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配的電腦用老電腦的機械硬碟有什麼問題嗎
硬碟使用久了就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硬碟「壞道」便是這其中最常見的問題。硬碟出現壞道除了硬碟本身質量以及老化的原因外,主要是平時在使用上不能善待硬碟,比如內存太少以致應用軟體對硬碟頻繁訪問,對硬碟過分頻繁地整理碎片,不適當的超頻,電源質量不好,溫度過高,防塵不良,震動等。
一、檢查壞道
①在打開、運行文件時,硬碟速度明顯變慢;或明顯聽到硬碟「嗒嗒」響,有時Windows還會提示無法讀寫文件。
②每次開機都自動進行磁碟掃描,這表明硬碟有需要修復的錯誤。如果該程序不能順利通過,就表明硬碟有壞道了;或者掃描雖可通過,但在某些位置標記為紅色的「B」。
③硬碟無法引導,用軟盤或光碟啟動後可看見硬碟盤符,但無法對其進行操作;或根本看不到盤符。
④在讀取某一文件或運行某一程序時,硬碟反復讀盤且出錯,提示文件損壞等信息,或者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成功;有時甚至會出現藍屏等
⑤硬碟聲音突然由原來正常的摩擦音變成了怪音
⑥在排除病毒感染的情況下系統無法正常啟動,出現「Sector not found」或「General error in reading drive C」等提示信息
⑦FORMAT硬碟時,到某一進度停止不前,最後報錯,無法完成
⑧每次系統開機都會自動運行Scandisk掃描磁碟錯誤
⑨對硬碟執行FDISK時,到某一進度會反復進進退退
⑩啟動時不能通過硬碟引導系統。
二、修復
1、磁碟掃描標記壞道,讓系統不再向其存入數據。
在Windows中選擇盤符,從右鍵菜單中選擇「屬性」,在「工具」選項中對硬碟盤面作完全掃描,並對可能出現的壞簇自動修正。
如不行,可以嘗試用Windows 98啟動盤引導機器,然後運行DOS版的「Scandisk」。
對有壞道的硬碟分區,在重新格式化時程序會試圖修復,有時可以修復成功。但這種方法不是十分奏效,所以往往要結合下一種方法來使用。
2、如果無法修復,乾脆隱藏壞道!基本思路是找出壞道的大概范圍。如用Format格式化,記錄下遇到壞道的百分比,根據此分區容量計算出壞道大概出現的位置;或者用「磁碟掃描程序」對硬碟全面掃描,判斷壞道的大概位置。將這部分空間用「分區魔術師」劃為單獨分區,並將其隱藏。
小提示:如果把壞道範圍劃得比實際小,會有一部分壞道繼續被利用而擴散;如果過大會浪費硬碟空間。在屏蔽壞道前,如果有重要數據請先備份。
3、壞盤分區器
另一種隱藏壞道的辦法是用「壞盤分區器」——Fbdisk ,它可將有壞道的硬碟重新分區,並將壞道設為隱藏分區、好磁軌設為可用分區,將壞道分隔可防止壞道擴散。
如果壞道發生於硬碟0扇區,則硬碟就遠非不能存數據那麼簡單,這會導致硬碟根本無法用。此時可用PCTOOLS9.0中的DiskEdit工具把報廢的0扇區屏蔽,而用1扇區代替。
①用Win98啟動盤啟動,運行PCTOOLS9.0目錄下的DE.EXE,在「Options」菜單選「Configuration」,按空格鍵去掉「Read Only」前的勾,保存退出;之後選擇「Select」/「Drive」;然後在「Drive type」項中選「Physical」,按空格鍵,再按Tab鍵切換到「Drives」項,選中「Hard disk」並確認。
②打開「Select」菜單,選中「Partition Table」(分區表),1分區就表示C盤,該分區是從硬碟的0柱面開始計算的,只要將1分區的「Beginning Cylinder」由0改成1即可。保存,退出。
③進入CMOS重新檢測硬碟,再對其分區和格式化。只有對硬碟格式化後才會把分區表信息寫入1扇區。
『貳』 固態硬碟新的和舊的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所謂舊的你是要買二手的吧。 一個二手的固態壽命是不好估量的,如果前任每天 重度下載也許你接盤後幾個月就廢了
『叄』 幾年前的舊硬碟和現在的有區別嗎
2008年以前的硬碟,基本上都是採用IDE介面;而2008年以後的硬碟,基本上都是採用SATA介面。現在IDE介面已經完全淘汰了。
『肆』 舊硬碟和新硬碟有什麼區別
所謂舊的你是要買二手的吧。
一個二手的固態壽命是不好估量的,如果前任每天
重度下載也許你接盤後幾個月就廢了
『伍』 幾年前的舊硬碟和現在的有什麼區別
額,普通硬碟的話是沒啥區別的,只不過硬碟它有讀寫次數上限。
一般的HDD沒有寫入上限,版壽命是權裡面光碟的壽命,一般是十年(普通的幾百G~~1T的硬碟)。
但是SSD由於採用NAND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所以會有寫入次數的上限,而NAND又分為SLC跟MLC兩大類,前者寫入次數可達10W次,相對而言價格也會高很多(這我說的是固態硬碟),而後者成本則相對低很多,因此寫入次數也會相應的降低,
還有的是,固態硬碟有一定幾率寫入錯誤的,這個幾率會隨著讀寫次數增多而增多,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硬碟就可以直接報廢了。
『陸』 電腦新硬碟與老硬碟的區別
主要區別在於讀寫速度。
舉例,固態硬碟與普通硬碟比較:
