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设备选型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设备选型要统筹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技术性、防腐性、成套性、生产性、节能性、维修性、环保性等性能。且要掌握国内外新设备的信息。对引进国外设备要多方技术交流、询价、对比,认真谈判,选择先进、适用的设备。
(1)设备的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表示一个系统,一台设备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使用条件下,无故障地发挥规定机能的程度。
(2)设备的的安全性:是指设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3)设备的经济性:是指设备在寿命周期内支出总费用的大小。
(4)设备的技术性: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特性。
(5)设备的防腐性:是指设备本身具有防止介质腐蚀的性能。
(6)设备的成套性:是指各类设备之间及主辅机之间配套的程度。
(7)设备的生产性:生产性即设备的生产效率。选择设备时,力求选择以最小地输入获得最大地输出的设备。
(8)设备的节能性:是设备对能源利用的性能,一般以设备单位开动时间的能源消耗量来表示。如小时耗电量、耗汽(气)量;也有以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量表示的,如每吨合成氨耗电量等。
(9)设备的维修性:又称为可修性、易修性。它直接影响设备维护和修理的工作量和费用,维修性能好的设备,一般是指设备结构简单,零部件组合合理,维修时零部件可迅速拆装,易于检查、易于操作,通用化和标准化,零部件互换性强,配件供应充足。
(10)设备的环保性:是指设备的噪声、泄漏或排放有害物质时对环境污染的程度。选择设备时要把噪声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杜绝泄漏点,对排放的废气、废渣、污水要配备治理设施。
Ⅱ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的原则是什么
统 一规划、统一标准、安全可靠、坚固耐用的原则,落实《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和《配电网技术导则》对配电网网架结构和设备选型的要求,全面执行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和配网标准化物料,逐步实现目标网架,采用坚固耐用、技术成熟、免(少)维护、节能环保的通用设备,按照全面提升城乡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逐步建成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配电网。 技术原则配网标准化网架建设 1. 建设改造目标1.1 按照标准化、差异化、可升级的原则规划建设配网网架。1.2 架空线路标准网架结构为3分段3联络。规划A+、A、B、C类供电区域装设具备自动化功能的分段开关,为缩短故障停电范围,根据用户数量或线路长度在分段内可适度增加手动操作分段开关;规划D、E类供电区域装设手动分段开关。1.3 架空线路联络点的数量根据周边电源情况和线路负载大小确定,一般不超过3个联络点,联络点应设置于主干线上,且每个分段一般设置1个联络点。规划A+、A、B、C类供电区域应实现3联络,其中线路末端宜实现与对端变电站形成联络,D类供电区域可采取多分段、单辐射接线方式,具备条件时可采取多分段、适度联络或多分段、单(末端)联络接线方式;E类供电区域可采取多分段、单辐射接线方式。
Ⅲ 自动化设备的设计需要哪方面的技能
对于设计师而言需要了解的技能
1.连接器的结构
常规简单的连接器通常是塑胶(Housing)加上端子组成,一些复杂的连接器则根据实际产品结果加上一些其它的配件或是组件构成。常见的组件包括铁壳,弹 簧或是弹片等。一些复杂且精密度高的连接器,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生产工站有几十个。这类型的连接器如果要改成自动化设备生产,则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可行 性,是否将自动化生产工序集中在其中一部份的工艺上。
2.连接器的功能
应用不同的行业和实际产品 上的连接器,其功能不一样,反应在结构上和产品精密度上也就有所差异了。像有些连接器在客户端需要用于SMT贴片,或是过波峰焊,这对于连接器的平行度, 或是正位度以及角间距等有特别的要求。超出相应的规格,则可能不能使用或是影响到客户端的使用。
对于设计工程师来说,不仅要了解到连接器生产厂家的相关要求,也尽可能的了解到产品的应用行业。这样在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到其中的管控因素或是注意事项。
3.连接器的特性
在设计自动化设备时,通常要考虑到产品的尺寸公差来调整和设定设备轨道的尺寸。通常是依连接器生产厂家的产品图面标注尺寸来设计,但在实际生产时,又会出现 各种问题,如产品不能正常的通过轨道。这其中就存在一个塑胶特性的问题,或是塑胶及端子在实际的成型过程中尺寸出现偏差,根据理想公差设计的轨道不能与实 际产品顺利配合生产。
