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监控系统需要哪些设备
监控系统前端设备主要包括: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罩、支架、控制解码器、射灯等。目前,这些设备生产厂家很多,其品牌、型号、功能各异。因此,合理选择这些设备,对提高电视监控系统图像质量颇为重要。下面结合工程实际需要:
1摄像机的选择
摄像机是电视监控系统核心设备,根据用户要求,合理选择非常重要。现在安全防范用的电视监控系统一般都采用CCD摄像机,因为它与真空管摄像机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惰性小;灵敏度高;图像均匀性好;抗冲击性好;寿命长等优点。在实际工程中,如果监视目标照度不高,而用户对监视图像清晰度要求较高时,宜选用黑白CCD摄像机;如果用户要求彩色监视时,应考虑加辅助照明装置,或选用彩色黑白自动转换的CCD摄像机,这种摄像机当监视目标照度不能满足彩色摄像要求时自动转为黑白摄像。
在确定用黑白摄像机还是用彩色摄像机之后,进而要考虑的问题是摄像机的技术指标。主要考虑的指标如下所述。
1.1分辨率(清晰度)
表示摄像机分辨图像细节的能力,通常用电视线(TVL)表示。它取决于CCD芯片的像素数、镜头的分解力和摄像系统的带宽。
黑白摄像机水平清晰度一般要选择450TVL左右的,考虑到施工等因素,系统的最终清晰度能满足我国行业标准GB/T16676-1996中规定的380TVL。
彩色摄像机水平清晰度一般要选择大于350TVL的,因为人眼对彩色难于分辨更细,这样选择也能满足GB/T16676-1996中对彩色监视系统270TVL的要求。
1.2灵敏度
在镜头光圈大小一定的情况下,获取规定信号电平所需要的最低靶面照度。例如:使用F1.2的镜头,当被摄物体表面照度为0.04Lx时,摄像机输出信号的幅值为350mV,即最大幅值的50%,则称此摄像机的灵敏度为0.04Lx/F1.2。如果被摄物体表面照度再低,监视器屏幕上将是一幅很难分辨层次的灰暗图像。根据经验一般所选摄像机的灵敏度为被摄物体表面照度的1/10时较为合适。
1.3信噪比
即信号电压与噪声电压的比值。CCD摄像机信噪比的典型值在45~55dB之间。一般的电视监控系统中要选50dB左右的,这样不仅能满足行业标准中规定系统信噪比不小于38dB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当环境照度不足时,信噪比越高的摄像机图像就越清晰。
1.4工作温度
-10~+50℃是绝大多数摄像机生产厂家的温度指标。视使用地区的温度变化加防护或特别防护。
1.5电源电压
国外摄像机交流电压适应范围一般是198~264V抗电源电压变化能力较强;国内摄像机交流电压适应范围一般是200~240V,抗电源电压变化能力较弱,在系统中使用时一般需稳压电源。
2镜头的选择
镜头种类繁多,分类方式就有好几种,我们只从控制方式上谈谈如何选择摄像机镜头。
2.1手动光圈定焦镜头
这种镜头用于监视固定目标,且光照度变化较小的场合。这种镜头价格比较便宜。所需焦距大小可用下式估算。
f=A·L/H
式中:f—镜头焦距
A—摄像机成像面高度
L—被摄物体到镜头距离
H—被摄物体高度
焦距越大,视场角越小,监视范围越窄;焦距越小,视场角越大;监视范围越宽。
2.2自动光圈定焦镜头
当进入镜头的光通量变化时,摄像机CCD成像面上产生的电荷也相应变化,使视频信号电平发生变化,产生一个控制信号,驱动镜头内的微型电机正向或反向转动,从而调整光圈的大小。当视场照度变化在100倍以上时,选这种镜头。但需注意的是:如果视场照度不均匀,特别是监视目标与背景光反差较大时,采用这种镜头摄像效果不理想。
2.3自动光圈电动变焦镜头
此镜头与自动光圈定焦镜头相比增加了两个微型电机,其中一个电机与镜头的变焦环啮合,受控转动时,可改变镜头的焦距;另一个电机与镜头的聚焦环啮合,受控转动时完成镜头的聚焦。由于增加了两个微型电机,这种镜头的价格较贵。
2.4电动三可变镜头
