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從合資車換到國產車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我感覺很不錯
2011年我爸爸給我買了人生中第一輛自己的車,雪佛蘭科魯茲。抗造,有勁,奈何小毛病比較多,尤其是變速箱。
2015年,爸媽出三十萬我出二十萬,買了第二輛車,奧迪tt,美規的。作為bba級別跑車讓我收割了太多的目光與青睞。
2019年,我花了29萬買了唐大媽,本打算當個玩具的,結果給了我太多的驚喜,倒是不少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問我為什麼不買漢蘭達。還有不少風言風語實在令人喜聞樂見。後來奧迪也賣了,畢竟除了跑跑婚慶一點用處都沒有。我也不需要一個提速比SUV還慢的跑車。不過奧迪的 科技 感在15年絕對冠絕bba。(科魯茲置換唐大媽用了)。
買車這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也從來沒有覺得一個車就成了身份的象徵,地位的代表。
得多沒實力才去靠一個代步工具去撐門面啊。
感覺還不錯啊,國產車進步太大了,行駛質感已經不相上下了,第一台車睿翼轎跑,馬自達的車很好開,也很省油,現在差不多17萬公里了,沒什麼毛病。今年新添了一台代步車吉利繽越,老實說感覺比原來的馬自達更好開,配置也是該有的都有,完全超出想像。大家不要用傳統眼光看國產車
第一輛國產皮卡,小問題多,但發動機和變速箱沒動過,但這輛車是我創業的功勞車。用的時間也最長,自己開了三年,剩下的都是工人乒乒乓乓七八年,始終沒大修過。本來想留下做記念,但沒地方放,最後送朋友了。第二輛CRV,用了4年質量不錯,除了正常保養,沒修過,但操控沒有,駕駛質感一般。剎車軟,底盤不行。用了4年賣了,主要高速穩定性一般,幾次緊急剎車導致險象環生,再加上那段時間經常跑高速,所以賣了換了台寶馬530i旅行版,直列六缸。加速好,操控好,剎車好。但舒適性一般,防爆胎胎噪大,啃胎,水箱設計缺陷,老漏水換了三個水箱,點火線圈會燒掉導致失去動力,也用了4年,去年賣掉今年換了台吉利星越,目前開了1200公里,操控不錯,底盤較扎實,外觀喜歡,內飾 科技 感強,節能模式非常適合城市開,運動模式有點急噪。總之現在國產車進步巨大,值得表揚。
作為一個十幾年老司機,開過的車不下數十輛,包括很多 豪華車、 合資車、國產車,SUV、三廂車、兩廂車甚至微型車都有,最貴的是一百多萬的賓士GL450,最便宜的是某迪的F0,當然開的最多的還是十幾二十萬左右價位的普通家轎,從個人駕乘感受來說,開高速最舒服的還是奧迪A6L,如果是城市路況則體驗相差不大。擁堵路段最痛苦的是F0,因為排量小又是手動擋,檔位很模糊,明明很確定掛的是一檔,一起步就熄火,後來才摸索出來可能默認進了三檔,要掛好幾次才能准確進一檔,要麼索性掛二檔加油門,這種情況在合資車上還沒碰到過,當然以F0的售價來看調教的欠缺也是情有可原。
回到正題,隨著國產品牌迅猛發展,配置更高價格更低的國產車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而曾經不可一世的合資車們面對本土品牌的層層壓力也終於低下了高傲的頭顱不得不自降身段來穩定市場,除了個別車型(比如某漢、比如某雷)扔秉持加價銷售政策外,絕大多數合資品牌目前都有不錯的終端優惠,這在前幾年是不可想像的。
盡管如此,仍有很多人堅持棄坑投入國產車懷抱,個人覺得不外乎有一下幾方面原因:
近幾年整個世界經濟都不景氣,加上房價高居不下,人們收入卻止步不前,每個月除去各種貸款信用卡花唄所剩無幾,還要養家糊口,再打腫臉充胖子去花大價錢搞個合資車沒有很大的必要性,純粹家用國產車完全足夠,至於靠車來撐面子這種事也就見仁見智了
同樣十萬預算,合資品牌除了三大件一無所有,「買發動機送車」更是家常便飯,甚至連收音機都省了,用一塊塑料板遮醜;相對的這個價位的國產車已經可以做到將配置武裝到牙齒,雖然說買車買的是三大件,但以目前家庭6~10年的換車周期來看,國產車除了有時候小毛病會多點外開個八年十年的完全沒問題,既然如此為何不選擇配置更高的那個呢?
