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子管淘汰了没 为啥高级音响上还是有电子管
由于电子管电子管体积大、功耗大、发热厉害、寿命短、电源利用效率低、结构脆弱而且需要高压电源的缺点,它的绝大部分用途已经被固体器件晶体管所取代。
但电子管有晶体管无法替代的优点:
1、电子管负载能力强
2、线性性能优于晶体管
3、工作频率高
4、高频大功率领域的工作特性要比晶体管更好
所以仍然在一些地方(如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备,高频介质加热设备)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用。
虽然从失真等技术指标来说,晶体管要优于电子管,但电子管的失真属于偶次波,所以在音频领域电子管以其可听性好,声音圆润而得到众多人们的喜欢。也成为对音乐更高追求人士的追捧。比如在高端领域里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话筒放大器等等,都是以温暖柔和的声音特色而倍受推崇。
『贰』 电子管计算机的电子管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弗莱明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人类第一只电子管的诞生,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用1.8万只电子管,占地170m*2,重30t,耗电150kW。
说起电子管的发明,我们首先得从“爱迪生效应”谈起。爱迪生这位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在研究白炽灯的寿命时,在灯泡的碳丝附近焊上一小块金属片。结果,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金属片虽然没有与灯丝接触,但如果在它们之间加上电压,灯丝就会产生一股电流,趋向附近的金属片。这股神秘的电流是从哪里来的?爱迪生也无法解释,但他不失时机地将这一发明注册了专利,并称之为“爱迪生效应”。后来,有人证明电流的产生是因为炽热的金属能向周围发射电子造成的。但最先预见到这一效应具有实用价值的,则是英国物理学家和电气工程师弗莱明。 此后不久,贫困潦倒的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在二极管的灯丝和板极之间巧妙地加了一个栅板,从而发明了第一只真空三极管.这一小小的改动,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它不仅反应更为灵敏、能够发出音乐或声音的振动,而且,集检波、放大和振荡三种功能于一体.因此,许多人都将三极管的发明看作电子工业真正的诞生起点.德福雷斯特自己也非常惊喜,认为“我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电子管的问世,推动了无线电电子学的蓬勃发展.到1960年前后,西方国家的无线电工业年产10亿只无线电电子管.电子管除应用于电话放大器、海上和空中通讯外,也广泛渗透到家庭娱乐领域,将新闻、教育节目、文艺和音乐播送到千家万户.就连飞机、雷达、火箭的发明和进一步发展,也有电子管的一臂之力。
三条腿的魔术师电子管在电子学研究中曾是得心应手的工具.电子管器件历时40余年一直在电子技术领域里占据统治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电子管十分笨重,能耗大、寿命短、噪声大,制造工艺也十分复杂.因此,电子管问世不久,人们就在努力寻找新的电子器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子管的缺点更加暴露无遗.在雷达工作频段上使用的普通的电子管,效果极不稳定.移动式的军用器械和设备上使用的电子管更加笨拙,易出故障.因此,电子管本身固有的弱点和迫切的战时需要,都促使许多科研单位和广大科学家,集中精力,迅速研制成功能取代电子管的固体元器件.后来电子管被替代,电子管的替代产品叫晶体管。

『叁』 电子管是什么东西 有什么用
基本电子管一般有三个极,一个阴极(K)用来发射电子,一个阳极(A)用来吸收阴极所发射的电子,一个栅极(G)用来控制流到阳极的电子流量.阴极发射电子的基本条件是:阴极本身必须具有相当的热量,阴极又分两种,一种是直热式,它是由电流直接通过阴极使阴极发热而发射电子;另一种称旁热式阴极,其结构一般是一个空心金属管,管内装有绕成螺线形的灯丝,加上灯丝电压使灯丝发热从而使阴极发热而发射电子,现在日常用的多半是这种电子管.由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穿过栅极金属丝间的空隙而达到阳极,由于栅极比阳极离阴极近得多,因而改变栅极电位对阳极电流的影响比改变阳极电压时大得多,这就是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栅极电压对阳极电流的控制作用.我们用一个参数称跨导(S)来表示.另外还有一个参数μ来描述电子管的放大系数,它的意义是说明了栅极电压控制阳流的能力比阳极电压对阳流的作用大多少倍.
为了提高电子管的放大系数,在三极管的阳极和控制栅极之间另外加入一个栅极称之为帘栅极,而构成四极管,由于帘栅极具有比阴极高很多的正电压,因此也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加速电极,它使得电子以更高的速度迅速到达阳极,这样控制栅极的控制作用变得更为显著.因此比三极管具有更大的放大系数.但是由于帘栅极对电子的加速作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打到阳极,这些高速电子的动能很大,将从阳极上打出所谓二次电子,这些二次电子有些将被帘栅吸收形成帘栅电流,使帘栅电流上升这会导致帘栅电压的下降,从而导致阳极电流的下降,为此四极管的放大系数受到一定而限制.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在四极管帘栅极外的两侧再加入一对与阴极相连的集射极,由于集射极的电位与阴极相同,所以对电子有排斥作用,使得电子在通过帘栅极之后在集射极的作用下按一定方向前进并形成扁形射束,这扁形电子射束的电子密度很大,从而形成了一个低压区,从阳极上打出来的二次电子受到这个低压区的排斥作用而被推回到阳极,从而使帘栅电流大大减少,电子管的放大能力得而加强.这种电子管我们称为束射四极管,束射四极管不但放大系数较三极管为高,而且其阳极面积较大,允许通过较大的电流,因此现在的功放机常用到它作为功率放大.