与自动光圈变焦镜头相比只是对光圈的调整由自动控制方式改为遥控器控制。它也含三个微型电机,通过一组6芯控制线与控制器相连。目前这种镜头应用较多。
在选择镜头时,除根据不同场合、不同要求选择不同控制方式的镜头外,还要考虑下面问题。
(1)镜头尺寸要与摄像机成像面尺寸一致。例如:1/3″摄像机要选1/3″镜头。在难以一致时,可用大尺寸镜头配小尺寸摄像机;反之不行。
(2)镜头接口与摄像机接口要一致,不一致时要加连接圈。例如:C型镜头安装在CS型摄像机上时,必须在C型镜头上加连接圈,如果不加连接圈就可能碰坏CCD成像面的保护玻璃,造成CCD摄像机的损坏。
3云台、防护罩、支架、控制解码器的选择
3.1云台
云台可以简单理解成安装摄像机的底座,只是这个底座可以全方位(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或(水平方向)转动。因此,云台的使用扩大了摄像机的视野。在电视监控系统中,需要巡回监视的场所(如大厅等)都要使用云台。选用云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选云台的负荷能力要大于实际负荷的1.2倍。就是说云台上所有设备重量之和应小于云台的负荷能力,如果让云台满负荷或是超负荷运行,虽能免强工作,但启动时惰性大,特别是垂直转动时更困难,极大的影响了巡视效果。
(2)云台转动停止时应有较好的自锁性能,刹车时回程角应小于1。
(3)室内云台在最大负荷时,噪声应小于50dB。
3.2防护罩
用于保护摄像机的装置叫防护罩。有室内、室外之分,室内防护罩主要作用是防尘;而室外防护罩除防尘之外,更主要的作用是保护摄像机在较恶劣自然环境(如雨、雪、低温、高温等)下工作。这不仅要求严格的密封结构,还要有雨刷、喷淋装置等,同时具有升温和降温功能。由此决定了室外防护罩的价格远高于室内防护罩。选择防护罩时还应注意的是:防护罩的标称尺寸与摄像机标称尺寸一致,即1/3″摄像机选用1/3″防护罩。若难于一致时,可用大尺寸防护罩配小尺寸摄像机;反之不行。
3.3支架
用于固定摄像机的部件,有壁装、吊装等型式。支架的选择比较简单,只要其负荷能力大于其上所装设备总重量即可,否则易造成支架变形,云台转动时产生抖动,影响监视图像质量。
3.4控制解码器
在有云台、电动镜头和室外防护罩的电视监控系统中,必须配有控制解码器。这样在控制室中操纵键盘相应按键即可完成对前端设备各动作及功能的控制。控制解码器必须与系统主机同一品牌,这是因为不同厂家生产的控制解码器与系统主机的通信协议、编码方式一般都不相同,除非某控制解码器在说明书中特别说明该设备与某个品牌的主机兼容,否则绝不可选用。
4射灯的选择
目前绝大多数电视监控系统均配置随摄像机转动的射灯以辅助照明,其最大好处是灵活、方便,且价格不贵。黑白电视监控系统宜配置高压水银灯;彩色电视监控系统宜配置碘钨灯。当需夜间隐蔽监视时应用红外射灯。红外射灯一种是在普通照明灯前加滤光片,另一种是由红外发光二极管阵列构成。前者耗能较大,且常产生“红暴”(由于滤光不净,有少量红光被人眼看到);后者极少产生“红暴”,但照射距离较近。另外,还需提醒的是:红外射灯对彩色电视监控系统不起作用,这是由于红外光被彩色摄像机中的彩色滤色器滤掉的缘故。
B. 球型摄像头能照到的全部范围吗
球机的镜头会自动翻转180°,并随即向上转,可直接观看到背面的景物,从而实现纵向180°的全程连续监视,所以可以看到全部范围,无死角监控。
球型摄像机的组成及功能:7寸无变形高强度铝合金压铸外壳,内置30倍原装光学镜头,SONY彩转黑一体化摄像机,355°限位旋转,左右转速最高可达12°/秒,支持多达16种通用协议,RS485通讯。

(2)监控眼设备支持什么协议扩展阅读
球形摄像机的发展趋势:
1、支持网络传输和网络控制的网络快球(IP快球)。
2、直接支持双绞线传输或光纤传输,更适合未来智能建筑和ITS智能交通的应用。
3、在功能上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如增加面部图像识别和自动跟踪,可应用于在公众场合监控和追捕逃犯;如增加语音自动定位,可应用于视频会议系统。
4、在外观设计上,随着集成度的提高,小型化和多样化外观造型设计,使得球机安装会更方便,和使用环境配合得也会更具隐蔽性。
