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設備驗收意見怎麼寫
問題一: *** 采購機械設備驗收意見怎麼寫 *** 采購機械設備驗收一般是從設備技術指標是否滿足,設備運轉情況是否良好,廠家是否給使用部門培訓,設備驗收資料是否齊全,總之能交鑰匙工程最好。像陝西時宇非標試驗機行業基本上就是這樣形式,設備驗收完後,主管領導簽字就可以
問題二:安裝完設備之後如何寫驗收意見? 特種設備監督檢驗及定期檢驗程序和要求(試行)一、許可項目名稱特種設備製造安裝改造維修監督檢驗及定期檢驗二、設定依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二十一條:「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元件、起重機械、大型游樂設施的製造過程和鍋爐、壓力容器、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的安裝、改造、重大維修過程,必須經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準的檢驗檢測機構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監督檢驗;未經監督檢驗合格的不得出廠或者交付使用。」第二十八條:「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定期檢驗要求,在安全檢驗合格有限期屆滿前一個月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提出定期檢驗要求,未經定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特種設備,不得繼續使用。」三、監督檢驗程序和要求(一)申請條件申請特種設備製造安裝改造維修(以下簡稱生產)過程的監督檢驗應當具備以下基本條件:1.生產企業應當取得製造、安裝、改造、維修許可證,且在有效期內;2.安裝改造維修施工已經按照規定進行了施工告知;3.安裝的設備是取得製造許可證的製造單位的產品,並符合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4.所改造維修的設備已經辦理了使用登記手續; 5.生產質量管理體系運轉正常;6.有與生產范圍相適應的安全技術規范、標准;具體條件和要求見有關監督檢驗規則等安全技術規范。(二)實施機關國家質檢總局核準的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所屬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製造監督檢驗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所在地的具有該項檢驗檢測范圍的省、市級檢驗檢測機構負責實施,具體實施機構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規劃,並向社會公布,書面通知製造單位。 安裝改造維修監督檢驗由當地具有該項檢驗檢測范圍的檢驗檢測機構負責,具體的檢驗檢測范圍,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安排,並向社會公布。(三)監督檢驗程序特種設備製造監督檢驗包括申請、受理、監督檢驗、出具監督檢驗證書等程序: 1.申請 申請製造監督檢驗的單位,應當向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申請,並附以下材料各1份:(1)製造許可證(副本或者復印件);(2)製造的主要產品及其生產計劃。申請安裝改造維修監督檢驗的單位在履行告知手續後,向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所屬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提出申請,並附以下材料各1份:(1)施工告知書(復印件);(2)施工合同;(3)施工計劃。2.受理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接到製造監督檢驗申請書後,經審查認為符合規定要求的,予以受理並通知所屬的檢驗檢測機構安排監督檢驗工作,同時通知製造單位。 檢驗檢測機構接到安裝改造維修監督檢驗申請書後,經審查認為符合要求的,應當做好監督檢驗的安排工作,並通知安裝改造維修單位,3.監督檢驗製造監督檢驗:製造單位應當在現場向監督檢驗機構提供以下材料和條件:(1)生產計劃;(2)質量管理手冊和相關的管理制度;(3)質量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專業技術工人名單和持證人員的證件;(4)製造設備的設計文件、製造工藝文件;(5)製造過程的各種檢查、驗收資料; (6)設立專人配合監督檢驗工作;(7)必要的辦公條件;檢驗檢測機構應當根據製造單位的產量,安排符合規定要求的檢驗人員從事監督檢驗工作。安裝改造維修監督檢驗:安裝改造維修單位應當在現場提供以下材料和條件:(1)施工計劃;(2)質量管理手冊和相關的管理制度;(3)質量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專業技術工人名單和持證人員的證件;(4)設備的出廠文件、安裝改造維修施工工藝和相應的設計文件;(5)施工過程的各種檢查、驗收資料; (6)設立專人配合工作;(7)根據監督檢驗的情況,需要在現場設立固定辦公場所的,要准備必要的辦公條件。檢驗檢測機構應當根據設備的狀況,安......>>