对于端子来说,常常因为在生产中需要电镀,在组装过程中需要折弯,使得在高速运转的机器设备上生产时,会出现镀层刮掉或是折弯角度过大出现断裂或是扭曲的现象。
作为机械设备设计工程师来说,对于连接器所应用到的材料特性有必要的了解。
4.连接器的品质
对于现行的高精密度连接器产品,因为应用场合的要求。无论是对于产品的外观或是尺方方面的要求都很高。了解到连接器产品的 最终成品或是实际应用的尺寸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自动化设备,或是依客户要求设计的非标机械设备来说,在考虑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时更 加到位。
合理高效的设计方案,一方面是能够满足客户对品质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减少要求过于严苛,造成品质过剩的问题发生。
Ⅳ 什么是配网自动化
对的。。低压配网
Ⅳ FTU是什么 配电网自动化
FTU是Feed Terminal Unint 馈线终端单元。。是控制配网柱上开关的智能终端单元。
Ⅵ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
配电网自动化是指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收集、分析配电网系统的各种运行数据,对配电网设备进行监测、保护、控制、管理,从而保证配电网的稳定运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是由系统管理层、网络通讯层、现场设备层等几部分组成,下面分别对这几部分进行分析。
云@智能配电管理系统-系统管理层
康派智能自主研发、生产的云@智能配电管理系统,可实时显示和处理设备层采集的数据和测控信号。系统操作界面简单直观,真正实现了用户和监控设备的对接。 系统管理层由云@智能配电管理系统中低压智能变配电管理系统软件、监控主机、打印机和UPS不间断电源等组成。
□ 单主机系统:一个客户端/服务器应用
□ 多主机系统:一个服务器/多个客户端应用
云@智能配电管理系统-网络通讯层
网络通讯层主要是指现场设备层和系统管理层主机之间的数据的通信设备和通讯链路。 网络通讯层由屏蔽双绞线、光缆、光纤收发器、工业网络交换机、通讯管理机和电源模块等不同设备组成。
云@智能配电管理系统-现场设备层
现场监控层设备即远程终端设备(RTU),用于现场监控信号的数据测量、显示、控制和通讯等功能。 设备层由中低压配电监控中心所需的各种智能电力仪表、微机保护及其他第三方智能设备组成。
Ⅶ 什么是配电网自动化
1 概述
我国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是电力市场和经济建设的必然结果,长期以来配电网的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建设资金短缺,设备技术性能落后,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电力的发展和电力市场的建立,配电网的薄弱环节显得越来越突出,形成了与电网建设不协调的局面。
国家颁布实施的《电力法》的贯彻后,电力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接受用户的监督和选择,甚至于对电力供应中的停电影响追究电力经营者的责任。另一方面,高精密的技术和装备对电能质量要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已是电力经营者考虑的主要方面。
随着市场观念的转变和电力发展的需求,配电网的自动化已经作为供电企业十分紧迫的任务,大城市电网,从八十年代就意识到配电网的潜在危险,并竭力呼吁积极努力地致力于城市电网的改造工程,并组织全国性的大会对配电网改造提出了具体实施计划,各种渠道凑集资金,提出更改计划,利用高技术、性能好的设备从事电网的改造。例:1990年5月召开了全国城网工作会议,提出了城市配电网在电力系统的重要位置,要求采取性能优良的电力装备,以提高供电能力、保证供电质量。根据电网供电的要求,供电部门提出了配电系统对用户供电的可靠性要求,供电可靠性指标达到99.6%,对机场、银行及计算机网络和服务监控中心是电力质量要求高的场所,没有可靠的配电网是无法保障的。
配电网改造是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前期,没有好的电网是不可能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由于早期的县级电网已经基本形成,只能在原有配电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难度大,要力争达到高自动化的目的,应做好统筹规划,从装备上符合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因此,城市配电网电力装备的基本要求是:技术上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配电网的应用是经济建设所决定的,因此,无论是大城市配电网还是小型城市、县级城市甚至农村配电网,在配电网改造及配电网自动化应立足于以下几方面:
(1) 立足于国情,城市电网的实际要求,以真正解决配电网的实际问题,以符合供电可靠性及用户供电的要求,不搞形式、不追潮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较为实际有效的电网改造中去。
