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是生产企业必不可少的。根据其发展趋势,到目前可以内分为三个阶段:纸质容点检、传统智能点检、移动智能点检。
士翌移动设备管理系统的实施,给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现场设备管理水平大幅度上升,维修成本大量降低。设备点检管理及状态监测系统由以下组成:一、针对铁前铁后重点难点设备采用士翌在线监测管理系统,使用振动分析、大数据分析、网络可视化监控等,实现远程智能诊断;二、针对常规设备,采用士翌移动设备点检管理系统,无线传感单元+智能终端设计,有效避免设备容易损坏、巡检组合不灵活等弊端,实现现场有效控制,也可以实现远程智能诊断;三、通过OPC等方式,将生产线设备上的一些宝贵数据,如润滑系统的流量数据、大型电机的电流等上传到设备管理软件,作为生产运行的数据和设备故障分析的数据。
㈡ 膨胀设备的六大系统都包括哪些主要设备
浸渍系统来包括浸渍器、源松散器、转送槽、往复式皮带输送机等。
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包括压缩机组、高、低压二氧化碳回收罐、工艺罐、储罐、二氧化碳冷凝器、氟里昂冷凝器等。
膨胀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工艺风机、废气风机、切向分离器、膨胀塔、旋风除尘器、气锁等。
回潮系统主要包括振动柜、皮带秤、皮带输送机、回潮筒、水份仪、振槽等。
燃烧炉系统主要包括燃烧炉、换热器、热风管路、柴油泵、燃烧炉触摸屏。
供料系统主要包括:储丝柜、往复式皮带输送机、皮带秤、仓式喂料机等。
㈢ FDA、GMP认证时说的制药企业六大系统指的是那六个系统阿
质量系统、生产系统、设施与设备、实验室系统、物料系统、包装与标识
㈣ GMP分为哪六大系统
GMP的六大系统,即质量系统(Quality)、实验室系统(Laboratory Control)生产系统(Proction)、物料系统(Materials)、设施及设备系统(Facilities and Equipment)、包装和标签系统(Packaging and Labeling)。
GMP六大系统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如在生产时车间的物料的管理必须遵循物料的各类管理要求,标识管理涉及各个系统等。各系统的主要工作分别如下:
1、质量系统
GMP的核心是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重要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供应商管理、产品回顾、偏差及变更管理、用户投诉管理、不合格品管理、退货及召回、验证等。
2、实验室系统
主要是:要确保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匹配性、负责仪器的校验和维护、标准品和对照品的管理、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稳定性检测、质量标准和方法的制定、样品及物料的检验、OOS的调查等。
3、生产系统
主要工作是:工艺规程的制定、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完成相关的生产记录(批生产记录、清洁及清场记录、设备使用日志等)、做好设备的状态标识、做好设备的使用及维护、完成偏差的调查等。
4、物料系统
主要工作是:做好物料的初步验收、做好各类标识、确保物料按贮存条件分区存放、负责物料的请验、物料的发放以及不合格物料的隔离等。
5、设施及设备系统
主要工作是:设备的管理、厂房的清洁及维护、设备的安装确认、设备的运行确认、设备的性能确认、设备使用和维护的SOP的起草、公用系统管理等。
6、包装和标签系统
主要涉及:包装和标签的验收、包装和贴签的操作、包装材料和标签的控制、已贴标签包装的产品出厂前的检查等。
㈤ 汽车两大机构,六大系统指什么
2大机构5大系组成:曲柄连杆机构;凸轮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汽油机);起动系。
1、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是提供燃烧场所,把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作用在活塞顶上的膨胀压力转变为曲轴旋转的转矩,不断输出动力。
(1)将气体的压力变为曲轴的转矩。
(2)将活塞的往复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3) 把燃烧作用在活塞顶上的力转变为曲轴的转矩,以向工作机械输出机械能。
2、凸轮配气机构,定时开启和关闭各气缸的进、排气门,使新鲜的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或空气(柴油机)得以及时进入气缸,废气得以及时从气缸排出。
3、冷却系:一般由水箱、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水温表和放水开关组成。汽车发动机采用两种冷却方式,即空气冷却和水冷却。一般汽车发动机多采用水冷却。
4、润滑系:发动机润滑系由机油泵、集滤器、机油滤清器、油道、限压阀、机油表、感压塞及油尺等组成。
5、燃料系:汽油机燃料系由汽油箱、汽油表、汽油管、汽油滤清器、汽油泵、化油器、空气滤清器、进排气歧管等组成。
(5)生产设备六大系统包括什么扩展阅读:
汽车的整体基本结构:
1、发动机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由2大机构5大系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燃料供给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组成,但是柴油机比汽油机少一个点火系统。
2、底盘
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组成。
底盘作用是支撑、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的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悬挂系和制动系五部分组成。
