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企業的工業總產值怎麼算
1、當月產品產量×產品銷售單價;銷售單價是不含稅單價,因為增值稅本身專並不代表收入。屬
2、當月主營業務收入+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初余額;當月銷售收入=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末數量×當月商品成本;庫存商品期初余額=庫存商品起初數量×當月商品成本。
即: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庫存商品期末數量×當月商品成本-庫存商品起初數量×當月商品成本=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庫存商品期末數量-庫存商品期初數量)×當月銷售成本=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當月產量-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成本=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當月銷售成本)+當月產量×當月銷售成本。
工業總產值(外文名:Gross value of instrial output)是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量。
根據計算工業總產值的價格不同,工業總產值又分為現價工業總產值和不變價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工業總產值是指在計算不同時期工業總產值時,對同一產品採用同一時期或同一時點的工業產品出廠價格作為不變價,又稱w定價格。
『貳』 工業總產值的兩種計算方法
1、工業生產總值=當月產品產量×產品銷售單價
銷售單價是不含稅單價,因為增值稅本身並不代表收入。
2、工業生產總值=當月主營業務收入+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初余額
當月銷售收入=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末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庫存商品期初余額=庫存商品期初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它包括三部分:報告期內生產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和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工業銷售產值:包括兩部分:報告期內銷售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
一、」工業總產值(當年價格)」對應的列「本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產值」列「最終產品產值」總和;
二、工業總產值(當年價格)按工業行業小類分」加總等於首行工業總產值(當年價格);在「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產值」填報的產品應在「工業總產值(當年價格)按行業小類分」內有相對應的行業小類。某一產品最終產品產值≤該產品所屬小類行業產值。
(2)機械行業產值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工業總產值計算應遵循的原則:
1、工業生產的原則。即凡是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的勞務,均應包括在內。其中的最終產品,不管是否在報告期內銷售,只要是報告期內生產的,就應包括在內。凡不是工業生產的產品,均不得計入工業總產值。
2、最終產品的原則。即企業生產的成品價值必須是本企業生產的,經檢驗合格不需要再進行任何加工的最終產品。企業對外銷售的半成品也應視為最終產品計入工業總產值。而在本企業內各車間轉移的半成品和在製品只能計算其期末期初差額價值。
3、「工廠法」原則。即以法人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計算工業總產值,是其報告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總價值量。
『叄』 產值如何計算
項目產值的計算方法一般按「單價法」計算,即按照一定時期實際完成的工程量乘以單價,再專加屬上一定比例的費用計算。
計算公式為:建築工程產值=∑[預算單價×實際完成的實物量×(1+間接費率)]×(1+計劃利潤率)×(1+稅率),建築安裝產值=∑[安裝預算價格×實際完成的實物量+已完工程的基本工資×間接費率)]×(1+計劃利潤率)×(1+稅率)。
(3)機械行業產值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產值的分類
農業產值:
1、採集野生植物產值和農民家庭兼營的工商業產值;
2、林業產值=營林產值+採集林產品產值+村及村以下採伐竹木產值;
3、牧業產值指飼養牲畜、家禽產值和出售蓄禽產品產值;
4、漁業產值包括從水域中捕撈的野生或人工養殖的動、植物產品產值。
工業總產值
工業總產值=成品產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製半成品、在產品期的初期末差額價值採用工廠法計算:企業內部不允許重復的計算,企業之間計算可以重復。
『肆』 工業總產值如何計算
我是工業總產值是這么算的
收入/數量=單價
單價乘以入庫的數量=產值
『伍』 建築業產值如何計算
建築業總產值的計算方法 一般按「單價法」計算,即按照一定時期實際完成的工程量乘以單價,再加上一定比例的費用計算。計算公式為:
建築工程產值=∑[預算單價×實際完成的實物量×(1+間接費率)]
×(1+計劃利潤率)×(1+稅率)
建築安裝產值=∑[安裝預算價格×實際完成的實物量+已完工程的基本工資
×間接費率)]×(1+計劃利潤率)×(1+稅率)
為了簡化施工產值的計算方法,也可按「部位進度法」計算。即把一個工程的價值分為若幹部分,如一幢房子可以分為基礎部分、結構部分、裝飾部分,按實際工程進度分別計算各部分的施工產值。
也可以先按擴大分部、分項工程的預算價值,計算出各分部、分項工程價值占單位工程總價值的比重,然後根據實際完成的分部、分項價值,估算出實際完成的施工產值。
(5)機械行業產值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建築行業里完成產值就是說一個工程從開工之日開始到竣工驗收,經過很多部門都簽字認可可以完工,就是最後的《工程竣工驗收單》還要質檢部門的備案.施工產值計算。
一般與編制施工圖預算所用的方法相同,即以實物工程量乘預算單價,加上施工管理費、獨立費(指施工管理費以外單獨計算的費用)、利潤和稅金. 建築業總產值的價值構成有兩部分:
①建築生產活動中的物質消耗價值,即材料、燃料、結構件、固定資產折舊等轉移價值.