(2) 以保证供电可靠性为前提,确保电力用户用电的时效性,满足电力用户的供电需求。较长一段时间以来,电力能源紧缺,限制供电现象较为普遍,但如何确保用户在不限电时避免其它事故所造成供电的影响,应从用户用电的实际要求为出发点,做好用户用电的服务工作,体现用户是上帝的精神,在电力经营部门也应得到体现。
① 从用户用电的实际要求出发,保证用电的需求,满足用电要求; ② 提高网络的输送能力,做好网络结构的调整; ③ 提高技术装备的可靠性及运行部门的免维护要求; ④ 完善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及故障的判断能力。
(3) 满足和确保供电的质量,随着城市高新技术用装备和居民家用电器的要求,高峰低谷现象对电能质量是相对应的,除电压幅值,频率以及谐波对用户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外,甚至会影响电能的计量,因此要采用调峰、调压来保证电能质量。
(4) 降低电网的损耗、电能损耗往往作为电力经营和运行不可避免的事,但是损耗决定于电网结构和输送电负荷的条件来决定,城市电网改造之一是改进导线截面,降低线路的电阻率,采用新的输送电金具,减少线路电能损失。采取无功就地补偿,提高功率因素,合理调度和负荷分配,优化网络潮流,做到经济运行。
(5) 提高网络的供电能力,减少用户的停电机率,网络的互供能力主要反应网络接线、负荷的合理调整。
(6) 采用自动化装备,提高设备的故障判断能力和自动隔离故障,恢复非故障线路的供电条件,选择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自动化设备。
(7) 解决配电网用设备的技术性能,提高设备的自身可靠性运行能力,尤其是配电网开关设备的操动机构及内部结构适应于户外(户内)运行条件,做到不检修周期长,设备运行可靠。大大地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维护费用。
(8) 便于系统的监控,实行配电网的经济调度,实时的网络经济分析,历史数据的记录和查备,事件记录的查询规划。
2 当前我国配电网存在的问题
配电网的发展主要是随城市建设规模及用电负荷迅速增长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而提出的,由于城市规划与电力的条块分割,形成了不相适应配电网结构,使配电网规划及发展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突出反映在如下几点:
(1) 配电网络电源点落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由于城市规模和商业的建立,电源点容量及电能输出受到限制,尤其是电力线的传输通道。
(2) 瓶颈效应比较突出,出现卡脖子现象严重,电能输不出去,往往因此而引起停电事故。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速度加快,负荷增长率高,但电力建设不及时,输出线半径小,线路长。
(3) 出线通道影响与城市规划不相适应,有的地方改用地下电缆,施工及投资不允许,采用架空导线环境条件受限,有的采用绝缘导线,网络复杂的情况较为普遍。
(4) 早期建设的线路导线细、年久失修,高能耗设备多,线损率高,由于导线半径小及无功缺额较大,综合线损损耗大,个别地区配电网损耗达到30%,一般地区在15%~20%,造成能源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
(5) 供电不可靠因素增大,由于配电网投资不足,设备老化和技术性能低劣,供电事故频繁,往往是一点故障引发全线甚至大面积停电事故。城市繁华地段,往往是局部故障引进重要场所、用户停电,影响社会治安及经济市场。早期设备技术性能差,设备动作频繁,引发事故多,对机构的可靠性要求高。
(6) 电网结构复杂,环网联络接点较多。
(7) 城市电网改造涉及面广,要求较高,停电难度大。
因此,对于城市配电网实现配电网自动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最基本的条件是应具有较为完整的多路电源的配电网点,具有较好的城市规划及电源路径的分布,利用各种较为先进的设备,当前城市建设的规模和经济的发展对配电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各级部门都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资金上给以投入,形成了一种较好的外部环境。
3 配电网系统的接线方案
由于配电网的复杂性,不是单一方案就可以实现配网自动化要求,对于不同的供电模式,应具有不同的供电方案,以力求达到较完美的条件。
3.1 环网电缆方案
以电缆作为配电主干线的配电网自动化方案,主要在城市商业繁华、人口密集地方,以环网开关柜为主体,负荷开关柜据所在地域和用户的数量的要求设定出线保护多少,一般为二进(四出),当进出线回路较多,规模更大时可转变为开闭所,环网柜和开闭所中设计量柜、联络等。
环网柜一般以负荷开关与熔断器相配合,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后,会有另一路电源快速切换到母线,恢复正常的供电。对开闭所监控系统的通讯方式,在放设电缆时一并设置,主要以光纤和市话线为主,以减少干扰。环网柜的主要特点是运行环境较好、外界影响因素较少,也是城市主干道的较好的方案,见图1。
3.2 市区架空配网方式
