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设备的使用年限是怎么规定的啊
设备的寿命包括设备的经济寿命、折旧寿命、使用寿命、物理寿命、技术寿命。要正确地确定一台设备的经济寿命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由于技术的发展,新型设备的出现会使原设备在未到其原计算所得的经济寿命之前就需提前更新;
另一方面同一设备的经济寿命会因其使用的场合、日常的维修保养,以及未来的市场、成本等难于预见的因素的综合作用而有所不同。
例如同样是小轿车,国外的汽车出租公司提供顾客租用的小轿车的经济寿命比私人拥有的小轿车的经济寿命要短得多,原因即在此。
(1)企业怎么确定设备的使用寿命扩展阅读
设备的经济寿命是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即使在技术革新很快,一般设备的经济寿命也有几年到十几年的时间。如前所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可以划分为设备费用(或称原始费用)和使用费用两部分。
原始费用是用户为取得设备而集中支付的高额费用。使用费用又称为维持费用或经营费用,是用户在取得设备后,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直到更新时为止而需经常支出的各种费用(如操作费用、能源消耗费用、保养维修费用、保险费等),有时也把设备发生故障停工造成的损失计算进去。
㈡ 如何决定设备的使用寿命
如何决定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一种型号的机械,由于设计水平,制造质量,使用环境以及使用维修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各不相同,其使用寿命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机械的研究,设计,制造,安装直至运行,保养和维修全过程,都有责任为延长机械的寿命作出贡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使用方面
为了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在使用方面必须坚持实行“二定三包”制度(定人、定机、包使用、包保管、包保养),机械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正确使用机械,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对机械设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将操作者经济效益与机械使用费(如维修费,保养费等)挂钩,并加强对维修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即环境因素对使用机械的影响,不少单位由于忽视了环境因素对使用机械的影响,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或适应性措施,致使机械使用性能降低,使用寿命缩短,甚至酿成事故。如果在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如经常使车间保持清洁,及时整理;晴天经常洒水,减少灰尘;都对延长机械寿命有利。
二、保养方面
对机械实行定期保养是延长机械寿命的关键,但是不少单位一到工期紧,任务重时往往忽视保养工作,认为机械在正常运行,没有故障,无需停下来进行保养。因为保养能消除机械隐患,若不及时保养,往往会使机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事故。这样既增加维修费用,又耽误工期。
三、维修方面
维修工作是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采用合理的维修方法可以有效地延长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
据日本的统计资料,采用状态监测,按南非修理的维修方式,每年的维修费可以减少25%—50%,故障发生率减少75%,并可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铁二局检测中心每年到工地对大型进口机械进行状态检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维修费下降了10%—30%,修理量减少了47%,机械完好率上升,使用寿命增长。
日本建机厂提出的“低成本快速修理法”也是延长机械或零件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实施此法,除了机械设计时采用维修性设计,提高机械的维修性外,在维修实践上还可采用下列方法:①零件换位,机械上的许多零件在运行中往往承受单向负荷,从而造成不均衡的磨损,如果适时地更换受到有均衡负荷零件的位置,使它们的磨损均衡,则可延长其使作寿命,便有效地延长了使用寿命。②刷镀与胶粘修复,在现场运用刷镀胶粘修复工艺,也可以快速低成本地修复失效零件。
随着维修技术的进步,可延长机械零件使用寿命的先进修复工艺大量出现,如耐磨堆焊,喷涂金刚石—镍镀层,磁性电镀,激光电镀等。单位因条件所限,不能一一使用,但可与地方大型生产企业合作,合理利用先进修复工艺,以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四、润滑方面
要定期检查跟踪,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跟踪, 当润滑油出现颜色异常、粘度变化、乳化、异味等异常情况时, 必须立即换油并查明原因。当机械设备内部出现异常声响等现象时, 建议先检查润滑油, 再检查其它故障原因。
2.添加润滑油时, 要按标准量进行。润滑油过多,油中会产生气泡, 引起润滑设备过热, 使油的粘度下降, 油的使用寿命缩短。 3.添加或检查油品后, 要注意旋紧油盖, 以免水或其他杂质混入, 对于自动变速箱用的油品,更应避免油中混入水, 因水会损坏箱体中的摩擦片(该材料易溶于水和防冻液)。
上面讲述的都是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方法,实际上,机械的寿命还有经济寿命和技术寿命之分。经济寿命是从经济的角度看机械最合理的使用期限,具体的说就是指能使机械的年平均使用成本最低的年数。技术寿命是从技术析角度看机械最合理的使用期限,具体的说是指从机械开始使用到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所持续的时间,它与技术进步的速度有关,而与机械的运转时间无关。 因此,机械的使用寿命并不是越长越好,不恰当的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有时反而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阻碍技术进步,只有适时地更换机械,才能促时技术进步,加速经济增长,节维能源,提高经济效益。
㈢ 如何确定办公设备使用年限
办公设备折旧年限需要根据相关制度来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回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答例》第六十条规定: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所以由此得出办公设备折旧年限一般是5年。
㈣ 预计使用年限怎么确定
我来回答:你在问题中说“我要开店,要购置固定资产,可是预定使用年限要怎么确定呀?” 《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政法规,把固定资产分为三部分:一是房屋建筑物;二是机器设备;三是运输起重设备、电子和其他设备。尤其是税法要求企业要按照使用年限法计(又叫直线法)提固定资产折旧,并规定了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既房屋建筑物使用年限为20年;机器设备为10年;运输起重设备和电子设备等为5年。在计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原值时,允许扣除5%的残值。下面我们举个实例说明:假如某商店购入一套制冷设备,购入原价为20,000元,因为它是属于电子设备,故使用年限为5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原值19,000(20000*95%);还要记住当月购入的固定资产,要下月才能开始计提折旧。相信我的回答能对你能有所帮助!
