,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热泵干燥机是一种气流干燥设备,气流在箱体内循环,无废气烟气排放,流出的水是由露滴集合的清澈的蒸馏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噪声也只有60分贝,是一种环保型的干燥设备。它还可以在风机上安装变频调速器,方便地调控箱体内的气流速度;通过调节冷凝器工质的流量大小,就可以实现干燥温度的自动控制。
3.热泵干燥应用实例 李云林等报道了热泵干燥香菇的结果。香菇的加工主要是干制,干香菇的含水率要求在13%以下。鲜香菇的水分含量一般在85%左右,蛋白质和各种营养成分含量丰富。采用蒸汽热风式或火力热风式烘干设备干燥,因烘烤温度较高(一般在40~70℃),烘房内上下温度不均匀,干燥速度变化不易掌握,常使烘烤出来的香菇外型过分收缩,开裂变形,表面出现硬化结壳现象,手感硬而脆;同时在烘烤过程中香菇特有的清香气味会逃逸,符合出口外销标准的成品仅占10%左右。而用热泵式燥机干燥的香菇,成品符合外销标准的占60%以上,外形收缩均匀,不变形,菇形圆整,菇品颜色为深褐色,色泽悦目,菇褶为乳白色,条纹清晰不倒,气味清香纯正,不带有烟味、焦味,深受日本市场欢迎。
RG-110型热泵干燥机,日加工鲜香菇600千克,可得干香菇产品92千克,耗能费用为0.68元/千克,只是普通烘干机平均耗能费用1.19元/千克的57%,节能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产品符合部颁标准。以加工5厘米以上的春薄香菇为例,质量上等的外销菇价格为人民币160元/千克,内销价30元/千克,人工栽培香菇以每立方米菇木产干菇15千克,若用传统方法加工,其优质外销菇的比例只有10%,产值只能达到645元;而用热泵干燥机加工,优质外销菇比例提高至60%,产值可达1620元,每立方米菇木增加净产值高达975元。
灰树花在干制过程中不适宜高温干燥,在高温条件下,其外表会变色,因而产品达不到出口日本的标准。用热泵干燥机干燥灰树花,产品干燥均匀,片面平整,不扭曲卷边,颜色美观,芳香气味纯正。含水量12%以下,耗能费用为0.80元/千克,优质干品率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五)盐渍大厅 盐渍灰树花需要经过选菇、漂洗、杀青、冷却、分级、制备饱和盐水及调酸剂、盐渍、倒缸、装桶、打包等工序。其中不少工序需要较大的面积。为了方便操作,能够流水作业,其设施最好建成大厅形式。面积根据生产规模而定。大厅应两面开门,门的大小要能进出中型汽车。这样就能做到一门进原料,二门出成品。两面墙壁均开较大窗户,以保持厅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全部水泥抹地,并设排水沟渠。厅内水电齐备。
(六)成品贮藏库 贮藏加工成品的仓库,要求干燥、低温、通风,而又能防虫、防鼠。最好建在高燥及加工设施附近,还要方便运输。仓库面积根据产品数量而定。全部砖、石、水泥结构,为了防止外界冷热气候的影响,墙中间最好加填充物,库顶建成人字形或加铺绝热层。库门也应制成有绝热填充物的双层,且为封闭较严密的推拉门。
Ⅳ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配套设备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必须具备与生产模式相配套的硬件和软件。
工厂化生产的硬件是指构成企业工厂化生产运作系统主体框架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配料、拌料机械设备、装瓶(袋)设备、高效灭菌设备、接种设备、培养栽培环境调控设备、采收包装设备和采后清理设备等。高效、稳定的工厂化生产设备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正常运作和取得成功的物质关键,食用菌工艺装备的不断更新,是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之一。