市区架空配网方式一般在城市道路规模较好,两侧路幅较为宽敞的条件下,以裸线架空导线和架空绝缘导线为主,一般情况下是双回路架设,在配电线路上根据用户要求设配电变压器或设双电源,架空线路通常是双电源环网供电方式。见图2
这种配电方式结构简单,布置形式灵活,设备都集中在户外式安装,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深,正常条件下R0为开路运行,B1、B2分别供电。当异常情况下向另一端自动供电,采用柱上重合器或自动开关来实现。分支线采用分段器与主干线的配电开关相配合。用来隔离支线上的永久性故障。这种方案在一次和二次设备配合上,完成自动隔离故障功能。
3.3 辐射型配电网
辐射性配电网是在市郊和农村配电网络以单电源供电,控制设备由变电站主开关作保护,配电线路可根据需要设多级重合器和分段器保护,达到自动隔离和恢复供电的条件。在我国现有的经济能力条件和配电网的实际情况下,大量采用断路器(重合器)作为配电网线分支线自动开关,尚不具备充足的资金条件,以分段器更为合适。见图3
注:定值的整定值应IR2〈IR1〈IB1动作次数MR2〈MR2分段器的动作次数由需要定为一或二次
(4) 配电网自动化的系统结构的数据库能系统全面地反应配电网的信息,用户的档案资料、杆型的结构,配电变压器的型号记录,历史检修记录、设备技术参数、备品备件、保护定值记录、线路路径及杆号记录,并实时记录有关参量和对设备进行监控。是配网自动化的核心,高级应用软件、良好的人机界面,实时量的信息库是配网自动化的基本要求。
(5) 无功自动补偿功能,能准确反映配电系统无功需求状况,对高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能自动控制和合理调节,对经济运行调度提供依据。配电网的无功补偿,除在10kv母线进行自动补偿还要在线路上对无功进行动态补偿,实现遥控和自动投切。
(6) 负荷控制不是简单理解为对用户的用电量进行控制。对负荷控制并了解负荷的动态平衡状况,调整各负荷运行环境,合理地投入无功补偿,使之能经济运行。负荷控制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用户的经济运行。
(7) 远方读表是电力部门对用电管理的主要手段,定时限地对电网负荷进行平衡,优化电网运行的方式,同时可大大地减轻抄表人员的劳动强度。
(8) 设备的基本条件
根据我国城市电网及配网工作特点,对设备的要求是要做到安全可靠性高、技术参数高、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安装、维护工作量小、污染小、噪音小、价格合理,并针对城市繁华的特点,要朝着无油化、绝缘化、组合化、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4 配电网设备基本条件
配电网自动化是近几年来电力应用技术的新型技术,主要涉及中低级电网,作用对象是电力经营企业和用电企业的结合。目前世界各国对此都表示十分关注,由于该技术尚没有明确定论,但至少可以说明配电网自动化不仅仅简单是配电线路及其所相应的设备,还有通讯、计算机综合应用、电力(负荷)监控、节能、电网规划等,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 可靠安全的供电网络,包括电源点应保证电力输送线路的经济运行,开关变压器等设施的可靠性。
(2) 对故障的自动判断和隔离,在人工或自动条件下恢复非故障线路的供电,对故障点进行自我隔离和诊断。
(3) 判断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采用分布式的SCADA(远动),对配电网所需的信息进行技术处理,对配电网的各种信息的上发下传,及时反应配电网的运行状况和事故的处理级分析能力。
(4) 用电管理包括用户对电能的管理要求,用户对电能的意见及要求能够反映到配电管理中心,由配电管理中心对此作出反应和处理。对电能进行调整,对用电负荷的控制和经济调度。
对用电管理系统可对用户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式一般由人为进行设定,可由远动操作也可由现场就地操作,与通常的事故处理有不同的管理方式。
5 配电网自动化通讯的主要技术问题
配电网自动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通讯是否符合自动化的要求,它担负着设备及用户与自动化的联络,起着纽带作用。担负着信息的处理、命令的发送和返回。所有数据的传递,没有可靠有效的通讯,配电网无法与自动化相联系。关于自动化通讯,通常概念有两种:一是外围通讯,主要是数据以及语言的通道。采用的方法为有线和无线二大类。有线分光纤通讯、音频电缆通讯、电力载波通讯;无线通讯分微波通讯、扩频通讯以及无线电通讯。对于城市配电网应结合城区的特殊情况,以及实际应用效果来决定采取那一种通讯方式。另一种通讯通常是在计算机上的软件通讯,由统一规约。各种计算机软件以及数据库、远动装置都是由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交换,在实际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某一种规定的方式进行,通讯规约一般是由设备自身来设定的,同一生产单位的产品规约是一致的,当有不同的生产厂家时,通讯规约则发生不一致,导致数据传递的失败。
光纤通讯是城市配电网通讯的主要方式,主要特点是可靠性高,干扰小,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可作为语言、数据和图象的传输,是当前较好的通讯方式。但是由于光纤所相关的设施的费用较高,在使用中受到限制。尤其是在配电网中,因配电柱上开关及用户分布在沿线,对于每一开关及用户所需的通讯很难从一根多芯的通讯光缆中取出。
