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知識 > 制定機械繫統應該注意什麼

制定機械繫統應該注意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17 10:34:59

機械的注意事項

安裝時注意事項:
1、要十分注意避免安裝中所產生的安裝偏差。
1)上緊壓蓋應在聯軸器找正後進行,螺栓應均勻上支,防止壓蓋端面偏斜,用塞尺檢查各點,其誤差不大於0.05毫米;
2)檢查壓蓋與軸或軸套外徑的配合間隙(即同心度),四周要均勻,用塞尺檢查各點允差不大於0.01毫米。
2、彈簧壓縮量要按規定進行,不允許有過大或過小現象,要求誤差2.00毫米。過大會增加端面比壓,另速端面磨損。過小會造成比壓不足而不能起到密封作用。
3、動環安裝後髯保證能在軸上靈活移動,將動環壓向彈簧後應能自動彈回來。
拆卸時注意事項:
1、在拆卸機械密封時要仔細,嚴禁動用手錘和扁鏟,以免損壞密封元件。可做一對鋼絲勾子,在對自負盈虧方向伸入傳動座缺口處,將密封裝置拉出。如果結垢拆卸不下時,應清洗干凈後再進行拆卸;
2、如果在泵兩端都用機械密封時,在裝配,拆卸過程中互相照顧,防止顧此失彼;
3、對運行過的機械密封,凡有壓蓋松動使密封發生移動的情況,則動靜環零件必須更換,不應重新上緊繼續使用。因為在之樣楹動後,摩擦副原來運轉軌跡會發生變動,接觸面的密封性就很容易遭到破壞。
機封正常運行和維護問題:
1、啟動前的准備工作及注意事項
1)全面檢查機械密封,以及附屬裝置和管線安裝是否齊全,是否符合技術要求;
2)機械密封啟動前進行靜壓試驗,檢查機械密封是否有泄漏現象。若泄漏較多,應查清原因設法消除。如仍無效,則應拆卸檢查並重新安裝。一般靜壓試驗壓力用2~3公斤/平方厘米;
3)按泵旋向盤車,檢查是否輕快均勻。如盤車吃力或不動時,則應檢查裝配尺寸是否錯誤,安裝是否合理。
2、安裝與停運
1)啟動前應保持密封腔內充滿液體。對於輸送凝固的介質時,應用蒸氣將密封腔加熱使介質熔化。啟動前必須盤車,以防止突然啟動而造成軟環碎裂;
2)對於利用泵外封油系統的機械密封,應先啟動封油系統。停車後最後停止封油系統;
3)熱油泵停運後不能馬上停止封油腔及端面密封的冷卻水,應待端面密封處油溫降到80度以下時,才可以停止冷卻水,以免損壞密封零件。
3、運轉
1)泵啟動後若有輕微泄漏現象,應觀察一段時間。如連續運行4小時,泄漏量仍不減小,則應停泵檢查;
2)泵的操作壓力應平穩,壓力波動不大於1公斤/平方厘米;
3)泵在運轉中,應避免發生抽空現象,以免造成密封面干摩擦及密封破壞;
4)密封情況要經常檢查。運轉中,當其泄漏超過標准時,重質油不大於5滴/分,輕質油不大於10/分,如2-3日內仍無好轉趨勢,則應停泵栓查密封裝置。

⑵ 設計機器應滿足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1)功能性要求。

人們是為了生產和生活上的需要才設計製造各式各樣的機器,因此,機器必須具有預定的使用功能。這主要靠正確選擇機器的工作原理,正確設計或選用原動機、傳動機構和執行機構,以及合理配置輔助系統來保證。

(2)可靠性要求。

機器在預定工作期限內必須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機器的可靠性可用可靠度R來衡量。機器的可靠度只是指機器在規定的工作期限內和規定的工作條件下,無故障地完成規定功能的概率。而機器在規定期限和條件下不能完成規定功能的概率則稱為不可靠度,或稱破壞概率,用F表示。顯然,可靠度與破壞概率間應滿足:

