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編制零件機械加工過程時,確定其加工順序應遵守哪些原則
我們單位目前的好多件都是,下料----先粗銑六面,留磨量----磨四面----銑 型面---鑽孔,攻絲---檢驗--熱處理---磨---線切割-----檢驗。(現在很多原料供應商可以根據你給的尺寸供現成的料,很多可以省去粗銑,磨等工序,來料直接加工也行)
原則,機加工書上肯定有,估計你跟我當年一樣,覺得它講的不太直觀,不同的件不一樣的,我上面列的根本不能用作任何參考,只是想讓你知道有的件是這樣加工的。我從學校剛出來的時候,也是這個狀態,慢慢就好了,時間,需要時間。。。
Ⅱ 機械加工順序的安排原則
機加工前要劃抄線,對襲毛坯進行測量劃線,確定餘量的是否足夠。然後再進行粗加工,粗加工後根據零件的要求進行適當的熱處理等相關的去應力工藝,再半精加工在重要尺寸或精度要求較高的形位公差的地方重點測量並留出足夠的精加工餘量,最後精加工保證工件的形位公差。對於不同結構不同材料的零件都有不同的工藝要求,需要有針對性的分析。
Ⅲ 機械加工為什麼先加工面
機械加工安排加工順序的原則是:「基面先行、粗精分開、先粗後精、先面後孔」
1、基面先行原則
零件加工時,必須選擇合適的表面作為定位基面,以便正確安裝工件。在第一道工序中,只能用毛坯面(未加工面)作為定位基面,在後續工序中,為了提高加工質量,應盡量採用加工過的表面為定位基面,顯然,安排加工工序時,精基面應先加工。例如,軸類零件的加工多採用中心孔為精基準。因此,安排其加工工藝時,首先應安排車端面、鑽中心孔工序。
2、粗精分開,先粗後精的原則
零件加工質量要求高時,對精度要求高的表面,應劃分加工階段。一般可分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個階段,精加工應放在最後進行。這樣,有利於保證加工質量,有利於某些熱處理工序的安排。
3、先面後孔的原則
對於箱體、支架類等零件應先加工平面後加工孔。這是因為平面的輪廓平整,安放和定位穩定可靠。先加工好平面,就能以平面定位加工孔,保證平面和孔的位置
綜上所述,一般機械加工的順序是:先加工精基準 粗加工主要面(精度要求高的表面) 精加工主要面。次要表面的加工適當穿插在各階段之間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