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不惑年紀圓藍天白雲夢,寶馬 X3 炭黑28i M提車作業
不惑年紀圓夢藍天白雲:作為80年代初的我們,在06年有了家庭的第一台車雪佛蘭樂風,三年後換成了福特蒙迪歐致勝,12年又替老婆買了馬自達3,在13年本想把自己的蒙迪歐換成寶馬3系,考慮到品牌和工作等諸多因素,最終還是選了奧迪A4,與寶馬擦肩而過。轉眼間,老婆的馬三即滿八年,想著也該換一台車了,一直在對比賓士GLC轎跑和寶馬X4。分別到店試駕後,卻被2020款X3驚艷到了,保持了進口版的原汁原味,內飾配置卻升級不少,不多想了,馬上下定一台在途炭黑28iM現車,選裝了環視、腰撐和娛樂套裝。終圓藍天白雲夢!寶馬X3值得擁有……因為信仰,選車沒怎麼糾結,提車也很爽快,用車當然也很痛快!2020款X3保持了進口版的純正,28i有著224馬力足以應付各種路況,雖同級別中體型較高,但四驅系統在變向、拐彎和上下坡時能帶來強大的穩定性,安全性勿容置疑。內飾在原來進口版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的升級,全液晶的儀表盤,id7的大屏中控,豪華的全景天窗,多色的氛圍燈,全包裹的運動真皮座椅等等。實用性上,X3作為標準的SUV,有著高通過性,加上一鍵放倒的後排很平整,不管是家居還是旅行都是非常便利。寶馬X3值得擁有……
最後兩把鑰匙認證一下,那個花里胡哨的是老婆的,那鑰匙扣還花了一兩百,[鄙視]醉了。一把鑰匙可以對應一個駕駛者,上車後會自動調節該駕駛者的座椅記憶等,還是挺有意思的。
❷ 奧迪Q2L的納諾灰選車歷程,在此和大家淺談
這是我自己的選車看車到最後訂車的流程,希望對大家有用。首先確定自己兜里有多少米,在預算范圍內列出自己想了解的車型,然後實地去看車試駕,最後對比選出自己最中意的車。我的選車預算:15w-20w之間我的意向車型:領克022.0T+6AT高能版型指導價15.68馬自達32.0L+6AT質雅版指導價14.29奧迪Q2L進取動感指導價21.88確定了自己想買的車型,那最關鍵的就是看車啦。首先看的,那肯定是領克啦。
後尾燈
未完待續……
❸ 所謂的汽車操控性好到底是怎麼樣一種體驗
在中國可以說80%的人不知道什麼叫操控,要不然思域就不會有這么大的銷量,就連高夫都改了扭力梁懸掛,銷量還不減?所謂好的操控?不是說你動力有多強?動力是前題,關鍵在底盤的調教,本人開過不少車,比如你只開過一種車?就算你一輩子只開過一款車,羅密歐!或911,你都不會感覺到你開的車有操控性,因為你沒對比過,不知道你的911好在那裡?你自認為其它車也一樣,有些一直在開五菱宏光,或只開過五菱,他們會認為它的操控己很好。
我開過寶馬325開篷跑、高夫6、馬自達3、經典福克斯、現款思域、領克3、現款福克斯STLine、奧迪的TT、標致RCZ、什麼奧迪、寶馬5、E系、200之內的很多車也開過,因為它們不具備操控性,就不談它們的駕駛感受,最讓我感受到有操控性的算經典福克斯吧!初開沒多深體會,只感覺底盤硬,動力暴躁,開著開著越有樂趣,開了一星期就感覺到人車合一的感覺!現款福克斯我也買了一台STLine、對比經典福克斯感覺變娘了,更舒適、換檔更順,沒有經典福克斯4檔來的更有力,經典福克斯檔檔有力,底盤更硬,動力更暴。寶馬325操控可以說一流,但是沒有經典福克斯的駕駛樂趣、方向更重一些、油門也更重一些、換擋更順些我開不出人車合一的感覺。高爾夫6和寶馬3差不多,開起來四平八穩,也是沒駕駛樂趣,馬自達3對比福克斯動力弱些、身車沒福克斯硬朗。TT可以說是經典之作!操控沒得說,就是本人感覺底盤太過硬,開時間長了不舒服,開起來不舒服不要談駕駛樂趣,標致RCZ本人開過低攻率版的,比TT動力弱些,不過RCZ底盤比TT強多了,操控 舒適本人喜歡標致!現款福克斯調教和RCz差不多。
