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置防护装置
要求是,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之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防护装置。
对防护装置的要求:
a、安装牢固,性能可靠,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b、适合机器设备操作条件,不妨碍生产和操作;
c、经久耐用,不影响设备调整、修理、润滑和检查等;
d、防护装置本身不应给操作者造成危害;
e、机器异常时,防护装置应具有防止危险的功能;
f、自动化防护装置的电气、电子、机械组成部分,要求动作准确、性能稳定、并有检验线路性能是否可靠的方法。
⑵机器设备的设计,必须考虑检查和维修的方便性。必要时,应随设备供应专用检查,维修工具或装置。
⑶为防止运行中的机器设备或零部件超过极限位置,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⑷机器设备应设置可靠的制动装置,以保证接近危险时能有效地制动。
(1)设备间有哪些基本要求扩展阅读
1、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3、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4、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5、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Ⅱ 综合布线中,选取设备间的原则是什么
设备间是大楼适当地点设置电信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建筑物总配线设备(BD)安装的地点,进行网络管理的场所。对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而言,设备间安装总配线设备,电话、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进线保安设备(不属于综合布线工程设计的范围,但可合装在一起)。当分别设置时,考虑到设备电缆有长度限制的要求,安装总配线架的设备间与安装程控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主机的设备间的距离不宜太远。
设备间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设备间内所有总配线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通信网连接时,应遵循相应的接口标准,并预留安装相应接入设备的位置。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Ⅲ 空调设备间布置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各类建筑物设备间的大致位置可见图1.4.1。
主设备室由机械室、电气室、中央监控室组成。其中的机械室是各个设备与城市各对应的设施相连接,以供给能源、物质并进行交换、分配、处理等的中枢。所以当设计主设备室时,有必要对设备的流程、运行安全性进行充分研究。
流程:主要设备室既与外部有关系统相连,如冷、热水,电气等的引进引出,又与分布在建筑物内部的末端设备相连,因此要尽可能地形成全面经济的流动线,这样既能节约一次投资,又省经常费用。如:
制冷机房要与变电室、泵房一并考虑。而锅炉房要处于供应燃料方便又有可能在附近建立烟囱的地方,并且要考虑车辆出进的路线。空调机房的设置要考虑送风路线不长,且便于冷热水管连接,又能有室外空气接入的地方。排风机房要注意排出室外的风向和周围环境。
控制室应处于维护管理方便的地方,尽可能设在各设备室的中心地带;设在靠近楼梯或直接通往走廊等易于疏散的地方。
为确保主要设备搬入搬出的方便,宜直接通向道路,门向外开,运输时不应妨碍居住部位。应考虑必要的面积。此外,机电设备的寿命比建筑物本身要短,所以设置机房时对设备的更新问题,应予考虑。预留安装孔洞用时要有保证能打开的措施。
(1)锅炉房、制冷机房有高压、可燃的危险,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规范,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锅炉房燃烧要大量空气,电机要通风散热,而且引风、鼓风机噪声甚大,均要注意。制冷机房应设在一般人员不去的地方如地下室。机房内应有充分的维修通道。为了保证操作人员安全,原则上应考虑有两个门。因主机房有噪声及振动,所以在其上方不宜设置声音要求较严的房间。室外冷却塔还应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
(2)空调机房、配管、风道及排风机房等这些房间一般要配置在建筑的核心部位。在平面设计时,必须决定其位置和大小。
从全面经济的角度考虑,空调系统不宜太大,且为了与防火、防烟分区相适应,一个空调系统应以专用为主,其服务面积不宜大于500m2。对分层设置的空调机房特别要注意隔声减振,还要考虑外气进入的途径。空调机房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以240砖墙为宜。机房的门应采用隔声门。机房内还应粘贴吸声材料。
标准层内的设备间是设备和管线集中的地方,宜设在建筑物的中央,或分散在若干地方。这些地方往往是各工种“互争”的地盘,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将给整个工程带来先天的优点,若解决不好,不但管线互碰打架,而且会造成系统不合理的布置,能量无谓的消耗,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患,设计时千万注意,最好在初步设计阶段各工种就合理地划分好空间。
