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脱蜡铸造的流程
脱蜡浇铸的工序流程是:模具设计——开模具——注蜡(模)——修整蜡模(焊蜡模)——种蜡树(——称重)——制作壳模——壳模焙烧——浇铸——振壳——清砂处理
下面分别讲述各个工序。一 .制作产品模具一般是模具是采用的铝模也有使用钢模的 但是使用起来不方便,厂里拿到图纸工程部分根据图纸设计出相应的模具,设计浇口。然后用铝材通过数控机床一系列的加工,制造出模具。
二. 注蜡模具开好后就可以进行注蜡操作了。注蜡操作应该注意对蜡温、压力以及胶模的压紧等因素。制作蜡模使用的蜡一般是兰色的模型石蜡,其融化温度在60℃左右,注蜡温度在65℃左右。还有一些其他颜色的石蜡,性质略有不同。蜡温及注射压力是由注蜡机决定的。注蜡机的类别通常有风压式和真空式两种。这两种注蜡机的注蜡原理基本相似,就是利用气压将熔融状态的蜡注入胶模。两者的区别在于真空式注蜡机能够先将胶模抽真空,在向胶模注蜡;而风压式注蜡机只能直接向胶模注蜡。所以通常操作以真空式注蜡机比较容易掌握,而风压式注蜡机则需要具有一定的经验。注蜡机中的加热器和感温器能够使蜡液达到并保持一定的温度。通常注蜡机中蜡的温度应该保持在70~75℃之间,这样的温度能够保证蜡液的流动性。如果温度过低,蜡液不易注满蜡模,造成蜡模的残缺;反之蜡液温度过高,又会导致蜡液从胶模缝隙处溢出或从注蜡口溢出,容易形成飞边或烫伤手指。注蜡机蜡筒内的压力是由外接气泵提供的,一般应该保持在0.5~0.7at(或kgf/cm2)即0.051~0.071Bar之间,也可以根据蜡模的体积和复杂程度进行适当的调整。注蜡之前,首先应该打开胶模,检查胶模的完好性和清洁性。如果是使用过的胶模,就应该向胶模中尤其是形状比较细小复杂的位置喷洒脱蜡剂(也可撒上少量滑石粉),以利于取出蜡模;其次应该预热注蜡机,打开气泵,调整好压力和温度。注蜡时,应该用双手将夹板(可以是有机玻璃板或木板、铝板等)中的胶模夹紧,注意手指的分布应该使胶模受压均匀;将胶模水口对准注蜡嘴平行推进,顶牢注蜡嘴后双手不动,用脚轻轻踏合注蜡开关并随即松开,双手停留1~2秒后,将胶模放置片刻,即可打开胶模(如果胶模有底,应该首先将模底拉出),取出蜡模。蜡模取出后仔细检查,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缺边、断脚等问题,这样的蜡模就属于废品。如果是一些比较细小的缺陷,则应该进行蜡模的修整。
四. 修整蜡模一般而言,注蜡后取出的蜡模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如飞边、多重边、断爪、肉眼可见的砂眼、部分或整体结构变形、小孔不通、花头线条不清晰、花头搭边等等。对于飞边、多重边、花头不清晰、花头搭边等缺陷可以用手术刀片修光;对于砂眼、断爪可以用焊蜡器进行焊补;小孔不通的可以用焊针穿透;对于蜡模的变形可以在40~50℃的热水中进行校正.另外,对于手寸不同的戒指,如果等到执模时再改指圈,无疑既费工又费料。所以一般的生产企业都是在修蜡模时直接改指圈。改指圈使用焊蜡器非常方便,焊好后用刀片修整一下焊缝即可。五 . 焊树组蜡模经过修整后,需要种蜡树,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操作。种蜡树就是将制作好的蜡模按照一定的顺序,用焊蜡器沿圆周方向依次分层地焊接在一根蜡棒上,使最终得到一棵形状酷似大树的蜡树,再将蜡树进行灌石膏等工序。种蜡树的基本要求是,蜡模要排列有序,关键是蜡模之间不能接触,既能够保持一定的间隙,又能够尽量多地将蜡模焊在蜡树上,也就是说,一棵蜡树上要尽量“种”上最多数量的蜡模,已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种蜡树必须“种”在一个圆形橡胶底盘上。这个橡胶底盘的直径是与不锈钢筒的内径配套的。一般橡胶底盘的直径有3吋、3吋半和4吋。底盘的正中心有一个突起的圆形凹孔,凹孔的直径与蜡树的蜡棒直径相当。“种蜡树”的第一步,就是将蜡棒头部蘸一些融化的蜡液,趁热插入底盘的凹孔中,使蜡棒与凹孔结合牢固。第二步,逐层将蜡模焊接在蜡棒上,可以从蜡棒底部开始(由下向上),也可以从蜡棒头部开始(由上向下)。