這些只是本人的親身體驗,我認為經典福克斯不算什麼操控,比它更好應不少,RS、911、羅密歐、這些都世界公認操控一流的好車,本人沒開過,大家有更好的體驗、可以下下方評論,思域和領克的駕駛感受就不做評論,它們也是一款不錯的車!對比其他家用車思域和領克算不差了。
操控性不是指動力,從普通人接觸到的車來說,我開過的車裡面,操控性好的有老版馬自達,老版寶馬,現在新版的都開始玩舒適了,其實所謂操控性,我所理解的就是人車合一,1駕駛中身體於車的接觸,你能夠感知車子現在是處於什麼狀態,在你做出操控動作後,車子能跟隨你的心意立馬做出反饋,並完成動作 就是操控性,能不能達到所謂的人馬合一或人車和一,這個主要體現在地盤,懸掛和轉向的調教上,普通的家用車操控性最好應該是寶馬三系,但操控性太好反過來就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市區擁堵蠕行開得比較累,另外跑高速也得全神貫注,因為你有時候走神,手無意識動一下方向盤,或者你做駕駛無關的事情,無意油門踩深了一點或動了一下方向盤,車子要就是突然加速或立馬跑偏,你說累不累,另外強調操控性的車子地盤都矮而且偏硬,開得慢你得避讓小坑防顛,開得快你得防爆胎,萬一碰到個菜鳥遇到上面的情況心一慌處理不當立馬就出事故,再加上中國的路況和法規,所以這種強調操控性的車就不受大部分人喜歡,再加上買bba的車主有幾個是奔著所謂操控動力去的,都是為了事業或面子需求去購車,所以bba現在一代調得比一代舒適,所以你如果開的是這幾年出的新車,在中國的路況下,你自然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個個說寶馬操控性好,但你卻沒感覺操控性對比別的品牌有多牛了。你要體會操控,其實可以買個特斯拉3雙電機版去體驗一下,那個車目前算操控性比較突出的一款
至於你說的君越和a6,本身就是行政級中大型轎車,調教風格典型的商務為主,你自然開不出什麼操控感,其實要明白操控感很簡單,你搞幾個比較小的手動擋車再搞幾個緊湊型自動擋轎車,在城裡開幾天就明白了,手動擋比如麵包車,夏利,飛度,捷達之類的,自動擋么領克,朗逸,卡羅拉之類,換著開個個把月,你再回頭去開那些幾十萬的所謂性能車,你就明白了
汽車 操控性是什麼?不同人有著不同的理解。總的來說就是駕駛的時候車輛對於你的操作所作出的反應。平時你有可能有過這種體驗:開某輛車時會有說不出的舒服感,或者某個車開起來讓你很有信心,開起來特別順手,那有可能你開的那輛車在操控的某些方面有其獨到之處。在我看來操控性應該關繫到這幾個方面:
1、動力響應
我認為動力不會拖操控性的後腿,也就是說操控性好不一定非要特別強的動力,只要動力響應能跟上就行。但是動力好一點會增加一定的駕駛樂趣。
2、轉向特性
這是最直觀的感受,方向盤虛位越大越沒操控,什麼是方向盤虛位?轉向系統傳動結構中都會有一定的間隙,由於間隙的存在,打方向時方向盤動了但車輪可能沒動,方向盤轉過一定角度後轉向輪才開始動。
轉向虛位小的話方向盤顯得靈活,行駛中轉彎變道更輕松,只需要稍微動一下方向盤就能變道,而且在修正行駛路線時更有信心。而方向盤虛位太大的話變個道都得打快半圈方向,非常累。而且微調行駛路線時需要左右大幅度調節方向盤,心裡沒底。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轉向虛位小的車在連續超車時很有信心,而轉向虛位大的車就不行了。