C. 和慧眼摄像头可以联连到海康录像机吗
首先要看是摄像头是否支持onvif协议。如果可以就可以添加。
D. OPC协议指的是什么
首先声明,是zz的,我对原文的观点是:分布式系统的规范不是那么容易搞出来的。所以OPC-DA暂时是不可替代的,OPC-XMLDA是跨防火墙的新技术,但是实时性差一点。这篇文章的出处是另一篇批评opc的文章的评论。(原文的链接是http://blog.cechinamag.com/sup_zoux/9284/message.aspx#3648,被评论的文章标题是OPC——资本和崇洋豢养的病态协议)zz文章如下:
楼主似乎对OPC相当的熟悉,但似乎又不是很懂OPC。
首先OPC是一种协议,OPC协议里只是定义了接口,OPC的不好是由于他建立在了DCOM的基础之上,大多数的诟病来源于DCOM本身而不是OPC协议本身,至少这篇文章对OPC的不满也几乎都来源于DCOM。那么楼主更应该骂微软,或是OPC基金会妥协与微软,而不是OPC协议本身。楼主是希望把OPC协议制定成为像modbus之类的协议,还是提出要建立一套分布式框架替代DCOM呢。这两者完全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如果是前者,我劝楼主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而不是盲目的准备去做无用功,如果是后者本人倒是颇感兴趣,本人才疏学浅,分布式框架只知道DCOM 、Cobra 、JMI、.Net Remoting、SOAP。其中JMI和.Net Remoting目前还是依赖于平台,而Cobra则是看起来很美,SOAP像是以后的发展方向,目前OPC 3.0协议已经是基于SOAP的了,性能问题导致他还不能大规模推广。
第二,OPC协议存在也有不少年头了,站在现在的观点对一个陈旧的东西妄加批评似乎有点过分和小肚鸡肠。就像我们不能现在说DDE是一种多么简陋的IPC技术啊,毕竟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OPC产生的年代,windows上的主流技术难道不是DCOM吗,除非一开始就脱离微软。
第三,“资本和崇洋豢养”这个词显得楼主太过于愤青,如果说用OPC就是“资本和崇洋豢养”,那么我们绝大多数用电脑的人都是“资本和崇洋豢养”,因为我们用的windows、linux、unix、solaris都是洋人给我们的,假如有一天真的有一种真正好的替代OPC的协议产生我第一个支持,如果目前还没有出来,还是希望楼主遵循“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原则,真正的能够为中国的自动化协议做些贡献。
最后送给楼主一句话,“师夷长技以治夷”,治夷之前是师夷而不是鄙夷
原文如下:
OPC——资本和崇洋豢养的病态协议
虽然目前大部分的厂商均支持OPC协议,并将其视为开放的标准。我曾长期从事实时数据库研发,并对OPC协议有深入研究。到目前为止,除了悲哀,只有一席不得不说的话。OPC真的很先进么?对于过去还一直靠编写串口协议研发非标产品的一些同仁来说,似乎刚刚感受到其带来的优点,为了接项目而编写一些OPC接口等等,也许感觉其神秘而高不可攀。其实,OPC就是基于微软DCOM技术的一套接口定义而已,在其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诸多工控必须的硬件条件因素,仅仅是将微软DCOM技术原封不动地搬到了工控领域而已。这几年,每年都有一些同仁公司联系SUPCON SOFT,希望能够获得解决OPC接口的问题,作为OPC基金会的首批会员和国内OPC基金会的倡导者,SUPCON对OPC十分了解,拥有大量可以开发OPC接口的程序员。但这并不意味着SUPCON会承接这些接口问题的服务。作为一个企业,其专业性在于提供自己专业的产品和核心价值所在的服务,而非其它。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出国人对OPC接口的误解和盲从。OPC真的很美么?从其应用至今,OPC带来的痛大过其带来的利益。DCOM是一套依赖微软技术极深的服务,仅一个OPC,就限制了目前工控领域操作系统的多样性。这也没什么,如果处于爱国,中国还真没有可圈可点的操作系统。但OPC的问题是在太多了:
