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煎中药不能用金属制品锅
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轻者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成分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
Ⅱ 煎中药,是手工煎的好还是机器煎的好
这个问题首先是需要看煎煮中药材适合什么样的煎药方式,本人从事煎药机销售工作20多年,以我的经验,先煎后下的处方适合常温常压煎药机,类似过去传统的砂锅煎药,煎药机无非就是容量大一点,可以一次把药液全部煎好,包装成袋,服用方便。常温常压煎药机的缺点是加水量很难控制,现在的医生开药方很大,原因就是种植方式(人工种殖)决定了中药材药效的问题,不大剂量使用,治疗效果可能不好。这就出现了如果加水覆盖过药材,最终煎煮好的中药液肯定会多出来的问题,煎药人员都很忙,他是没有时间再给你浓缩一下的,那就是包装到客户需要的数量袋数后,把剩余的药液丢弃。那样你就是喝了被稀释的药液,疗效大打折扣。所以现在,讲治疗疗效的医院和中医门诊都会选择密闭高温煎药机,密闭煎药机防止中药材中的挥发油流失,加水量可以不必覆盖过药材,因为是水和水蒸汽在密闭锅内混合循环煎煮,挤压功能可以充分提取药渣里的有效成分。当然还有更好地煎药设备如,红外线加热煎药机,低温负压煎药机等等。所以这个问题很明白了,看看他们用什么机器,再决定可不可以放心的让他们代煎中药,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煎药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了
Ⅲ 煎药室消毒制度
煎药室清洁消毒制度 1.煎药室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消毒产品进货必须检查验收。2.煎药室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应当避免对煎药造成污染。煎药室工作区和生活区应当分开,工作区内应当设有储藏(药)、准备、煎煮、清洗等功能区域,应每天开工前消毒煎药室各个区域。3.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当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 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它设施应当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4.煎药室应当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设施,粉碎机,搅入机,包装机等机器,开工前或使用前必须要消毒。煎药工作台面应当平整、洁净。5.煎药容器应当做到防尘、防霉、防虫、防鼠、防污染。用前应当严格消毒,用后应当及时清洗。6. 煎药人员应当每年至少体检一次。皮肤病等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体表有伤口未愈合者不得从事煎药工作。煎药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煎药前要进行手的清洁。7.煎药室使用的煎药容器(煎药锅,浸药锅等)必须达到灭菌要求。煎药室人员工作时应当穿戴专用的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煎药时戴的一次性口罩,帽子,鞋套等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8.煎药室的环境、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9.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
Ⅳ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中药煎药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开展中药煎药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二章 设施与设备要求
第三条 中药煎药室(以下称煎药室)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应当避免对煎药造成污染。
第四条 煎药室的房屋和面积应当根据本医疗机构的规模和煎药量合理配置。工作区和生活区应当分开,工作区内应当设有储藏(药)、准备、煎煮、清洗等功能区域。
第五条 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当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它设施应当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第六条 煎药室应当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设施,并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储药设施、冷藏设施以及量杯(筒)、过滤装置、计时器、贮药容器、药瓶架等。
第七条 煎药工作台面应当平整、洁净。
煎药容器应当以陶瓷、不锈钢、铜等材料制作的器皿为宜,禁用铁制等易腐蚀器皿。
储药容器应当做到防尘、防霉、防虫、防鼠、防污染。用前应当严格消毒,用后应当及时清洗。
第三章 人员要求
第八条 煎药室应当由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中药师具体负责煎药室的业务指导、质量监督及组织管理工作。
第九条 煎药人员应当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中药煎药工作。
煎药工作人员需有计划地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岗位培训。
第十条 煎药人员应当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传染病、皮肤病等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体表有伤口未愈合者不得从事煎药工作。
第十一条 煎药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煎药前要进行手的清洁,工作时应当穿戴专用的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
第四章 煎药操作方法
第十二条 煎药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待煎药物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煎煮开始时的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