3、路感反饋
路感就是路面傳遞給 汽車 ,然後又被駕駛員感知到,能反應路面狀況的一系列信息。比如車輪的顛簸、輪胎碾到坑窪的彈跳、輪胎側面受力傳遞給方向盤的反作用力,甚至包括輪胎的噪音。這些都可以幫助駕駛者去判斷路面狀況、車輪運動狀態,做到對車輛狀態最詳細的掌控。
但路感這東西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的,因為路感所傳遞的信息大部分都是各種震動和噪音。很多車是很忌諱這個的。所以現在很多車開起來都跟走在棉花堆里一樣,腳底下沒什麼感覺,總是軟綿綿的。時間長了反而覺得不舒服。
4、剎車腳感
好的剎車絕對可以給操控加分。很多德系的剎車前重後輕,頭一腳踩下去能讓你栽跟頭,再往後反而柔和。很多日系的剎車前輕後重,剛踩的時候幾乎沒啥感覺,越往後越有力。所以出現了這樣有意思的現象:開習慣日系開德系總喜歡剎車點頭。而開習慣德系開日系追尾的風險劇增。
好的剎車應該是力度適中,想要多少踩多少,踩多少就有多少,非常線性。就像傳統的拉線驅動的剎車一樣,你幾乎能感覺到剎車抱死的臨界點。
5、懸掛特性
懸掛系統對操控的影響也很大,好的懸掛可以抑制側傾,反復變道時車身更穩,快速轉彎時車身姿態更好控制。有些車懸掛太軟,稍微多打點方向去變道車都晃成船了,轉彎稍微猛點車身側傾嚴重,輪胎側偏貼不住地,司機嚇得腿軟,那就很難體驗到操控性。
其實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駕駛習慣和喜好,所以每個人對操控性的理解都可能會有不同,而且操控性和舒適性往往是對立的,操控好的車一般懸掛會硬,不舒服。方向盤太靈,跑高速總覺得車想跑偏。其實對於普通家用車來說操控性好不好並無妨大礙,只要你在駕駛中能體驗到快樂,又有什麼必要非去追求那虛無的操控感呢?
操控性只有兩個場所有用
一高速路
二彎道山路
在高速路上,必須能夠隨時提速,隨時剎車,抓地牢固超車利索,
彎道山路上指向明確,人車合一,
這就要求車的動力匹配(不僅僅是指絕對的馬力或者功率,調教的功夫更重要)要有目的的做到這個要求,尤其是在90碼以上動力隨叫隨到,這樣才能迅速擺脫困境,避開危險,
以及底盤的調教或者根本的設計,僅僅是硬或者軟或者舒適,都不是底盤調教的集大成,而是人車合一,隨叫隨到,
推薦歐洲車或者在歐洲設計的車,比如我提到的福克斯就是福特在歐洲設計的,這些車型叫世界車型,
這也是為什麼國產車目前還做不到歐美車的水平,因為車是一個物理構成,但它是動態的在行動,動態才是他存在的關鍵,
這里討論的是家用車的操控性,你如果能在高速上一路超才算,車的操控性除車本身外,司機的技術佔主要。
談操控之前,先說前提,就是什麼價位的車,不同價位水平,操控完全不一樣,二十萬以內的車,我個人覺得馬自達和雪鐵龍的設計工程師是對車輛操控是有一定追求的。所以他們家有幾款車操控很好。操控好不好你就看車主是否喜歡跑山,只要操控好的車跑山才有樂趣,否則開起來不舒服沒樂趣。
所謂 汽車 操控性好到底是怎麼樣一種體驗,這個東西理解起來的確會有點廣義了,畢竟,每個人對於操控的理解都不盡相同。操控性好並不是單純說動力表現好,爆發力強,而是從各種方面都能給駕駛者一種如臂使指般的延伸感。假如說一輛車僅僅是動力表現好,在起步的時候非常有速度優勢,但一入彎就不得不把速度降下來,不然就會出現不可操性,這就不算是操控性好了。那麼操控好是什麼樣的表現呢?