※安全性配置复杂:对于对操作系统并不专业的工控人员,OPC的安全性配置已经过于专业和复杂了。这导致了好多实例中,OPC都不是通过系统启动后自激活的,而是需要有交互式用户去登录,这给系统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性。即每次系统重启都可能需要人为干预。虽然经过合理的DCOM配置可以避免,但不幸的是大部分工控从业同仁对此并不掌握;
※远程激活困难:如果两台计算机不再一个带有强烈微软技术特色的“域”里的时候,远程激活OPC就是一个噩梦,在很多项目上,仅这个配置就另很多工程人员痛心疾首。知道大部分项目中不同域之间的激活是怎么做到的吗?呵呵,好多同仁选择了两台机器通过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来破坏安全性;另一些掌握一些编程技术的同仁则通过在一台计算机中保存另一台计算机的用户名和密码;这些安全因患之所以不能排除,原因就是该死的OPC协议,这个吸附在微软的DCOM技术上的毒瘤;
※开发复杂:虽然笔者对DCOM技术掌握得较为熟练,但至今还能回忆起年轻时学习DCOM编程的黑暗日子,DCOM是一种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然后顿悟,发现原来所有写DCOM教材的人都在故弄玄虚,人为增加复杂度。同时,DCOM的内存管理和调用技术,往往需要较多经验,使本来容易的通讯开发,变得焦灼不堪。所以才有目前很多业界同仁委托其它公司开发OPC接口的事情;
※跨平台困难:连跨微软的多个操作系统,都会有些小问题,能在Linux和UNIX上使用OPC的人,更是寥寥;我至今只是闻名,未尝亲见这类高人;
那么为什么这么一个诟病甚多的协议会成为今天普遍接的标准呢?原因有二,一是时机,二是资本。当工业以太网时代还出于鸿蒙初开,各大自动化厂商还在为未来的总线争论得喋喋不休得时候,微软,这个操作系统的厂商,利用一种基于自己操作系统的分布式技术,在DCOM仿佛能够解决一切分布式问题的丧失理智的时代,推出了一种民不见经传的OLE for Process Control,没有引起任何一个自动化厂商的足够重视,而正是因为这种低调的入场,加上各大自动化厂商惯常的保守和对工业以太网技术发展前景的短视,OPC成长了起来。谁会将一个操作系统的厂商作为竞争对手呢?所以,OPC的开始是比较顺畅的。另一个强有力的吹鼓手是微软,他并没有鼓吹OPC无所不能,但它过分地鼓吹了DCOM,最终这种资本运作带来了浮躁,大家索性都不再研究其他开放的工业以太网传输协议了,OPC就是万能灵丹。历史再不断重演,今天的我们,又要被IBM等厂商所谓的SOA和Web2.0技术蒙住双眼。
另一个原因,就是崇洋,曾几何时,洋东西好得不得了,我还记得当时曾经定义一个内部的基于TCP数据传输协议,就有保守派在我耳边喋喋不休:协议这东西都是国外大公司制定得,如何如何神奇,如何如何专业,总之,中国人连制定一个企业的TCP传输协议的能力都没有了。不过最终证明,不但能够制定,只要对工业数据传输得需求把握得好,中国人可以制定出一样优秀得开放数据传输协议。但问题似乎总是出现:你制定了,谁拥护啊?你制定了,好吧,虽然是开放式协议,为啥是你A公司制定,不是我B公司制定?国人的问题多得不得了。中国目前也出了十多家有一定规模的自动化厂商,有没有成立一个多个企业的标准委员会,讨论一下国有开放标准?没有!这就是现实。我们不还以被美国仪器仪表协会承认而自豪么?我们不还为了能够达到欧洲标准而欣慰么?所以,在这样的土壤上,本土的种子难得开花结果。
其实,最适合工业使用的以太网数据交互协议,绝对不是OPC,而应该是一种基于TCP/IP的,平台无关传输协议。这种协议得制定,只要兼顾了实时值、历史值、主动变化通知,考虑了批量数据读写和并发连接,考虑了不同设备处理速度得不同,就会变得即鲁棒又实用。而我们国人完全有能力制定自己的开放协议!