3、车身
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乘用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汽车车身结构主要包括:车身壳体(白车身)、车门、车窗、车前钣制件、车身内外装饰件和车身附件、座椅以及通风、暖气、冷气、空气调节装置等等。在货车和专用汽车上还包括车箱和其它装备。
4、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的起动系、汽油机的点火系和其它用电装置。
5、轮胎
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与路面接触,和汽车悬架共同来缓和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保证汽车有良好的乘座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和路面有良好的附着性,提高汽车的牵引性、制动性和通过性;承受着汽车的重量,轮胎在汽车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㈥ 发动机的两大机构和六大系统
1.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是提供燃烧场所,把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作用在活塞顶上的膨胀压力转变为曲轴旋转的转矩,不断输出动力。
2.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的要求是结构参数和形式有利于减少进气和排气阻力,而且进、排气门的开启时刻和延续的开启时间比较适当,使进气和排气都尽可能充分,以得到较大的功率转矩和排放性能。
3.点火系统
汽油机在压缩接近上止点时,可燃混合气是由火花塞点燃的,从而燃烧对外作功,为此,汽油机的燃烧室中都装有火花塞。点火系的功用就是按照气缸的工作顺序定时地在火花塞两电极间产生足够能量的电火花。
4.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按照冷却介质不同可以分为风冷和水冷。如果把发动机中高温零件的热量直接散入大气而进行冷却的装置称为风冷系统。而把这些热量先传给冷却水,然后再散入大气而进行冷却的装置称为水冷系统。由于水冷系统冷却均匀,效果好,而且发动机运转噪音小,目前汽车发动机上广泛采用的是水冷系统。
5.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的功用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润滑系通常由润滑油道、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一些阀门等组成。
6.供给系统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任务是根据发动机各种不同工况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供入气缸,使之在临近压缩终了时点火燃烧而膨胀做功。最后,供给系统还应将燃烧产物——废气排入大气中。
7.起动系统
起动机的功用是由直流电动机产生动力,经传每机构带动发动机曲轴转动,从而实现发动机的起动。起动系统包括以下部件:蓄电池、点火开关(起动开关)、起动机总成、起动继电器等。
发动机(Engine)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汽油发动机等)、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如:汽油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发动机最早诞生在英国,所以,发动机的概念也源于英语,它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
(6)生产设备六大系统包括什么扩展阅读:
发动机分为活塞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火箭发动机,涡轮发动机。
工作过程:进气-压缩-喷油-燃烧-膨胀做功-排气。
1.进气冲程
进入汽缸的工质是纯空气。由于柴油机进气系统阻力较小,进气终点压力pa= (0.85~0.95)p0,比汽油机高。进气终点温度Ta=300~340K,比汽油机低。
2.压缩冲程
由于压缩的工质是纯空气,因此柴油机的压缩比比汽油机高(一般为ε=16~22)。压缩终点的压力为3 000~5 000kPa,压缩终点的温度为750~1 000K,大大超过柴油的自燃温度(约520K)。
3.做功冲程
当压缩冲程接近终了时,在高压油泵作用下,将柴油以10MPa左右的高压通过喷油器喷入汽缸燃烧室中,在很短的时间内与空气混合后立即自行发火燃烧。汽缸内气体的压力急速上升,最高达5 000~9 000kPa,最高温度达1 800~2 000K。由于柴油机是靠压缩自行着火燃烧,故称柴油机为压燃式发动机。
4.排气冲程
柴油机的排气与汽油机基本相同,只是排气温度比汽油机低。一般Tr=700~900K。对于单缸发动机来说,其转速不均匀,发动机工作不平稳,振动大。这是因为四个冲程中只有一个冲程是做功的,其他三个冲程是消耗动力为做功做准备的冲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飞轮必须具有足够大的转动惯量,这样又会导致整个发动机质量和尺寸增加。采用多缸发动机可以弥补上述不足。现代汽车用多采用四缸、六缸和八缸发动机。
㈦ 发动机的两大机构和六大系统分别是什么
严格意义上来说汽车的发动机是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并不是六大系统。
两大机构是配气机构和曲柄连杆机构。
发动机里面汽油机有五大系统分别是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
柴油发动机是四大系统,其中没有点火系,柴油发动机是压燃的,现代的发动机由于有些机器采用了涡轮增压器,俗称涡轮增压发动机,所以人们又给加了个涡轮增压系统,但是严格意义上发动机的两大机构五大系统里面是没有涡轮增压系统的。
(7)生产设备六大系统包括什么扩展阅读:
