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徽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教案
安徽大學出版社三年級下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在哪找
B.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聽,聲音真奇妙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聲音對於學生來說好像是熟悉的東西,但學生沒有真正思考過關於聲音的問題,沒有思考過他們經常聽到的聲音有什麼不同。四年級學生對觀察、描述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但對描述內容的准確性、科學性不夠,所以在本教學設計中,我著力創設環境,讓學生在生生、師生交流觀察結果中,學會科學地描述。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用心去傾聽、分辨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
2、讓學生學會對各種不同聲音加以簡單的區分和鑒別,對聲音的大小、高低、遠近、方向加以適當地了解。
3、通過對聲音的研究,培養學生探索聲音的興趣,創造樂音,增加生活樂趣。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親臨探究過程,初步感知聲音與物體間的關系。
2、對聲音的強弱、高低、遠近、方向能加以區分和鑒別。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猜猜我是誰?
(把全班分為A、B兩組,分別向左、右轉,背向而坐。請A組某學生講:「猜猜我是誰」,B組的同學在不回頭看的情況下,猜出是誰講的。然後B組講,A組猜。)
2、進行游戲。
3、你是怎樣猜到是哪位同學的?
(生:從他的聲音。)
4、同學們真厲害,聽聲音就知道這個人是誰。今天我們就來 「聽聽聲音」。
(板書課題:聽聽聲音)
二、傾聽、感受聲音
1、同學們平時有沒有認真地聽過我們周圍的聲音?現在讓我們在教室里傾聽周圍的聲音,比一比看看誰聽到的聲音多。
(學生認真的傾聽)
2、你聽到了哪些聲音?
(生匯報)
3、同學們聽得真仔細。這些聲音是由什麼物體發出的?
生:我們人類發出的。
生:大自然發出的。
4、這些聲音聽起來有什麼不同?
(生:有的聲音好聽,有的不好聽;有的聲音大,有的聲音小;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
三、聽聽固體、液體、氣體發出的聲音
1、你們能用我們周圍的物體發出聲音來嗎?
(要求:降低聲音,有節奏)
2、生操作
3、匯報:你們能是用什麼方法,使物體發出聲音的?
4、這些發出聲音的物體都是什麼體?
(固體)
5、(出示半燒杯水,和一個空杯)你能用這些材料使水發出聲音嗎?
(生演示匯報)
6、固體、液體都能發出聲音,你能讓看不見不到的氣體出發出聲音嗎?
(吹筆帽,口哨)
7、聲音的產生與物體有什麼關系?沒有物體能有聲音嗎?
(聲音都是由物體發出來的,聲音離不開物體,沒有物體不能有聲音)
四、分辨聲音的變化
1、(出示鐵釘)你們能讓它發出聲音嗎?下面大家用同樣大小的力分別敲這兩枚鐵釘,聽聽它們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高低)
2、(出示音叉)它叫音叉,是一種發聲儀器,用來調試樂器和測試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數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調,數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鍾振動的次數。(聽聽聲音)
3、我們來做游戲聽聽不同方向發出的聲音。請一位同學站在教室中間閉上眼睛,老師點他前後左右四個方向的同學叫他的名字,讓這位同學辨別是從哪個方向發出的聲音,如果說對了大家對他說「你真棒」,如果說錯了大家對他說「繼續努力」。
(進行游戲讓學生感受不同方向發出的聲音)
4、我們來做游戲聽聽不同距離發出的聲音。請一位同學站在教室前面閉上眼睛,老師點與他不同距離的兩位同學叫他的名字,讓這位同學辨別哪個離自己近、哪個離自己遠,如果說對了大家對他說「你真棒」,如果說錯了大家對他說「繼續努力」。
(進行游戲讓學生感受不同距離發出的聲音)
5、我們來做游戲聽聽聲音的不同大小。老師拍手發出聲音,然後全班一起拍手發出聲音。你們拍手的聲音能比老師的聲音再大一些嗎?能再小一些嗎?
(做拍手游戲讓學生感受聲音的不同大小)
五、總結延伸
1、通過聽聽聲音,你有什麼收獲嗎?
