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铁素体不锈钢淬火后不退火会怎样
铁素体不锈钢自身因晶相组织的不同,脆化程度高。在焊接加工后,最好是自然冷却(达内到退火的目的),容以降低焊口的脆化程度。因此不建议你焊接后用水冷却,这样焊接体(尤其焊口)的机械韧度会大打折扣的。
439材料的延伸性很好,冶炼时加入了微量的钛元素,抗腐蚀性能也大大增强。439材料的含碳量很低,小于等于0.03,但是,不管怎样,焊接后不宜水冷。
2. 奥氏体,铁素体两种不锈钢都能热处理吗
1、奥氏体,铁素体两种不锈钢都能热处理。
2、奥氏体(Austenite)是钢铁的一种层片状的显微组织,通常是ɣ-Fe中固溶少量碳的无磁性固溶体,也称为沃斯田铁或ɣ-Fe。奥氏体的名称是来自英国的冶金学家罗伯茨·奥斯汀(William Chandler Roberts-Austen)。奥氏体塑性很好,强度较低,具有一定韧性,不具有铁磁性。奥氏体因为是面心立方,四面体间隙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碳。
3、铁素体是碳溶解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F表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很低,常温下仅能溶解为0.0008%的碳,在727℃时最大的溶碳能力为0.02%。称为铁素体或α固溶体,用α或F表示,α常用在相图标注中,F在行文中常用。亚共析成分的奥氏体通过先共析析出形成铁素体。
3. 为什么铁素体和奥氏体不锈钢不能进行热处理
首先铁素体或奥氏体不锈钢,在加热、保温、冷却时就无结构变化,这样就没有必要内热处理,另外容很重要的一点是热处理后会出现"敏化"现象,对应力腐蚀的敏感性上升,防锈性效果下降,在受力情况下还容易损坏,不得还得偿失,当然就不做热处理了啊.
至于固溶处理,很好理解的,不锈钢里面当然是有合金元素的,并且合金元素的含量还都挺高,在室温下那都是溶解不下的,固溶处理就是加热到奥氏体下,让这些合金元素很好地溶解,当冷却时,这些合金元素也不会析出,称之为过饱合溶解到铁素体或奥氏体这些基体中,这样的话整体的性能就一致了,当然这样一来机械性能是会下降的,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个处理,时效处理,让这些过饱合的合金元素以合金碳化物,合金化合物等一定的形式析出来,失去的机械性能又回来了,并且比经过固溶处理前机械性能还要好,并且性能还很均匀,不存在破坏突破点.
4. 工程材料为什么奥氏体不锈钢不能通过热处理提高强度
钢材往往通过热处抄理把钢加热到奥氏体状态,然后快冷发生马氏体转变,得到强度、硬度高的马氏体而得到强化,也就是说,通过相变的规律而强化的,由于奥氏体钢高温是奥氏体,冷却到室温还是奥氏体,得不到马氏体,所以奥氏体不锈钢不能通过热处理提高强度,类似的还有铁素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也不能通过热处理提高强度。
5. 是么是铁素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有什么优点
铁素体不锈钢(400系)含铬量在15%~30%,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这类钢一般不含镍,有时还含有少量的Mo、Ti、Nb等元素,这类钢具有导热系数大,膨胀系数小、抗氧化性好、抗应力腐蚀优良等特点,多用于制造耐大气、水蒸气、水及氧化性酸腐蚀的零部件。铁素体不锈钢价格不仅相对低且稳定,并且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业已证明,在许多原先认为只能采用奥氏体不锈钢(300系)的应用领域,铁素体不锈钢是一种极为优异的替代材料,铁素体不锈钢不含镍,主要元素为铬(>10%)和铁,铬是不锈钢特别耐腐蚀的元素,其价格相对稳定。
6. 为什么铁素体不锈钢不能用热处理方法调整其力学性能
答:因为铁素体不锈钢的组织是铁素体,加热到高温后还是铁素体,温度再高就会融内化,而热处理就容是通过在加热温度范围发生相变来改变其力学性能的,由于铁素体不锈钢加热温度范围没有发生相变,故不能用热处理方法调整其力学性能。包括没有相变的其他钢种如奥氏体不锈钢也不能够用热处理方法调整其力学性能。
7. 为什么铁素体不锈钢比较脆
铁素体不锈钢比较脆原因有三: 1.晶粒粗大。铁素体不锈钢加热冷却时不回发生相变答,不能利用相变重结晶细化晶粒。 2. 475摄氏度脆性。铁素体内Cr原子有序化,形成富Cr的体心立方点阵相,引起点阵晶格畸变和内应力。 3. 6相脆性。铁素体不锈钢在550--850℃长期停留时,会析出6相,6相为FeCr金属间化合物,析出时还伴随着很大体积变化,且6相常常沿晶界分布,因此造成钢有很大脆性。 以上是我查到的资料,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8. 不锈钢能否进行热处理
A不锈钢和双相不锈钢焊后一般进行与其固溶工艺相同的焊后热处理,其目内的是提高耐腐蚀性能容;M不锈钢因淬透性好,空冷都能形成马氏体,所以焊后一般进行回火处理,其目的是提高焊接接头的韧性,降低硬度,消除应力。
9. 为什么过共析钢退火不能在Accm以上,但正火可以
因为过共析钢退火和正火得到的组织不一样。过共析钢退火属不完全奥氏体化的球化退火,球化退火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而其正火为珠光体加渗碳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