如果“种树”的技术比较熟练,两种方法操作起来的差别不大;但是一般使用从蜡棒头部开始(从上向下)的方法比较多,因为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防止融化的蜡液滴落到焊好的蜡模上,能够避免因蜡液滴落造成的不必要的返工。种蜡树的操作过程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种蜡树的蜡模水道与蜡棒之间一般有45°的夹角,也就是说,蜡模的方向是倾斜向上的。只有这样才能便于金水顺利注入石膏模。这个夹角可以根据蜡模的大小和复杂程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小而复杂的蜡模可以减小夹角;反之,比较大的蜡模可以增大夹角。2)在种蜡树之前,应该首先对橡胶底盘进行称重。种蜡树完毕,再进行一次称重。将这两次称重的结果相减,可以得出蜡树的重量。将蜡树的重量按石蜡与铸造金属的密度比例换算成金属的重量,就可以估算出大概需要多少金属进行浇铸。3)种蜡树完毕,必须检查蜡模是否都已焊牢。如果没有焊牢,在灌石膏时就容易造成蜡模脱落,影响浇铸的进行。最后,应该再检查蜡模之间是否有足够的间隙,蜡模若贴在一起,应该分开;如果蜡树上有滴落的蜡滴,应该用刀片修去。六. 制壳型 蜡模的烘焙是保证浇铸正常进行的重要工序。一般而言,18K金的铸模烘焙时间为6~12小时,铂金的铸模烘焙时间为12~20小时。烘焙的作用主要有:脱蜡、干燥和浇铸保温。以18K金的烘焙为例,脱蜡温度为0~350℃,保温时间2小时;干燥温度为350~700℃,保温时间2~3小时;浇铸保温温度为600~500℃,保温时间1~2小时。最后就是钢水浇铸到做好的壳里
⑵ 什么是脱蜡铸造法
脱蜡铸造是玻璃加工成形方法之一,其主要过程是将玻璃加热到高温使其具有流动性,流入预先制好的模壳内成形。由于模壳是经由加热后脱除蜡模而制得,故称脱蜡铸造。
一、介绍
由于含氧化铅的玻璃(俗称人造水晶)具有钻石般的高折光率及在高温下的高流动性,因此,铸造玻璃常选用人造水晶为材质。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一般将上述脱蜡铸造铅水晶玻璃制品称作琉璃。采用脱蜡铸造法可制作出造型复杂精美的工艺品。[1]二、脱蜡精密铸造法 脱蜡铸造工艺是由古代铸造工艺发展而来的。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古代工匠就在青铜器的制造中广泛采用了失蜡铸造工艺。当时的工匠根据蜂蜡的可塑性和热挥发性的特点,首先将蜂蜡雕刻成需要形状的蜡模,再在蜡模外包裹黏土并预留一个小洞,晾干后焙烧,使蜡模气化挥发,同时黏土则成为陶瓷壳体,壳体内壁留下了蜡模的阴模。这时再将熔化的金属沿小孔注入壳体,冷却后打破壳体,即获得所需的金属铸坯。现代失蜡铸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无二致,只不过更加复杂精密。这主要体现在对蜡模的型位精确的要求更加严格。现代工艺中蜡模的获得不只是对蜡的直接雕刻,还可以通过对金属原模(版)的硅胶模压得到阴模,再由硅胶阴模注蜡后得到蜡模。浇铸材料也不再是黏土,而代以铸造石膏。这样的产品比古代的铸件精细得多。流程编辑⑶ 润滑油生产与调和是什么
从石油中生产润滑油的基本原料,主要是原油中的重质油。为了生产不同黏度的润滑油,需将重质油在减压下分馏出轻重不同的几个馏分和渣油。前者叫馏分润滑油,分别用于制取变压器油、机械油等黏度较低的润滑油;后者叫残渣润滑油,用于制取气缸油等高黏度的润滑油。
一、润滑油的生产
润滑油的生产工艺有两种类型:一是传统的“老三套”生产工艺,即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补充精制三种工艺;二是最近发展的润滑油加氢。下面主要介绍润滑油传统“老三套”生产程序。
(一)溶剂精制
润滑油的精制是指从润滑油中除去大部分多环短侧链芳烃和胶质、沥青质,提高润滑油质量的工艺方法。常用的精制方法有酸碱精制、溶剂精制、吸附精制、加氢精制等,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是溶剂精制。
溶剂精制是选用一种溶剂,将润滑油中非理想组分溶解、分离,保留理想组分,然后蒸出溶剂循环使用。
1.溶剂的选择要求
