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
提高系统接线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提高设备的可用率,包括设备因素,人为因素和外界影响因素;
提高运行方式的合理性;
保证电力容量和备用容量的充足。
(2.1 加大电网改造力度,提高供电可靠性。在2009 年我国提 出建立“坚强智能电网”,要建立坚强智能电网则必须加大电网的 改造力度和速度。从电力系统来看,这也是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 靠性的关键。电网改造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经 济性和可靠性时,必须优先考虑供电可靠性。而且在改造过程必 须充分考虑主网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使其满足N-1 原则,特殊地 区则需要满足N-2 原则。 2.2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供电可靠性。(1)推广状态检修, 按实际需要进行停电检修。随着电网改造力度的加大,电网中逐 渐采用免维护、高可靠性的新的电气设备,因此传统的周期性计 划检修已经不适应运行设备的需要。所以一种更合理的检修方式-- --状态检修逐渐替代传统的检修方式成为主流。状态检修可以根据 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试验结果与结构特点,通过综合分析来确 定设备是否需要进行检修,其基本思想是使电气设备尽可能长时 间的处于运行状态。(2)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带电作业的研 究,减少设备停电时间。带电作业是指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对高 压电气设备进行操作。带电作业包括带电测试、带电检查和带电 维修等几方面的内容。带电作业是设备维护中技术性非常强的工 程之一,其不仅对作业人员的技术要求高,而且对作业人员的心 理素质要求极高。 2.3 建立配网综合自动化系统,提高供电可靠性。通过对现 有配电网的升级改造,以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从而使配电网一 发生故障,自动化系统就可以立即动作,将故障区段予以隔离, 同时,使非故障区段自动恢复正常供电。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不仅 将故障寻找时间大大缩短,而且还可以将受故障影响的范围压缩 到一定的区间,不至于是整个配电网受到影响。如果再给其配置 机械化的抢修队伍,那么电力系统因故障而停电的时间可以得到 更大的缩减。同时,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还可以为状态检修以 及电力市场的开放提供决策的依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配电网灵 活性,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4 加强线路绝缘,提高供电可靠性。由于环境因素的不确 定性,架空线路发生故障导致的停电检修的次数相对较多,其在 供电设备因故障安排停电检修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影响中占 据着很大的比例。因此,提高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可以有效的 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 3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组织措施 3.1 健全可靠性管理网络,提高可靠性管理意识。(1)电力 系统供电可靠性关乎国民经济,而可靠性管理则贯穿着整个生产 过程。所以可靠性专职人员不仅要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还必须 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积极深入生产、了解生产的各个环节,并且 要熟练的掌握微机的操作方法以及相应的管理应用软件的使用。 因此,挑选可靠性专职人员关系着整个可靠性管理网络能否正常 运行,是整个管理网络体系的完善与健全的关键。(2)电力系统 供电可靠性管理涉及到生产的各个行业和部门,整个系统是一个 统一的整体。只有得到各方的全面支持和协调配合,可靠性管理 网络才能顺利的开展工作。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为 可靠性专职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保证可靠性管理网络能 正常、顺利的运行。(3)电力企业不仅需要根据国家有关电力可 靠性的相关规程和行业标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还需要加强相 应的组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企业的可靠性例会制度,使相应人 员责任、权利和利益三者相统一。从而提高所有相关人员的意 识,提高可靠性专职人员的业务水平。 3.2 以供电可靠性为中心,优化停电检修管理。(1)电力系 统电气设备的检修关系着供电可靠性,因此要合理的安排每一次 检修,要精心制定和严格控制检修的施工方案。在制定施工方案 前应该充分考虑作业的实际情况,以确定是实行停电作业还是带 电作业。再考虑通过相互的协调和配合,是否可以将不同的停电 项目安排到一起进行作业,从而有效地减少停电检修的次数。 (2)在优化停电检修的同时,要加大可靠性应用分析的力度。不 能仅仅停留在事后统计可靠性的工作上,要先将可靠性指标进行 计算,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并且采用科学的方法,逐步提升监控 的能力,以求达到事前预测的能力,实现目标管理。 3.3 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充实故障抢修力量。(1)降低 电气设备故障率是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有力措施,因此要 积极地预防影响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各种因素,及时的发现并消 除电气设备的缺陷。对于输电线路需要不断加强其运行维护管 理,特别要加强外力对其破坏的控制,尽可能的消除安全隐患, 从而降低因电气设备故障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2)电力系统发 生故障在所难免,因此供电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所辖区 域的不同,在保证应有的日常维护检修队伍的同时,还应增加应 对突发性故障的急修人员。要经常性的对急修人员进行培训,针 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制定相应的处理预案。在平时,不仅要加大故 障处理工器具的投入,还要定期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演习, 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锻炼抢修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