問題三:實驗室儀器設備驗收人員驗收意見怎麼寫 儀器設備管理設備作為一項重要資源要素,應納入質量管理體系,參與體系運行,以實現質量方針和目標。因此,應建立符合準則要求的設備管理體系,實行全面質量管理,使儀器設備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滿足檢測工作的需要。建立設備質量管理體系⑴ 建立設備管理組織設備管理組織有質量管理部門、技術部門和支持服務部門構成。根據設備管理工作的特點、范圍和工作量,確定管理人員、核查人員、操作人員和服務人員的職責、權力與相互關系,使各項管理職能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相關崗位,盡量做到職責清晰,分工明確。⑵ 制定設備管理程序設備管理程序是檢測機構實行設備管理的途徑。通過建立相應的程序文件,明確設備管理活動的過程、步驟、內容和所有環節,使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⑶ 編寫設備作業指導書設備作業指導書是指導檢測人員操作設備的規范性文件。一般設備可按照說明書操作,大型、復雜的儀器或操作人員流動性大、性能不穩定的設備需編寫作業指導書或操作規程。健全設備質量管理制度⑴ 評審制度評審是添置或處置設備的一項前期工作,主要從設備的適應性、可靠性、經濟性、安全性、維護性等方面綜合分析,目的是為了合理配置設備資源,發揮設備的最佳效益。對於大型、貴重、精密的儀器需進行可行性認證,達到技術上先進,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經濟上合理;對於租借、維修、淘汰的設備,以及小型或輔助設備,應進行必要的評審。⑵ 驗收制度驗收是保證添置或維修的設備正常運行的一個重要手段。儀器設備的開箱拆封應在設備管理員、操作人員、供應人員等有關人員都在場時進行,驗收過程中,應對設備評審要求、訂貨合同和裝箱清單,逐一清點,並做好記錄。對於大型、精密的儀器設備,安裝調試後,還應通過一定時期(合同期內)的試運行,根據實際運行效果和各項指標測試結論,確認無質量問題方可驗收。儀器設備經驗收後方可辦理移交手續,交付使用。⑶ 使用制度為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充分發揮其作用,必須建立設備使用制度,對人員、工作環境、設施條件、維修、保養等提出明確要求做作出規定。⑷ 記錄制度記錄是建立完整的設備檔案,保證設備正常運銷的一項基礎工作,對設備管理的責任落實、制度執行及管理程序的運行和完善都很重要。每台設備從計劃選購到淘汰都應保持完整的記錄,內容除一般性設備檔案外,還應設備購置、檢定、維護的計劃,論證意見或報告,調試驗收報告,設備使用和校準記錄,儀器故障和維修記錄,運行狀況,性能變化,異常現象及整改情況等。⑸ 核查制度核查是證實設備符合技術規范,避免影響檢測結果的一項重要舉措。操作人員在使用儀器前後,應按照技術規程和說明書,採取自校、比對等方法,校準主要性能參數,保證儀器的准確度和量程范圍符合要求。質量管理組應定期檢查設備的使用、記錄等情況,對新購置或租借的設備、現場檢測使用的設備、使用頻繁或漂移較大的設備,應制定核查程序,使設備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儀器設備校準與檢定校準⑴ 校準的定義校準是指在規定條件下,為確定測量裝置或測量系統所指示的量值,或實物量具或參考物質所代表的量值,與對應的由標准所復現的量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該定義的含義是:① 在規定的條件下,用一個可參考的標准,對包括參考物質在內的測量器具的特性賦值,並確定其示值誤差。② 將測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校準鏈,將其溯源到標准所復現的量值⑵ 校準的目的① 確定示值誤差,並可確定是否在預期的允差范圍之內;② 得出標稱值偏差的報告值,......>>
問題四:驗收意見怎麼寫 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同意竣工驗收。或者直接寫同意也行,簽上各個單位負責人的名字,蓋上公章就行了。
問題五:機械設備驗收報告怎麼寫 設備開箱驗收記錄
Xxxxxx單位 XX年X月
一、外觀檢驗
1.對設備及外包裝進行拍照記錄,檢查設備的外包裝是否完好,有無破損、浸濕、受潮、變形等情況,對外包裝箱的表面及封裝狀態進行檢查;
2.檢查設備和附件表面有無殘損、銹蝕、碰傷等情況,重點檢查轉機葉輪有無損傷、主要構配件和主要工作面;
3.若發現包裝有破損,設備和附件有損傷、銹蝕、使用過的跡象等問題,應作詳細記錄,並重點拍照留據,及時向供應商辦理退換、索賠手續。
二、數量檢驗
1.數量檢查時應以供貨合同和裝箱單為依據,檢查主機、附件等設備規格、型號、配置及數量,並逐件清查核對;
2.認真檢查隨機資料是否齊全,如說明書、產品檢驗合格證書、保修單等;
3.要注意檢查設備的序列號和出廠編號,必要時可以進行網上核對;
4.認真作好開箱清點記錄,寫明地點、時間、參加人員、箱號、品名、應到和實到數量,如發現短缺、錯發等問題,要及時作好記錄並保留相關材料。
三、填寫驗收記錄表
1.箱驗收結束後,發現任何一項不符合合同文件的要求,須得到供貨方代表的認可(簽字、蓋章)。
2.寫設備開箱檢驗記錄表、序列號和出廠編號、場照片作為設備驗收文件的一部分。
設備開箱驗收記錄表
編號:
問題六:請問設備驗收報告應該怎麼寫? 首先講驗收目的、原則,然後講驗收小組成員構成,再講驗收標准,最後可以總結了