R=1-F提高機器可靠度的關鍵是提高其組成零、部件的可靠度。此外從機器設計的角度出發,確定適當的可靠性水平、力求結構簡單、減少零件數目、盡可能選用標准件高可靠度零件、合理設計機器中的組件和部件以及選取較大安全系數等,對提高機器可靠度也是十分有效的。

(3)經濟性要求。

機器的經濟性體現在設計、製造和使用的全過程中,包括設計製造經濟性和使用經濟性。設計製造經濟性表現為機器的成本低;使用經濟性表現為高生產率、高效率、較低的能源與材料消耗,以及低的管理和維護費用等。設計機器時應最大限度地考慮其經濟性。

提高設計製造經濟性的主要途徑有:

①盡量採用先進的現代設計理論和方法,力求參數最優化,以及應用CAD技術,加快設計進度,降低設計成本。

②合理地組織設計和製造過程。

③最大限度地採用標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的零、部件。

④合理地選用材料,努力改善零件的結構工藝性,盡可能採用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和新技術,使其用料少、質量輕、加工費用少。

⑤盡力注意機器的造型設計,擴大銷售量。

提高機器使用經濟性的主要途徑有:

①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

②選用高效率的傳動系統和支承裝置。

③注意採用適當的防護、潤滑和密封裝置等,以提高生產率,降低能源消耗並延長機器使用壽命等。

(4)勞動保護要求。

設計機器時應對勞動保護要求給予極大的重視,一般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①注意操作者的操作安全,減輕操作時的勞動強度。具體措施有:對外露的運動件加設防護罩;設置保險、報警裝置,以消除和避免不正確操作等引起的危害;操縱應簡便省力、簡單而重復的勞動要利用機械本身的機構來完成。

②改善操作者及機器的環境。具體措施有:降低機器工作時的振動與雜訊;防止有毒、有害介質滲漏;治理廢水、廢氣和廢液;美化機器的外形及外部色彩,如圖4-9和圖4-10所示。總之,所設計的機器應符合勞動保護法規的要求。

圖4-9擬人化機器人

圖4-10人性化座椅(5)其他特殊要求。

對不同的機器,還有一些針對該機器所特有的要求。例如,對儀器機械有保持清潔、不能污染產品的要求;對機床有長期保持精度的要求;對飛機有質量小、飛行阻力小等的要求。設計機器時,不僅要滿足前述共同的基本要求,同時還應滿足其特殊要求。