在我們看小說的時候,那些學劍的少俠總會聽到師傅說,要把劍看著是你手的延伸,無論是劈、刺、挑、削……都要能做到輕重緩急運用自如。而好的操控性就如使好了劍,讓車輛可以成為人的延伸,各種情況下都收放自如,不會讓人有不可控的感覺。這跟車輛的性能、調教有非常大的關系,而人從車輛反饋,到發出指令,車輛做出響應,並完成指令,這個過程完成的越快越完整,就可以認為操控性越好了。
融洽的關系,從良好的溝通開始,車輛有好的反饋,能建立比較好的人車溝通感
首先,車輛會有比較好的反饋,讓駕駛者能感知到道路的情況以及車輛的行駛動態,一般有好的舒適性取向的車輛會重於線性感的表現,轉向比較模糊,就是有虛位感,懸掛也是偏軟,彈跳比較慵懶,為了把震動感過濾,所以路感也是是模糊的,讓人很難捉摸到道路情況和車輛的動態。而操控好的車首先就是轉向精準,而調教取向並不是單純的生硬機械感,而是比較細膩緊致的感覺,而且路感會通過方向盤清晰反饋,手可以感覺到路面的情況。
再有就是底盤懸掛,過軟會模糊,但別以為硬就是運動,很多低端車的運動感是硬梆梆的那種,而有比較好駕控感的懸掛會是緊致感比較突出,但會有韌性表現,所以能把路感和車輛行駛動態通過懸掛清晰反饋給駕駛者,但不生硬,起碼不會讓駕駛者或乘客在乘坐上是沒有任何緩沖的生硬感。
駕駛者發出指令後,車輛的響應快,而且能懂駕駛者的意圖做出適當的執行
在獲得車輛的反饋後,駕駛者就會根據需求做出一系列的方向修正、動力補償、或者剎車降速等的動作。那麼首先就是轉向了,在行駛中的轉向就需要現在比較好的助力調教了,隨速增憶,好的隨速增憶會隨著速度的變化而變化,阻尼感比較明顯,低速時會偏輕,但速度越快手感會變得越重,有一種死死釘住緊致感。回正力矩要適中,太重就會有往回頂的感覺,這樣太累人了,太輕又回正太慢,這個在中低速時比較能感受明顯一點,不過凡是關乎感覺的東西都因人而異,但只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回正一定要夠正,基本一鬆手方向盤就會有適中的力度迅速往回轉。
動力補償,這里跟動力的爆發力有一定的關系,但更重要的還是懂,懂了就代表恰當。這跟匹配標定的關系會更大,動力補償指令是通過油門踏板來發出的,那麼動力系統能否通過油門踏板的行程來積極升降檔,並適當地爆發出所需的動力來響應駕駛者的需求。
這當然會跟發動機變速箱的匹配也有很大關系,如果響應速度快且極速表現更好的話,那當然就會更有優勢了,而且有好的動力儲備,對於任何段速都能做出更有效的響應也會更有優勢。
剎車對於入彎降速非常重要,速度越快對於剎車性能的考驗就越大,那麼在極限時候,有好的剎車性能就表示著可以更晚一點剎車,而剎車的調教也很重要,太兀突生硬的剎車容易失控,所以由輕而重並且靈敏的剎車對於操控來說就顯得很重要了。
底盤的機械素質和調教,對於支撐駕駛者的指令有著至關重要的因素
有了反饋,駕駛者也給出了意圖指令,那麼剩下的就是車輛的底盤對於執行這些指令的完成度了,也就是極限,極限越高,那麼完成度就越好。這當然,我們不能跟超跑來比,但其實不外乎幾個因素。重心,前後配比,左右匹比,擾流,循跡,驅動方式,支撐,回拽,抓地等方面。而在普通道路上,我們也能常見一點但凡操控性好點的,在可以應付日常通行的情況下,都是在這上面下功夫。例如SUV離地高重心高,同級別對比大多不如重心低的轎車更好。例如寶馬和馬自達在前後配重方面力求平衡。例如蘭博基尼和斯巴魯對水平對置發動機的堅持,追求左右平衡。例如性能車追求後驅或四驅。例如操控為主的車不會過於長或加入四驅功能來保持循跡性表現。例如運用有別於普通車型的懸掛系統等等,都是為了有更好的操控體驗。
那麼好的底盤應該是怎麼樣的感覺呢,首先是給人很緊致扎實的感覺,懸掛在過彎的時候,側向支撐很足,而且帶有一定的回拽力讓車身姿態保持平衡,能給人很寬的極限感,也就傳說中的高速過彎也不會發慌的感覺,也是很多人說的不推頭。車身的整體性和跟隨性很強,不會有一種拖著個尾巴的那種感覺,方向指哪怕車身就能打到哪裡的循跡性表現。
綜上所述,其實 汽車 的操控性好簡單總結下來就是車輛有比較好的動態反饋,然後駕駛者能根據這些反饋做出適當的修正或動力補償時,動力系統能很聰明地判斷駕駛者的意圖做出積極適合的響應,而底盤對於這些指有非常能支撐得起。形成一個很好的人車溝通感,讓你對車輛有一種如臂使指般的人車合一感,這就是我認為好的操控感。
你好 我是石門車談~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專注日系德系車型,有問必答!!給您最專業的的購車指導~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令您滿意,解決了您的問題,點贊加關注,就是對我最好的支持!謝謝!!