問題七: *** 采購項目驗收的驗收意見 1、明確采購驗收環節的地位。《 *** 采購法》第41條規定:「采購人或者其委託的采購代理機構應當組織對供應商履約的驗收。大型或者復雜的 *** 采購項目,應當邀請國家認可的質量檢測機構參加驗收工作。驗收方成員應當在驗收書上簽字,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所以, *** 采購履約驗收是法定的不可缺少的。 *** 采購管理部門應當通過加大對《 *** 采購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執行力度,進一步明確 *** 采購履約驗收的法定地位,將其納入 *** 采購的必備程序。要出台具體規定,明確驗收相關人員職責。集中采購機構經辦采購人員及驗收人員實行定期輪換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暗箱操作。要加強采購人驗收的技能培訓,定期不定期地進行抽查,檢驗采購人的驗收質量。采購人也應建立 *** 采購驗收檔案,增加驗收工作的系統性管理。建立健全嚴格的采購合同監督管理制度,采購合同、采購經辦、采購驗收實行相互分離,相互制約,明確 *** 采購各個環節工作人員的職責,防止驗收、監督缺位,驗收標准方法應當在標書中事前說明。2、堅持民主管理和群眾監督相結合。對單位組織 *** 采購項目驗收要有程序制約,並實行 *** 采購項目公示、群眾監督制度,公布驗收結果。采購人不僅要在組織驗收時派出職工代表參加,而且要從項目設計、信息發布、招標程序以及實施過程中,讓單位全體幹部職工有權參與監督、行使發言權。發現問題要及時向采購管理機構反映,私自與供應商協商改變中標、成交結果,造成損失的自行負責,財政部門一經發現將拒付相關貨款,並將供應商履約情況列入考核。無正當理由拖延或拒絕接收、驗收和付款等違反合同約定的,也應承擔相應責任。3、完善未中標供應商監督機制。邀請未中標供應商參與驗收,一方面可以驗證 *** 采購的公正嚴謹,另一方面也是加強 *** 采購監督的有效手段。因為供應商具體參加了該項目的投標活動,對項目招標過程、施工程序、配置的細微差別有著更為詳細的了解,特別是利用供應商的專業知識、行業的通曉更能發揮其有效的監督作用,這也是對驗收環節更好的監督。如果驗收達到預期效果,能讓供應商對招標的公正性心悅誠服,同時對參與今後投標又有很大的指導作用。4、建立健全供應商考核登記制度。針對不同程度的不誠信行為,制定不同的處罰措施,在驗收環節中發現供應商提供的產品違反產品質量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的,移交工商、質量監督等行政機關,依法實施行政處罰。建立誠信檔案管理制度,完善 *** 采購的市場信用體系。一是建立供應商資格准入制度。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要以滿足采購人的合理需求為前提,對參與 *** 采購活動的供應商進行采購市場准入資格審查,尤其是對供應商的遵紀守法、商業信譽、履約業績、依法納稅能力等基本條件進行重點審查,采購代理機構將合格的供應商列入供應商庫。對履約過程中有不良行為的供應商在一定期限內禁止其參與 *** 采購活動,確保「講信譽、守承諾、質量好、服務優」的供應商在同等條件下進入采購市場,享受無差別、無歧視待遇開展公平的采購市場競爭,避免采購人在采購過程中的違規違法行為,凈化采購市場,以保證 *** 采購的效率和質量,維護好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二是建立健全供應商誠信檔案。 *** 采購代理機構要對所有參與 *** 采購活動的供應商的遵紀守法情況、履行合同情況、投訴情況等誠信狀況進行詳細的登記備案,便於 *** 采購監管部門加強監管。要不斷地對供應商的誠信等級、廉政水平、服務態度、供貨質量、完成時限、資質水平、企業規模、財務狀況等進行考核,建立優勝劣汰機制,不斷吸納新鮮血液,剔除不合格者,保持供應商群體的朝氣與活力。三是建立供應商履約質量擔保制度。建立供應商履約保證金制度是保護采購人利益的基本措施之一,它可以用經濟手段......>>
問題八:如何填寫設備驗收結論 主要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的進場試驗報告(含監督抽檢)資料 施工安全日五、驗收人員簽名:姓名工作單位職稱職務六.工程竣工驗收結論: 竣工驗收
問題九:工程竣工驗收證明書 驗收意見如何填寫 填寫工程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是否符合規范規定、工程質量是否符合驗收規范的規定、是否滿足安全使用的要求。
竣工驗收指建設工程項目竣工後開發建設單位會同設計、施工、設備供應單位及工程質量監督部門,對該項目是否嘩合規劃設計要求以及建築施工和設備安裝質量進行全面檢驗,取得竣工合格資料、數據和憑證。應該指出的是,竣工驗收是建立在分階段驗收的基礎之上,前面已經完成驗收的工程項目一般在竣工驗收時就不再重新驗收。
Ⅱ 檢驗科儀器日誌怎麼寫
以下為一個參考示例。
質量監督員檢查記錄
部 門
檢查內容:
檢測室 辦公室
1、是否正確執行檢驗方法 □ 1、是否制定各類計劃,執行情況如何 □
2、執行標准方法有時效性 □ 2、樣品的接收是否按規定要求進行 □
3、使用儀器設備是否在校準有效期內 □ 3、樣品的保管和處置是否符合要求 □
4、環境條件是否監控有無記錄 □ 4、人員檔案、設備檔案是否動態管理 □
5、記錄是否及時是否符合要求 □ 5、檢測依據是否及時查新,是否有效 □
6、檢測人員是否按要求正確操作儀器設備□ 6、檢測原始記錄、報告等保管是否符合□
7、檢驗樣品唯一性和狀態標識情況 □ 7、設備管理是否按要求進行 □
8、其它
註:× 為檢查不符合 √為檢查符合
不符合陳述:
質量監督員: 日期:
處置結果:
1、屬偶然、獨立性,不符合已及時糾正 □
2、需採取糾正措施已報告有關負責人,填寫《糾正和預防措施實施情況表》 □
3、糾正和預防措施已實施驗證 □
質量監督員: 日期:
Ⅲ 實驗室儀器設備驗收人員驗收意見怎麼寫