⑶ 在進行機械繫統設計時,選擇零件尺寸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麼

一要滿足強度的要求,二要滿足運動的要求,三整個結構要勻稱諧調。

⑷ 設計機械繫統方案要考慮哪些基本要求

工藝范圍,柔性,與物料可接近性,剛度,精度,經濟成本,

⑸ 制定機械加工工藝路線的要注意什麼

(3)機械加工工序的集中與分散
機械加工工序的集中與分散是擬定工藝路線時確定工序數目的兩個不同的原則。
1)機械加工工序集中
機械加工工序集中是將零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數工序內完成,而每一工序的機械加工內容卻比較多。它有以下特點:
① 機械加工工序數目少、工序內容復雜,因而縮短了工藝路線,簡化了生產組織工作;
② 減少了設備數目,從而減小了操作工人和生產面積;
③ 減少了工件安裝次數,縮短了輔助時間,因而易於保證同時加工表面的相對位置精度,有利於提高生產率和縮短生產周期;
④ 有利於採用高生產率的專用設備和工藝裝備,但相應的生產准備工作和投資都比較大,這些專用設備和工藝裝備的操作、調整、維修費時費事,轉換新產品比較困難。
2)工序分散
與工序集中相反,工序分散是將零件加工集中在盡可能多的工序內完成,而每一工序的機械加工內容卻比較少。它有以下特點:
① 工序數目多,因而設備數量多,生產組織工作復雜,生產面積大;
② 工序內容簡單,因而生產准備工作量小,設備和工藝裝備簡單,操作、調整、維修簡單,產品變換容易;
③ 可以採用最合理的切削用量,以減少機動時間。
以上兩種原則各有特點,因此在機械加工過程中均有採用。工序集中與分散程度的確定,一般需要考慮下述因素。
① 生產量的大小:在產量較小時,為簡化計劃、調度等工作,選取工序集中原則較便於組織生產。當產量很大時,可按分散原則以利於組織流水生產。
② 工件的尺寸和重量:對尺寸和重量大的工件,由於安裝和運輸困難,一般宜採用集中原則組織生產。
③ 工藝設備的條件:由於工序集中的優點較多,現代自動化生產的發展多傾向工序集中(如數控機床以及其他專用、特種設備等高生產率的設備)。
(4)工序順序的安排
1) 機械加工工序的安排
在安排機械加工工序順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 根據零件的功用和技術要求,先將零件的主要表面和次要表面區分開,然後著重考慮主要表面的加工順序,次要表面加工可適當穿插在主要表面加工工序之間。
② 當零件需要分階段進行加工時,先安排各表面的粗加工,中間安排半精加工,最後安排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和光整加工。由於次要表面精度要求不高,一般在粗、半精加工階段即可完成,但對於那些同主要表面相對位置關系密切的表面,通常多放於主要表面精加工之後完成。例如,許多零件主要孔周圍的緊固螺孔的鑽孔和攻螺紋,多在主要孔精加工之後進行。
③ 零件加工多從基準面加工開始,然後以基準面定位加工其他主要表面和次要表面。
④ 為了縮短工件在車間內的運輸距離,避免工件的往返流動,加工順序應考慮車間設

⑹ 機械繫統方案設計應解決什麼問題

設計合理性、可行性。

⑺ 機電一體化對機械繫統有哪些要求

電路要穩定,不要有斜率震盪的現象;電壓保持恆定;機械潤滑與配合方面不要有過多摩擦力矩。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應用領域廣泛。畢業生主要可從事數控設備的維護、調試、操作、製造、安裝和營銷等技術與管理工作,就業崗位群大。本專業培養具有機械、電子、液(氣)壓一體化技術基本理論,掌握機電一體化設備的操作、維護、調試和維修,掌握應用機電一體化設備加工的工藝設計和加工工藝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工程技術人才。還包括電、車、鉗三種工人的職業。

⑻ 機械設計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根據用戶訂貨、市場需要和新科研成果制定設計任務。
2、初步設計。包內括確定機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容結構形式,進行運動設計、結構設計並繪制初步總圖以及初步審查。
3、技術設計。包括修改設計(根據初審意見)、繪制全部零部件和新的總圖以及第二次審查。
4、工作圖設計。包括最後的修改(根據二審意見)、繪制全部工作圖(如零件圖、部件裝配圖和總裝配圖等)、制定全部技術文件(如零件表、易損件清單、使用說明等)。
5、定型設計。用於成批或大量生產的機械。對於某些設計任務比較簡單(如簡單機械的新型設計、一般機械的繼承設計或變型設計等)的機械設計可省去初步設計程序。


機械設計(machine design),根據使用要求對機械的工作原理、結構、運動方式、力和能量的傳遞方式、各個零件的材料和形狀尺寸、潤滑方法等進行構思、分析和計算並將其轉化為具體的描述以作為製造依據的工作過程。