每個人對於操控好的理解不同,我個人覺得操控好分為三點,第一點是轉向,第二點是懸掛的質感,第三是車尾的響應速度。
其實每個人對於操控的理解不同,我個人覺得呢,操控好的車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轉向,第二是懸掛的質感,第三是整車的響應速度,其實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小車的,我身邊的人喜歡自己開車的一般都是選擇寶馬或者保時捷,但其實一昧的注重駕駛樂趣或者偏向操控的車企銷量真的不高,大多數人選擇車輛第一用途還是城市內的通勤代步以及家用屬性,其實選擇一輛車的話,注重操控性要犧牲掉很多東西,首先就是車身大小,大體型或者全尺寸的轎車真的是和小體型車型操控感沒法比,反正我個人比較喜歡開車,我很抗拒一些全尺寸的轎車以及SUV車型,我最多能接受的就是像寶馬3系這種B級車,另外一點就是懸掛的軟硬程度以及整車的響應速度也是好的操控不可缺少的一點,如果是那種行程很長且軟的懸掛是沒辦法給你很好地過彎體驗的,同理,整車的響應速度也尤為重要,一個S彎或者回頭彎就能體現出整車的一個響應速度,有些車型在你高速過彎的時候會體現出車頭已經拐入彎心了,但是車尾還在拖後腿,這種體驗就很不好,很影響駕駛感受,同理,如果車頭在拐入彎心的時候車尾也能迅速跟入,這種我認為就是比較好的操控感受了,不會有一絲的拖沓。
然後關於 汽車 操控我還想說的一點就是,那種幾萬十幾萬的車型,在原廠狀態下不經過改裝的情況下,就不要奢求它能有多好的操控性了,這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經常下賽道的話,你可能會發現有很多的小型車,例如飛度、雨燕、標志206等等車型,你去仔細觀察,看看有沒有經過爆改的,或者你可以問下車主這台車之前有沒有經過改裝然後復原的? 可能你得到的大部分回答都是有過改裝或者有過復原經歷的,所以說,在原廠狀態下你就想得到一個好的操控是不可能的,在我們民用車的領域里,幾萬十幾萬的車型更多的是注重實用性,空間,以及油耗,而經過改裝的廠車,只注重性能、速度、和操控,這些都是沒法和我們平時路上見到的民用車比較的。
以上內容是我對於這個問題個人的見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不同意見的朋友們在下方留言點贊關注,說說你對這個問題的見解!