儀器設備管理 設備作為一項重要資源要素,應納入質量管理體系,參與體系運行,以實現質量方針和目標。因此,應建立符合準則要求的設備管理體系,實行全面質量管理,使儀器設備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滿足檢測工作的需要。 建立設備質量管理體系 ⑴ 建立設備管理組織 設備管理組織有質量管理部門、技術部門和支持服務部門構成。根據設備管理工作的特點、范圍和工作量,確定管理人員、核查人員、操作人員和服務人員的職責、權力與相互關系,使各項管理職能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相關崗位,盡量做到職責清晰,分工明確。 ⑵ 制定設備管理程序 設備管理程序是檢測機構實行設備管理的途徑。通過建立相應的程序文件,明確設備管理活動的過程、步驟、內容和所有環節,使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 ⑶ 編寫設備作業指導書 設備作業指導書是指導檢測人員操作設備的規范性文件。一般設備可按照說明書操作,大型、復雜的儀器或操作人員流動性大、性能不穩定的設備需編寫作業指導書或操作規程。 健全設備質量管理制度 ⑴ 評審制度 評審是添置或處置設備的一項前期工作,主要從設備的適應性、可靠性、經濟性、安全性、維護性等方面綜合分析,目的是為了合理配置設備資源,發揮設備的最佳效益。對於大型、貴重、精密的儀器需進行可行性認證,達到技術上先進,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經濟上合理;對於租借、維修、淘汰的設備,以及小型或輔助設備,應進行必要的評審。 ⑵ 驗收制度 驗收是保證添置或維修的設備正常運行的一個重要手段。儀器設備的開箱拆封應在設備管理員、操作人員、供應人員等有關人員都在場時進行,驗收過程中,應對設備評審要求、訂貨合同和裝箱清單,逐一清點,並做好記錄。對於大型、精密的儀器設備,安裝調試後,還應通過一定時期(合同期內)的試運行,根據實際運行效果和各項指標測試結論,確認無質量問題方可驗收。儀器設備經驗收後方可辦理移交手續,交付使用。 ⑶ 使用制度 為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充分發揮其作用,必須建立設備使用制度,對人員、工作環境、設施條件、維修、保養等提出明確要求做作出規定。 ⑷ 記錄制度 記錄是建立完整的設備檔案,保證設備正常運銷的一項基礎工作,對設備管理的責任落實、制度執行及管理程序的運行和完善都很重要。每台設備從計劃選購到淘汰都應保持完整的記錄,內容除一般性設備檔案外,還應設備購置、檢定、維護的計劃,論證意見或報告,調試驗收報告,設備使用和校準記錄,儀器故障和維修記錄,運行狀況,性能變化,異常現象及整改情況等。 ⑸ 核查制度 核查是證實設備符合技術規范,避免影響檢測結果的一項重要舉措。操作人員在使用儀器前後,應按照技術規程和說明書,採取自校、比對等方法,校準主要性能參數,保證儀器的准確度和量程范圍符合要求。質量管理組應定期檢查設備的使用、記錄等情況,對新購置或租借的設備、現場檢測使用的設備、使用頻繁或漂移較大的設備,應制定核查程序,使設備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儀器設備校準與檢定 校準 ⑴ 校準的定義 校準是指在規定條件下,為確定測量裝置或測量系統所指示的量值,或實物量具或參考物質所代表的量值,與對應的由標准所復現的量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 該定義的含義是: ① 在規定的條件下,用一個可參考的標准,對包括參考物質在內的測量器具的特性賦值,並確定其示值誤差。 ② 將測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校準鏈,將其溯源到標准所復現的量值 ⑵ 校準的目的 ① 確定示值誤差,並可確定是否在預期的允差范圍之內; ② 得出標稱值偏差的報告值,可調整測量器具或對示值加以修正; ③ 給任何標尺標記賦值或確定其他特性值,給參考物質特性賦值; ④ 確保測量器給出的量值准確,實現溯源性。 ⑶ 校準的依據 校準的依據是校準規范或校準方法,可作統一規定也可自行制定。校準的結果可記錄在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中,也可用校準因數或校準曲線等形式表示校準結果。 檢定 ⑴ 定義及檢定對象 檢定是指查明和確認計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檢查、加標記和(或)出具檢定證書(JJF1001-1998《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規范第9.12條》)。檢定是法制計量工作中計量器具控制(JJF1001-1998《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規范第9.6條》)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對象是法制管理范圍內的計量器具。我國在1987年由國家計量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依法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共分十二大類千餘種,同年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目錄》,即用於貿易結算、安全保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四個方面的工作計量器具55項;1999年,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根據國務院的授權又增補了強檢工作計量器具4項6種。