⑼ 機械繫統都有哪些功能要求

現代機械繫統的功能要求非常廣泛,不同的機械繫統因其工作要求、追求目標內和使容用環境的不同,其具體功能的要求也有很大差異。對機械產品功能的理解,人們通常是指該產品的用途、使用性能和工作能力。
各種機械繫統的功能要求大體可歸納為:
①運動要求:如速度、加速度、轉速、調速范圍、行程、運動軌跡以及運動的精確性等。
②動力要求:包括傳遞的功率、轉矩、力、壓力等。
③可靠性和壽命要求:包括機械和零部件執行功能時的可靠性和壽命,零部件的強度、硬度、耐磨性等。
④安全性:包括強度、剮度、熱力學性能、摩擦學特性、振動穩定性、系統工作的安全性及操作人員的安全性等。
⑤體積和重量。
⑥精度:如運動精度、定位精度等。
⑦經濟性:包括機械的設計、製造及使用、維修的經濟性。
⑧環境保護要求:如雜訊、振動、防塵、工業三廢的處理與排放。
⑨產品造型要求:如外觀、色彩、裝飾、人—機—環境的協調性等。
⑩其他特殊要求:除上述要求之外,不同的機械還可有一些特殊要求,如戶外型機械要求良好的防護和密封,食品機械、紡織機械要求不污染被加工產品等。