㈤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如何确定
一、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预估。即根据一般情况(不包括天灾人祸等特殊情况)这项固定资产实际可以使用多少年就再无法使用了,需要进行报废,来对这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进行预估。
例如,可以借鉴以前曾购入类似的固定资产实际使用了多少年、也可以借鉴其他人购入相同固定资产实际使用了多少年等等。二、根据更新换代的情况进行预估。
也就是说对一些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就不能再从“用到不能用”这个角度去预估使用年限了,而是应该从“继续用旧的”与“废旧购新”两个方案哪个付出的成本代价更高,这个角度去预估使用年限。怎样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三、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预估。即可以直接使用税法对各类固定资产可税前扣除的最低使用年限作为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最低使用年限如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5.电子设备,为3年
6.注意事项:
当企业预估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与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不符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如何确定?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㈥ 固定资产的年限如何确定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与2007年颁布新企业所得税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残值的规定总结一下。
一、会计方面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残值在新会计准则下和企业会计制度下存在一些差异,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第十五条和第十七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
因为企业选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同,将影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间内不同时期的折旧费用,因而对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由企业自身一经确定下来就不得随意变更。而新准则对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没有明确的年限规定,各企业根据自己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但同样是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固定资产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固定资产第十九条规定如下: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二、税法方面
将于2008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五十九条和第六十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新税法在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方面与会计口径一致,由企业自行确定,但折旧方法税法要求须采用直线法,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也有最低限定,所以各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净残值时须综合考虑会计和税法的不同要求,以进行合理的纳税调整。
㈦ 什么是设备寿命周期,有哪些类型
设备寿命周期指设备从开始投入使用时起,一直到因设备功能完全丧失而最终退出使用的总的时间长度。衡量设备最终退出使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规定条件是指使用条件与环境条件,具体条件如负荷、温度、湿度、压力、振动、冲击、噪音、电磁场等,此外还包括使用、操作、维修方式以及维修水平等有关方面。规定时间是指系统失效的经济寿命期,即在考虑到陈旧老化期和经济磨损期的条件下,能正常发挥功能的总时间。在实际中,规定的时间可指某一时间段或使用的次数等。规定功能是指设备系统的预期功能,即设备所应实现的使用目的。对不同类型的设备要有相应的具体规定,对于失效也应确切给定。
设备寿命的类型:
从不同角度可以将设备寿命划分为物资寿命、经济寿命、技术寿命和折旧寿命。
一、物资寿命
物资寿命,是根据设备的物资磨损而确定的使用寿命,即从设备投入使用到因物资磨损使设备老化损坏,直到报废拆除为止的年限。
二、经济寿命
经济寿命,是指设备的使用费处于合理界限之内的设备寿命。在设备物资寿命的后期,因设备故障频繁而引起的损失急剧增加。购置设备后,使用的年数越多,每年分摊的投资越少,设备的保养和操作费用却越多。在使用期最适宜的年分内设备总成本最低,这即经济寿命的含义。
三、技术寿命
技术寿命,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出现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的替代设备,使现有设备在物资寿命或经济寿命尚未结束之前就提前报废。这种从设备投入使用到因技术进步而使其丧失使用价值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设备的技术寿命。
四、折旧寿命
折旧寿命,是指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或企业自行规定的折旧率,把设备总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折旧到接近于零时所经历的时间。折旧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国家或企业所采取的政策和方针。
设备的寿命通常是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的重要决策依据。设备更新改造通常是为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节约能源而进行的。其中,设备更新也可以是从设备经济寿命来考虑,设备改造有时也是从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经济寿命的目的出发的。
㈧ 固定资产,设备的使用年限根据什么标准来制定,由哪来制定
由会计准则来制定
第十六条:企业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2、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3、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
第六十条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㈨ 一般企业仪器和设备的折旧年限是
一般企业仪器和设备的折旧年限是5-10年,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5、电子设备,为3年。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对外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年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不超过5000元可以直接进入费用。
(9)企业怎么确定设备的使用寿命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折旧的测算,主要通过测算来复核本期折旧费用的计提和分配,一般要做以下审计程序: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折旧政策是否符合规定,计提折旧范围是否正确,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是否合理;如采用加速折旧法,是否取得批准文件;
2、检查被审计单位折旧政策前后期是否一致。
3、复核本期折旧费用的计提是否正确,尤其关注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的折旧;
4、检查折旧费用的分配方法是否合理,是否与上期一致;分配计入各项目的金额占本期全部折旧计提额的比例与上期比较是否有重大差异;
5、注意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时,有关折旧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查明通过更新改造、接受捐赠或融资租入而增加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计算是否正确。
折旧测算,实际上就是自己把折旧的金额算一遍,再和企业财务账上计提的折旧金额去做比较,如果差异较大,则要及时查找原因,看看是否存在错误或者舞弊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