強制檢定應由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我國對社會公用計量標准以及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的各項最高計量標准,也實行強制檢定。這些構成了我國計量器具檢定的對象。 ⑵ 計量器具的法定要求 計量器具的法定要求分為計量要求、技術要求和行政管理要求,具體操作是對其進行計量檢查、技術檢查和行政檢查,這三方面的檢查也稱為檢定的三分量。 ① 計量檢查 確定計量器具的誤差及其他計量特性,如測量不確定度、示值誤差、准確度等級;穩定性、重復性和漂移;讀數裝置分辨力、分度值、電磁干擾敏感度等。 ② 技術檢查 為滿足計量要求而必須具備的結構、安裝要求,讀數的可見性,是否存在欺騙的可能等。 ③ 行政檢查 包括標識、銘牌、型式批准、檢定標記、許可證標記、有關證書及有效期、密封,鎖定和其他計量安全裝置的完整性、檢定、修理和維護記錄等。 ⑶ 檢定的依據 檢定的依據是按法定程序審批公布的計量檢定規程。在檢定結果中,必須有合格與否的結論,並出具證書或加蓋印記。從事檢定的工作人員必須是經考核合格,並持有有關計量行政部門頒發的檢定員證。 校準和檢定的主要區別 ⑴ 校準不具法制性,是自願溯源的行為;檢定則具有法制性,是屬法制計量管理范疇的執法行為。 ⑵ 校準主要用以確定測量儀器的示值誤差;檢定是對測量器具的計量特性及技術要求符合性的全面評定。 ⑶ 校準的依據是校準規范、校準方法,可做統一規定也可自行制定;檢定的依據必須是檢定規程。 ⑷ 校準不判斷測量器具合格與否,但需要時,可確定測量器具的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預期的要求;檢定要對所檢的測量器具作出合格與否的結論。 ⑸ 校準結果通常是出具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檢定結果合格的出具檢定證書,不合格的出具不合格通知書。 儀器設備檔案及標識管理 對檢測機構儀器設備的考核關鍵在四個方面: ① 所需的檢測儀器設備必須配齊。配齊的概念是不僅包含的參數要齊,而且其量程和准確度要符合檢測標準的要求; ② 所有儀器設備必須處於正常工作狀態; ③ 計量儀器設備必須溯源到國家基準; ④ 檢測儀器設備必須帳目清楚、檔案齊全、管理有序,儀器設備實行標識管理。 儀器設備檔案 按每台套儀器設備進行建檔,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① 儀器設備履歷表,包括儀器設備名稱、型號或規格、製造商、出廠編號、儀器設備唯一性識別號、購置日期、驗收日期、啟用日期、放置地點、用途、主要技術指標等; ② 儀器購置申請、說明書原件、產品合格證、保修單; ③ 驗收記錄; ④ 檢定/校驗記錄及檢定證書; ⑤ 校驗規程(必要時); ⑥ 保養維護和運行檢查計劃; ⑦ 定期歸檔的使用記錄; ⑧ 保養維護記錄; ⑨ 運行檢查記錄; ⑩ 損壞、故障、改裝或修理的歷史記錄。 儀器設備標識與隨機資料 ① 編號標識 所有儀器設備均應進行標識,且每台儀器設備的標識必須是唯一性。 ② 狀態標識 根據檢定/校準、比對或驗證結果對儀器設備粘貼可用性識別標識。可用性識別標識分為合格證、准用證和停用證。 a)凡符合下列條件的儀器設備,使用合格證 ● 計量檢定結論為合格者; ● 經符合程序的校準,其校準結果均在規定的技術要求范圍內; ● 上述條件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實現,經過比對驗證證明其技術性能符合規定要求; ● 不需檢定的,經檢查合格的輔助設備。 b)凡符合下列條件的儀器設備,使用准用證 ● 多功能檢測某些功能已喪失,但檢測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經檢定/校驗合格; ● 經檢測設備某一量程准確度不合格,但檢測工作所用量程合格; ● 計量器具獲准降級使用。 c)凡符合下列條件的儀器設備,使用停用證 ● 超過檢定/校準有效期限; ● 已損壞或功能不正常; ● 計經檢定/校準不符合要求。 儀器設備狀態標識信息應包括以下內容: ● 設備編號; ● 證書批准日期; ● 有效期; ● 對儀器狀態進行技術確認的機構名稱; ● 負責對儀器設備受控狀態進行確認的檢查人員姓名; ● 對准用證應有準予使用的范圍、等級或功能; ● 對停用證應有開始停用日期和停用狀態正式確認日期; ● 隨機資料 隨機資料包括操作規程、儀器說明書復印件、在用的使用記錄等。 儀器設備異常情況控制 儀器設備出現異常情況,如誤用、誤操作、超負荷(過載)或事故時,發現檢測精確度不符合要求,顯示的結果可疑或通過校準/檢測不合格時,應立即停止使用,經重新檢定、校準或檢測證明運行滿意方可使用。由於儀器設備異常情況的原因造成對檢測工作影響時,按不符合檢測工作的控製程序進行處理。 儀器設備運行檢查 ⑴ 儀器設備運行檢查作用 為保證檢測設備在兩次檢定/校準期間運行狀態和性能符合檢測工作要求,在此期間需要對檢驗設備進行檢查,即儀器設備的運行檢查。 儀器設備的運行檢查最終的落腳點在於對核查數據的分析,通過數據分析對測量設備的計量性能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作出判斷。有利於檢測機構動態掌握檢測設備的計量性能,並根據運行檢查的結果合理確定檢定/校準間隔,以提高測量數據的可信度,而且可以縮短由於儀器設備功能異常對檢測數據的追溯期,因此,檢測機構應在檢測設備的兩次檢定/校準周期之間進行運行檢查。 ⑵ 需要進行運行檢查的儀器設備 在以下情況的儀器設備需要進行運行檢查: ① 使用頻繁的儀器設備; ② 漂移率大的儀器設備; ③ 經檢定,但在檢定有效期內已長時間不使用的儀器設備; ④ 使用一段時間發現穩定性不好或檢測精度不符合要求的儀器設備。 ⑶ 儀器設備運行檢查方法 ① 對儀器設備的技術指標(精密度、靈敏度、檢出限、信噪比、分離效能、加標回收率等)進行檢查; ② 用兩台或多台同型號/規格儀器設備進行測量結果比較; ③ 利用儀器設備的自校功能進行檢查; ④ 使用有證標准物質進行檢驗。 ⑷ 實施運行檢查注意要點 ① 運行檢查的性質不同於檢定/校準; 運行機制檢查發生的時間是在兩次檢定/校準之間,它通過驗證檢測設備計量性能的穩定性,以提高檢測數據的可信度。 ② 運行檢查要運用核查標准進行過程式控制制 運行檢查的實質是過程式控制制,是檢測機構使用核查標准對檢測設備計量性能的過程式控制制。使用核查標准進行運行檢查,首先要選擇適宜的核查標准,對被核查儀器設備的常用檢測點進行核查;其次在運行檢查的檢測設備進行一定時間的監測,建立核查資料庫,通過繪制極差控制圖、平均值標准偏差控制圖等控制圖的方式來檢測檢測設備的計量性能。 ③ 實施運行檢查的儀器設備一般是重要的測量設備或參考標准 並非所有重要檢測設備都可以找到合適的核查標准,因此《評審准則》9.6條有「適當時」進行說明。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核查標准,在檢定規程建議有效期內做好儀器設備的使用維護工作,也是保證儀器設備量值准確的一種常用手段。 ④ 運行檢查應文件化,記錄保存分析 對儀器設備實施運行檢查時,應制定各種重要儀器設備運行檢查的作業指導書,具體描述實施運行檢查的過程,重點是核查標準的穩定性分析及選擇、核查測量點的確定、核查頻率、控制圖的繪制和核查數據的分析。每次核查數據應按記錄控製程序妥善保存。
Ⅳ 設備驗收情況怎麼寫
問題一:請問設備驗收報告應該怎麼寫? 首先講驗收目的、原則,然後講驗收小組成員構成,再講驗收標准,最後可以總結了
問題二:機械設備驗收報告怎麼寫 設備開箱驗收記錄
Xxxxxx單位 XX年X月
一、外觀檢驗
1.對設備及外包裝進行拍照記錄,檢查設備的外包裝是否完好,有無破損、浸濕、受潮、變形等情況,對外包裝箱的表面及封裝狀態進行檢查;
2.檢查設備和附件表面有無殘損、銹蝕、碰傷等情況,重點檢查轉機葉輪有無損傷、主要構配件和主要工作面;
3.若發現包裝有破損,設備和附件有損傷、銹蝕、使用過的跡象等問題,應作詳細記錄,並重點拍照留據,及時向供應商辦理退換、索賠手續。
二、數量檢驗
1.數量檢查時應以供貨合同和裝箱單為依據,檢查主機、附件等設備規格、型號、配置及數量,並逐件清查核對;
2.認真檢查隨機資料是否齊全,如說明書、產品檢驗合格證書、保修單等;
3.要注意檢查設備的序列號和出廠編號,必要時可以進行網上核對;
4.認真作好開箱清點記錄,寫明地點、時間、參加人員、箱號、品名、應到和實到數量,如發現短缺、錯發等問題,要及時作好記錄並保留相關材料。
三、填寫驗收記錄表
1.箱驗收結束後,發現任何一項不符合合同文件的要求,須得碼歷帆到供貨方代表的認可(簽字、蓋章)。
2.寫設備開箱檢驗記錄表、序列號和出廠編號、場照片作為設備驗收文件的一部分。
設備開箱驗收記錄表
編號:
問題三:實驗室儀器設備驗收人員驗收意見怎麼寫 儀器設備管理設備作為一項重要資源要素,應納入質量管理體系,參與體系運行,以實現質量方針和目標。因此,應爛液建立符合準則要求的設備管理體系,實行全面質量管理,使儀器設備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滿足檢測工作的需要。建立設備質量管理體系⑴ 建立設備管理組織設備管理組織有質量管理部門、技術部門和支持服務部門構成。根據設備管理工作的特點、范圍和工作量,確定管理人員、核查人員、操作人員和服務人員的職責、權力與相互關系,使各項管理職能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相關崗位,盡量做到職責清晰,分工明確。⑵ 制定設備管理程序設備管理程序是檢測機構實行設備管理的途徑。通過建立相應的程序文件,明確設備管理活動的過程、步驟、內容和所有環節,使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⑶ 編寫設備作業指導書設備作業指導書是指導檢測人員操作設備的規范性文件。一般設備可按照說明書操作,大型、復雜的儀器或操作人員流動性大、性能不穩定的設備需編寫作業指導書或操作規程。健全設備質量管理制度⑴ 評審制度評審是添置或處置設備的一項前期工作,主要從設備的適應性、可靠性、經濟性、安全性、維護性等方面綜合分析,目的是為了合理配置設備資源,發揮設備的最佳效益。對於大型、貴重、精密的儀器需進行可行性認證,達到技術上先進,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經濟上合理;對於租借、維修、淘汰的設備,以及小型或輔助設備,應進行必要的評審。⑵ 驗收制度驗收是保證添置或維修的設備正常遲雹運行的一個重要手段。儀器設備的開箱拆封應在設備管理員、操作人員、供應人員等有關人員都在場時進行,驗收過程中,應對設備評審要求、訂貨合同和裝箱清單,逐一清點,並做好記錄。對於大型、精密的儀器設備,安裝調試後,還應通過一定時期(合同期內)的試運行,根據實際運行效果和各項指標測試結論,確認無質量問題方可驗收。儀器設備經驗收後方可辦理移交手續,交付使用。⑶ 使用制度為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充分發揮其作用,必須建立設備使用制度,對人員、工作環境、設施條件、維修、保養等提出明確要求做作出規定。⑷ 記錄制度記錄是建立完整的設備檔案,保證設備正常運銷的一項基礎工作,對設備管理的責任落實、制度執行及管理程序的運行和完善都很重要。每台設備從計劃選購到淘汰都應保持完整的記錄,內容除一般性設備檔案外,還應設備購置、檢定、維護的計劃,論證意見或報告,調試驗收報告,設備使用和校準記錄,儀器故障和維修記錄,運行狀況,性能變化,異常現象及整改情況等。⑸ 核查制度核查是證實設備符合技術規范,避免影響檢測結果的一項重要舉措。操作人員在使用儀器前後,應按照技術規程和說明書,採取自校、比對等方法,校準主要性能參數,保證儀器的准確度和量程范圍符合要求。