2、不知道關於聲音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C. 小學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怎麼寫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
整體認識與體驗,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
,
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
好的個性品質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社會人」
。
二、活動目標
(一)總目標
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
趣;了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
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
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
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
美人格,
初步養成合作、
分享、
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
對自我的責任感。
(二)具體目標
1
、研究性學習:增進學生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
識和能力。
(
1
)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系。
(
2
)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
3
)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區服務,增進對社會的了解
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
1
)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系;
(
2
)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區活動,服務社會,
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
3
)遵守社會行為規范,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
4
)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
、勞動與技術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
責的生活態度。
(
1
)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
2
)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
3
)了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D. 誰有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三年級下冊的教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會用文字和圖畫等方式觀察記錄蝸牛的行為特徵。
2、會用簡單表格統計、整理蝸牛的食性等情況。
3、能傾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和建議。
知識與技能:知道蝸牛的生活習性和運動方式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照顧小蝸牛、觀察它的生活和成長是十分有趣的。
2、願意與他人合作並交流想法。
教學重難點:能對蝸牛的各個方面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並進行探究.
教學准備:
教師、學生准備:
(1) 學生課前捉到的蝸牛,盛放蝸牛的容器、放大鏡等。
(2) 供蝸牛選擇的食物,如切成小塊的菜葉、麵包、雞蛋、蘋果皮等。
(3) 供學生實驗用的啤酒、醋、干布、濕布(或干紙、濕紙)、特製的紙盒(里邊塗黑,蓋子上開個長條孔)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平時大家都喜歡猜謎語,今天老師讓大家猜猜這是一種什麼動物:名字叫做牛,不會拉犁頭,說它力氣小,背著房子走。(板書:蝸牛)
2、檢查學生捉到的蝸牛。說說你在哪裡捉到的蝸牛?
二、觀察蝸牛
1、 發給學生放大鏡,談話:同學們,這是什麼?(放大鏡)你能用它來干什麼?(觀察蝸牛)(板書:觀察)
2、現在就請大家仔細觀察蝸牛,並把它畫下來,你可以給你的蝸牛起個名字。
3、誰來說說通過剛才的觀察,你發現了什麼?並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畫的蝸牛。
三、研究蝸牛
1、你還想了解蝸牛的哪些方面?
2、找到和你研究同樣問題的夥伴,與他們組成一個小組,制定研究計劃。討論:你們准備設計什麼樣的實驗來研究你們想了解的問題?需要哪些實驗用品?
3、根據各小組所研究的問題,分別給學生提供切成小塊的菜葉、麵包、雞蛋、蘋果皮、啤酒、醋、干布、濕布(或干紙、濕紙)等實驗用品。
4、提出實驗要求:在實驗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些什麼?實驗前能不能給你們的實驗結果先做一個預測?各小組的記錄員要做好實驗研究記錄。
5、學生進行分組實驗研究。(教師巡視,根據出現的情況進行點撥)
6、匯報交流研究成果:通過剛才的研究,你們發現了什麼?得出了什麼結論?與你們預測的結果一致嗎?
四、拓展
今天我們通過對蝸牛的研究,對蝸牛的各個方面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大家能不能根據你對蝸牛的了解,給你捉到的蝸牛設計一個家,飼養它,讓它成為你的好朋友呢?
E.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三年級下綜合實踐繽紛的四季教案
一陣陣春風送走了冬爺爺,迎來了春姐姐。春姐姐為沉睡了一冬天的大地換上了新內裝。
草地上的小草發芽了,它們爭容先恐後的和春姐姐打招呼。
河邊的柳樹也長出了新芽,在春風的吹動下翩翩起舞。
路邊的花朵也爭奇斗艷的開放。有黃色的迎春花、白色的杏花、還有粉色的桃花。看上去漂亮極了。
遠處的田野里,小麥穿著整齊的綠色新衣,排成一列一列的,好像在歡迎春姐姐。
春姐姐喚醒了整個大地,使萬物變得生機勃勃。
我喜歡春姐姐,喜歡這個美麗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