談操控離不開手動
要說操控性,就去試試高速緊急變線後車身穩不穩
❹ 鷹牌輪胎 馬自達3價格
主要看輪胎的品牌和型號。價格也會因為具體地區而有差異。根據品牌不同輪胎回的價格也不相同,有200多的答,300多的,500多的,也有比如倍耐力的防爆胎大概價格是1700元。馬牌的話大概是1450元左右。米其林大概也在1700元左右。
❺ 次世代馬3換什麼胎不易爆
換防爆胎不易爆。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次時代馬自達3的輪胎容易爆,換成防爆胎就可以了。很多的品牌都具有防爆胎,其中口碑較好的防爆胎有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異、馬牌等一線品牌。
❻ 寶馬4系提車加用車小分享!談談自己的用車感受
提車到現在4個月了,提車之前想在網上找找關於4系的視頻,發現資源真的很少。這個車的存在感不強,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寶馬還有4系的存在,開在路上也經常被認錯。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你夠喜歡車,那你一定會愛上430的。開上他的那一刻我才明白,我選對了。4系的定位在中國是註定沒什麼市場的,但對我來說恰恰是最合適的,不如小鋼炮硬核,也不像家用車圓滑。選車的過程千篇一律,看了A5和C300。每一款車存在都有他的意義,有人為了爭論哪款車好哪款不好,只能說他們對車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實屬小學雞行為。賓士和奧迪都不差勁,只是他們對於一輛好車的理解,不符合我的價值觀。說說優缺點,優點:1.有聲浪有聲浪有聲浪(這個很重要,我覺得是最值的一個地方)。2.外形雖然跟3系沒什麼區別,但是更扁更寬。3.底盤偏硬但是韌性十足。4.變速箱降檔速度在可接受范圍內(說句題外話,我自己有一輛馬自達3,雖然這台采埃弗8at廣受好評,但是如果你體驗過馬自達的變速箱,那寶馬只能算可接受,可能以後要PDK才能滿足我了吧哈哈)。很多人忽略了變速箱的表現,其實一台變速箱反應快不快直接決定了動力表現,就算一台車馬力不大,如果變速箱夠快也能有很刺激的感官體驗。5.B48高功發動機,252匹350牛米,官方零百5.9s,我自己沒測過,賬面表現不如新一代的B48,但是對我來說還是挺滿意的。6.19寸輪圈,12喇叭哈曼,抬頭顯示這些配置都還是挺有用的缺點:無框門高速有一點點漏風,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心裡作用。好在底盤高速不會有什麼聲音竄上來,加上我已經習慣了馬自達的風噪,所以還是覺得nvh做的不錯。輪胎非常垃圾,原配固特異eagle,又硬又抓不住地,噪音還很大,不知道別的寶馬防爆胎會不會這樣,下次換胎我不要再忍這個防爆胎了。舒適型配置幾乎沒有,只有一個定速巡航,加上底盤很硬,開長途還是有點累。內飾對我來說是很夠用了,我倒是不在意任何電子配置,發動機底盤變速箱才是王道。不過客觀評價,豪華氛圍幾乎沒有(是的看見隔壁家c200的內飾我心動了[大兵])全液晶儀表形同虛設,啟動的時候指針卡頓,中間那部分沒有顯示地圖的功能,只能空著。再說說其他特點,坐姿特別低,我自己習慣開車把座位調到底,但是每個人上車都會說哇你這座椅這么低,所以應該是挺低的。雖然變速箱反應還可以,但是渦輪加壓需要時間,所以距離馬自達的油門響應大概差了半個豐田。油耗的話我幾乎全程地板油開,加上大概1/3的高速,現在表顯13個,估計溫柔點可以到10個內。
最後祝大家,多勞多得,能者多勞
❼ 5萬以內二手車怎麼選寶馬X1和賓士GLB怎麼選
?
可以的話當然是買13款的,就是981。987不是說不可以,987也是尾期了,也是987.2,也換成了PDK變速箱了。不過我覺得還是我更傾向於981,就是13款的。它的換代是提升了的,因為保時捷換代還是換的挺明顯。
05:47-07:18
Q6:新的X3防爆胎20寸,前後尺寸不一樣。想去新疆穿越,沒有備胎,心裡沒有底,備胎帶什麼尺寸好呢?可以帶新X319寸作為備胎嗎?查一下19寸和20寸的直徑差的一點幾厘米,或者你有好的建議嗎?
