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物理:機械能到底包括那些能量
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這是一定的
總體上是動能和勢能
⑵ 機械能是指的哪些能量 高中的時候經常把概念模糊
能量不會憑空消失,抄也不會無中生有。機械能守恆指的是動能和勢能不論怎麼轉換,總和不變。這里有個前提,是僅在重力和彈力的作用下,也就是說高中物理中的機械能守恆都是理想情況下的研究和計算。如果碰撞中有能量損失,就會復雜的多,也不能簡單的用機械能守恆定律來解答。
⑶ 高中物理關於機械能問題
物體落到彈簧上後,加速度逐漸減小知道反向。速度先變大再減小到0。
合力專為零時,速屬度最大,接著彈力變大,就減速了。
kx1=mg
x1=mg/k
離地面(l-mg/k)時,動能最大。
彈性勢能最大時,彈簧形變最大,鐵球速度為0,機械能守恆:
mg(H+x2)=kx2^2/2
由方程解出x2,即是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時彈簧的形變數。
⑷ 高中物理機械能問題
A機械能最小的時候即B的機械能最大的時候,因為二者符合能量守恆定律。B機械能何時最大?就是它加速度為零的時候,就是杠對B做功由正功轉向負功的臨界點
⑸ 高中物理 機械能和動能
首先要明白 動能是物抄體運動的能量,衡量物體運動,物體有速度就有動能,無速度無動能,與物體處在什麼位置和0勢能面的位置無關。而重力勢能是物體所處位置相對0勢能面所具有的能量,與物體是否運動無關。
然後要知道 機械能=重力勢能+動能
還要明白沒有阻力情況下平拋運動中機械能是守衡的,也就是機械能總量不邊,動能也許會變,勢能也變,但加在一起不變,可能是動能轉化為勢能,也可能是勢能轉化為動能,這個思想有就差不多了。
1. 以桌面為0勢能,那麼初始重力勢能是0,這個明白吧,初始動能是 1/2mv^2(v就是題設的v0),機械能就是0+1/2mv^2。不變,無論他運動到哪裡機械能都是這么多。
2.以水平面為0勢能面,那麼初始勢能是mgH , 動能還是1/2mv^2,機械能=mgH+1/2mv^2
後面問的是小球的動能,那麼小球的動能就是1/2mv^2,與0勢能面無關
應該夠詳細了吧
⑹ 高中物理問題(機械能)
重力的功=mgh所以,A對,重力做的功等於動能的改變數,所以動能的增加量一樣,但A又初速度,所以A的末動能大,末速度也大,B對;重力的平均功率=w/t,w和t都一樣,所以D也對,應該是ABD。
⑺ 高中物理的機械能和動能
第二問也可以用一般方法,計算量太大。
⑻ 高中物理問題 機械能
第二次釋放A、B後,A、B均做自由落體運動,B著地後,A和彈簧相互作用至A上升到彈簧恢復原長過程中,彈簧對A做的總功為零
設彈簧的勁度系數為k,自由長度為L,
第一次釋放AB前,設彈簧的形變數為Δx1,有:Δx1=mg/k ①
第一次釋放AB後,B剛要離地時彈簧的形變數為Δx2=mg/k ②
第二次釋放AB後,在B剛要離地時彈簧的形變數為Δx3,則有:Δx3=mg/k ③
由①②③得:Δx1=Δx2=Δx3 ④ 即這三個狀態,彈簧的彈性勢能都為Ep
在第一次釋放AB後,對A、B和彈簧組成的系統,從A剛釋放到B剛要離地的過程中,由於B的機械能完全轉化為內能,故據能量關系有:
mg(H+L-Δx1)+Ep=mg(L+Δx2)+ Ep ⑤
在第二次釋放AB後,對A、B和彈簧組成的系統,從A剛釋放到B剛要離地的過程中,同理由能量關系有:mg(H+L)=mg(L+Δx3)+Ep +mv2^2/2 ⑥
由④⑤⑥得: v2=根號(gH-2Ep/m)
圖片地址:http://w1.lossr.com/huaxue/gao3/20093199401815778045.gif
⑼ 高中物理問題,機械能.
依據動量定理
mV=(m+M)Vt
Vt=mV/(m+M)
和μ無關
⑽ 一到高中物理題,有關機械能
首先,重力以外的力,是指彈簧的拉力,還有,做這道題時,應先把A,B彈簧看專成一個整體,再分開看,分別屬分析AB,如果你就是不明白D答案的話,我給你分析一下,講一下A,的受力情況A在開始時受手的托力,彈簧處於原長是沒有拉力的,還有就是重力,手的托力和重力使得A平衡,此時A的只有勢能即mgh
當A即將接觸地面時,A的勢能為零,動能為mv²/2 ,此時由於B剛好對地面無力,也就是處於平衡狀態,且無勢能和動能,根據機械能守恆,A的勢能應該和動能相等,即mgh=mv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