(1)选择性、溶解能力强。溶剂必须对润滑油原料中非理想组分有较高的溶解度,而对理想组分溶解度要小。当溶剂加入到润滑油原料中后,其中非理想组分迅速溶解在溶剂中,将溶有非理想组分的溶液分出,其余的是润滑油的理想组分。通常,前者叫提取液(抽出液),后者叫提余液(精制液)。因此,精制的过程实质上是溶剂萃取或抽提过程。
(2)密度大。溶剂密度大,从抽提塔上部进入;原料油密度小,从塔下部进入。溶剂和原料油在塔内逆流接触,经过一段时间,溶剂充分溶解了润滑油中非理想组分。由于提取液比提余液密度大,两相有明显界面,从塔顶抽出提余液(理想组分+少量溶剂),从塔底抽出提取液(非理想组分+大量溶液)。
(3)沸点低,易回收。提取液中含有90%以上溶剂,提余液也有少量溶剂,必须回收循环使用。因此,要求溶剂沸点低于润滑油沸点。如糠醛的沸点为161.7℃,低于润滑油沸点,当加热到糠醛沸点时,糠醛迅速蒸发出来。
(4)性质稳定,不易受热变质,不与原料发生化学反应。
(5)无毒、无腐蚀、价格低廉等。
目前国内炼油厂使用最广的精制溶剂是糠醛。
2.溶剂精制的工艺流程
图8-7为糠醛精制的工艺原理流程图。
1)糠醛抽提
原料油经换热器换热后从下部进入抽提塔,糠醛从塔上部进入,两者在塔内进行逆流连续抽提。抽提塔内维持约0.5MPa压力,以便使提余液和提取液自动流入溶剂回收系统,塔顶出提余液,塔底出提取液。
2)溶剂回收
(1)提余液溶剂回收:提余液含溶剂少(约10%),采用蒸馏方法即可回收。提余液经加热炉加热到约220℃进入提余液汽提塔,从塔底抽出脱除溶剂的精制油(提余油)送出装置。塔顶分出的含水糠醛蒸气,经冷凝器冷却后进入糠醛—水分层罐。
(2)提取液的溶剂回收:提取液中含溶剂多(约90%),先采用蒸发的方法蒸去大部分溶剂,然后再用水蒸气汽提残存在油中的少量溶剂,可节省燃料,溶剂回收较完全。提取液与高压蒸发塔来的糠醛蒸气换热后,进入低压蒸发塔。提取液经换热后可以蒸出其中30%~40%糠醛。塔顶糠醛蒸气经冷凝后进入糠醛脱水塔。其余的提取液从低压蒸发塔底抽出经加热炉加热,进入高压蒸发塔;塔顶蒸出大部分糠醛蒸气与提取液换热后进入糠醛脱水塔;塔底的提取液经蒸发后,进入提取液汽提塔。提取液汽提塔塔底为脱糠醛的提取油出装置,塔顶为含水糠醛蒸气。从低压蒸发塔、高压蒸发塔塔顶的糠醛蒸气经糠醛脱水塔,脱去含有极少的水分后,循环使用。
图8-9接触法白土精制的工艺流程
(1)白土与油混合。原料油预热到80~90℃,送入混合器,按需要量加入白土,在混合器内内充分搅拌。由于白土密度大,必须充分搅匀,否则沉底起不到作用。油品与白土能否混合均匀,对于整个精制过程影响极大。
(2)加热。将油品与白土形成的糊状混合物打入加热炉加热,降低原料油的黏度,有利于白土起吸附作用。
(3)接触吸附。加热后的混合物进入接触器或接触塔内停留一段时间后,使白土充分吸附。塔顶有抽真空设备,抽出加热炉加热时裂化产生的轻组分和蒸发的溶剂,然后进入中间罐。罐内安装搅拌器,防止白土沉降。
(4)过滤。从中间罐出来的油与白土混合物,先在史氏过滤器中过滤掉绝大部分白土。这种过滤器较粗,有些细小白土仍能通过,所以再通过板框过滤器再过滤一次,才能保证产品中无固体颗粒白土。得到的精制油出装置,作基础油,废白土排出装置。
二、润滑油调和
润滑油质量的优劣是由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和润滑油使用的添加剂决定的。少量有效的添加剂可明显改善润滑油的性能,使润滑油质量大增,满足工业应用的需要。
调和是润滑油生产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工序。将经溶剂精制、脱蜡、白土精制等所得的不同黏度的润滑油基础油,按照一定比例,并加入适当添加剂进行混合。采用什么样的调和组分添加剂,由实际情况而定。例如,调和20#机械油,要求低的黏度,常用低黏度润滑油基础油与适当的添加剂调和。
⑷ 溶剂脱蜡是什么有什么用吗
溶剂脱蜡,是石油产品精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将润滑油原料通过溶剂稀释和冷冻,使其中的蜡结晶析出,从而降低润滑油凝固点的过程。