『贰』 如何保证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保障电气设备的可靠和安全,必须配备良好的保护和接地,并按国家相关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制造和安装,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部停电检修维护。
『叁』 如何加强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和养护
电气设备的养修必须要有一个目的,在电气设备产生明显的问题和一定的缺陷之后进行养护,实现养护的目的,确保能一次解决一个问题,保证养护的整个过程的效率。还要对养护方法做一个科学化的合并,保证设备既不缺少养护也没有养护过量,达到每次养护的目的,便可以化解问题,确保安全生产。而且还要严格控制养护管理,降低多余步骤的出现,做到一丝不苟。
『肆』 电气设备运行时,出现哪些现象应采取急停措施
1、短路。导致电气设备出现短路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绝缘层不再具有绝缘能力,而引发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则在于绝缘层受潮或磨损,有些则是线路使用时间过长出现了绝缘层老化的情况,再加上电气设备年久失修也会发生短路。
2、温度过高。对电气设备来说,在运行中一定需要导线,但每种导线都有自己的最高承受电流负荷范围, 如果电流负荷异常,超出导线原有承受能力,就会瞬间提高导线温度,进而将导线烧毁。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设备长期运行后缺少润滑油有关,同时,也可能是设备运行空间过小,无法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此外,没有及时为设备清理灰尘与杂物,也会导致温度过高,进而威胁到电气设备安全。
3、电弧与电火花。在电气设备运行中,很容易应导线绝缘层破坏等产生电弧与电火花,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将直接威胁到电厂整体安全,尤其是电火花容易引发电失火,处理难度极大。
4、谐波引发故障。在电子设备运行中,难免会产生谐波,这些谐波对电子设备的影响很大,更会引发误动作, 容易给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带来威胁,更会威胁到电流运行,不利于电网质量的提升。
(4)如何保证电气设备稳定运行扩展阅读:
电气设备的运行管理:
1、合理调整高峰时段用电负荷:
正常情况下应尽量使变压器的负荷率控制在60%左右,此时变压器的损耗较低。因此,在高峰用电时段,应优化设备运行方案,选择卸除某些相对不重要的机电负荷和照明负荷,使高峰期负荷降低。
2、公共照明和办公设备运行管理:
在不影响办公的情况下,应尽量调低照度或及时关闭灯具,无特殊需要,装饰类灯具尽量不要长时间开启。
对人员流动较少的区域,灯具控制开关应采用感应式、声控式、触摸延时关闭等控制方式,有条件的可对公共照明系统进行实时监控。长时间不用的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应及时切断电源,减少待机损失。
3、空调系统运行管理:
夏季将空调设定温度值下调1℃,将增加9%的耗能;冬季将设定温度上调1℃,将增加12%的耗能。因此适当调整空调设定温度值,是空调节能的有效措施。
同时,利用设备监控系统来加强空调系统机组设备的运行管理,并根据系统负荷的变化和气象环境,及时调整空调系统运行方案,降低设备运行总功率,控制空调设备的最佳启停时间,可在保证环境舒适的前提下,缩短空调不必要的运行时间,以实现节能运行。
『伍』 电气设备安全防护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
(1)电气绝缘。保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良好,是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最基本要素。电气绝缘的性能是否良好,可通过测量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参数来衡量。
(2)安全距离。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距离。通常,在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附近工作时,应考虑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装置安全距离,检修安全距离和操作安全距离等。
(3)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持续通过导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发热将超过允许值,导致绝缘损坏,甚至引起漏电和发生火灾。因此,根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和选择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4)标志。明显、准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标志一般有颜色标志、标示牌标志和型号标志等。颜色标示表示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标示牌标志一般作为危险场所的标志;型号标志作为设备特殊结构的标志。
三、安全技术方面对电气设备基本要求
(1)对裸露于地面和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2)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及其他带电部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易产生过电压的电力系统,应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保护间隙等过程电压保护装置。
(4)低压电力系统应有接地、接零保护装置。
(5)对各种高压用电设备应采取装设高压熔断器和断路器等不同类型的保护措施;对低压用电设备应采用相应的低电器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6)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地点应设安全标志。
(7)根据某些电气设备的特性和要求,应采取特殊的措施
『陆』 如何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对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丶试验,消除各种隐患和缺陷,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分析,及早大小故障苗头,及时安排处理。规范设备检修流程,严格验收标准。
『柒』 保证电力系统及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条件有哪些