曾經家裡有一輛車是多麼值得炫耀的事,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普桑就是土豪的代名詞,開到街上回頭率100%。可惜時過境遷,成也蕭何敗蕭何,幾十年的順風順水也養成了合資品牌的驕縱之心,國內國外政策區別對待,國內消費者永遠低人家一等的現象屢見不鮮,加上減配成風,對消費者述求置若罔聞等等行為徹底傷了很多消費者的心,恰逢國產品牌適時崛起,相當一部分人轉而投向國產車也就見怪不怪了
當然合資品牌發展了幾十年上百年,各方面都是起步不久的國產品牌無法相提並論的,目前國內 汽車 市場還是合資品牌的天下,即使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信任國產車,國產車要真正崛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相信終有一天國產車也會像華為一樣實現超越
第一輛車,怕薩特B5,操控精準剎車線性隨叫隨到。但動力不足毛病多。換過ABS泵,二套冷卻水箱,節溫閥……到後期燒機油,加滿機油在高速上跑一百多公里,機油報警燈就亮了。於是換了本田思域,基本上沒出什麼大毛病,僅換過一次發動機機腳(橡膠製品)。但下雨天提心吊膽,本田思域閹割了ESP(無ESP),使得安全性受到了威脅。後來乾脆出了思域賣了藍牌(上海牌照),換成了比亞迪宋DM(送綠牌)。反正家裡和學校里都有充電樁,之間往返只用電。跑長途又有汽油發動機,沒有後顧之憂。宋還有個方便的地方,車內有220V電源插座,家中病人去醫院看病途中,可隨車攜帶制氧機(300VA)供氧。國產車現已堪用,至於買豪車開名車,那隻是 社會 上一部分人的訴求,對大多數人來說,車僅僅是代步工具而已,安全省油耐用足矣。
這個問題主要是看你換車是從貴車換到便宜車,還是便宜的合資車換到貴的國產車。
我上一台車是起亞K2,手動擋的,可以說是合資車里最便宜那一檔了,除了代步也談不上什麼配置,安全。後來媳婦生了雙胞胎,想換個大點的車。買了傳祺GS8,感覺開起來哪哪都比以前的車好,畢竟一個落地八萬,一個落地二十多萬。配置就不用說了,國產車優勢,可以說主流配置都有了,用車很便捷。油耗一開始准備買傳祺的時候比較糾結,覺得會很費油。現在表顯示不到11個油,以前K2還將近8個油呢,所以還是挺滿意的。再就是安全方面,有一次一個現代倒車,撞我車門上了,我車車門稍微有一點變形,現代悅動的後保險杠都裂了,後來去修理廠,修理工都說我這個車鈑金確實硬。
以後換車肯定還是首選合資車,畢竟技術成熟,不考慮空間的話,想換個邁騰或者亞洲龍,到時候再看看開慣國產車,再開合資車是什麼感覺。
我剛剛換了一個國產車長安cs55,自動炫動,落地12萬不到,現在一個月,感覺非常好。原來是一輛標致307,08年買的,當時落地13萬多,現在也在開,但僅限於上下班用,不上高速,不出遠門。
車價是長安便宜,但無論哪方面長安遠勝於11年前的標致,包括超控,空間,音響,安全,油耗等等,我買的時候就覺得中國現在是世界工廠, 汽車 其實已經不是什麼高 科技 了,中國一定能做好了,本來還想買眾泰,坐過幾次眾泰滴滴車,感覺不錯,師傅也說可以,但是我一定買自動擋的,考慮自動變速箱還是愛信可靠,所以選擇長安。
開過朋友20多萬的合資車,感覺沒有什麼差別,配置還不如我高,合資 汽車 真是暴利。相信國產車會越來越好。
以前在神州租車上班,開過的車型不少,多錢都是合資車,後來自己買的也是合資車,區別大概就是合資車開起來覺得發動機波箱匹配得比較好,底盤比較整,但是配置有點低,想要配置高的就得加不少錢,國產車有些看起來發動機馬力很不錯,但是開起來好像沒和波箱匹配好,反應慢半拍,當然配置高,該有的都有不該有的越級也給你整上,底盤比較鬆散,油耗稍微高點
從合資車換到國產車是什麼樣的感覺?