工业上将含蜡原油通过原油蒸馏所得到的润滑油馏分,经过溶剂精制、溶剂脱蜡和加氢精制(或白土精制),可制成润滑油(基础油)和石蜡;若以原油蒸馏的减压渣油为原料通过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和加氢精制(或白土精制)过程,可以制成润滑油(基础油)和地蜡(见石油蜡)。由石蜡基和中间基原油(见原油评价)蒸馏得到的润滑油原料中都含有蜡。这些蜡的存在会影响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能。由于蜡的沸点与润滑油馏分相近,不能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但蜡的凝固点较高,逐渐降低温度,蜡就从润滑油中结晶析出,从而可通过过滤或离心分离的方法将蜡与油分离。在低温条件下,润滑油的粘度很大,所生成的蜡结晶细小,使过滤或离心分离很困难。因此,需加入一些在低温时对油的溶解度很大而对蜡的溶解度很小的溶剂进行稀释。苯类溶剂能很好地溶解润滑油,但它对蜡的溶解度也较大。酮类溶剂对蜡的溶解度则很小。因此,常在苯类溶剂中加入一些丙酮或甲基乙基酮以降低苯类溶剂对蜡的溶解度。
过滤是在转鼓式真空过滤机内进行的,按照原料含蜡量的多少,分别采用一段或两段过滤,从滤液和蜡液中回收溶剂,均采用多效蒸发及汽提,以降低能耗。此外,为减少溶剂损失和防爆,还设有惰性气体防护系统。
⑸ 你知道哪些关于溶剂脱蜡的知识
溶剂脱蜡是石油产品精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将润滑油原料通过溶剂稀释和冷冻,使其中的蜡结晶析出,从而降低润滑油凝固点的过程。工业上将含蜡原油通过原油蒸馏所得到的润滑油馏分,经过溶剂精制、溶剂脱蜡和加氢精制(或白土精制),可制成润滑油(基础油)和石蜡;
第一套丙酮-苯脱蜡装置建于1927年,以后,采用的溶剂还有甲基乙基酮-甲苯、丙烷、甲基正丙基酮和烃类的氯化物等。溶剂脱蜡过程的工艺流程大体相同,以酮苯脱蜡为例(见图),包括结晶、过滤、溶剂回收、冷冻等部分。原料与溶剂在带刮刀的套管结晶器内先与滤液换冷,并加入部分溶剂,再经氨冷和溶剂稀释后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滤液和蜡液分别进行蒸发和汽提以回收溶剂。
所加混合溶剂的组成与溶剂比因原料性质(沸程、含蜡量和粘度等) 及脱蜡深度的不同而异,一般甲基乙基酮-甲苯溶剂中含甲基乙基酮40%~60%,溶剂比为 1~4:1。稀释溶剂分几次加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蜡结晶,减少脱蜡温差(即脱蜡油凝固点与脱蜡温度的差值)及提高脱蜡油产率。原料在套管结晶器中的冷却速度不宜过快,以免生成过多的细小蜡结晶,不利于过滤。过滤是在转鼓式真空过滤机内进行的,按照原料含蜡量的多少,分别采用一段或两段过滤,从滤液和蜡液中回收溶剂,均采用多效蒸发及汽提,以降低能耗。此外,为减少溶剂损失和防爆,还设有惰性气体防护系统。
⑹ 油脂精炼的目的是什么它包括哪些主要过程
目的:清除植物油中所含固体杂质、游离脂肪酸、磷脂、胶质、蜡、色素、异味等的一系列工序。
内容:
1、脱胶:应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方法将粗油中胶溶性杂质脱除的工艺过程成为脱胶。食用油脂中,若磷脂含量高,加热时易起泡、冒烟、有臭味,且磷脂在高温下因氧化而使油脂呈焦褐色,影响煎炸食品的风味。
脱胶就是依据磷脂及部分蛋白质在污水状态下溶于油,但与水形成水合物后则不溶于油的原理,向粗油中加入热水或通入水蒸气,加热油脂并在50℃温度下搅拌混合,然后静置分层,分离水相,即可除去磷脂和部分蛋白质。
2、脱酸:游离脂肪酸影响油脂的稳定性和风味,可采用加碱中和的方法除去游离脂肪酸,称为脱酸,又称碱炼。
3、脱色:粗油中含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叶绿素是光敏化剂,影响油脂的稳定性,而其他色素影响油脂的外观,可用吸附剂除去。
4、脱臭:油脂中存在一些非需宜的异味物质,主要源于油脂氧化产物。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并添加柠檬酸,螯合过度金属离子,抑制氧化作用。
(6)脱蜡使用多少目的不锈钢网扩展阅读
油脂精炼的方法
1、机械的方法
机械方法包括沉降、过滤、离心分离等。主要用于分离悬浮在油脂中的机械及部分胶融性杂质。