坦白說,如果你帶一個20寸的防爆還去穿越,拜託千萬別干這樣事情。因為首先如果萬一出了問題,其實防爆胎一樣會出問題的。而且我相信去新疆估計沒辦法能夠拆你的20寸的防爆胎,因為拆防爆胎其實對拆胎的機器還挺高要求,所以估計他們會拆不了。拆不好還會把你輪轂刮花。
如果我的話呢直接搞一套能裝的18還是19小一點尺寸的,換厚一點的輪胎。不一定AT胎,但是你可以針對這次越野准備一套輪轂、輪胎去玩,這樣會玩得更安心。你准備五個,有一個備胎,這樣會玩得更安心。我建議你既然去玩,玩得開心點。就換一套小點尺寸的,然後胎壁厚一點的輪胎,這個20寸還是留在城市用吧,不然的話你會後悔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❽ 喜提英菲尼迪QX5兩驅時尚,據說標題要長才能給精華
原來駕駛的馬自達3開了10年,該換車了,從去年起就開始關注各品牌車,首選豪華品牌SUV,經過了和大家一樣的看車對比,最終將目標鎖定到寶馬X1、X3和英菲尼迪QX50。原因:顏值、內部空間、動力、品牌質量、價格。去年11月去寶馬和英菲尼迪4S店分別進行了試駕,X1直接和QX50沒法比,果斷放棄。QX50試駕以後十分滿意,內部空間、動力、穩定性、內飾都很滿意,再加上價格,基本確定了首選QX50。試駕感覺有明顯推背感,沒有換擋的卡頓,我已經很滿足了,和AT變速箱比的一些不足,對我來說意義不大,不是那種激烈駕駛的人,再說超車也很輕松,2.0T的發動機還能不夠?[偷笑]內部空間和座椅比X3大而舒適,內飾豪華度和設計都符合我的要求,比X3好看,品牌比不上寶馬,變速箱及一些安全配置、車機系統也有差距,但考慮到個人的需求和性價比,還是首選英菲尼迪。疫情控制住以後,3月下旬去了英菲尼迪4S店,導購經理很熱心,經過一天的談價,最終沒敲定,中途我又去看了X3,回家後繼續和導購進行了溝通,最終得到了還算基本滿意的價格,選配BOSE音響,4S店送了腳墊、貼膜、8年16次保養、鑰匙包、行車記錄儀,上周提了車。[勝利][勝利]因為聽說四驅漏油,加之不去越野,兩驅足夠用,還省錢,選擇了兩驅時尚版。 提車當天跑了200公里高速,QX50駕駛起來非常輕盈,加速毫無頓挫感,超車十分輕松,要提速馬上就來,車身也十分穩定,座椅舒適,最贊的是腰部支撐,開久了腰不會太酸。至於噪音也能接受,關閉車窗,車內交談聲音很清晰,說話不費力,選裝的BOSE音響打開音樂後基本聽不到什麼噪音,音效相當的贊。對車機系統的一些詬病,本人感受不多,不太玩那些。車子開到100來公里時輪胎被扎,系統提示漏氣,右前輪胎壓迅速降到零,幸虧是防爆胎,用80碼速度又開了80多公里,開到輪胎店補了胎,店裡人員說幸虧是防爆胎不然這條輪胎就報廢了。說到這,真是慶幸,以後換胎還是換防爆胎,起碼能保證外出旅行時的安全,減少一些麻煩。說到遺憾,就是少了電動折疊後視鏡,以及一些安全科技配置,但銀子有限,除過這些,我想要的配置基本都有了。總結一下,你如果不是拿這車去越野或者賽車,這車絕對性價比極高,動力充沛,內飾豪華,空間夠大,外觀夠靚。我買的兩驅,因為我覺得我基本用不上四驅,多花2萬不值,變速箱,很平順,至於性能,我認為沒必要過分追求,我不是玩車的,我只想買個能開出去遊玩、地盤通過性高、能裝、顏值漂亮有面子的車。買車,還是要看自己的主要需求,當然不缺錢的越高配的越好[調皮]
4S店給改裝的CarPlay,非常好用
內飾豪華時尚
BOSE佔用了電池兩邊兩大塊空間
浪漫的海浪藍
這個角度也很帥
第一次洗車
某寶買的鑰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