②在建築生產活動中新創造的價值,如稅金、利潤、工資、利息支出等.
從建築業總產值中扣除轉移價值即為建築業凈產值,是國民收入的組成部分.由於它不受轉移價值的影響,能較確切地反映企業貢獻的大小,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可據以全面考核企業經營的經濟效果,所以在核算指標體系中,已日益受到重視.
計算方法原則上按「工廠法」計算,即以獨立核算的企業為對象,按其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計算產值,企業內部不重復計算。計算總產值的價格,施工產值按施工圖預算價格或按合同規定的包干價格計算;附屬、輔助生產單位產值和其他產值,均按現行價格計算。
『陸』 工業總產值計算方法
1、 當月產品產量×產品銷售單價
2、 當月主營業務收入+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內—庫存商品期初余額
1、第一個公式中銷售容單價是不含稅單價,因為增值稅本身並不代表收入。
2、第二個公式中,如果庫存商品按照成本價核算,兩個公式算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
公式分解如下:當月銷售收入=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末數量×當月商品成本
庫存商品期初余額=庫存商品起初數量×當月商品成本
即: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庫存商品期末數量×當月商品成本-庫存商品起初數量×當月商品成本
=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庫存商品期末數量-庫存商品期初數量)×當月銷售成本
=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當月產量-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成本
=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當月銷售成本)+當月產量×當月銷售成本
這樣由於銷售單價與銷售成本之間存在差異而造成兩個公式會有不同的結果。
『柒』 企業工業總產值怎麼核算
一、工業總產值
計算公式
1、當月產品產量×產品銷售單價
2、當月主營業務收入+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初余額
二、工業增加值
一是生產法,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
二是收入法,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值+營業盈餘
一般企業採用後一種計算方法。
(7)機械行業產值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業產品總量。反映一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的總規模和總水平。包括:在本企業內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規定不需包裝的產品除外)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製半成品、在制產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
採用工廠法計算,即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總成果來計算,企業內部不允許重復計算,不能把企業內部各個車間(分廠)生產的成果相加。但在企業之間、行業之間、地區之間允許重復計算。
1、工業生產總值=當月產品產量×產品銷售單價
銷售單價是不含稅單價,因為增值稅本身並不代表收入。
2、工業生產總值=當月主營業務收入+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初余額
當月銷售收入=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末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庫存商品期初余額=庫存商品起初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1)用產品銷售收入或生產成本代替工業總產值;
(2)不遵循生產的原則(產品不是本企業生產的);
(3)期末期初半成品及在製品差額漏統;
1.工業生產的原則。凡是企業在報告期生產的經檢驗合格的產品,不管是否在報告期銷售,計算工業總產值時都應包括在內。
2.最終產品的原則。凡是計入工業總產值的產品必須是本企業生產的經檢驗合格,不需再進行任何加工的最終產品。如果企業有中間產品對外銷售,那麼也視為企業的最終產品,也應包括在企業總產值內。
3.工廠法的原則。工業總產值是按企業最終產品來計算的,所以不允許同一產品的價值在企業內部重復計算,但是允許企業之間的重復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