音频有线是城市电网较为经济和实用的方法,通讯的布设及各通讯端的连接无特殊要求,造价较低,容易实施,但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与高压配电线路同杆架设,高压的强电场和强磁场对通讯线的干扰影响较大。
电力载波是电力系统常用的通讯方法,在对于无断点的线路。例如变电站与变电站之间,已经有成熟的经验,使用效果好。但对于配电网线路,由于线路多台配电变压器以及线路,由于柱上开关的断点,使载波通讯在配电线路中使用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有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微波通讯对于配电网多点通讯点是很难采用的,考虑到微波通讯的接收装置,以及工程投资,对于城市配电网的应用不完全满足。而扩频通讯广泛地被应用到各行各业的通讯,对于电网变电站与调度中心,长距离的通讯能体现出扩频技术的诸多优点,抗干扰能力强,保真性高,误码率低,可实现码分多址复用,功谱密度低,发射功率小。但对于高楼林立的城市配电网,柱上开关及配电网变压器的位置很难确定最好的通讯环境时,其放射信号的接收会受到波传输的影响(绕射功能差)。往往出现在城市应用效果不佳的现象。
无线通讯主要是音频,通常作为我国负荷控制的应用领域,在城市应用效果得到充分证实,主要问题是无线通讯装置的使用效果,早期的无线通讯装置是产品质量不佳,影响了通讯效果。
计算机通讯,主要是通讯规约问题,对于我国电力系统,采用了标准的通讯规约,由国家和行业远动、通讯标准来决定,通常的规约为DDT、POLLIG等。
近几年来,通讯接口以485型式出线,增强了通讯的传输能量。因此无论配电网采用何种通讯方式,对远动(RTU)与主站系统的通讯必须符合某一规定的要求。
6 配电网自动化软件应用及信息处理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应用软件应建立在较为通用的、符合计算机时代要求的软件平台上,具有相应的开放式支持环境,有通用的按标准程序编写的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的接口,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和屏幕操作,具有应用化的多层次的地理信息系统,符合运行的实际状况。
对于配电网系统,计算机的应用平台必须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用户界面和通信接口上遵循公认的。
7 发展配电网自动化应注意的问题
(1) 分析地区配电网的实际应用情况,找出本地区配电网存在的技术方案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立足国情和网情。当前我国配电网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又处于方案的探索时期,所以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应广泛开展中国配电网改造和自动化的研究。
(2) 配电网自动化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的专业多,规划性强的系统,应根据电网、城市电网的规划进行,避免盲目性。
(3) 配网自动化方案是自动化的核心,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结合国内配电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国外配电网与国内在很大程度上不尽相同,应有所区别,吸取精华,适合国情、地情、网情。
(4)配电设备的使用面广、量大、运行环境较为严酷,设备选择应符合当前配电网形势要求,具有高度可靠性和优越的技术性能。并以真空断路器为主,免维护周期长,二次保护控制设备具有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及适合户外高温和低温等较为严酷的运行环境;应具有远方通讯的接口。自动化程度高,一次开关设备与二次保护装置能良好地配合,能自动实现配电网自动隔离故障,恢复正常供电的能力,具有就地和遥控的功能。
(5)远方通讯是自动化的关键技术,RTU要适合配电网使用,分布(散)式,单点的特点;通讯方式应选择合理,通讯功能强,误码率小,速度快,符合远方实时监控的功能。
(6)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首先选择具有开放、兼容的操作平台,对各种标准的数据库应具有联接功能,地理信息应实时地反应配电系统的潮流及负荷情况,对事故记录及信息反馈,可实现负荷控制、远方抄表、设备数据库统计及规划、无功优化的理论计算等。计算机软件功能是配电系统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好的软件可充分体现出技术和自动化的水平,应充分进行比较。
(7) 配电网的工程设施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实施。应确定配电网络的基本条件,导线截面、输送容量、线路走向及用户的基本条件。先采用具有自动化功能的一次开关设备和二次保护监控设备完成自动送电,故障自动分闸和隔离故障功能,能做到隔离和区分故障点。在条件具备时,再投入通讯和计算机网络,可以少走弯路,资金投入可以分批实施。