我深深的知道,问题虽然明显,但明天早晨,我仍然必须接受这个洋品牌和洋标准充斥的世界。OPC虽然不好,但未来5年恐怕还会被趋之若骛。我的力量虽有限,但有幸的是我在一家民族自动化企业就职,还可以一点点地身体力行以尽绵薄,希望国内业界同仁达成共识,有朝一日,可以共同推动由中国人制定的开放工业以太网实时数据传输标准,到那个时候,这个自动化的行业,才能因开放的标准而变得简单高效,四通八达。就脱离微软。
E. 监控方案的工厂监控系统方案
以前的厂区为了维护安全都是建立高高的围墙,再加上铁栅栏等,再加上保安人工看守,如果能够发现就及时处理,需要有一套先进,科学,实用,性能稳定可靠的监控系统来实现,能够更好更节省人力物力的情况下维护工厂安全。 根据工厂客户实际的监控需要,我们一般都会在工厂周边、大门、办公楼、生产车间、仓库等重点部位安装摄像机,能有效的保护工厂财产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最大程度的防范各种入侵,。监控系统将视频图像监控,实时监视,多种画面分割,多画面分割显示,云台镜头控制有机结合的新一代监控系统,同时监控主机自动将报警画面纪录,做到及时处理,提高了保卫人员的工作效率并能及时处理警情,提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反映速度,给保卫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整个工厂的安全。
在现代化企业中,工厂实施视频监控系统,安全保卫部门可以实现在企业厂区门口、厂房、办公楼、周界围墙、仓库等目标进行实时全天候视频监控,对厂内各主要通道和生产场地进行监控,行政部门可以了解员工工作情况,加强员工考勤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需对生产和办公场所进行视频监控,生产管理部门实现及时了解各车间的工作情况和流水线的生产情况,企业领导在办公室利用桌面微机,随时了解各主要生产环节的实时生产状况,处理突发事件,随时了解生产情况,异地监控需求对于跨地区大中型企业,除本地建立网络监控系统外,还可对分支机构进行集中远程视频监控。
厂区闭路监控系统实施可实现其功能为:
·实时周界进行高清晰视频监控,实现数字录像功能,录像存储资料不低于30天。
·可录制各点的视频录像以备安防查用
·有效保证生产现场的安全规范操作
·物资出门及劳动纪律考察
·调节云台可以清晰的观测到车间的各个具体细节 2.1设计依据
本系统设计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安全防范国家标准,相关规范如下:
1.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2.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GA/T 70-1994)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T/T16-92)
4.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
5.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6.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108-91)
7.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2001)
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9.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标准(IEC364-4-41)
10.客户提供的各种技术要求和规范
2.2设计原则
根据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和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并考虑系统投资的长期效益,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实现最佳的工程性能价格比,本方案设计遵循以下的设计原则:
(1)实用性
根据用户具体情况特点布置监控点,并全盘考虑整个周界防范和各个车间能完全满足客户的监控与告警要求。
(2)先进性
系统基于先进的软硬件构架和视频压缩标准,使系统升级、扩展更容易,视频传输速度更快。系统可以与WEB进行集成,通过WEB方式浏览视频,也可以与上层调度系统集成,组成功能更强大的以遥控、遥测、遥信、遥调和遥视为中心的新一代调度系统。
(3)可靠性
系统各部分的硬件均采用可靠性高的部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具备防雷能力.
系统特点与技术参数
3.1系统特点
视频监控系统是一套基于先进的软硬件构架和图像压缩标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协议开发出的性能卓越、功能完备的新一代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系统采用标准的RS485协议,能架构在局域网、广域网或其它网络之上,可以与各种类型的不同的网络设备无缝连接,同时能与本地网络密结合,充分适应网络监控的要求。
采用数字通信技术
数字通信技术克服了模拟通信的种种弊端,是通信技术的必然发展。采用数字图像通信技术,可使视频监控系统能很好地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结合;更有效地发挥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可直接利用数字图像存贮技术,能方便地记录、回放和检索图像信息;满足将来数字通信、视频监控发展的需求。
标准的模块化设计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标准模块化设计,系统规模能够伸缩,既可以用于大型的地调系统,也可以用于只有一个采集端的系统。系统升级和扩容只需要增加相应的模块即可完成。系统软件采用B/S(Brower/Server)结构,可以将多采集端和分布在不同采集端的摄像机集中管理,分散在网络中不同地点、不同使用权限的用户可同时监控同一现场或一个用户同时监控几个采集端的画面,做到“多对多”的实时监控。