第十三条 每剂药一般煎煮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煎煮时间应当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和药物的功效确定。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60分钟。药剂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当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缩短。
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搅拌药料的用具应当以陶瓷、不锈钢、铜等材料制作的棍棒为宜,搅拌完一药料后应当清洗再搅拌下一药料。
第十四条 煎药量应当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
第十五条 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一)先煎药应当煮沸10-15分钟后,再投入其它药料同煎(已先行浸泡)。
(二)后下药应当在第一煎药料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
(三)另煎药应当切成小薄片,煎煮约2小时,取汁;另炖药应当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取汁。此类药物的原处方如系复方,则所煎(炖)得的药汁还应当与方中其它药料所煎得的药汁混匀后,再行分装。某些特殊药物可根据药性特点具体确定煎(炖)药时间(用水适量)。
(四)溶化药(烊化)应当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并去渣后,将其置于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待需溶化的药溶解即可。
(五)包煎药应当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包煎袋材质应符合药用要求(对人体无害)并有滤过功能。
(六)煎汤代水药应当将该类药物先煎15-25分钟后,去渣、过滤、取汁,再与方中其它药料同煎。
(七)对于久煎、冲服、泡服等有其他特殊煎煮要求的药物,应当按相应的规范操作。
先煎药、后下药、另煎或另炖药、包煎药、煎汤代水药在煎煮前均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第十六条 药料应当充分煎透,做到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
煎药时应当防止药液溢出、煎干或煮焦。煎干或煮焦者禁止药用。
第十七条 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当使用不同的标识区分。
第十八条 煎煮好的药液应当装入经过清洗和消毒并符合盛放食品要求的容器内,严防污染。
第十九条 使用煎药机煎煮中药,煎药机的煎药功能应当符合本规范的相关要求。应当在常压状态煎煮药物,煎药温度一般不超过100℃。煎出的药液量应当与方剂的剂量相符,分装剂量应当均匀。
第二十条 包装药液的材料应当符合药品包装材料国家标准。
第五章 煎药室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煎药室应当由药剂部门统一管理。药剂部门应有专人负责煎药室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药剂部门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煎药室工作制度和相关设备的标准化操作程序(SOP),工作制度、操作程序应当装订成册并张挂在煎药室的适宜位置,严格执行。
第二十三条 煎药人员在领药、煎药、装药、送药、发药时应当认真核对处方(或煎药凭证)有关内容,建立收发记录,内容真实、记录完整。
每方(剂)煎药应当有一份反映煎药各个环节的操作记录。记录应保持整洁,内容真实、数据完整。
第二十四条 急煎药物应在2小时内完成,要建立中药急煎制度并规范急煎记录。
第二十五条 煎药设备设施、容器使用前应确保清洁,要有清洁规程和每日清洁记录。用于清扫、清洗和消毒的设备、用具应放置在专用场所妥善保管。
煎药室应当定期消毒。洗涤剂、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符合《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卫生标准》(GB14930.1)和《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GB14930.2)等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不得对设备和药物产生腐蚀和污染。
第二十六条 传染病病人的盛药器具原则上应当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后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对重复使用的盛药器具应当加强管理,固定专人使用,且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第二十七条 加强煎药的质量控制、监测工作。药剂科负责人应当定期(每季度至少一次)对煎药工作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征求医护人员和住院病人意见,并建立质量控制、监测档案。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7年印发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同时废止。
第二十九条 本规范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Ⅳ 煎药机的优点
中药煎药机在中药煎煮的过程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首先,由于压力的存在,使中药材中有效成分更易煎出,动物药的蛋白更易水解。而一些质地坚硬的矿物、贝壳类的药物在常温、常压下不易煎出有效成分,通过加压、高温使有效成分的煎出率提高,解决了“先煎”的问题。
2、由于密闭煎煮,使芳香类药物得以充分保留,解决了“后下”的问题;
3、煎煮的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充分杀死了细菌和芽胞,煎煮和包装过程为为全封闭过程,保证了药液的无菌卫生。
4、煎药机及包装机全过程均为自动化过程,只需设定好温度、压力和时间,一人可管数机;
5、因为密闭煎煮,水蒸气的减少,大大改善工作环境,使工作人员从高温、高湿环境中解脱出来;
6、数剂合煎,药房配方可采取总计量法,不仅解决了饮片调剂量不准,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且保证了每剂药中的浓度、成份分布均匀,不会出现前后药液味道不同、成分有差异的问题。
另外,中国中医研究院对煎药机煎煮的药液成品进行了卫生学检验,检验结果为:
1、普通植物类的药液,在20℃的自然条件下,储存70天,按《药品卫生标准》检验符合标准。
2、含胶类药物的药液,在20℃的自然条件下,储存70天,按《药品卫生标准》检验符合标准。
3、含动物蛋白类药物的药液,在20℃的自然条件下,储存70天,按《药品卫生标准》检验符合标准。
4、含豆豉类药物的药液,在20℃的自然条件下,随时间的延长,杂菌数量逐渐减少,这主要是由于中药本身抑菌的作用所致,储存70天,按《药品卫生标准》检验符合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