(1)电气工程设计技术的先进性及合理性是保证电力系统及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首要条件,其中方案的确定、负荷及短路电流计算、设备、元件材料选择计算、继电保护装置的殖定计算、保安系统的计算、防雷接地系统的计算及设计等均应采用先进技术并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2)设备、元件、材料的质量及可靠性是保证电力系统及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设备、材料的购置应根据负荷级别及其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选购一级负荷及二、下级负荷中的重要部位。关键部件应选用优质品或一级品。二、三级负荷的其他部件至少应选用合格品,任何部件及部位严禁使用不合格品。严禁伪劣产品进人电气工程。是保证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3)装调试单位的资质及其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是保证电力系统及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安装调试应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国家标准神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并验收合格其中一级负荷及二、三级负荷中的关键部位。重要部件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安装单位、质量监督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的专家联合验收合格涉及供电、邮电、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劳动安全、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工程。必须由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专家参加联合验收。验收应对其工程总体评价并送电试车或试运行。其他负荷级别的工程,根据工程大小,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安装单位及质量监督部门验收合格。电气工程应委托监理,小型工程可托派有实际经验的人作为驻下地代表,监督安装的全过程。这是保证安装质量的最可靠有效的办法。
(4)运行维护技术措施的科学性及普遍性是保证电力系统及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保证安全运行的关键手段。运行维护技术措施主要是要落实在勤,严,管三个字上。勤是指勤查、勤看、勤修。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及隐患,并及时地处理,使其被消灭在萌芽中;严是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试验标准,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管是指有一个强大的权威性的组织管理机构和协作网以便组织有关人员做好运行维护工作。
(5)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包括安全技术〕、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及管理组织措施是保证电力系统及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保证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周密严格的管理组织措施是作业人员及安全工作的总则对作业人员应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及办法井有严明的奖惩条例,作业人员个个钻研技术,人人敬业爱业。即能保证安全运行万无一失。
(6)全民电气知识的普及和安全技术的晋及性是保证电力系统及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的社会基础,在现代社会里。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人人都要用电或享受电带来的效益。因此。普及用电知识和安全用电技术,使人人都掌握电气常识就更为重要。只有人人都具备了一定的电气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用电常识电力系统及电气设备的运行也就越安全,同时。人人都能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及时处理。电气系统才能安全稳定地运行。
(7)发电系统和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供电质量是保证电力系统及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同时。发电供电系统自身的安全运行也有上述六点要求。这样,发电供电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发电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是由设计、安装、设备材料、运行维护决定的。同时。也决定着电压、频率、波形。这对用电单位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只有发电系统安全了、可靠了,电压质量保证了,才能使用电单位正常用电。供电线路的机械强度、导电能力以及防雷等对用电单位也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供电部门必须保证的。电管家智能电力运维云服务系统!
『捌』 电气设备运行中导致火灾、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电气火来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电源气线路和电气设备选用不当,安装不合理,操作失误,违章操作,长期过负荷运行等引起的电弧、电火花和局部过度发热等引起的。
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发热现象。正常情况下,这种温升是允许的,但是是有限度的。当电气线路或设备的实际温升超过最高极限温升时,将会影响电气线路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并降低绝缘材料的绝缘寿命。当电气线路和设备在故障情况下,事故电流将是正常电流的几十到上百倍,所产生的电弧、电火花和表面高温,将使电气线路和设备的温度急剧上升,轻则使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遭到破坏,机械强度下降,寿命降低;重则使电气设备或线路的绝缘层被烧毁,进而引燃可燃物,引起电气火灾或爆炸事故。此外,转动设备的机械故障,操作人员违犯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不善,不遵守消防法规等也会发生电气火灾。
『玖』 如何保证设备稳定运行
这个问题的关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工作人员上班时的责任心,切实落实内安全制度,提容高运行人员安全素质,抓好安全管理这个根本。另一个是设备要勤于检修,检查设备要全面。运行人员要严格执行设备巡回检查制度,每班巡查设备,发现问题后必须马上填写缺陷通知单,通知工区领导要求检修,值班人员坚持每天定期对设备增加巡查次数,使设备缺陷无处藏身。设备一旦发现缺陷,检修班须尽快赶往现场处理,原则应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天,同时还要求无论是消缺还是检修,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均要一起对检修后设备进行验收,确保消缺和检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