⑽ 機械設備的基本設計怎麼做包括哪些內容需要注意什麼

機械設計往往離不開自己的閱歷,經驗的積累固然可以從書本上學到不少,但是事非躬親很難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別人的經驗,自己沒有一定的基礎,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呵呵。
機械設計貫穿設計、製造、使用,維護的整個過程,設計時的疏忽總會在這些方面反映出來,成功與否是很容易判斷的。設計的過程中,受製造的影響很大,亦就是說好的設計是不能脫離製造的,對製造越了解,越有助於提高設計水平。設計的圖紙,投入生產,我沒見過多少能立即按圖加工裝配,在審圖、工藝等過程發現大堆的問題很常見,包括所謂「資深」的高工,總工拿出的圖紙,還是經過多次開會研究反復討論的出來的結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繪圖的規范性,看圖者的水平是一方面,但設計方對製造工藝的了解不深入是主要原因。怎樣判定自己對製造的了解程度?最簡單的方法是隨手抓一張自己設計的東西的圖紙你是否能說出它的製造全過程。鑄、鍛、車、鉗、銑、刨、磨,只是這樣子,肯定是不行,在機械廠做過幾年的誰不知道?必須細分下去,要全面了解各過程。比如說鑄造時候怎麼分型,澆口冒口怎麼放,可能會有什麼樣的鑄造缺陷產生,零件結構在熱處理的時候會不會導致意外情況發生的,怎麼在零件結構上進行優化,切削加工過程,在腦海中虛擬出來,總共用幾把刀,轉速,走刀量,甚至鐵屑望哪裡飛,各把刀使用的順序,車工,銑工,磨工的操作動作全過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較好的基礎。不是說搞設計的一定要會玩車床,銑床,會燒電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這些作業特點,在設計時加以充分考慮,作為搞機械設計的人這樣才比搖車床燒電焊的強,才有安身立命之處。如此,在設計過程中,就會規避一些不合理的結構,設計的質量自然提高不少,可是還不夠,一個有十年八年的工齡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細節方案(盡管整體的設計統籌他們做不了),但是多少個不眠的夜晚設計出就這樣一個結果,豈不是斯文掃地耶?唯一的解決辦法,多看書。別人總結出來的通常與生產相結合,俱是心血的結晶。帶著問題學,多想就能消化。再也不會說「只要保證同心度就行了」這樣愚蠢的回答,關鍵是你已經指出保證同心度的方法,甚至前輩的錯誤。這個時候,沒人再叫你小錢、小趙,連老闆都叫你錢工、趙工,挺受尊敬的吧。摸摸下巴,鬍子長出來了,尿布丟了,孩子叫媽了,呵呵成就感也來了。可是設計總是為了使用,好的設計必須具備一點點人性的,設計一套工藝裝備,一試產,效率高質量好,老闆來搞杯慶功酒。過了幾天,發現人家棄之不用了,原因是操作者罵娘啊。用起來痛苦啊。而且要注意的細節又多,別個就是個操作工他要是考慮的那麼多因素就不會還在那裡做操作工了啊。設計不利於使用,就面臨淘汰,有很多的成套設備,如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之類正常運轉時「挺好的,「,可其中一個小鍵槽,一個軸承位,什麼的地方壞了,整個就不能用,廠方只賣整件,要配件不賣,自己加強還真的沒地方加了,換了幾個廠去買,擺了一堆,用戶只好敬而遠之,立了個技改項目--可憐的技改。這樣的事情只要是在機械行業轉的久的都會有所見所聞。使用根本就離不開維修,好的設計更不能忽視維修性。在一條大型的的生產線上,關鍵的設備,總共一年也就維修那麼兩次,但是每此都要把設備大卸八塊,行車叉車千斤頂撬杠十八般兵器還不夠用,老師傅們還要自己專門動腦動手玩幾樣好用的專用家當來伺候,導致停產的損失已經超過設備本身的價值,真是個無言的結局。一套大型設備僅因更換一隻油封什麼的,都要幾乎將整機完全分解,使用單位不罵設計乾的是斷子絕孫的玩意才怪,真的是設計者的悲哀
我們搞設計不光是要站在製造的基礎上,還要有創新,但一定要學會繼承。現在,全社會都在強調創新,但我們不能一強調創新,就瞧不起原有的東西。通常的創新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構成事物舊有元素的重新組合,一種是在舊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樣,創新的東西總是含有一些舊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認的。正像哲學中所講,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中產生的。比如我們人類,雖然說是大自然的天之驕子,但實際上,我們99%的基因都是和大猩猩一樣的。如果人類不是在繼承大猩猩的基因基礎上,有1%的突破,人類的出現是難以想像的,如果有人說我有志氣,不需要繼承大猩猩的基因,我自己搞一個100%純人類基因,那您就是再過一億年,也搞不出來一個人類來。所以說,不能為了創新,把舊有的東西全盤拋棄。原有的東西就如同一盤菜,創新就如同一點點調料,有了這么一點調料,菜的味道更加鮮美。但沒有人為了純鮮美,不要菜,光來一盤炒調料的。所以我們強調創新,但不能忘記繼承,只有繼承,沒有創新,那是因循守舊,而只有創新,沒有繼承,那是空中樓閣。克隆可能很多的人認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種設計方式。但是作為從事設計行業的人來講,克隆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所謂一抄二改三創造。簡練的概括了設計人員的成長之路。 剛入門的時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襲的同時要拚命的去理解原設計者的意圖和思維,理解整個機器的傳動,各個裝置之間的相互關聯,每個零件的相互關系,理解了之後就可以出圖,圖紙上就可以有明確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約束。只知道畫下來,隨手胡扯幾根線條上去,大概感覺機器精度比較高,就玩命的把精度往上提動不動就0.005,0.002,在圖紙上大言不慚的簽名在設計欄。號稱自己搞的東西是很精密的。這種不知所謂的號稱機械機械設計工程師的信手拈來滿地都是。