配电网是当前电网建设的热点,无论是大型、中小型城市都是把配电网改造建设及自动化的实施列入工作重点,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将对整个电网建设有重大影响,各地区在改造中应慎重对待,尤其是设备引进的技术问题较多。
相信配电网自动化的实施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并上升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成效,得到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Ⅷ 什么是配网自动化DTU柜
概述
主要用来采集配网实时运行数据并上送给配网自动化系统,使上级主站系统能随时监视配网运行情况并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可以通过主站系统对配网设备遥控操作。广泛用于环网柜、小型开闭所,可灵活的用在农村供电电网智能化系统作为智能终端使用,实现多条线路的电量的采集和控制,检测故障、故障区域定位、隔离及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主要实现了配电线路的“三遥”功能。
什么是DTU的“三遥”功能
1、遥测:测量两路三相电压、两路三相电流、电池电压、电容电压、两路零序电流。
2、遥信:装置具有96路遥信输入。
3、遥控:最多16路遥控输入。
“遥测”功能
采集8条线路的三相电压、零序电压、三相电流、零序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三相电压2-13次谐波、三相电流2-13次谐波、有功总积分电量、无功总积分电量,采集2路直流输入电压,其中1路输入为蓄电池电压。
“遥测”功能
1、采集至少4路公共遥信:交流输入状态、电池充放电状态、电池欠压状态、远方/本地控制状态。
2、采集每条线路至少4路遥信。
3、线路遥信一般包括开关状态、隔离刀闸状态、接地刀闸状态、储能状态等、故障指示器输出。
4、遥信变位时生成事件顺序记录(SOE)。
“遥控”功能
1、实现8条线路的远程跳、合闸控制输出。
2、实现远程电池活化、电池充放电。
3、具有远方和本地控制切换功能,支持开关的就地操作功能。
4、接收并执行遥控及复归指令,保存最近至少10次动作指令。
5、装置接受并执行来自主站或子站的遥控命令,完成开关的分、合闸操作。
6、分别记录并保存主站及当地遥控记录。
7、每个遥控接点单独设置动作保持时间。
Ⅸ 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和指标体系有哪些
1、厂商的选择:所有网络设备尽可能选取同一厂家的产品,这样在设备可互连性、协议互操作性、技术支持和价格等方面都更有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产品线齐全、技术认证队伍力量雄厚、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厂商是网络设备品牌的首选。
2、扩展性考虑:在网络的层次结构中,主干设备选择应预留一定的能力,以便将来扩展,而低端设备则够用即可,因为低端设备更新较快,且易于扩展。其交换结构也应能根据网络的扩容灵活地扩大容量。其软件应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应保证其后续研发和升级,以保证对未来新业务的支持。
3、可靠性:由于升级的往往是核心和骨干网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瘫痪则影响巨大。
4、可管理性:一个大型网络可管理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运行成本和业务质量。因此,所有的节点都应是可网管的,而且需要有一个强有力且简洁的网络管理系统,能够对网络的业务流量、运行状况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
5、安全性: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各种各样的攻击也在威胁着网络的安全。不仅仅是接入交换机,骨干层次的交换机也应考虑到安全防范的问题,例如访问控制、带宽控制等,从而有效控制不良业务对整个骨干网络的侵害。
6、QoS控制能力:随着网络上多媒体业务流(如语音、视频等)越来越多,人们对核心交换节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进行一般的线速交换,还要能根据不同的业务流的特点,对它们的优先级和带宽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重要业务和时间敏感业务的顺畅。
7、标准性和开放性:由于网络往往是一个具有多种厂商设备的环境,因此,所选择的设备必须能够支持业界通用的开放标准和协议,以便能够和其他厂商的设备有效地互通。
(9)配网自动化设备选型要求是什么扩展阅读:
设备选型的考虑因素有:
1、设备保证产品质量的程度。
2、设备生产效率的高低。
3、设备消耗能源及原材料的高低。
4、设备的可靠性、耐用性程度。
5、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保证程度。
6、设备的成套性。
7、设备对品种和作业条件变化的适应性。
8、设备投产后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