一個字,高端大氣上檔次。
我們的 汽車 品牌發展時間比較短,剛開始的時候質量確實要比合資車企的質量差了許多,但隨著自主品牌 汽車 的飛速發展,有些原先裝配上的問題現在已經得到很好的解決了,而尖端技術也有部分能與合資車企一爭高下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都認為合資車就是好,不管第一輛車是不是國產車,但換車絕不會選擇國產。
但我就是從合資車換的國產車,體驗非常好,如果自主品牌能再出更高端的車供大家選擇,我下一輛車還會買國產,畢竟,對比合資車,自主品牌 汽車 的性價比,太高了。
我第一輛車是我爸淘汰下來給我的豐田威馳,不得不承認,豐田出品確實是很不錯,威馳確實是很優秀的一款車。十來年下來,發動機和變速箱等 汽車 主體還是杠杠的,奕非常省油。
只是 汽車 也像人一樣,用多了,用老了,零件一個個接連著出問題,由於壽命將近,原先用著好好的,突然說壞就壞,最後兩年把我丟路上好幾次了,所以決定換掉它。
選來選去挑花了眼,最後相信老司機,買了部跟表哥同款的吉利博瑞。對比原先的威馳,真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差距,不管是用料,配置,動力,空間,操控,都是秒殺式的存在。
近一年實操下來,不但沒有任何毛病,而且各種配置操作也很方便,實用,很是喜歡!
所以就我個人具體車型「換代」來說,我認為非常值,十分喜歡,慶幸當初的決定,相信老司機還是正確的選擇。
② 我的大玩具車,繽越小鋼炮,出行中的得力悍將
我認為能買我這款繽越的鐵子們都是最懂車的,不信咱就一起來細品一下。對於事物而言,要想能讓消費者多看幾眼,那顏值必須要非常到位,而我這款繽越就氣質不凡,在顏值上表現的絕對夠格,同級別車型中沒有之一。動感十足的雙色車身外觀,車頭家族化的設計語言,以及車尾配備的雙邊四齣排氣管,都非常的引人注目,回頭率非常高,整體來說,這些都是年輕人心中的dreamcar。何況我這款繽越不僅在顏值上非常高,在動力上也非常的給力,在我平時用車過程中,我幾乎把它看成是我的大玩具車對待,跑起來是非常的強勁有力,絲毫不會有拖泥帶水的感覺。這款車既然能被車友們一致稱之為「小鋼炮」看來在實力上真不是蓋的,起步時只要輕輕地踩下油門,就會感覺到強勁的動力輸出,加速所帶來的那種推背感非常帶勁,這背後全靠我這款1.5T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可爆發出130kW的峰值扭矩,零百加速只要7.9秒,像加速超車動力上可以說是隨叫隨到,再配上7速雙離合的變速箱型行駛起來非常的平穩,當調到運動模式,動力上變的更加激進,一點都不帶喘的。另外,在內飾和配置上表現的也非常不錯,幾乎是日常能使用到的配置都給安排上了,就連性能車必備的換擋撥片、運動式座椅等配置我這款繽越也都有安裝,整體來說還是很給力的。以我個人感受來看,這款有著鋼炮之稱的繽越還是非常懂我的,不愧是我出行中的得力悍將!下面就帶大家領略一下我這款與眾不同的繽越-小剛炮真實力吧。
後備箱表現的很平整,拿取東西十分方便,並且後排座椅還可以放到,進一步拓展內部空間。總之,趁著年輕就應該有一輛屬於屬於自己心中的Dreamcar,而我這款有著鋼炮之稱的吉利繽越表現的非常滿意,我一點也不後悔。
③ 吉利繽越2021款1.4t鑽石版用的什麼牌輪胎
繽越除了頂配版外全部用的是玲瓏輪胎,頂配版是馬牌的。規格型號有兩種一是:215/60 R17,這個規格的輪胎用在1.0T的車型和1.5T的最低配獵手版上,原配輪胎品牌是:玲瓏,花紋是:GREEN MAX 4*4 HP。二、規格是:215/55 R18。