回顾发动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它经历了蒸汽机、外燃机和内燃机三个发展阶段。
外燃机
外燃机,就是说它的燃料在发动机的外部燃烧,1816年由苏格兰的R.斯特林所发明,故又称斯特林发动机。发动机将这种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成动能,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就是一种典型的外燃机,当大量的煤燃烧产生热能把水加热成大量的水蒸汽时,高压便产生了,然后这种高压又推动机械做功,从而完成了热能向动能的转变。
内燃机
明白了什么是外燃机,也就知道了什么是内燃机。
这一类型的发动机与外燃机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燃料在其内部燃烧。内燃机的种类十分繁多,常见的汽油机、柴油机是典型的内燃机。不常见的火箭发动机和飞机上装配的喷气式发动机也属于内燃机。
不过,由于动力输出方式不同,前两者和后两者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一般地,在地面上使用的多是前者,在空中使用的多是后者。当然有些汽车制造者出于创造世界汽车车速新纪录的目的,也在汽车上装用过喷气式发动机,但这总是很特殊的例子,并不存在批量生产的适用性。
㈧ 综合布线的六大系统分别指什么
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简称PDS)是一种集成化通用传输系统,它采用标准化的语音、数据、图像、监控设备,各线综合配置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统一布线设计、安装施工和集中管理维护。为楼宇和园区提供了先进、可靠的布线方式,它是通讯、计算机网络以及智能大厦的基础。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领
1.总体规划
一般来说,国际信息通信标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修订、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也是随着
新技术的发展和新产品的问世,逐步完善而趋向成熟。我们在设计智能化建筑物PDS期间,要提出并研
究近期和长远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国际上各综合布线产品都只提出15年质量保证体系,并没有提出多少年投资保证。为了保护建筑物投资者的利益,我们可采取 “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水平布线尽量一步到位”。主干线大多数都设置在建筑物弱电井,更换或扩充比较省事;水平布线是在建筑物的天花板内或管道里,施工费比初始投资的材料费高。如果更换水平布线,要损坏建筑结构,影响整体美观。因此,我们在设计水平布线,尽量选用档次较高的线缆及连接件,缩短布线周期。
2.系统设计
综合布线是智能大厦建设中的一项新兴技术工程项目,它不完全是建筑工程中的“弱电”工程。
智能化建筑是由智能化建筑环境内系统集成中心利用综合布线系统连接和控制“3A”系统组成的
。布线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3A”的功能。(3A即楼宇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设计与实现一个合理综合布线系统一般有六个步骤:
n 获取建筑物平面图;
n 分析用户需求;
n 系统结构设计;
n 布线路由设计;
n 绘制布线施工图;
n 编制布线用料清单。
星型拓扑结构布线方式,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可以使任一子系统单独地布线,每一子系统均为一独
立的单元组,更改任一子系统时,均不会影响其它子系统。
一个完善确定设计的布线走线系统,其目标是,在既定时间以外,允许在有新需求的集成过程中,不必
再去进行水平布线,损坏建筑装饰而影响审美。
为了使智能建筑与智能建筑园区的工程设计具体化,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将综合布线系统分为三个
设计等级:
1.基本型
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低的场合,用铜芯电缆组网。
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配置:
(1)每个工作区(站)有一个信息插座;
(2)每个工作区(站)的配线电缆为一条4对双绞线,引至楼层配线架;
(3)完全采用夹接式交接硬件;
(4)每个工作区(站)的干线电缆(即楼层配线架至设备间总配线架电线)至少有2对双绞线。
2.增强型
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中等配置标难的场合,用铜芯电缆组网。
增强型综台布线系统配置:
(1)每个工作区(站)有两个以上信息插座;
(2)每个工作区(站)的配线电缆均为一条独立的4对双绞线,引至楼层配线架;
(3)采用夹接式(110A系列)或接插式(110P系列)交接硬件;
(4)每个工作区(站)的干线电缆(即楼层配线架至设备问总配线架)至少有3对双绞线。
3.综合型
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高的场合,用光缆和铜芯电缆混合组网。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配登:
(1)在基本型和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
(2)在每个基本型工作区的干线电缆中至少配有2对双绞线;
(3)在每个增强型工作区的干线电缆中至少有3对双绞线。
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数据系统的传输速率要求,并应选用相应等级的传输缆线和设备。
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语音、数据、图像系统的传输标准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所有设备之间连接端子、塑料绝缘的电缆或、电缆环箍应有色标。不仅各 个线对是用颜