例如装瓶机从4000瓶/小时提高到12000瓶/小时,接种机也从4头接种发展到了16头接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栽培瓶从850~1000ml、口径58-65mm,发展到1100~1400ml、 口径75-82 mm,使金针菇单瓶产量从150-170g提高到250-300g,使栽培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因此,先进实用的工厂化生产设施设备的不断突破创新和开发应用,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工厂化生产的软件是指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体系。分三个层次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体系:
首先抓产品标准化。建立产品的企业标准,包括从菌种、原材料一直到产品包装出厂、运输、上货架的整个生产过程的规范要求。与此同时,还要相应制定保证产品达到标准的三套文件,即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及卫生防疫制度。企业标准要坚持高起点,不仅以国内行业标准为基础,而且尽量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
其次抓工作标准化。使标准化生产工艺得到切实执行,用工作标准化来保证产品标准化。重点是抓培训,抓过程,抓反馈,整个生产环节始终处于符合标准要求的稳定可靠状态。
第三是抓管理标准化。建立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体系,强调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争取以超越顾客期望作为管理原则,变传统的监督管理模式为自主管理模式,变产品的事后检验为对危害的源头控制。

Ⅳ 食用菌种植需要哪些设备
食用菌的来设备主要包括大棚。自床架。简易的机械设备有拌料机,装袋机。灭菌锅炉。接种箱,造价各地物价不同。价格有差异。应该根据你的生产量来确定设备使用的型号。所以最好介绍一下你的规模。这样才可以为你提供比较可靠的数据。
Ⅵ 生产蘑菇各级菌种的单位应具备哪些基本设备与场所
所有菌种生产单位必须具有消毒、灭菌、接种和必要的质量检验仪器设备,菌种培养,栽培场地。一级种(母种)生产单位必须具有高压灭菌设备、接种设备,温控培养室,出菇试验场和菌种分离培养,提纯复壮,质量检验、保藏及常规的检测等仪器设备,菌种培养,栽培场地在500米2以上,并具有相应的技术力量。二级种(原种)生产单位必须具有高压灭菌设备、接种设备,温控培养室及出菇试验室。菌种培养,栽培场地在300米2以上,并具有相应的技术力量。三级种(栽培种)生产单位必须具有年生产能力3万瓶(袋)以上的规模及与之相适应的常规灭菌设备、接种设备,菌种质量检验和清洁的培养室,菌种培养,栽培场地在300米2以上,并具有相应的技术力量。
一级种生产以18~20毫米×180~200毫米的玻璃试管为容器,以PDA培养基为基质,0.11兆帕,121℃,灭菌30分钟,置斜面,冷却后无菌操作接种,24℃培养。二级种生产以750毫升的玻璃(塑料)菌瓶或菌袋为容器,以木屑麦皮为基质,0.15兆帕,126℃,灭菌1.5~2小时,冷却后无菌操作接种,24℃培养。三级种制作同二级种,灭菌或高压或常压(常压100℃,保持8~10小时)。
Ⅶ 菌种生产需要哪些设备
(一)接种室 接种室为高度洁净的无菌区,一般长宽各2米左右,高约2.2米(图7-2)。墙顶装紫外线灯和日光灯各1盏。地面光洁有下水道,墙壁用防水涂料或油漆刷白,便于冲洗消毒。接种室外间为缓冲室,其长度与接种室相同,宽1米。缓冲室墙顶也装紫外线灯和日光灯各1盏,壁上有挂衣架。接种室和缓冲室的门均应为推拉门结构。
图7-2 接种室结构示意图

