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风险等级分为哪四级分别叫什么
法律分析: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法律依据:《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二 着力构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一)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各地区要指导推动各类企业按照有关制度和规范,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企业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二)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㈡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是什么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1、1级安全风险: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者事件。
2、2级安全风险: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检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3、3级安全风险: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的事件。
4、4级安全风险: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监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检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5、5级安全风险: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的此类事故或事件。
㈢ 风险等级划分4个等级怎么判定
重大风险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较大风险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一般风险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低风险指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伤。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安全风险的识别
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领域。所谓风险领域就是风险因素的集合。风险识别是否全面齐备,是否准确,都直接影响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以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进行风险识别为例,主要包括3项内容:
⑴风险识别的对象,即在无砟轨道施工中,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风险事件。
⑵致使这些风险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后果。
⑶确定各个风险事件的权重。
㈣ 危险源风险等级划分
法律分析:危险源风险4个等级划分为一级危险源(A级)、二级危险源(B级)、三级危险源(C级)、四级危险源(D级)。其中一级危险性最大,四级危险最低。以上等级是根据发生事故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性的程度等因素划分的。一级为事故发生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重大事故地方;二级为事故发生潜在危险性较大,并较难控制,容易发生伤亡或多人伤害的地方;三级为虽然导致重大事故风险较小,但事故经常发生或潜伏有发生事故可能性较大的地方;四级为具有一定的危险陛,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地方。
法律依据:《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办法》 二、危险源的分级 危险源按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危险源(A级):事故发生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重大事故地方。二级危险源(B级):事故发生潜在危险性较大,并较难控制,容易发生伤亡或多人伤害的地方。三级危险源(C级):虽然导致重大事故风险较小,但事故经常发生或潜伏有发生事故可能性较大的地方。四级危险源(D级):具有一定的危险陛,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