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亞洲龍備胎怎麼換
將車停在安全平穩的地方,打開雙閃,放置三角架,警示後方這里有情況,注意避讓。(在常規道路上,應設置在車後50米至100米處;高速公路上,應在車後150米外的地方設置;若遇上雨霧天氣,距離應提升到200米;)
取出備胎、扳手、千斤頂。(最為常見的備胎放置在後備箱底部,也有些SUV、越野車備胎是放在車的底部,還有些是外掛式的)
開始拆輪胎。以對角的形式將需要更換的輪胎螺絲全部擰松,不用擰出來。(一定得採用對角線的方法將其逐一擰松幾下就換下一個,不要一次性擰松,不然的話很容易因受力不均勻而出現變形。擰螺絲的方向為逆時針方向為松;順時針方向為緊。)
用千斤頂對准汽車底部的支撐點,一般是在車底橫梁處的2個缺口位之間,以汽車廠家標記的位置為准。
在千斤頂對准車輛支撐點之後就可以將其升高了,當輪胎完全離開地面的時候就可以很輕松將輪胎卸下來了。
『貳』 為什麼亞洲龍尊享版是防爆胎
亞洲龍尊享版是防爆胎,這個應該還是與該車子的定位有關系,一般一些高配車型與低配車型拉開價格自然車子的配置要進行區別,防爆胎也是一些車型所採用的配置和價格區分策略。
『叄』 亞洲龍不值得購買的九個原因是什麼
1、雖然頂配小30萬,但是始終還是台豐田
亞洲龍雖然產品實力上找不到太大短板,但是在品牌影響力上始終差點意思。特別是現在BBA入門車型都降到20萬出頭了,亞洲龍的品牌劣勢也就更加突出了。說點更現實的,現在過年回家開台低配C級回村裡,別人都會說有錢買了大奔,但是你開台亞洲龍回去,面子顯然撐不住。
2、外觀太過油膩
這個也是個無解的問題,畢竟亞洲龍的定位就是比較商務的,在外觀上油膩點也很正常。不過,現在不少中年人的審美也偏向於年輕化,亞洲龍看上去確實比BBA入門級車型要老土很多,年輕人自然看不上眼了。
3、毫無爆發力
其實也就是說亞洲龍的動力有點偏肉,雖然在行駛平順性上亞洲龍做的無可挑剔,但是當你需要超車的時候亞洲龍的動力就會顯得有點不足了。這個問題在混動車型上會比2.0自吸版本要有所改善,畢竟電動機的扭矩來得更快。
4、後排座椅中間凸起太過嚴重
亞洲龍是前置後驅車型,後排中間位置不用放傳動軸理應可以做得相對平坦。在實際體驗中,亞洲龍後排中央凸起比較嚴重,比較影響後排中間乘客的乘坐舒適性。
5、新車異味大
不少車主都表示亞洲龍新車異味比較大,需要開窗通風半年以上異味才會消失。在經過暴曬之後,車內異味會更加明顯。
6、中控屏設計老舊
亞洲龍的內飾設計還沒有凱美瑞來得出彩,中控屏幕設計得太高,而且造型並不好看。內置的車機系統用起來也不夠流暢(豐田在車機系統方面和i其它車企的差距太大了)
7、胎噪明顯
亞洲龍使用的是韓泰輪胎,這款輪胎偏耐磨舒適,因此在質地上會比較硬。這導致亞洲龍的胎噪比較明顯,特別在高速時後排胎噪比前排更大。不過相信後期如果更換靜音輪胎的話,亞洲龍的NVH表現會更加優秀。
8、倒車輔助系統配備不合理
亞洲龍好歹也是B+級車型,最起碼最低配車型也要配備倒車影像,但是亞洲龍卻在中配車型以上才有倒車影像,頂配車型才有360全景,配置表現有點不太合理。
9、車漆薄
亞洲龍實車看起來漆面很有質感,但是只要你上手一摸就會發現亞洲龍的車漆比較薄,和同級別德系車相比起來有差距。
『肆』 亞洲龍橫濱輪胎,四個輪可以互換嗎
小轎車的前後輪胎可以互相調換,而且必須要調換的。這樣可以延長輪胎壽命,使輪胎磨損均勻。一般情況是新車開到2萬公里做一次前後交叉調換。根據我們國家的路面設計。右輪磨損得比較快些,所以要交叉調。汽車輪胎按胎體結構不同可分為充氣輪胎和實心輪胎。現代汽車絕大多數採用充氣輪胎。按胎內空氣壓力的高低,充氣輪胎可分為高壓胎、低壓胎和超低壓胎三種。各類汽車普遍採用低壓胎。充氣輪胎按組成結構不同,又分為有內胎輪胎和無內胎輪胎兩種。轎車普遍採用無內胎輪胎。按輪胎內部簾布層和緩沖層的排列方式不同,輪胎又可分為子午線輪胎和斜交輪胎兩種。汽車上普遍採用的是子午線輪胎。輪胎側面均有標注。
『伍』 亞洲龍235/45 /18輪胎可以改為235/50/18的輪胎嗎
將235/45/18改成235/50/18輪胎外徑增加2.35厘米,會造成時速表讀數偏差,不推薦這樣更換。跟235/45/28外徑更接近的是215/50/18。