(三)蒸气装置 在蒸气流上方的无菌区域范围内接种,所需装置式样不固定,大多为加热器、水壶和工作台组成,菇农可根据其原理随意设置。加热器大多为电炉,也可用煤炉。炉上置小口的水壶或水锅,壶或锅上方为工作台,台面上有10厘米×20厘米的孔,台面孔和壶口或锅口紧密相接,使壶口(锅口)产生的蒸气集中从孔口喷出。接种前,先加热壶或锅中之水,蒸气产生后,在孔口上方就形成了一个无菌区域,这时就可接种。接种时,将原种和待接菌种的瓶口对准台孔,再按常规法接种。
(四)接种帐 接种是菌种生产最关键的一道工序,而接种场所又直接关系着接种的成功与否。采用接种箱接种,缺点是其密封性能差、空间小而操作不便;接种室空间太大,致使消毒难以彻底,染菌率高。为解决此类问题,采用“蚊帐”式塑料接种棚,效果很好。
1.制作“蚊帐”式塑料接种棚用3米宽、5丝厚的农用塑料薄膜制做。接种棚的规格长3米×宽3米×高3米。制作起来极为简便,先剪取13.5米长的塑料薄膜作为3米见方的接种棚围墙,另取3米长的薄膜作为棚顶。然后用塑料封口机或电烙铁将二块薄膜沿边封好,在棚的一侧留有一条掩合的交接线,作为接种棚的门,供接种人员进出和通风排湿用,在接种棚四个顶角各系一条绳子,便于吊挂。这样一个3米见方的类似蚊帐的塑料接种棚便制成了。
使用前先清理接种场地,再将接种棚吊挂起来,棚高2.5米,余0.5米折向棚内。然后将冷却的菌棒搬入棚内,沿棚壁堆放,将塑料棚折起部分压紧压实。棚中留一块空地,供放接种桌和工作人员走动。准备就绪后,关闭接种棚进行消毒。接种完毕后菌棒可就地培养,用种块直接封口,待菌丝团长到5~10厘米后再摘棚。每次可接1000袋菌棒,接种时间5小时左右。
2.效果 为了验证“蚊帐”式塑料接种棚的接种效果,进行了“棚接”与“室接”的对比试验,每个对比试验的接种时间、地点、天气、人员、消毒方法、菌种质量及原料配方相同或基本相同。结果表明,“蚊帐”式塑料棚接种2万袋,发菌成品率达93%;而接种室接种2万袋,发菌成品率仅84%,“棚接”比“室接”的接种成功率高9%。主要原因一是接种棚大小适宜且密封性能好;二是环境比较卫生,每次接种前便对接种棚进行一次清洗或翻晒,而且菌袋就地培养,不容易破损污染。同接种室(箱)相比,接种棚具还有如下优越性:
(1)成本低 制作一个“蚊帐”式接种棚只用三十几元钱,是接种箱的1/5,而且制作简单,一般可连续使用三年。
(2)劳动效率高 一般接种箱每小时仅接25个菌棒左右,接种棚每小时可达50棒以上,而且就地培养发菌,不再用其他东西封口,节省了许多劳力。
(五)培养室 接种后的瓶(袋)需要在适温条件下培养。为提高建筑面积的利用率,室内可设置菌种架。架数、层次、层距等的设计除考虑培养空间的利用率外,还应顾及摆放瓶(袋)及检查的方便性。床架可以是竹木结构,也可以用角钢制作。架上铺以木板或塑料板,以便摆放菌种瓶(袋)。架子的大小规格,依房间大小而定。中间摆放的床架,宽度为1.2~1.4米;依墙摆放的床架,宽度0.7~0.9米即可。床架的层数视菇房高度而定,一般5~6层,每层相距0.5米左右,底层距地面0.3米,顶层距屋顶至少1米。为了便于调温、调湿、换气,培养室应设地窗并安装空调。地窗设纱窗,保温时关闭,换气时开启。发菌期保持无光培养,检查时采用手持式工作照明灯或开日光灯。
(六)泡沫塑板菇房 在灰树花生产中,菇棚是其主要栽培设施,普遍使用的有砖墙结构的改良式菇棚、半地下式土菇棚、竹木结构塑料棚、简易遮阳小拱棚等,这些设施虽然成本较低,在生产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但存在一些问题,如保温、保湿效果不理想,不容易调节;杂菌污染严重,特别是粗糙的墙壁、地面及屋顶,病虫不易彻底消除,且由于常年潮湿、竹木架、苇箔易烂腐朽,石灰或泥土墙壁易脱落,棚室的使用寿命短。
针对传统菇棚存在的各种问题,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研制开发出塑料覆盖钢管骨架新型菇房,在北京通县、湖北武汉等科研及生产单位实验验证,该菇房保温、保湿、通风等效果良好,其环境条件能满足各种灰树花的生长要求,收到显著效益。
1.菇房结构 是以镀锌镍薄壁钢管组成骨架的装配式菇房,顶部是拱形,采用各种专用卡具及部件连接安装。菇房长度10~15米,跨度6米,肩高2.4米,拱顶高3.2米。菇房走向为南北向,东西长,南北两侧设通风窗及排气地窗,安装换气扇,拱顶设天窗,门安置在东边山墙上。整个结构组装方便,基本构件均在工厂制造生产。地基用角钢及铁丝将钢管骨架底脚连成一体埋入土层,以保证抵抗风载的向上力或雪载的向下压力。菇房地面抹水泥。菇房覆盖材料为三层,外层及内层为塑料薄膜,中间一层为泡沫塑料板,用专用卡具固定在骨架上。覆盖材料可使用8年以上,骨架可使用10年以上。