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视频监控系统具备自诊断和自恢复功能,可减少人工干预和人工维护;同时自身具有安全管理机制和日志管理功能,可防止外人侵入和非法操作。
分布式录像体系视频监控系统在采集端的视频数据已经按照标准编码格式进行了数字化,并可进行本地录像,将视频数据保存在硬盘上。同时,也可以各个时间段选择性录像,回放.用户可随意设置. 2.1、前端设备
前端设备是指安装在现场的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罩、解码器等设备,尽管工业电视的发展有一个趋势,向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但这部分设备始终没变。
这部分设备的选型非常重要,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室内、室外、吊装、壁装、气象(气温、风力、雨、霜、雪、雷电、雾)、防爆、盐雾(海滨)、粉尘、电磁环境、接地等。比如输煤系统主要考虑防尘,制氢站主要考虑防爆,室外考虑气象,变压器及开关站考虑电磁干扰等。
前端设备的发展有一个趋势,一体化球机功能越来越强,外观漂亮,正在被广泛采用,但其价格较高。
2.2、传输
传输部分最简单也最复杂。简单就是三根线,一根视频线、一根控制线、一根电源线。但是由于有些 分布范围较大,距离远,电磁干扰大,如果需要实现在远端对各个 、分站的统一监控,就必须利用有效传输媒介将 各个场所的图像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同时又将对于云台和镜头的控制信号传输到各个监控点。从成本、传输效果、传输速度、工作方式等角度综合考虑,本方案采用以下途径。
利用视频线75-5传输
7 5-5是视频信号线有良好的传输媒介,一般300米以下采用此方案,它具有价格低,性能好的特点。被广泛采用。
2.3、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是实现整个系统功能的指挥中心。控制部分主要由计算机处理设备、视频交换设备、信号处理设备、指令控制设备等组合而成。一般称为视频控制主机。主要功能为:视频信号万能切换、图像信号的校正与补偿、图像信号的字符叠加、摄像机及其辅助部件(如镜头、云台、防护罩)的遥控。对于系统功能的控制操作可通过控制键盘或利用电脑来实现。
2.4、显示设备
显 示设备一般由一台或几台监视器或电视机组成,它的作用是将从前端传输来信号显示出来,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没有必要将监视器的数目与前端摄像机的数目一一对应。所以可在现场选用切换器、画面处理器或直接采用记录设备(硬盘录像机)的显示器来进行监控。以在控制中心的同时显示多路图像。
显示设备有向计算机CRT、大屏幕投影方向转化的趋势。
2.5、记录设备
高星电子在实际应用中,某些设备的运行状况和仪表的显示除了需要实时监看外还需要将图像记录下来留档。这个时候便需要诸如长时录像机,硬盘录像机之类的图像记录装置。已淘汰了磁带记录设备,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硬盘记录设备。 一、本监控系统组网原则
1、先进性
整个系统在建成后的十年内保持先进,系统所采用的设备与技术能适应以后发展,并能够方便地升级。将成为一个先进、适应未来发展、可靠性高、保密性好、网络扩展简便、连接数据处理能力强、系统运行操纵简便的安防系统。
2、可扩展性
监控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系统能够在监控规模、监控对象、或监控要求等发生变更时方便灵活的在硬件和软件上进行扩展,即不需要改变网络的结构和主要的软硬件设备。
3、开放性
系统遵循开放性原则,系统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诸方面的接口与工具,使系统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兼容性、扩展性和可移植性。整个网络是一个开放系统,能兼容不同厂商的产品,并能支持二次开发。
4、灵活性
系统组网方式灵活,系统功能配置灵活,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视频监控子系统网络资源。系统将其他子系统都融入其中,能满足不同监控单元的业务需求,软件功能全面,配置方便。
5、可靠性
系统具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系统的规定功能的能力,具备系统长期和稳定工作的能力,采用高可靠性措施,这些措施利用如下的技术降低系统故障概率和有关影响正常运行的随机性:
系统的使用不影响被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
系统的局部故障不影响整个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
系统主要设备存在结构和功能冗余,系统不存在瓶颈问题;
系统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故障排除和替换;
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对各种程序出错、通道干扰等可自动恢复,对通信终端、软硬件故障等要能够诊断出故障并及时告警;
系统有具备处理同时发生的多事件的能力;
系统具备防雷和抗强电干扰能力。
6、系统结构
系统采用标准化、网络化、免维护式的系统结构,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符合ISO/OSI开放系统互联标准。
系统具备软硬件的扩充能力,支持系统结构的扩展和功能升级;
系统为其它系统提供标准图像接口,以利于其它系统调用及二次开发;
系统所提供的支撑软件能支持用户进一步开发应用软件;