顶层设备间,一般问题不大,通风机室应设在管井的上方,新风口与排风分设。
从工程实践来看,一般大中型民用建筑的机房和管井设计,随建筑平面布置与空调系统的不同在机房布置上有很大差别。
Ⅳ 设备的间距应满足什么要求
答:设备的间距除应满足防火、防爆规范外,还应满足以下各方面的要求:
(1)操作、检修、装卸、吊装所需的场地和通道;
(2)构筑物(包括平台、梯子等)的布置;
(3)设备基础、地下埋设的管道、管沟、电缆沟和排水井的布置;
(4)管道和仪表安装。
Ⅳ 设备间里配电房的门需要满足什么要求
1、防火隔离 2、外开逃生 3、柜体进出 4、检修通道 等
Ⅵ 综合布线系统设备间安装工艺有什么要求
以下内容由天津首创装饰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1 设备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设备间宜处于干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
b、设备间宜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
c、设备间的位置宜便于接地;
d、设备间室温应保持在10~30℃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20%~80%,并应有良好的通风;
e、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其面积最低不应小于10m2。
2 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如SO2、H2S、NH3,、NO2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尘埃含量限值宜符合表12.2.2的规定。
3 在地震区的区域内,设备安装应按规定进行抗震加固,并符合《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98的相应规定。
4 设备安装宜符合下列规定:
a、机架或机柜前面的净空不应小于800mm,后面的净空不应小于600mm;
b、壁挂式配线设备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300mm;
c、在设备间安装其他设备时,设备周围的净空要求,按该设备的相关规范执行。
5 设备间应提供不少于两个220V、10A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
6 设备间的安装工艺要求除上述规定外,应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5003—94中有关配线设备的规定,如果安装电信设备或其他应用设备时,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规定。
Ⅶ 电信间和设备间的概念是什么有区别和联系对环境有什么要求
设备间是在每一栋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地,是一种特殊的电信间,但又与电信间有一些差异,设备间一般为整栋建筑物或者整个建筑群提供服务;而电信间只为一栋大型建筑的某层中的一部分提供服务。
用通俗的话讲电信间就是机房,一般单独有一个房间里面按有大型设备,有独立的空调,而设备间一般设立在弱电间里,从机房分出光缆到弱电间 ,然后再分到户!
Ⅷ DLP技术设备间设计有什么特殊要求
设计符合的标准:
CCC认证
ISO-9001/2000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欧盟ROSH(2002/95/EC,2005/618/EC)
国际CE 标记,CB 证书和标记(所有成员国) IEC 60950 compliant
美国 1UL 60950 所列,FCC A 级
加拿大 cUL C22.2 编号 60950符
Ⅸ 设备用房包括哪些
首先应当知道复高层建筑的用途制。是住宅还是商用?商用有写字楼、购物中心、公寓、宾馆等,还用商、住、购物综合型的高层建筑。另外现在还有医院门诊楼、住院部高层建筑。明确用途后,再考虑设备用房。 住宅设备用房有给水水泵房、采暖加压泵房、电气配电室—所谓水、暖、电用房,还有消防设备间、楼顶电梯间。商用高层除具备住宅上述设备用房外,一般还有弱电(通讯、视频)电气间、**空调设备间、排风设备间等。医院门诊楼、住院部高层建筑还设置消毒、集中洗衣等设备房间。以上设备间由相关专业人员根据高层建筑的功能提出要求,进行设计。
Ⅹ 设备管理有哪些要求
设备管理的要求一般有7条,由设备邦整理学府李葆文书籍-TnPM1001问里面的内容,如下:
(1)要求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2)需要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3)需要尽可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需要切实保障产品质量;
(5)需要不断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6)需要遵守政府和行业规范;
(7)需要确保安全生产。
而所有这些要求是矛盾的!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就是要在这些矛盾中需求一种优化、和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