質量管理組應定期檢查設備的使用、記錄等情況,對新購置或租借的設備、現場檢測使用的設備、使用頻繁或漂移較大的設備,應制定核查程序,使設備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儀器設備校準與檢定校準⑴ 校準的定義校準是指在規定條件下,為確定測量裝置或測量系統所指示的量值,或實物量具或參考物質所代表的量值,與對應的由標准所復現的量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該定義的含義是:① 在規定的條件下,用一個可參考的標准,對包括參考物質在內的測量器具的特性賦值,並確定其示值誤差。② 將測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校準鏈,將其溯源到標准所復現的量值⑵ 校準的目的① 確定示值誤差,並可確定是否在預期的允差范圍之內;② 得出標稱值偏差的報告值,......>>
問題四: *** 采購機械設備驗收意見怎麼寫 *** 采購機械設備驗收一般是從設備技術指標是否滿足,設備運轉情況是否良好,廠家是否給使用部門培訓,設備驗收資料是否齊全,總之能交鑰匙工程最好。像陝西時宇非標試驗機行業基本上就是這樣形式,設備驗收完後,主管領導簽字就可以
問題五:機器驗收報告怎麼寫啊 機械工業企業質量管理必備條件驗收報告
企業名稱:
產品名稱:
產品類型:
年 月 日
一、質量管理基礎工作
序號 檢查項目 檢查內容 檢查記錄
1
1.1
1.2 質量方針
質量方針的制定 a)工廠質量方針制訂應有充分依據和按規定的程序進行,並能體現工廠質量政策,有定量的目標和措施。
b)質量方針應按目標和措施對應展開,做到各部門充分協調並相應落實負責實施部門和負責人。
質量方針的實施和管理 a) 工廠應建立質量體系的定期檢查和診斷制度並認真執行,
b) 有質量體系管理評審、評價和改進措施。
2
2.1 組織
質量管理組織體系 a) 工廠要有質量管理者代表。
b) 工廠應建立廠級、車間(科室)、班組三級質量管理網。並能提供質量管理組織系統框圖。其職責許可權,相互關系應有明確的聯系,重在實際運行。
c) 工廠應由廠長或授權的質量管理者代表領導的質量檢驗機構,並配備足夠能擔任工作的專職人員。
2.2 應有明確的質量職能檢查項目 a)按質量職能要求制訂各部門和部門負責人的質量職責
b)與質量有關的部門要有明確的文件依據、工作程序並認真執行。
c)質量責任制應有考核辦法。
3
3. 1
產品開發設計和產品質量改進
產品開發設計 a)產品開發設計應有完整的、科學的工作程序。
b)開發設計程序各階段應有明確的質量保證內容。
c)被檢產品應有質量特性重要度分級表。(可在圖紙、工藝文件上標志)
序號 檢查項目 檢查內容 檢查記錄
3.2
產品質量改進 a)應有產品質量改進計劃和實施總結。
b)應有產品質量改進計劃的管理制度。
4
4.1 生產技術准備和製造
產品標准和內控質量指標 工廠必須執行生產許可證所認定的產品標准。優等品、一等品應執行高於現行標準的內控質量指標。
4.2 設備工裝和檢測器具的管理 a)應制定設備工裝和檢測設備(器具)的管理制度。影響產品A、B類特性的應從嚴,C類放鬆。起檢驗作用的A、B 類設備工裝要作周檢。
b) 隨機抽查設備,工裝、應測設備(器具)各三台,檢查驗收規則,操作規程。(含自製設備)
c)檢查工廠設備和工裝完好率,檢查前期數據和統計資料。(優等品完好率90%,一等品、合格品完好率80%)
d)「質量控制點上的設備,工裝和檢測器具應有日常點檢制度,並按控制點要求建立點檢卡。
e) 根據管理制度要求,隨機抽查設備,工裝和檢測器具各三台,檢查執行情況。
4.3 計量管理 a)工廠應按規模大小,設立計量管理部門(室)或計量管理人員。
b)負責計量量值傳遞和檢測人員應具有上級計量部門頒發的與工作相適應的證書。
c)有計量管理制度,並按規定進行周期檢定。(包括自製的、專用的計量器具的精度、准確度。)
d)任抽三種自製的計量器具,應提供完整的資料。
序號
檢查項目 檢查內容 檢查記錄
4.4
4.5
4.6
工藝紀律和管理
質量控制點的管理
工位器具
f)任意抽取10件計量器具,檢查制度貫徹執行情況。
g)計量室環境和衛生條件符合計量部門規定。
a)應有完整的工藝紀律和制度。
b)應有工藝紀律考核辦法。
c)任抽三個月的統計表,檢查操作工人、班組和車間的工藝貫徹率統計數。
d)檢查企業貫徹工藝紀律和管理制度,工藝紀律考核辦法的
......>>
問題六:驗收報告怎麼寫 驗收報告格式
1、建設依據
簡要說明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或計劃任務書和核准單位及批准文號,批準的建設投資和工程概算(包括修正概算),規定的建設規模及生產能力,建設項目的包干協議主要內容。
2、工程概況
(1)工程前期工作及實施情況;
(2)設計、施工、總承包、建設監理、設備供應商、質量監督機構等單位;
(3)各單項。代,寫,工程的開工及完工日期;
(4)完成工作量及電化:幺三二。二令五三,五零零六形成的生產能力(詳細說明工期提前或延遲原因和生產能力與原計劃有出入的原因,以及建設中為保證原計劃實施所採取的對策)。
3、初驗與試運行情況
初驗時間與初驗的主要結論以及試運行情況(應附初驗報告及試運轉主要測試指標,試運轉時間一般為3―6個月)。
4、竣工決算概況
概算(修正概算)、預算執行情況與初步決算情況,並進行通信建設項目的投資分析。
5、工程技術檔案的整理情況
工程施工中的大事記載,各單項工程竣工資料、隱蔽工程隨工驗收資料、設計文件和圖紙、監理文件、主要器材技術資料以及工程建設中的來往文件等整理歸檔的情況。
6、經濟技術分析
(1)主要技術指標測試值及結論;
(2)工程質量的分析,對施工中發生的質量事故處理後的情況說明;
(3)建設成本分析和主要經濟指標,以及採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所獲得的投資效益;