模仿優秀的作品是每一個設計師的必走之路。但是做設計,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鮮明的個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風格的養成與一個人的藝術素養和個人修養有直接關系。羅嗦的人搞出來的東西就是那麼羅嗦的,小氣的人搞出來的東西就是一副小家子氣,不負責任的人搞出來的機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樣的不負責任。能有自己的設計理念,設計風格,就是不一樣,這樣搗騰出來的東西就有了獨特的靈魂。行家一看就知道,這是用心的傑作。
在抄襲的時候積累了經驗就要抱著否定的態度學習。查閱資料,多看些經典的設計案例,和設計的禁忌,與自己接觸過的一些東西進行對比,就有了大的提高。就可以在現有的機器上動手術。如:提高機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讓整機具備更高的可靠度。從而迎合高端的客戶;或者進行結構精簡,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滿足些買不起那麼也用不上多功能的客戶的需求。做到這樣就可以稱的上做機械設計開始入門了。能不能成為世界級的發明家這個事情很難說的,呵呵。但是憑自己多年經歷見識,將一些結構進行組合,變異,嫁接,創造一些新的東西是不難的。與其用一生的時間去研究永動機之類的高深課題,或者搞一些莫名其妙不能創造任何價值的所謂專利,不如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些能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留下點印記的事情。到時候老得快死了,臨終的時候還會想到,活了這么多年,搗騰了那麼多機器在地球上跑,足以含笑九泉。
一個真正談的能稱之為 機械設計工程師, 需要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磨礪。還要有相當的天分以及勤奮和能造就人的環境。 天才等於99%的勤奮+1%的努力其實說的並不是只要下苦工就會有成就。這句話說的是若一個人對某個職業沒有那1%天分,再勤奮也是沒有用的。勤奮是一個發掘自己天分的一個途徑,是有所成就的必須條件之一,而不是全部。絕對不是。
機械零件材料選用的原則要考慮三個方面的要求
1、使用要求(首要考慮):
1)零件的工況(震動,沖擊,高溫,低溫,高速,高載都應當慎重對待);;
2)對零件尺寸和質量的限制;
3)零件的重要程度。(對於整機可靠度的相對重要性
2、 工藝要求:
1)毛坯製造(鑄造,鍛打,切板,切棒);
2)機械加工;
3)熱處理 ;
4)表面處理;
3、經濟性要求:
1)材料價格(普通圓鋼與冷拉型材,精密鑄造,精密鍛造的毛坯成本與加工成本的對比,);
2)加工批量和加工費用;
3)材料的利用率;(如板材,棒料,型材的規格,合理的加以利用)
4)替代(盡量用廉價材料來代替價格相對昂貴的稀有材料,如在一些耐磨部位的套用球墨替代銅套,用含油軸承替代車削加工的一些套,速度負載不大的情況下,用尼龍替代鋼件齒輪或者銅蝸輪等等)。
另外,還要考慮當地材料的供應情況。
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
a) 對機器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協調、平衡!防止木桶效應的出現
b) 對機器經濟性的要求 設計經濟性,在短的時間里投產上市,撈回開發期間的消耗,甚至邊設計邊製造, 使用經濟性 要有最佳的性能價格比(產品在小批量做開始賺了,再來改的更好)
2、對機械零件設計的基本要求
a) 在預定工作期限內正常、可靠地工作,保證機器的各種功能
b) 要盡量降低零件的生產、製造成本
c) 盡可能多的採用市場常見標准件。
d) 對可能系列化的產品,盡可能的在開始設計的時候考慮零件的通用性,無法通用的也要盡可能的在結構上類似,以減少製造過程的工藝編排,夾具工裝設計的工作量。

閱讀全文

與制定機械繫統應該注意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寨五金批發市場 瀏覽:152
如何解除工具箱分號 瀏覽:512
日產尼桑機械鎖怎麼啟動車 瀏覽:377
中控設備故障罰款多少 瀏覽:895
摩托儀表燈不亮怎麼修 瀏覽:456
潛污泵耦合裝置作用 瀏覽:961
機床潤滑油是什麼原因 瀏覽:999
帶式輸送機自動張緊裝置設計 瀏覽:112
變電站自動裝置都有哪些 瀏覽:198
wps工具箱132 瀏覽:245
限流裝置怎樣自動切掉電路 瀏覽:408
a4l排氣閥門 瀏覽:792
進口電動工具與國產電動工具 瀏覽:491
醫用設備零配件屬於什麼材料 瀏覽:51
pe工具箱支持win10 瀏覽:163
10kv線路保護測控裝置的作用 瀏覽:201
利舊設備怎麼套定額 瀏覽:624
暖氣閥門怎麼修才能熱視頻 瀏覽:288
常用玻璃儀器可採用哪些洗滌方式 瀏覽:656
機械零件圖號如何編制 瀏覽: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