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压电气设备中,35KV的相间距离是多少,爬电距离又是多少,爬电距离是怎么定义的
电气间隙是指带电导体在空间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是指带电导体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
举例说明:有一个电气设备的输入端,是用裸露的铜排作为输入导体,这时把这两根铜排在空间的最短距离称为电气间隙,在输入端子处,它们沿着输入端子的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称为爬电距离,象PCB上两根铜箔间边缘的最短距离就称为爬电距离,如果把两根铜箔之间的PCB挖去,这时就成为爬电距离了.两者的区别就是电气间隙是没有绝缘体作陪村的,而爬电距离必须与绝缘体在一起.
『贰』 外绝缘最小爬电距离372是什么意思
其他带电导体之间的距离的绝缘层的表面上的带电导体沿称为沿绝缘表面的爬电距离,导电性或带电导体。
你这个问题问不明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你问。爬电距离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不同电压等级的爬电距离间隙的要求。爬电距离要求和现场环境。
『叁』 iec规范中在最高污秽等级情况下要求的最低爬电比距是多少
第3.0.1条 原规范第3.0.1条的修改条文。80年代初期我国对发变电所污秽环境分级一直未制订标准。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国家标准亦未制订,污秽地区屋外配电装置大都沿用正常绝缘的电气产品,故污闪事故率较高,使工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原水电部于1981年初组织部分科研设计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及科学试验,于1983年4月正式颁发了《高压架空线路和发变电所电瓷外绝缘污秽分级标准》。该标准明确规定发变电所污秽环境分为三级,设计屋外配电装置时即根据所划分的等级,选用所需泄漏比距(爬电比距)的电气设备及绝缘子。
1985年11月国家标准《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gb5582-85颁发执行。该标准是电力设备制造部门对产品进行设计和定型试验的依据。标准将外绝污秽等级分为五级,其目的是与iec标准取得一致。1988年我国能源部将1983年的部颁标准《高压架空线路和发变电所电瓷外绝缘污秽分级标准》进行修改并作为国标提出,另外又制订了"污秽地区绝缘子使用导则"(正在进一步征求意见)。该导则为与iec取得一致,亦将污区分为五级,每级污区的典型污湿特征描述也与iec基本相同。
现将国家标准《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gb5582-85中的各污秽等级的最小公称爬电比距分级数值,以及能源部1988年提出的发、变电所污秽分级标准(征求意见稿)分列于表3.0.1-1、3.0.1-2,供参考。
目前我国已能系列供应爬电比距为20~25mm/kv的防污型产品,更大爬电比距的产品则尚未系列生产供应。在污区除采用相应外绝缘标准的电气产品外,尚须考虑采用加强清洗(停电或带电清扫,水冲洗等)、涂硅油等其它防污措施,以确保运行安全。
最小公称爬电比距分级数值 表3.0.1-1
注: ①用于中性点绝缘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的3~63k v电力设备.其外绝缘的污秽等级-般可按高一级选取。
②根据目前生产情况,电站设备允许生产最小公称爬电比距为22mm/kv级的产品。
③爬电比距为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设备最高电压(或试验电压的 倍值)之比,单位为mm/kv。
『肆』 什么是绝缘爬距
电气中具有电位差的相邻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体表表面的距离.
『伍』 电力设备套管爬电距离如何确定
各污秽等级电力设备的爬电比距如表2规定选择:爬电比距cm/kV,可见附件。如:爬电距离=电气设备的系统最高工作电压×爬电比距cm/kV110kV变压器套管爬电距离=126kV×(污秽等级Ⅱ级的爬电比距cm/kV)2.0=252cm相同的污秽等级区域其它设备的外绝缘爬电距离是一样的,不可小于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要求的爬距。否则,设备的外绝缘就要调爬,相差一个级别的可选择防污涂料进行防污喷涂。
『陆』 什么是爬距和泄漏比距文档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 16434—1996。各污秽等级电力设备的爬电比距规定选择:爬电比距cm/kV 如:爬电距离=电气设备的系统最高工作电压×爬电比距cm/kV 110kV变压器套管爬电距离=126kV×(污秽等级Ⅱ级的爬电比距cm/kV)2.0=252cm 相同的污秽等级区域其它设备的外绝缘爬电距离是一样的,不可小于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要求的爬距。否则,设备的外绝缘就要调爬,相差一个级别的可选择防污涂料进行防污喷涂。
『柒』 变压器套管的外施绝缘泄露比距是什么意思
电压与套管爬电距离的比值。
『捌』 爬电比距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爬电比距?
答: 爬电距离与工作电压的比值,单位为m/kv。
名词术语
爬电比距: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对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之比。
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玖』 哪位 知道 10KV高压柜 的电气间隙 和爬电距离是多少啊 谢谢各位了
10KV高压柜的电气间隙为125mm,爬电距离为250mm。
高压柜的电气间隙根据其自身电压等级不同电气间隙也不相同,10kV高压开关柜及配电柜的电气间隙要求是不小于125mm。35KV开关柜要求电气间隙是300mm。
不同带电体间最短的空气距离就是电气间隙,在《电气设计禁忌手册》中规定额定电压“大于300V小于660V”爬电距离为14mm,12kV的电器产品电气设备的电气间隙要求是125mm。
如何确认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一般以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
而爬电距离是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的,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拾』 什么是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是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UL、CSA和VDE安全标准强调了爬电距离的安全要求,这是为了防止器件间或器件和地之间打火从而威胁到人身安全。
绝缘子爬电距离是指绝缘子正常承载运行电压的两部件间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或最短距离的和。
(10)电气设备外绝缘爬距是什么扩展阅读:
实际应用:
在电气上,对最小爬电距离的要求,和两导电部件间的电压有关,和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指数有关,和电器所处环境的污染等级有关。
对最小爬电距离做出限制,是为了防止在两导电体之间,通过绝缘材料表面可能出现的污染物出现爬电现象。
爬电距离在运用中,所要安装的带电两导体之间的最短绝缘距离要大于允许的最小爬电距离.
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额定电压、污染状况、绝缘材料、表面形状、位置方向、承受电压时间长短等多种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在先进的设备与产品标准中均有此规定值。
具体来说就是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的大小和工作电压、绝缘材料等直接相关,同时注意不同的使用环境也会有所影响,如气压、污染等。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两个概念,在进行判断时必须同时满足,不可以相互替代.电气间隙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电压的峰值,电网的过电压等级对其影响较大,爬电距离取决于工作电压的有效值,绝缘材料的CTI值对其影响较大。
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所以根据定义,爬电距离任何时候不可以小于电气间隙。当然对于两个带电体,通常是无法设计出爬电距离小于电气间隙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