『陸』 豐田亞洲龍235/45 R18的輪胎,可以換235/50R8的輪胎嗎
可以使用,235/45
R18的輪胎,換235/50R18的輪胎後輪胎外徑相對增大了,實際行駛速度會大於里程錶指數,年檢時需要換回。
『柒』 亞洲龍2.5豪華版用的是普通胎還是防爆胎
混動豪華普利司通,雙擎尊貴用的是韓泰,是普通輪胎,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捌』 亞洲龍換個輪胎
一汽豐田那個亞洲龍,如果說要換輪胎的話,大概是900多塊錢一根奧迪A8差不多
『玖』 亞洲龍不值得購買的九個原因是什麼
缺點一:外觀過分誇張,不符合主流審美
一汽豐田亞洲龍的外觀說實話,很難看,一張臉全是嘴。前臉的大嘴造型恨不得要咧到側面,甚至讓前保險杠都比較難看到。由於亞洲龍一直都是美版特供車型,進入國產也並沒有在造型上有所收斂,依舊過分誇張。在中國這樣的主流審美偏內斂的市場下,實在是不怎麼受歡迎。
缺點二:國產版動力閹割,與定位不符
在動力方面,亞洲龍的美版車型有3.5L V6自然吸氣發動機,匹配8AT變速箱。但是不出意外,引入國內動力必然遭到閹割,只有2.5L燃油版匹配8AT和2.5L混動版匹配E-CVT。這樣一來,定位極高的亞洲龍在動力方面卻也平平無奇,和一輛凱美瑞又有什麼區別呢?此外,亞洲龍全系都只有前驅車型,說什麼豐田皇冠的替代產品實在是言過其實,而且也並不符合其產品的定位。
缺點三:動力單一,沒有選擇餘地
一汽豐田亞洲龍在動力上不但閹割,而且還絲毫沒有選擇的餘地。全系只搭載2.5L自然吸氣發動機,燃油版本匹配8AT變速箱,最大功率154kW,峰值扭矩250Nm;混動版車型匹配CVT無級變速箱,最大功率160kW。
在動力上消費者只有2.5L可以選擇,不像凱美瑞,還擁有2.0L版本。本來期待亞洲龍能夠搭載豐田較為缺失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因為不管是在扭矩上還是在提速方面,渦輪增壓發動機都有較大的優勢,但實際上並沒有,有點失望。
缺點四:內飾沉悶,中控台突兀
一汽豐田亞洲龍的整體內飾呈T字型布局,但是整個中控區域像是架在了駕駛台上,視覺感受十分突兀,尤其是這個懸浮式中控屏,還無美感可言。在中控T字區域下部,和凱美瑞完全是如出一轍,也完全沒有任何品質上的提升。此外,整體內飾配色過於沉悶,沒有亮色的點綴,在檔次上和高級感上遜色許多。
缺點五:車身低矮,後排頭部空間局促
一汽豐田亞洲龍由於其車輛風格所致,整體車身非常低矮,這樣一來,非常影響車輛後排的頭部空間。亞洲龍的後排縱向空間僅為88厘米,這在同級別車型中,都是較低的。在乘坐感受下來,頭部空間十分局促。
缺點六:後排地台太高
一汽豐田亞洲龍後由於一味地降低車輛的重心,但又要保證一定的通過性,排氣系統的管路只有侵佔車廂內部空間,因而後排的中央地台突起較高,坐在中間的乘客就要蜷著腿,舒適度很差。
缺點七:常用配置缺失
一汽豐田亞洲龍作為B+級別的車型,在常用配置上,卻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全系沒有自動泊車功能,方向盤的加熱和記憶、座椅記憶功能都有缺失,第二排座椅放倒竟然也不是標配。而在頂配車型中。
無鑰匙進入也只有駕駛員側車門有,副駕駛側車門是沒有的。車都到了這個級別,右邊車門沒有無鑰匙進入實在不應該。後排也不是獨立空調,僅是一個出風口,後排沒有遮陽簾,要知道,連凱美瑞的高配版都帶有後排遮陽簾。
缺點八:噪音控制不理想
一汽豐田亞洲龍的噪音控制並不理想,到了這個級別的車,乘坐舒適性就成了主要的參考點,亞洲龍並沒有採用隔音玻璃,以至於車速在達到80km/h之後,風噪就成為了噪音的主要來源。而混動車型在發動機介入一瞬間,能夠明顯感覺震動和噪音,對車輛的靜音性能影響較大。
缺點九:定價過高,或重蹈西瑪覆轍
一汽豐田亞洲龍售價已經出爐,共推出兩款燃油版本和四款油電混動版本。兩款燃油車型分別為20.88萬元和24.48萬元,而四款油混車型售價為:22.68-28.98萬元。這個售價顯然定價過高,之前就有傳言豐田亞洲龍將要代替皇冠的地位。