系统的软硬件接口采用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支持与其它标准硬件、其它网络及不同生产商的设备互联。可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
系统所选用的硬件平台是符合现代工业标准,具有一定市场销售规模的通用化、系列化的标准产品,并有可靠的维修服务支持,存在有其它替代品的可能。充分考虑到计算机硬件的飞速发展和合同签订到系统投运的时间滞后;
为适应系统多级监控要求,系统具有灵活的多级组网能力;
系统具备开放的二次接口,可以为第三方提供进行连接的接口。
7、实用性
系统具备完成工程中所要求功能的能力和水准。系统符合本工程实际需要的国内外有关规范的要求,并且实现容易、操作方便。从用户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量降低系统成本,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8、实时性
系统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监测故障并及时告警。
9、安全性
系统具有安全防范和保密措施,防止非法侵入系统及非法操作。
10、标准性
系统所采用的设备及技术符合国际通用标准。
11、可维护性
监控系统的结构设计应考虑维修方便,以便缩短平均修复时间。系统具有自诊断和寻找故障程序,指出具体故障部位,在现场更换故障部件后即恢复正常;
有便于试验和隔离故障的断开点;
充分考虑市场实际,提高硬件的代换能力;
预防性维护不引起磨损性故障;
可通过系统编程修改和增加软件。
12、安全性
操作安全性:视频监控系统可对每一功能操作提供检查和校核,当操作有误时能自动或手动被禁止并报警。任何自动或手动操作可用存储记录或作提示指导。硬件、软件的安全性:视频监控系统采取以下措施保证其安全性:具有电源故障保护和自动重新启动;能预置初态和重新设置;设备故障能自动切除或切换并能故障报警;系统设计或系统性能应考虑到重载和紧急临界情况。
设计标准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JGJ/T16—92)
《工业 通信设计规范》 ……………………… (GBF12—81)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实际规范》……………………(GFJ115—87)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13730-92
远动设备及系统工作条件…………………………… GB/T15153-94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GB/T13729-92
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 GB/T116435-1996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DL5027-93
电业安全工作规范…………………………………… DL409-94 1、 硬件部分
●系统有足够的处理速度,以实时地处理来自各被监控点的图像数据。
●系统易于扩展,包括被监控点数目等。
●系统支持高可靠性,监控系统长时间连续工作,并且本身就用于监控其它系统或环境的运行情况,因此,其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
●系统要求足够的数据存储能力。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设备便于安装、调试、维修和升级。
●开放式体系结构,支持系统间的组网以及面向未来发展。
2、软件部分
● 丰富的系统管理软件和完善的维护手段。
● 支持开放的网络协议。
● 良好的用户界面,中文图形界面。
● 完善的应用系统功能。
● 可靠、安全的操作管理。
● 完善的应用系统维护手段。
● 开发通用的应用开发平台及工
设计依据
采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实现车间生产方面的全天候监控,保障车间生产安全、有序进行,提高车间管理质量、产品质量及企业效益。
本数字化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主要由使用LC嵌入式DVR、枪型摄像机、监控软件等组成。
《电视监控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75-9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5-94) 1、监视:支持 1/4/9/16画面分割以及画中画模式,可12画面同时显示,支持画面拖换操作,对车间生产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2、本地回放:回放本地录像,支持时间点连续回放和单录像文件回放,对监控情况实行有效追溯;
3、本地录像:采用H.264 格式,可按预设方案进行录象;
4、画面抓拍:监视画面抓拍和录像回放画面抓拍;
5、日志管理:系统日志、报警日志、用户日志等的查询、注释以及浏览、备份和打印功能;
6、解锁/锁定功能可以禁止其他无关人员操作监控系统;
7、可以利用鼠标在任意活动的视频图像上画定任意区域为报警区,当有人侵入该区域时,系统将报警,并按照用户事先设置好的视频报警方案动作;
8、可接入Internet,登录客户端程序后可实现远程监控及操作。监控系统可以使用控制键盘对每台远程图像集中监控主机进行完全控制,包括参数设置,录像回放,录像查询等。远程监控点可以使用PC机上的键盘进行画面监控,录像查询,文件下载等。 采用的数字化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整体架构如图:
图中主要设备说明如下:
1H.264硬压缩实时硬盘录像机,DVR
使用LC视频压缩板卡,运用H.264算法进行硬压缩;接收摄像机的信号,进行编码、压缩后传输至视频监视器。同时,通过DVR,对图像进行存储,以备对的监控情况进行回放查询。通过接入Internet,实现远程监控及操作。
2视频监视器
接收DVR传输的信息,实现实时图象监控。
