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巴西,澳大利亞,加拿大,這三國家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從地理的角度來談吧!一、三個國家都幅圓遼闊,地廣人稀,人口城市經濟都集中分布於東南或南部地區。雖然巴西人口有將近二億人口,但平均每平方千米也就二十多人,而且巴西人口多集中於東南沿海,廣大亞馬孫地區與巴西高原大部分地區人口極為稀疏,加拿大人口主要集中於溫暖點的接近五大湖的南部地區以及西南沿海地區,澳大利亞人口多分布在溫暖濕潤的東南沿海地區。二、自然資源比較豐富豐富,巴西的鐵礦、森林資源、動植物資源豐富,加拿大煤、鐵、森林資源豐富,澳大利亞煤、鐵、鈾等豐富。三個國家幅員遼闊所以土地資源都豐富但可耕地佔國土的比重低。三、農業都比較發達,巴西雖是發展中國家但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加拿大澳大利亞更是如此,(不過農業類型不一樣)。四、次要的相同點還有,比如都是資本主義國家,都是聯邦制國家,都曾是殖民地…
B. 巴西農業機械化程度高,長期依賴農礦產品生產,是世界最大的什麼生產和出口國
咖啡
C. 這是一個有關初中地理的問題,急急急啊!!!!!!
2、 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4個大島、數千個小島及其周圍海域組成。
3、 北海道、九州與本州之間有隧道相通,四國與本州之間有大橋相連。
4、 日本島國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
5、 日本有一座著名的山峰叫富士山。是日本國的象徵。這里山頂常年積雪,潔白晶瑩;山麓櫻樹成林,景色迷人,是日本著名的旅遊勝地。富士山是一座火山。
6、 在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島國。
7、 日本經濟十分發達,是世界上的經濟強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3萬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國家之一。
8、 世界上前30家大商業銀行中,日本佔18家。日本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
9、 日本森林覆蓋率居世界前列,日本在保護本國森林資源的同時,又是世界上進口木材最多的國家之一。
10、日本是漁業大國,捕魚量居世界前列,是使世界漁業資源走向枯竭的主要國家之一。
11、日本民族構成單一,大和民族占絕對優勢。日本文化既有濃厚的大和民族的傳統色彩,又有強烈的現代氣息,是東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12、中國與日本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在唐朝,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科學、文化、藝術,中國也曾派使者東渡日本、傳播建築和繪畫藝術,以及醫學和宗教。
13、近年來,日本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生產與銷售地。日本投資建廠的主要對象是美國、西歐、東亞、東南亞地區。
14、日本的民居,多用質地較輕的建築材料建成,目的是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
D. 巴西和美國的工業和農業有什麼不同
美國高度機械化和信息化。巴西農業的地區差異很大,北部亞馬孫熱帶雨林地區的工業生產方式很落後,依然為自然的焚林開地,不斷遷移的模式,屬於粗放型農業。而南部地區則為大規模的種植園農業,商品化程度高,是集約型農業。巴西工業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改變單一的經濟結構,政府加快了工業化的步伐。巴西的鐵礦儲量大,質地優良,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在現代工業方面,鋼鐵,造船,汽車,飛機製造等已經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家的行列。
E. 況且巴西熱帶面積廣大熱帶經濟作物產量高特別是一種錯誤
巴西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甘蔗、柑橘、香蕉、劍麻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大豆、可可、柑橘、玉米的產量居世界前列.巴西畜牧業發展較快,牛肉大量出口.
故選:A.
F. 巴西農業機械化水平高,亞馬遜平原是農業發達地區,對嗎
亞馬遜平原不是農業發達區?巴西高原是農業發達區。因為亞馬遜平原太過於濕熱了,降雨量太多,不是最適合農業生產,而巴西高原的水熱條件搭配得更好一些。
G. 美國,日本,巴西,澳大利亞,歐洲西部,俄羅斯的經濟特點各是什麼(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
美國:美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它的工農業總產值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它生產的小麥、大豆、玉米、乳肉等都居世界前列。美國是世界上出口糧食最多的國家,但咖啡、可可、天然橡膠等熱帶農產品需要大量進口。美國自然資源豐富,交通運輸發達,科技力量雄厚,發展工業具有許多優勢。美國是世界上的工業大國。目前,美國主要工業產品,如石油、電子產品、化工產品、汽車、飛機等的產量居世界前列。信息技術、宇航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核能利用等的研製與開發,均居世界領先地位。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傳統工業面臨新興工業國家的激烈競爭,呈衰落狀態,被稱為「夕陽工程」;另一方面,以高技術為核心的新興工業部門則呈現蓬勃向上的發展趨勢。在對外貿易方面,美國既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進口小汽車、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日本:日本是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加工製造業、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金融業和信息產業都位居世界先進行業。主要工業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造船、鋼鐵、化學、紡織、精密機械等。日本的工業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日本農業生產水平很高,稻米、畜產、蔬菜是日本農業的三大部門。目前,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
巴西:巴西是南美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擁有較完整的工業體系,鋼鐵、機械、化學、食品、紡織等工業部門地位突出。巴西農業機械化程度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蔗糖、香蕉、劍麻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巴西畜牧業發展較快,牛肉大量出口,鐵礦儲量大,水力資源豐富。
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高度商品化的農牧業和蓬勃發展的工礦業是基礎產業。澳大利亞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產國和小麥、羊毛輸出國,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它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采礦業是重要的經濟部門,鐵、煤、鋁土礦的開采和出口在世界占重要地位,又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澳大利亞冶金,機械、化學、建材、汽車、飛機製造、電子等工業日趨發達,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歐洲西部:集中有德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等工業大國。工業部門較為齊全,生產規模大,綜合實力雄厚,其餘國家因地制宜發展有特色的工業部門。農業在歐洲西部經濟中所佔比重較小,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和畜牧業結合較好。
俄羅斯:是工業大國,能源、鋼鐵、機械、化學、航空航天等部門地位突出,工業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莫斯科和聖比得堡是重要的工業中心,西伯利亞地區以石油、機械、森林工業和軍事工業為主。俄羅斯主要農產品有穀物、馬鈴薯、亞麻和乳肉製品等。東歐平原的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是主要的農業區。
H. 巴西產量居世界首位的經濟作物
巴西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蔗糖、香蕉、劍麻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大豆、可可、柑橘、玉米的產量居世界前列.巴西畜牧業發展較快,牛肉大量出口.