1. 固態硬碟啟動快,沒有電機加速旋轉的過程。
2. 固態硬碟不用磁頭,快速隨機讀取,讀延遲極小。根據相關測試:兩台電腦在同樣配置的電腦下,搭載固態硬碟的筆記本從開機到出現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載傳統硬碟的筆記本總共用了31秒,兩者幾乎有將近一半的差距。
3. 相對固定的讀取時間。由於定址時間與數據存儲位置無關,因此磁碟碎片不會影響讀取時間。
4. 基於DRAM的固態硬碟寫入速度極快。
5. 固態硬碟無噪音。因為不像普通硬碟那樣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某些高端或大容量產品裝有風扇,因此仍會產生噪音。
6. 低容量的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在工作狀態下能耗和發熱量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產品能耗會較高。
7. 固態硬碟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活動部件,不會發生機械故障,也不怕碰撞、沖擊、振動。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筆記本電腦發生意外掉落或與硬物碰撞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8. 固態硬碟工作溫度范圍更大。典型的硬碟驅動器只能在5到55攝氏度范圍內工作。而大多數固態硬碟可在-10~70攝氏度工作,一些工業級的固態硬碟還可在-40~85攝氏度,甚至更大的溫度范圍下工作。
9. 低容量的固態硬碟比同容量硬碟體積小、重量輕。但這一優勢隨容量增大而逐漸減弱。直至256GB,固態硬碟仍比相同容量的普通硬碟輕。
『柒』 翻新硬碟和新的在用的時候有什麼區別
有以下幾點區別:
看盤體:
盤體最容易暴露問題.大家都知道,就目前的情況一塊硬碟出現問題後必須要通過櫃台返回廠家維修,這樣以來櫃台就會遺留下來不少返修硬碟,一些JS為了賺錢就會把返修硬碟當作全新產品出售給我們,而這些返修硬碟都是用戶們使用了一段時間了,返廠後一般廠商是不會更換盤體的,最多更換一下電路板,所以我們如何辨別返修硬碟從盤提上辨別就成為了首要手段。
辨別這些返修硬碟一般我們從硬碟上的螺絲孔上都能發現問題,已經使用過的硬碟,通常螺絲孔上都會留下用戶擰螺釘的痕跡,以及硬碟側面盤體和機箱硬碟架接觸後留下的劃痕,如果說側面盤體的劃痕可以掩蓋的話,那麼螺絲孔上用過的痕跡是無論如何也掩蓋不了的。
2.看線路板:
買硬碟的時候我們要翻過硬碟看一下他的電路板,因為有的硬碟出現問題其實本身盤體沒有故障,只是電路板上的一個元器件出現了故障,像這種問題一些比較大的硬碟代理就可以自己解決了,或者返回廠家後,廠家也是直接更換線路板,或者維修。
所以我們首先要看一下,線路板上有沒有被二次焊過的痕跡,有沒有被更換過電阻等,其次我們還要看一下,線路板連接硬碟主軸馬達數據線介面的部分有沒有插拔或者維修。
3.看PCB金屬墊片:
除了從上面的數據線介面來看線路板是否被換過外,我們同樣也可以從線路板上的螺絲來看有沒有被拆過,由於PCB上的螺絲位都是有覆銅或者覆鋁設計的,只要螺絲被擰開一次後,PCB上的墊片就會有磨損,這種磨損我們不需要拆下來螺絲就可以看出來,同時改錐和螺絲接觸後,在螺絲的孔位也會留下痕跡。
同樣的方法我們也可以用在硬碟盤體的外殼上,由於硬碟的外殼都是經過處理的,長時間暴露在外界的話,由於氧化作用表面會產生一層氧化層,如果受力的話,這層肉眼看不見的氧化層就會裂開,所以螺絲與外殼接觸以及和改錐接觸位置都會出現細微的「傷痕」,這一點如果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
4.看電源介面:
最容易被忽視的,卻是最重要的.一些二手硬碟有意已經被使用過一段時間,盡管一些JS們對其進行了精心的處理,但是總會有疏忽的地方,雖然硬碟整體和新的一樣,但是一些不起眼的角落總會暴露出問題,這里我們要留意的就是硬碟的電源介面,數據線介面等。
電源介面由於比較特殊,所以使用一段時間後裡面很容易產生灰塵,而一些JS都會忽略這個不是太好清理的未知,我們主要需要看一下,電源介面內有沒有灰塵以及和電源介面接觸後的劃傷,裡面的接觸點有沒有使用過的痕跡等等。
『捌』 新硬碟和舊硬碟的區別會影響電腦的某個部位。
那要看 是多麼抄舊的硬碟了 ,硬碟也好 其他硬體也好 都是有使用壽命的
如果 舊硬碟已經用了 好多 年了, 那麼壽命短了不說,價值也 沒有 那麼高了,除了 壽命,嗨喲磁碟壞道等問題 ,。還是用新的吧,差不了幾個錢。。
『玖』 硬碟用新的和舊的有多大區別
硬碟運行復總會有機械磨損,制所以有一定壽命,用了一年就相當於你買來之後會少用一年,現在的硬碟壽命都不高,所以你要認真考慮一下了。而且通常二手硬體的價格都是原價的一半甚至更低。
有時候軟體並不能查出有些壞道,更別說查出硬體上的損傷和故障了。所以我建議還是找個不傷和氣的理由拒絕吧
『拾』 機械硬碟適合買二手的嗎,還是新新的大概多少錢
二手硬碟都是企業電腦拆機的
一般壽命不長
無良商家還會改硬碟使用次數時間
買新的吧1tb也就三百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