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下车库安全疏散距离地下商业安全疏散距离分别是多少米对应规范哪条
地下车库貌似主要是考虑的人员的疏散,《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第六条
地下商业的话,营业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m,且行走距离不应大于
45m。《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⑵ 消防设计最大安全疏散距离是多少
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高度超过32m 且每层人数在10 人以上的,宜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当使用人数少于50 人时,楼梯、走道和门的最小宽度,可适当减少;但门的最小宽度,不应
小于0.80m 。
本条和本规范有关条文中规定的宽度均指净宽度。一般说,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 (层面面积小、现场作业人员少者例外);
过道、楼梯的宽度是根据层面能容纳的最多人数在发生事故时能迅速撤出现场为依据而设计的,所以必须保证畅通,不得随意堆物,更不能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能采用吊门和侧拉门,严禁采用转门,要求在内部可随时推动门把手开
门,门上禁止上锁。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

为防止在发生事故时照明中断而影响疏散工作的进行,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地下建筑等疏散过道和楼梯上均应设置事故照明和安全疏散标志,照明应是专用的电源。
为防止在发生事故时照明中断而影响疏散工作的进行,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地下建筑等疏散过道和楼梯上均应设置事故照明和安全疏散标志,照明应是专用的电源。
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高度超过32m 且每层人数在10 人以上的,宜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⑶ 主楼地下储藏室疏散距离
埋深不大于10m。
独立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地下部分的层数不超2层,单、多层建筑的地下(半地下)部分,埋深不大于10m且地下部分的层数不超2层。高层建筑的地下(半地下)部分,埋深不大于10m且地下部分的层数不超2层,且地下(半地下)、地上部分的安全疏散完全独立(或虽共用直通室外的疏散走道或安全出口,但采取了可靠措施确保安全疏散互不影响)。
⑷ 地下室设备房的防火疏散距离
建筑安全疏散基本原则1、疏散宽度应保证不出现拥堵现象;2、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设有至少两个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3、疏散距离必须满足室内最远点到房门,房门到最近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行走距离限制;4、疏散方向应尽量为双向疏散,减少袋形走道的设置;5、选用合适的疏散楼梯形式,楼梯间应为安全的区域,不受烟火的侵袭6、通向地下室的楼梯间不得与地上楼梯相连,如果必须相连时,应采用防火墙分隔,通过防火门出入7、在清晰的空间高度内为人员疏散提供引导其他疏散区域(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首层外门)疏散宽度1、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百人宽度指标规定计算确定。2、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都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3、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根据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确定,不供其他楼层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的疏散人数计数确定。人员密集场所特殊规定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m,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m的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三米3.0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⑸ 地下室疏散通道消防规范要求的高度是多少
这个疏散通道的高度一般根据规范要求的是净高度不低于2.2m的。
⑹ 地下室设备房的疏散距离怎么计算
计算地下室楼梯疏散宽度,楼梯段宽度
依据:人流量大小、安全疏散、搬运物品等。
要求:一般≥850mm;住宅≥1.1m;公共建筑≥1.3m。
梯段宽>1.4m时增加靠墙扶手,>2.2m时增加中间扶手。
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花福羔凰薏好割瞳公困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