『肆』 立人电饼档中的电子管是干什么用的
你好:
1,电加热设备,是不可能有电子管的,如果是电子控制的电路,也应该是三极管、集成电路等。
2,你看到的【很有可能是保险管】,作用是起到【短路保护和过电流保护】,这是电加热设备所必须具备的保护措施。
『伍』 电子管应用有哪些
现在电子管在民用中除了音响器材,基本是绝迹了.
目前电子管还在的领域,高频发射功放(比如电视台,一般中型电子管),治疗仪(理疗设备),粒子对撞机(一般是超大型电子管)
音响电子管放大器(小型电子管)
几十年前民用还有收音机。电视机,工业用有电子管计算机
『陆』 电子管什么电器用的最多
电子管功放用的最多。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功放是一种用途很大的音乐播放设备,尤其是电子管功放,它的重放音质非常高,收听效果很好,所以得到广大发烧友的喜爱,电子管功放又叫电子管音频功率放大器。
『柒』 【科普】继电器和电子管
如何从零开始建造一台计算机?
普通认为,计算机芯片的发展历史经历了真空管(电子管、真空三极管)、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三个时代,然而说到起源,我们还是应该从电报机和继电器开始。
电报机出现在18世纪30年代,最早的电报系统一般认为是1837年美国科学家摩尔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建造的,同时他也是电报摩尔斯码的发明人,这是一种使用点、划线和空白来表示字母的编码方法,一直以来都是电报机发送信息的标准编码方式。
电报机发送员依照编码后的点或划线的顺序,滴滴答答的按下发报键。按键被按下的时候就会接通电路,在电线内产生电流。电流传送到接收端的机器中,再次被还原为摩尔斯编码的点、线和空格,然后人工翻译成字母语句信息。
发报键根本上就是一个下面有弹簧的按键而已,它直接控制着电流的通断。
初期电报系统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远距离电线导致电流的衰减,这严重影响了电报的使用范围,毕竟人们渴望能够跨越山川、跨越国家、跨越海洋对信息进行传递。
需要一种装置,每隔几十公里就能够把电流信号进行放大,以确保能够长距离清晰传递而不衰减到无法识别。
这个装置就叫做继电器,它几乎是伴随电报机同时被发明的。继电器的原理也很简单,如下图所示:
继电器包含两个电流回路:左下黄色细线形成的 控制回路(Control Circuit) 和白色粗线形成的 负载回路(Load Circuit) 。
当我们合拢左下的控制开关的时候,缠绕的线圈将产生电磁性,吸引弹片向下拉,两个红色的触点就会贴合,这就打通了负载回路,右侧的灯泡就会发光,如果是用电报接收机替换这个灯泡的话,那么接收机就可以记录下电流的通断。
用A电路的开关控制B电路的通断,这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关键是A电路可以是很低的电压,而B电路可以是很高的电压,而即使弹片合并也并不意味着两个电路就会互相连通,所以AB电路永远是隔开的。
使用继电器的好处很多,实际上几乎每个城市小区的家庭住宅内都有一排类似结构的开关,这些我们可以徒手拨动的小开关其实只是控制回路的开关,只有很低的电压,它们与真正的220V家庭用电线路并不相连。——这让开关变得很安全。
当然,继电器的最主要作用还是电压的提高、电流的放大。用小电流控制大电流,这是继电器被发明的初衷目的。
继电器被发明后的100多年时间内,基本上都只被用作电流、电压的放大或缩小,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研究战争中炮弹的弹道计算的时候,才意识到到继电器的真正威力。
我们把继电器视为一个系统或者一个程序,那么就会发现, 向这个程序输入一个小电流,就可以输出一个不同的大电流。
如果我们改为使用两个控制回路的两个开关一起来控制输入,也就是设定需要两个电磁铁才能把弹片拉下来,进而点亮电灯,那么这似乎就可以视为将两个数字相加得到两数之和。这种思路为整个计算机时代打开了大门,对此我们暂时留到下一篇再谈。
继电器自身也有很多缺陷。由于机械装置效率很低,加之受到环境影响严重,易于老化等等原因,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们又发明了更加好用的替代品:真空管。
真空管又叫电子管,它看上去像是一个灯泡,内部的空气被抽掉形成近乎真空的状态。
以真空三极管为例,灯泡内主要包含四个部分:
这样一来原理就清楚了:灯丝负责发热,保持阴极激发状态,随时能够向阳极发送电子,但是中间的栅极就起到了控制开关的作用。栅极处于控制回路,而阴阳极处于负载回路,通过控制栅极的电压来控制电子管阴阳极的电流通断。
相比继电器,电子管是个重大的进步,但也带来了很多困扰,耗电量大(一直保持阴极的激发状态),寿命短,成本高,结构也比较复杂难以小型化...
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核心技术仅仅辉煌了十来年,就逐渐被很快崛起的半导体晶体管所替代。在目前,电子管基本主要应用在音响、微波炉等设备内,在计算机内已经几乎找不到电子管的踪迹了。
END
『捌』 有电子管吗
电子管是以前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现在使用的很少,只有一些怀旧的人还在为“情怀”保存电子管设备,使用则更少。电与管都是存货,某宝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