3室内枪型摄像机
采用1/4,SONY芯片,420线,30M高清彩色枪型摄像机,采集高质量的图象信息,保证画面的清晰、流畅。
4辅助设备护罩、支架、电源、电缆等。五、监控点布置 依据车间实际情况点
设备清单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位 单 价 金 额 参 数 描 述 纯屏监视器 19寸 1 台 1000 1000 16路硬盘录像机 LC-R6016(十六路全实施的) 1 台 2650 2650 高清室内模拟摄像机 RT-8638 8 台 420 3360 室外高清红外枪机 RT-LX703AT 2 台 1100 2200 视频线 75-3 米 9.9 支架 看情况定 8 套 15 120 电源 12V 10 台 15 150 软件 免费 免费 免费 免费 免费 影像传感器
1/3 SONY 420TV lines (with 3.6-6mm lens)
1/4SONY 420TV lines (with 3.6-6mm lens)
1/4SHARP 420TV lines (with 3.6-6mm lens)
信号制式 PAL/NTSC
清晰度 420TVL
最低照度 0.8LUX
信噪比 >48dB
快门 自动1/50~1/100,000
镜像开关 ON/OFF(可选)
白平衡 自动
同步系统内同步
视频输出 1.0Vp-p75Ω BNC
电源 DC12V 1000MA 12W
工作温度 -10℃~55℃
保存温度 -20℃~65℃
使用环境 室内/室外
镜头 固定光圈3.6mm~6mm(可选)
产品重量 0.3kg 1、监控前端配置说明
本期监控工程根据用户方要求,在15个重要的室外出入口各安装1台摄像机,所有监控点为彩色红外定点摄像机。在本设计方案书中,根据用户要求定点摄像机我们选用欣智恒公司的Kingvee(凯威)480线型高清晰度彩色摄像机,。
一般来说,彩色红外定点摄像机,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可实现对监视区域50M范围内的概况进行全网总体观察和局部重点观察,而固定的摄像头则实现对重点的区域如出入楼道的出入口处进行固定、有效、实时的监视。
2、监控中心配置说明
在数字视频网络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中,我们采用我公司自研的IET2000型系列音视频数字网络服务器。该音视频数字网络服务器能够将前端视频、数据等复合信号进行复接和压缩传输,将压缩的数据和图像复合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进行解压缩和分解,图像和报警数据可直接输出到局域网内任意分控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和控制,同时IET2000型系列音视频数字网络服务器还提供RS-485接口,能够接入解码器等具有RS-485接口的设备,以便监控中心能够集中监控和管理,同时可进行硬盘录像以及回放等功能。
所有的监控中心设备只需一台音视频数字网络服务器就能够完成以前模拟监控系统的所有功能,并还有许多模拟监控不具备的诸多功能,如网络传输、硬盘录像等,由于设备较少,维护方便,既干净整洁、典雅气派,又能够将前端图像尽收眼底,使值班人员能够在监控中心音视频数字网络服务器上同时直观的看到来自前端各路监控点的任意一路图像。这样监控中心就显得整洁、美观以及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较高的可维护性等特点。
监控方案的远程配制一、用户需求分析
(一) 前提:本地端即各个监控点现场具备充足的网络资源。
(二)系统构成:采用“摄像机+网络视频服务器+网络远程客户端”构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
(三)系统特点:本监控系统无论在本地还是网络控制端都通过网络传输视频图像。所有的操作和功能都是在管理计算机上安装专用的监控软件来实现,如显示、录像、各种控制等。 1.本地网络监控:要求在本地端将各个监控点所有视频、音频、报警等信号直接通过网络接入到监控中心,在监控中心实现显示前端所有摄像机的视频图像监视、录像存储、回放、云台控制等功能。
2.远程网络监控:要求任一被授权的网络客户端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对本地端的网络远程监看、录像存储、云台控制等操作,可实现权限管理。
3.系统具备强大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二、系统结构图
三、系统功能
*具备强大的网络监控功能
采用国际领先的网络解压缩格式,自动适应带宽并配置资源,优化网络传输速度快,提高播放画质,减少网络延时;
系统支持多个分控端对一个主控端的同时远程访问,或多个分控端对多个主控端同时远程访问,各点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可设置分控权限,通过不同密码使分控端享有不同操作权限,以区分管理层次,加强管理的安全性;
*图像显示
保证高清晰的实时图像画面,可单画面、多画面分割、多路轮循等多种显示方式
*声音采集
保证多路音频与视频同步输入功能,音质清晰流畅,无杂音并可进行同步存储,声音与图像数据同包,回放时音质无失真
*录像存储
采用国际领先的H.264高压缩技术,大大高压缩比及网络传输效果,每路均可达到全实时显示/录像;
系统可按日程表设置定时连续录像、视频移动录像、报警联动录像和手动录像等多种模式,实现智能化管理;
*检索回放
可以按录像时间、录像通道、录像方式进行快速精确检索,及时快捷调用播放需要的录像资料,支持音视频同步回放,能将录像现场视频与音频同步播放出来。支持多画面多通道同时回放与同步回放,便于查找事发时间其他地点的关联情况,利于线索查找。
*控制功能
可方便控制前端装有设置高速球、云台的摄像机等
*报警功能
有视频丢失报警及移动报警录像等功能,与报警设备相关联动
*电子地图
主机具有电子地图功能,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绘制电子地图和设置报警点;报警后电子地图自动弹出,显示报警方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