2.菇房性能
(1)保温隔热性能良好,冬暖夏凉 12月中下旬,在北京测试结果,外界气温-7~-15.5℃时,菇房内6~10℃,而普通砖结构菇棚为0~5℃。7月中旬,当外界最高气温34℃时,菇房最高26℃,普通菇棚最高31℃。如果在冬季寒冷天气适当增温,炎热季节适当降温,可以周年栽培灰树花。
(2)保湿性能良好 根据不同天气,每日在菇房内喷洒水1~2次,能保持80%~95%的空气相对湿度,而且保湿时间比普通菇房持久,便于调节。
(3)菇房温度比较稳定 在密闭门窗的情况下,昼夜温差明显小于普遍菇房,适宜培养菌种及恒温结实的灰树花。
(4)通风换气、降温排湿效果好 由于菇房设有对流窗口,室内空气新鲜,同时利于调节温、湿度。
(5)菇房内光线充足 由于可拉帘能进行光线强弱的控制,散射光分布比较均匀,利于灰树花发育及其色、香、味的生成。
3.菇房应用
(1)温度管理 在春秋两季,菇房内的自然温度基本符合灰树花生长发育的条件。在进行夏季反季节栽培,可利用降温措施满足灰树花的发育条件,如在棚顶覆盖遮阳网降温,室内采用风机强制通风,有条件的地方可安装湿帘系统进行降温,效果更为明显,可保持室内25℃以下的温度条件。冬季可以采取加温的方法提高菇房内温度,保持在15℃左右。
(2)湿度管理 新型菇房保湿效果明显,在栽培管理过程中,根据室内具体湿度变化情况及天气状况进行管理,在阴雨天不喷水,晴天每天喷1~2次水,结合通风,以防湿度过大而烂菇。
(3)通气管理 在自然温度适宜灰树花生长的季节里,门窗经常打开,室内空气比较新鲜。在夏季防高温高湿,每次喷水后或阴雨天要加大通风量;冬季生产由于需要保温,通风次数相对较少,但要保证菇房内空气新鲜。要注意通风透气,利用地窗及天窗每天要通风2~3次,每次10~15分钟。
(4)新型菇房合理利用 在人力、物力、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季节选择不同温型的种类和品种,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力争多收。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栽培品种搭配,尽量选择紧俏、经济价值高、宜鲜宜干的品种。如进行灰树花—金针菇的周年生产,亦可用做菌种或栽培袋的发菌库。
Ⅷ 生产香菇所要的设备
(1)生产原料加工设备
木材切片机:将菇木的枝丫材切成一定规格的木片。
木片粉碎机:将木片粉碎成木屑。
木粉机:将菇木的切片和粉碎组合在同一机械之中,从木材到木屑一次性完成。
以上机械可由专门的原料加工者购置,不必各家各户都拥有。
(2)菌袋生产加工设备
原料搅拌机:用于对定量的培养料均匀混合成一定湿度的培养基。
装袋机:将搅拌均匀的培养基装入菌袋,制成香菇菌筒。
辅助工具:铲、耙、皮管、磅秤、水桶等。
小规模生产者可采用人工搅拌,装袋机台数与当天生产的菌袋数量和人员数量相配套。当天生产的菌袋数量还要与灭菌灶(锅)的容量相配套。
(3)灭菌设备
常压蒸汽灭菌灶:有砖砌、有钢板焊制、有活动式的常压蒸汽灭菌灶,每锅灭菌的香菇菌筒容量在2000~5000筒不等。
高压蒸汽灭菌锅:由专门压力容器生产厂家生产,容器压力必须达到3.92×105帕。
(4)接种设备
接种箱:常用于菌种生产的接种和小批量菌袋接种。
接种室:常用于较大的菌袋生产的接种。
净化工作台:常用于实验室接菌,必须安放在专门固定的清洁房间。
配套接种工具:如接种针、接种勺、消毒药品、酒精灯等。
(5)培养设备
培养架:在培养室内用于增加培养量。
培养室:培养菌种或菌袋的菌丝体。
培养箱:实验室少量实验品的培养。
温控设备:空调器,调节培养室温度。
(6)生产管理设备 喷水、注水设备,如喷雾器、高压喷水器、注水器等。
(7)加工设备
鲜菇加工:冷库,包装机及配套工具、用品。
干菇加工:烘干机(房)、切丝机、成型机、菇筛及配套工具。
(8)生产场所内的设备 推车、打包机、铲车及配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