故選:A.
I. 分析印度和巴西在氣候、地形、農業、工業四方面有何相同、不同之處
巴西(Brazil):亞馬遜(孫)平原與亞馬孫(遜)河: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國家,國土面積854.7萬平方千米。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亞馬遜平原部分約佔全境的1/3,其餘部分基本上屬巴西高原。這里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林中幽暗濕潤,人煙稀少,通行苦難。亞馬遜河支流眾多、水流平緩,航運便利。河口為喇叭形海灣,寬達300多千米,洪水季節一片汪洋,號稱「河海」。 發展迅速的經濟:巴西是南美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巴西擁有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發展水平比較高。巴西農業機械化程序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巴西的鐵礦儲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鐵礦。巴西水力資源豐富,水電在國內供電量中的比重逐漸提高。 人口與城市: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總人口達1.70億人。巴西的最大城市聖保羅城市。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亞。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主要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牛奶、油料、甘蔗、茶葉、棉花和黃麻等。全國耕地面積約1. 6億公頃,人均0. 17公頃。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產奶國,也是世界重要的產棉國和產茶國。牛、山羊、綿羊、水牛頭數居世界第一。印度擁有雲母、煤、鐵、鋁、鉻、錳、鋅、銅、鉛、磷酸鹽、黃金、石油等豐富的資源,其中雲母的產量和儲量為世界之首,鋁土產量和煤產量均居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森林5300萬公頃,覆蓋率為16%。印度的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電力、礦業、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製造、軟體製造、航空和空間等行業。近年來,印度政府實行全面經濟改革,經濟發展速度引人注目。印度目前在天體物理、空間技術、分子生物、電子技術等高科技領域都已達到相當的水平。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寶製品、棉紗及棉織品、化工製品、機械及五金製品、石油製品、皮革、海產品、鐵礦砂及礦產品等。此外,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印度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納蘭達、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鐵路是印度最大的國營部門,亦為主要運輸手段,總長度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80%的客運量和60%的貨運量,全國日平均客運量逾6000萬人次,為世界最大的公路網之一。貨幣名稱:印度盧比(Rupee);1盧比=100派士。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後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約在公元前14世紀,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並征服了當地土著。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形成以人種和社會分工不同為基礎的種姓制度。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開始統一印度次大陸,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自11世紀起,來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斷入侵並長期統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印度和英國之間爆發了普拉西大戰,印度因戰敗而逐步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侵佔印度全境。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度在與巴基斯坦分治後實現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國,但仍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巴沖突的由來
巴西位於南美洲西南部 全境地形分為亞馬孫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 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7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西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鐵礦砂儲量650億噸,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鈾礦、鋁礬土、錳礦儲量居世界第三位。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鎳礦和黃金礦。煤礦儲量230億噸,但品位低。石油儲量約36億桶,另有相當於15億桶石油的油頁岩,天然氣儲量1330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52.2%。工業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 咖啡、蔗糖、柑橘和大豆生產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糧食基本自給,但需進口一小部分小麥。畜牧業發 印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ia 印度位於印度次大陸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在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其中就有海拔8,598米的印度最高峰康城章加峰)、中央平原(Indo-Gangetic Plain)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世界上最高而有最年輕的喜馬拉雅山形成了印度北部的一道讓人望而生畏的天然屏障,她東西綿延2500公里,構成5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 印度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軟體製造、航空和空間等新興工業發展迅 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產奶國,2001/2002年度牛奶產量約為8460萬噸,人均每天226克。印也是世界重要的產棉國和產茶國。
J. 在線求指導:巴西農業機械化程度較
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