色识别的,而只线束组也使用同一图表中的色标。这样有利于维护检修。这也 是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之一。
所有基本型、增强型、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都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系统,能随工程的需要转
向更高功能的布线系统。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支持语音和数据服务所采用的方式;
②在移动和重新布局时实施线路管理的灵活性。
1.基本型综台布线系统的特点
(1)是一种富有价格竞争力的综合布线方案,能支持所有语音和数据的应用;
(2)应用于语音、语音/数据或高速数据;
(3)便于技术人员管理;
(4)采用气体放电管式过压保护和能够自复的过流保护;
(5)能支持多种计算机系统数据的传输。
2.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不仅具有增强功能.而且还可提供发展余地。它支持语音和数据应用,并可按
需要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
(1)每个工作区行二个信息插座,不仅机动灵活,而且功能齐全,
(2)任何—个信息插座都可提供语音和高速数据应用;
(3)按需要可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
(4)是一个能为多个数据设备制造部门环境服务的经济有效的综合布线方案
(5)采用气体放电管式过压保护和能够自复的过流保护。
3.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引入光缆,可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其余特点与基
本型或增强型相同。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领:
1.在PDS设计起始阶段,设计人员要作到:
n 评估用户的通信要求和计算机网络要;
n 评估用户楼宇控制设备自动化程度
n 评估安装设施的实际建筑物或建筑群环境和结构
n 确定通信、计算机网络、楼宇控制所使用的传输介质
2.将初步的系统设汁方案和预算成本通知用户单位。
3. 在收到最后合同批准书后,完成以下的系统配置、布局蓝图和文档记录:
n 电缆线路由文档
n 光缆分配及管理
n 布局和接合细节
n 光缆链路,损耗预算
n 施工许可证
n 订货信。
如同任何一个工程一样,系统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的详细程度将随工程项目复杂程度而异,并与合同
条款、可用资源及工期有关。设计文档一定要齐全,以便能检验指定的PDS设计等级是否符合所规定的
标准。而且在验收系统符合全部设计要求之前,必须备有这种设计文档。
4.应始终确保已完成合同规定的光缆链路一致性测试,而且光缆链路损耗是可接受的。
介质及连接硬件的性能规格在结构化布线系统中,布线硬件主要包括:配线架、传输介质、通信插座 、插座板、线槽和管道等。
1)介质
主要有双绞线和光纤,在我国主要采用双绞线与光缆混合使用的方法。光纤主要用于高质量信息传
输及主干连接,按信号传送方式可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两种,线径为62.5/125微米。在水平连接上
主要使用多模光纤,在垂直主干上主要使用单模光纤。
2)接头及插座
在每个工作区至少应有两个信息插座,一个用于语音,一个用于数据。插座的管脚组合为 :1&2、
3&6、4&5、7&8。
我国基本上采用北美的结构化布线策略,即使用双绞线十光纤的混合布线方式。 双绞线又分为屏
线与非屏蔽线两种。
屏蔽系统是为了保证在有干扰环境下系统的传输性能。抗干扰性能包括两个方面,即系统抵御外来
电磁干扰的能力和系统本身向外发射电磁干扰的能力,对于后者,欧洲通过了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EMC规
范。实现屏蔽的一般方法是在连接硬件外层包上金属屏蔽层以滤除不必要的电磁波。现已有STP及S-
STP两种不同结构的屏蔽线供选择。
屏蔽系统的屏蔽层应该接地。在频率低于1MHz时,一点接地即可。当频率高于1MHz时,EMC认为最好
在多个位置接地。通常的做法是在每隔波长十分之一的长度处接地,且接地线的长度应小于波长的十二
分之一。如果接地不良(接地电阻过大、拦地电位不均衡等),就会产生电势差,这样,将构成保证屏蔽系
统性能的障碍和隐患。值得注意的是,屏蔽电缆不能决定系统的整体EMC性能。屏蔽系统的整体性取决于系统中最弱的元器伯。如跳接面板、连接器信息口、设备等。因此,若屏蔽线在安装过程中出现袭缝,则构成子屏蔽系统中最危险的环节。
㈨ 高炉生产六大系统
高炉生产六大系统有:原料处理系统、炉顶上料系统,高炉冷却系统、高炉鼓风系统,炉前渣铁处理系统,成品处理系统。
㈩ GMP分为哪6大系统
一、GMP六大系统简介复:
1、质量系统(制Quality)
2、实验室系统(Laboratory Control)
3、生产系统(Proction)
4、设施及设备系统(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5、物料系统(Materials)
6、包装和标签系统(Packaging and Labeling)
二、什么是GMP?
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drugs的简称,是在生产全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科学管理办法。
三、GMP六大系统的检查共性
1、书面的经批准的规范
2、确认书面规程得到执行,形成的记录文件
3、检查包括从其实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
4、根据检查情况,检查的覆盖面和深度可以变化
5、人员的培训/资质
6、变更控制
7、对不希望的偏差进行的书面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