④ 端風s4有沒有配防暴胎功能
首先,在安全配置方面,長安CS35 Plus要比兩款車多出了前側氣囊,而瑞風S4則配備了防爆輪胎,專這也是繼瑞屬風S7後第二款採用TESS爆胎應急安全系統技術的SUV,至於吉利繽越,在安全配置上則要稍稍落後些了。
來到功能性配置方面,三車相比之下,長安CS35 Plus僅僅多出單天窗和倒車影像,在剔除與其它兩款擁有相同配置的前提下,功能性配置方面長安還是顯得比較單薄;而吉利繽越擁有自動駐車、陡坡緩降、駕駛模式選擇這些更加電子化的實用配置,但大咖反倒更喜歡擁有360°全景影像的瑞風S4,畢竟日益復雜的城市路況,能夠全方位觀察到車輛周邊情況,對於駕駛員來說都會省心不少。
最後就是其它舒適性配置方面了。結果顯而易見,不到10萬的售價,瑞風S4就帶有了空氣凈化、主駕駛座椅電動調節、每個月能提供40G免費流量的智能車聯網系統、以及同級同價位罕有的手機APP遠程遙控車輛解鎖的功能。因此,綜合這三方面,瑞風S4能夠在各項配置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想消費者所想,所以優勢會更加明顯。
⑤ 吉利繽越這款車安全性能怎麼樣(馬上下照了新手求指教)
首先恭喜題主即將下照。
能夠理解新人對於安全性的問題比較在意,而繽越這款車型在主動安全配置上延續了吉利車型的優點——擁有豐富的越級配置,相信可以滿足您的需求。如:ICC智能領航系統、AEB城市
預碰撞安全系統
、BSD盲點監測、LDW/LKA車道偏離預警和IHBC智能遠近光切換等配置,從功能上不僅提高了用車舒適性,操作便捷性,更提升了行車安全性。當然了,行車安全不僅意味著車內人員的安全,車外行人的安全同樣需要得到保障。而繽越的AEB城市預碰撞安全系統+AEB-P行人識別保護系統則有效地幫助了車主規避交通事故,360°
全景影像系統
配備有4個高清廣角攝像頭,可切換14個視野角度,全方位記錄汽車周圍情況,同時,繽越的BSD
盲點監測系統
,會側重於實時監測車側後方的視野盲區。當盲區來車時,外後視鏡上的黃色指示燈會點亮以警示駕駛員。若此時駕駛員正在打
轉向燈
變道,指示燈則會以5Hz的頻率開始閃爍,且儀表會同時發出報警聲,以警告駕駛員注意變道安全。繽越所打造的
安全識別圈
,可以有效的守護駕駛者與行人,關於安全方面的優異表現還有很多,相信通過試乘
試駕
以及當地的專業銷售人員介紹您會有更全面的了解,希望這回答能幫助到您。
⑥ 吉利繽越中配配什麼胎
摘要 您好,這輛車使用的是玲瓏輪胎21555R18
⑦ MHEV繽越,4444公里用車感受,優點遠遠大於缺點
⑧ 吉利繽越2021款pro1.5t什麼牌輪胎
吉利繽越2021款pro1.5t是馬牌輪胎。輪胎是在各種車輛或機械上裝配的接地滾動的圓環形彈性橡膠製品,通常安裝在金屬輪輞上,其能支承車身,緩沖外界沖擊,實現與路面的接觸並保證車輛的行駛性能。
馬牌輪胎的特點
安全、可靠和雜訊較低,在輪胎的表面有獨特的花紋設計,能夠提升車輛的操控性能,馬牌輪胎還具有干濕地面卓越的剎車性能,更高的排水保護能力,是全球唯一獲準的以時速360公里駕駛的公路輪胎。
載入了吉尼斯世界記錄,同時擁有極佳的產品壽命,是高性價比的產品,其中的SSR防爆輪胎,在輪胎完全失壓時,車輛仍能以80KM每小時,繼續行駛80KM,除了這些優點,馬牌輪胎還有其他的優點,包括燃油經濟性不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