2、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主要包括酸炼、碱炼、以及氧化、酯化等,这类方法使用时存在明显的化学反应。酸炼是用酸处理油脂以除去色素、胶溶性杂质;碱炼是用碱处理,主要除去原油中的游离脂肪酸。
氧化主要用于脱色;酯化法用的不多,主要用于添加甘油使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生成甘油三酯,从而降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3、物理化学方法
物理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水化、吸附、水蒸气蒸馏、夜-液萃取等。这类方法使用时没有明显的化学反应但又不同于机械的方法。
水化主要用于除去原油中的磷脂等胶体杂质;吸附主要用于脱色;水蒸气蒸馏主要用于除去原油中的臭味物质和游离脂肪酸;液-液萃取法适合于高酸值深色油脂的脱酸,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脱酸方法。
⑺ 什么叫脱蜡铜,有什么优点
这是指铜铸件(主要用于工艺品和结构复杂的部件)的铸造方法,通常铜铸件的铸造有砂模法(翻砂)、蜡模法(脱蜡法)、铜雕等。
其中蜡模法属于精密铸造,可以制造薄壁、形状复杂、花纹精细、工序繁杂的铸件,以及难以切削加工的铸件、净形(不需要后续加工的)铸件等,脱蜡铸造出来的铸件尺寸精度及表面光度良好,还能节省材料和工时。
比如结构极其复杂的铜铸件,成型后很难对细节及内部继续进行机械加工,所以脱蜡铸造就正好达到了目的。
⑻ 怎么鉴别买的亚麻籽油就是脱蜡的
鉴别买的亚麻籽油是否脱蜡:
1、将亚麻籽油放置在温度低于零度以下环境六小时后,未脱蜡会出现漂浮絮状物,冷冻后无棉絮无沉淀者为脱蜡亚麻籽油。
2、蜡存在许多的食用油中,例如葵花籽油、红花籽油、米糠油等,含量从万分之几到0.2%不等。脱蜡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油脂的冷藏稳定性和透明度。
3、α-亚麻酸属于必须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只有靠从食物中摄取的重要营养物质。由于亚麻籽油中含有大量的α-亚麻酸,同时又含有18中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对健康极其重要,故被称为液体黄金。
4、脱蜡食用油原理是冷冻油脂,蜡在40℃以下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结晶析出。蜡的结晶有自身的规律和温度的要求,不是温度越低越好,温度太低会增加油脂的营养成分损失,而且效果适得其反。
5、所有植物种子中都含有蜡,蜡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品质好的亚麻籽油都是经过冷冻脱蜡的,冷冻后观察亚麻籽油有无棉絮状物质,如果有那就是没有脱蜡的或脱蜡不完全的。
⑼ 脱模蜡如何选择
脱模蜡的使用方法:
1、先将需要用来生产的模具清洁干净。
2、1)新模具: 先用砂纸2000#砂纸配合清洁剂在模具的表面先擦拭平整,而且必须保证模具表面无任何的油脂类的残留物质。否则会对成品的形成会有一定的影响。磨平整后用干净的清水清洗模具的表面。如模具表面的水不会轻易滑落就已经证明表面的油脂类的已经清洁干净,如还有一定的泼水效果那表示还有残留的油脂在表面,要直至表面的水不会轻易滑落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新模具在清理干净表面的残留物后必须让表面干透后方可涂抹脱模蜡。
2)旧模具: 用干净的毛巾或者干净的棉布把模具清洁干净即可。
把脱模蜡用海绵球用旋转方式均匀的涂抹在模具表面,待5—10分钟后在用干净的软纤维毛巾(干净的纯棉布亦可)把表面模糊的蜡迹擦干净,渐渐出光亮为止。
旧模具只需要擦涂一次脱模蜡即可。
新模具必须擦涂三次,最后一次擦拭到光亮后,静止一小时方可以使用。
注意储存条件:
脱模蜡在开封后必须密封保存。
将脱模蜡储存在通风阴凉处,隔离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