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气控制系统常用的保护环节有哪些 它们各采用什么电气元件
控制系统:不锈钢来控源制柜;常规碳钢控制柜;防爆控制柜;现场操作柱。
可选择的模块:PLC程序控制模块;触摸屏操控模块;转速监控模块;震动监控模块;澄清度监控模块;变频起动模块;缩放向心泵模块(控制缩放向心泵);惰性气体保护模块。
接触器,零压保护。断路器或熔丝,短路或接地保护。过流继电器,过流保护。热继电器,过载保护。一般就这几种,其他的还有温度,压力,速度,位置,相序等。

(1)机电设备电气保护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电气控制系统工艺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在完成电气原理图设计及电气元件选择之后,就可以进行电气控制设备的总体配置,即总装配图和总接线图的设计,然后再设计各部分的电气装配图与接线图,并列出各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以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最后编写使用说明书。
电气系统的设计原则,有以下四点:
(1)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线路的要求;
(2)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控制线路简单、经济;
(3)保证控制线路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操作和维修方便。
Ⅱ 电气安全防护的措施有哪些项
一,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
(1)电气绝缘。保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良好,是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最基本要素。电气绝缘的性能是否良好,可通过测量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参数来衡量。
(2)安全距离。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距离。通常,在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附近工作时,应考虑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装置安全距离,检修安全距离和操作安全距离等。
(3)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持续通过导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发热将超过允许值,导致绝缘损坏,甚至引起漏电和发生火灾。因此,根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和选择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4)标志。明显、准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标志一般有颜色标志、标示牌标志和型号标志等。颜色标示表示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标示牌标志一般作为危险场所的标志;型号标志作为设备特殊结构的标志。
二、安全技术方面对电气设备基本要求
(1)对裸露于地面和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2)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及其他带电部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易产生过电压的电力系统,应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保护间隙等过程电压保护装置。
(4)低压电力系统应有接地、接零保护装置。
(5)对各种高压用电设备应采取装设高压熔断器和断路器等不同类型的保护措施;对低压用电设备应采用相应的低电器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6)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地点应设安全标志。
(7)根据某些电气设备的特性和要求,应采取特殊的措施
Ⅲ 电气设备及线路的保护有哪6种
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短路、接地、过载、断相及电网电压消失或过低时,将会对电气设备或线路本身造成破坏、危及人身安全。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论是强电设备,还是弱电设备,不论是交流设备还是直流设备,也不论是低压设备还是高压设备都应采用不同方式、不同用途的接地措施。安全接地主要有保护接地、重复接地、防雷接地等。
2、保护接地是将设备金属外壳接地线,接地体与大地紧密连接起来,其主要是将漏电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之内,防止高电压击伤人体。采用保护接地时,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要求。
3、对于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网,电气设备外壳应当采取保护接地或接零措施。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以使电路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分断。漏电保护只作为附加保护,即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以后不得取消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的原有防护措施。
4、对将要投入运行的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的绝缘应进行严格检查,对于重要的电气设备,除测量绝缘电阻外,还应进行耐压实验、泄漏电流试验和介质损耗试验。
5、正确使用电气设备,以消除引燃源,正确采取隔离和间距措施,以阻止爆炸性混合物接近或进入电气设备。
6、对于变配电装置应在进线端装设避雷器,防止雷电波侵入。
Ⅳ 电气设备的保护形式有哪些
总的说来,有电流保护和电压保护两种。
电流保护包括:过负荷、过流、速断等;电压保护包括过压、欠压、接地、缺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