(4)投資效益的分析,形成固定資產占投資的比例,企業直接收益,投資回報年限的分析,盈虧平衡的分析。
7、投產准備工作情況
運行管理部門的組織機構,生產人員配備情況。培訓情況及建立的運行規章制度的情況。
8、收尾工程的處理意見。
9、對工程投產的初步意見。
10、工程建設的經驗、教訓及對今後工作的建議。
問題七:竣工驗收檢查結論怎麼寫 經檢查,符合設計要求及驗收標准,同意一驗收
問題八:怎麼寫驗收報告 、竣工驗收報告由建設單位負責填寫。 2、竣工驗收報告一式四份,一律用鋼筆書寫,字跡要清晰工整。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城建檔案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各存一份。 3、報告內容必須真實可靠,如發現虛假情況,不予備案。 4、報告須經建設、設計、施工、工程監理單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託代理人簽字,並加蓋單位公章後方為有效。 5、工程竣工驗收報告應附下列復印件: (1)施工許可證; (2)工程勘察成果及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批准書; (3)施工單位的工程竣工報告; 監理單位的工程質量評估報告; 勘察、設計單位的質量檢查報告; (4)規劃、公安消防、環保等部門出具的認可文件或准許使用文件; (5)施工單位簽署的工程質量保修書。 竣 工 項 目 審 查 表1 工程名稱 工程地址 建設單位 結構形式 勘察單位 層 數 幢數 設計單位 工程規模 監理單位 開工日期 年 月 日 施工單位 竣工日期 年 月 日 施工許可證號 總造價 審查項目及內容 審查情況 一、完成設計項目情況 基礎、主體、室內外裝飾工程、防水工程 給排水工程、燃氣工程、消防工程 建築電氣安裝工程 通風與空調工程 電梯、電扶梯安裝工程 室外工程 二、完成合同約定情況 總包合同約定 分包合同約定 專業承包合同約定 三、技術檔案和施工管理資料 建設前期、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等技術檔案 監理技術檔案和管理資料 施工技術檔案和管理資料 續表1 四、進場試驗報告 主要建築材料 構配件 設備 主要使用功能檢驗報告 五、質量評價文件 勘察單位質量檢查報告 設計單位質量檢查報告 施工單位竣工報告 監理單位質量評估報告 六、工程質量修書 總、分包單位 專業承包單位 審查結論: 建設單位工程負責人: 20 年 月 日 竣 工 驗 收 組 織 實 施 情 況 一、驗收機構 (一)領導層
問題九:驗收報告怎麼寫 工程竣工驗收工作由建設單位(就是你所在的單位)組織;《工程竣工驗收報告》由承包單位編寫並報送監理單位對工程質量進行竣工預驗收,發現問題後監理單位會要求承包單位及時整改,整改完畢後由總監理工程師簽署工程竣工報告單,在此基礎上提出工程質量評估報告,總監理工程師和監理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核簽字後方可生效。
問題十:剛購進的機器設備,需要寫驗收報告,怎麼寫? 給個建議 機械工業企業質量管理必備條件驗收報告
企業名稱:
產品名稱:
產品類型:
年 月 日
一、質量管理基礎工作
序號 檢查項目 檢查內容 檢查記錄
1
1.1
1.2 質量方針
質量方針的制定 a)工廠質量方針制訂應有充分依據和按規定的程序進行,並能體現工廠質量政策,有定量的目標和措施。
b)質量方針應按目標和措施對應展開,做到各部門充分協調並相應落實負責實施部門和負責人。
質量方針的實施和管理 a) 工廠應建立質量體系的定期檢查和診斷制度並認真執行,
b) 有質量體系管理評審、評價和改進措施。
2
2.1 組織
質量管理組織體系 a) 工廠要有質量管理者代表。
b) 工廠應建立廠級、車間(科室)、班組三級質量管理網。並能提供質量管理組織系統框圖。其職責許可權,相互關系應有明確的聯系,重在實際運行。
c) 工廠應由廠長或授權的質量管理者代表領導的質量檢驗機構,並配備足夠能擔任工作的專職人員。
2.2 應有明確的質量職能檢查項目 a)按質量職能要求制訂各部門和部門負責人的質量職責
b)與質量有關的部門要有明確的文件依據、工作程序並認真執行。
c)質量責任制應有考核辦法。
3
3. 1
產品開發設計和產品質量改進
產品開發設計 a)產品開發設計應有完整的、科學的工作程序。
b)開發設計程序各階段應有明確的質量保證內容。
c)被檢產品應有質量特性重要度分級表。(可在圖紙、工藝文件上標志)
序號 檢查項目 檢查內容 檢查記錄
3.2
產品質量改進 a)應有產品質量改進計劃和實施總結。
b)應有產品質量改進計劃的管理制度。
4
4.1 生產技術准備和製造
產品標准和內控質量指標 工廠必須執行生產許可證所認定的產品標准。優等品、一等品應執行高於現行標準的內控質量指標。
4.2 設備工裝和檢測器具的管理 a)應制定設備工裝和檢測設備(器具)的管理制度。影響產品A、B類特性的應從嚴,C類放鬆。起檢驗作用的A、B 類設備工裝要作周檢。
b) 隨機抽查設備,工裝、應測設備(器具)各三台,檢查驗收規則,操作規程。(含自製設備)
c)檢查工廠設備和工裝完好率,檢查前期數據和統計資料。(優等品完好率90%,一等品、合格品完好率80%)
d)「質量控制點上的設備,工裝和檢測器具應有日常點檢制度,並按控制點要求建立點檢卡。
e) 根據管理制度要求,隨機抽查設備,工裝和檢測器具各三台,檢查執行情況。
4.3 計量管理 a)工廠應按規模大小,設立計量管理部門(室)或計量管理人員。
b)負責計量量值傳遞和檢測人員應具有上級計量飢門頒發的與工作相適應的證書。
c)有計量管理制度,並按規定進行周期檢定。(包括自製的、專用的計量器具的精度、准確度。)
d)任抽三種自製的計量器具,應提供完整的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